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劍鋒
根據畢馬威發布的《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2017 年中國便利店增速達到 23%,2018 年的增速達到 19%,2019 年是 13%,而「社區便利店/社區超市」是一直保持穩定增速的,其 2019 年的銷售額和門店數量增幅分別為 16.5% 和 16.9%。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數據披露,當下我國線下社區消費佔城市消費品零售總額的 20%。也就是說,這一市場份額已增長至與電商的市場份額旗鼓相當。考慮到電商逐漸降低的增速,與社區超市逐漸走高的增速,未來社區消費的市場空間是有很大概率超過電商的。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2019 年我國連鎖便利店品牌門店最多的易捷擁有 27600 家店,在一線城市比較知名的羅森是 2629 家,7-11 是 2147 家,都排名前十,而他們大多分布在寫字樓周邊。阿里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在 2018 年就已有 660 萬家夫妻店;相比較,我國連鎖的社區便利店品牌為 74 個,其中擁有門店超過 300 家的,只有 4 家。差距懸殊。
據中國首家上市連鎖便利超市紅旗連鎖財報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紅旗連鎖共有門店3189家。門店主要分布成都社區及周邊縣市,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商品銷售收入451,794.74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98%;實現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6,102.53萬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0.24%。另外,2020上半年增值業務收入233,556.95萬元。
綜合以上行業信息及市場數據,中國便利店還處在一個高速增長紅利期。對於社區團購市場而言,社區超市與社區團購的結合,將給市場帶來新的商業服務模式。我將結合個人的觀點,來闡述為什麼社區團購企業應該發展社區超市。
第一:社區團購需要穩定的團長及履約服務
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的團長都是小區住戶,基本上由寶媽或者待業在家的人群組成。線上服務門店根據團長的日常時間來決定,例如寶媽團長由於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照顧小孩的身上,小孩生病或者出現其他事情,團長就不能正常營業,導致小區內的鄰居就無法正常下單,這樣會給小區鄰居形成一種三天開業兩天待業的用戶體驗,對於生鮮行業而言,一旦形成線上購物體驗,每周的購買頻次將相當的高。
從平臺及用戶體驗而言,是不能允許出現這樣的情況出現。剛好社區超市的結合就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社區超市具有一個的場地穩定性,基礎儲備設施(冰箱及貨架),固定的服務人員。從團長人員來講,多數社區超市門店都是兩人以上在管理,既是出現團長當天無法進行服務,店鋪的其他工作人員也可以隨時頂替團長來進行履約服務。
穩定的人員下就需要做好履約服務,對於目前兼職團長而言,由於本身的這一份工作是兼職,在服務上就不會做的特別的精細,例如有的團長把貨放在小區的某個位置,就直接通知鄰居去領取,現場也找不到相應的人員,或者是有些鄰居購買的東西太多,沒有攜帶的口袋導致鄰居需要往還家裡與提貨點。
這樣的服務體驗既有可能導致用戶因為太麻煩,不人性化而離開平臺。對於社區超市而言,能否在小區內賣出更多的東西,服務態度及服務方式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好的服務往往帶來更多的訂單,壞的服務讓鄰居避而遠之。
社區團購可以通過自身的服務標準及培訓,來提升社區超市人員的服務質量。其他社區超市贏得更好的競爭力。
第二:社區團購需要211的用戶體驗
目前市場上的社區團購基本上都是以生鮮作為主打品類,線下的社區超市基本上以日用產品為主品類。生鮮類產品是一個低毛利的產品,屬於流量型品類。根據紅旗連鎖財報公布的收入比例,菸酒和食品佔據了總營收的70%左右。但是這一類的產品有屬於即時性產品,例如菸酒是需要的時候採購,熟食和預包裝食品是想吃的時候在購買。
對於生鮮類產品是預期產品,日用品是即時性產品。生鮮可以接受次日達,日用產品往往無法接受。那就需要社區團購在品類上與社區超市形成良好的互補結合。生鮮可以作為社區超市的流量入口,引導更多的消費者前往社區超市自提點,提高社區超市的人流量。藉助於生鮮品類的人流量間接提升日用產品的銷量,從而達到超市社區營業額的增加。
對於社區團購企業需要做好以下方面,才能從社區超市為基礎贏得用戶。
一、以連鎖品牌化的運營的方式
對於很多夫妻店社區超市,用戶往往擔心產品質量或者售後問題,對於普通用戶而言,店主短時間內不具有一定的信任背書,首先在店面形象及店鋪管理上一定做到標準化。例如我所在的小區夫妻店基本上沒有任何的店招,貨架產品擺放也不夠的規整。走進社區超市感覺就是走進了一家小賣部。
二、打通線上線下供應鏈服務平臺
在走訪線下夫妻社區超市的時候,一般的社區超市基本面積在80-120平米之間,個別社區超市跟菜鳥驛站進行合作,需要單獨騰出一個房間來給予使用。在原本面積不大的基礎有,只能容納有限的商品SKU,這個時候就需要藉助於社區團購的供應鏈平臺。
社區團購平臺根據小區用戶的生鮮及日用產品購買數據,來推測小區用戶比較適合產品及常規產品。 通過數據分析來指導社區門店在商品來如何來做規劃,減低社區門店的庫存。社區超市的產品與社區團購的產品形成互聯互通。
對於這種互聯互通,對於社區門店而言,提升了商品的流通效率,擴充門店的商品品類。利用有效的物理空間,來擴展更多的商品品類及社區服務,增加門店的銷售收入。
劍鋒認為社區門店的商品品類,由最初的生鮮擴展到其他品類,例如食品、家電、生活服務等等。隨著社區團購的供應鏈不斷的延伸,社區超市的供應鏈也在延伸。社區超市由最初的日用生鮮超市轉變而社區團購的線下服務站。
通過供應鏈的互聯互通既可以滿足小區鄰居的次日生鮮需求,又可以滿足用戶的當下實時需求。
第三:社區團購的護城河在社區超市
目前市場上的社區團購都把重心放在供應鏈、團長、用戶三者身上,有行業人士指出社區團購比拼的是供應鏈和履約服務,這樣的評判幾乎是涵蓋了所有做社區團購的企業。劍鋒認為供應鏈相當於社區團購的城牆,履約服務的團長相當於守城士兵。在城牆與士兵的還需要一條護城河來抵擋敵人的攻擊。
為什麼社區超市是社區團購的護城河?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1:社區超市相當於平臺的前哨站,對於以社群為流量基本盤的社區團購企業。每一個社區超市就是每個小區的護城河。社區超市社群的穩定性決定了社區團購在小區的流量穩定性。
2:社區超市可以提供最好的履約服務,由於社區團購目前還處在攻佔市場階段。下一個需要攻克的要地就是履約服務,個人的履約服務往往比較的鬆散。社區超市的往往更標準化履約服務,服務體驗更好。
3:社區超市是品類擴充的基礎點,社區團購主要是以生鮮及日用商品作為重點,如果要實現利潤上的突破就需要在商品品類上做出一個擴充。如果說現在的小區團長是團購平臺的紐帶,通過團長自身的信任度作為背書,來贏取小區業主的信任。那社區門店就是社區團購與小區業主之間的橋梁。個人團長的客單價只能做到20-50元左右,社區門店的客單價可以做到100元以上。本質的原因來自於社區門店與小區個人團長,給予小區鄰居帶來的信任感的差異。
四:社區團購的C2M供應鏈
2016年某位大佬提出C2M將重塑中國製造業和零售業,經過4年的行業發展。我們看到C2M在中國還是處在一個概念階段,這個市場上已經出現必要商城、網易嚴選、京東嚴選、淘寶心選等以C2M口號為模式電商企業,基本上市場還處在摸索期。
所謂C2M模式(用戶直接連結工廠)網際網路電子商務中。它一頭連著製造商,一頭連著消費者,去除庫存、物流、總銷、分銷等一切可以的中間環節,砍掉了包括庫存在內的所有不必要的成本,讓用戶以超低價格購買到超高品質的產品。2016年-2020年的電子商務公司的C2M主要應用於製造業行業。
社區團購行業最符合C2M概念的網際網路模式,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傳統意義的C2M概念,主要是連結製造行業。如果想實現製造行業的C2M化,就需要上遊生產商改變原有的生產模式和生產設備。中小製造商C2M化的轉型成本十分高昂。對於製造行業而言,C2M化這幾年都處在概念化階段,即使像阿里巴巴犀牛項目這樣的C2M工廠也不是一般製造業可以負擔的起的成本。
相對於社區團購的C2M模式而言,主要是連結生鮮產地。由於生鮮行業本身就是一個近乎標準化的行業。每個產地和品種都有自己的標準。社區團購的任務就是把生鮮的價格打下來。要想把生鮮的價格打下來就需要滿足提升商品的流通效率和大量的訂單來實現。
生鮮行業是每一個人每一天的生活必須面對的行業,一日三餐都與生鮮行業有關。由於生鮮行業存在存儲周期時間短,運輸周期時間長,銷售周期不穩定等因素,導致原本產地只需要1元1斤的水果,送達到一二線城市賣到10元一斤。如果想讓普通消費者買到便宜有好吃的水果就需要提升產品的流通效率和大量訂單。社區團購目前正在做的就是提高農產品的流通效率和匯集大量訂單。
社區團購可以與產地直採模式,實時掌握產品的上市周期,通過判斷產品的上市時間來確定上架時間。同時通過道路運輸網絡數據分析從田間到用戶的時間,從而提升整個物流運營環節的流通效率。通過平臺的匯集的大量訂單數量,來降低產品的流通成本。
社區團購C2M的直採模式,降低採購及運營成本,從而在供應鏈環節爭取最大的價格空間。對於社區超市而言,作為末端最後一個流通環節,需要做的就是在第一時間把生鮮的蔬菜水果送到用戶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