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下午4時50分左右,臺鐵6432次普悠瑪列車出軌翻覆。截至目前,事故已致18人死亡、187人受傷。其中1名大陸遊客重傷,1名大陸遊客輕傷。出軌列車引進自日本。
8節車廂全部脫軌 5節嚴重翻覆
據悉,出軌列車共8節車廂,載客366人。列車21日下午3點09分從新北市樹林車站出發開往臺東,行經新馬站時車廂全部脫軌,其中5節車廂嚴重翻覆,最遠地方距離鐵軌達到30公尺(30米),斷成W型。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中。
臺灣出軌列車 事發時月臺監控畫面
列車的第1、2節車廂受損較輕,第3至第5節車廂呈扭曲狀,第6節車廂後狀況更為嚴重,部分車廂直接撞碎圍牆,掉入一旁的樹叢中。
事故現場
事故現場
事故現場
事故現場
受傷乘客回憶:沒坐過這麼晃的火車
乘客彭先生當時坐在6號車廂,他回憶說,列車進新馬站時車速很快,感覺突然脫軌剎不住,他跟朋友躲在椅子下才逃過一劫。車廂停止後,彭先生發現車廂已經掛在圍牆上,還有鐵條扎進車內。在後部沒翻覆車廂的旅客則說,「列車在還沒到宜蘭前,就有兩次緊急剎車,電力有點不穩,屏幕有點顯示異常」。
其中從臺東赴臺北參加親友喜宴的董姓家族,一行共17人在回程時搭上了這班列車。整個家族共8人不幸身亡,另有6人受傷,僅3人沒有大礙。
事故列車引進自日本,有過彎不減速功能
據臺灣媒體報導,普悠瑪號列車引自日本,於2013年2月開始運營,最高時速為每小時150公裡,現有19組列車,主要行駛於東部幹線,為傾斜式列車,轉彎時不必減速,可縮短行車時間。
臺鐵局長鹿潔身表示,這是首次普悠瑪號發生出軌翻覆意外,目前正在調查事故原因。普悠瑪與太魯閣號都屬新自強號,是臺鐵首次自日本引進,具有過彎不減速的功能。臺鐵晚間表示,出事的列車車齡僅6年,車輛是2011年由日本車輛公司出廠,2017年剛剛經歷過六年一次的大檢修,並沒有任何問題。
普悠瑪曾在一年半內脫軌6次
據統計,僅2016年6月4日至2017年10月24日一年半的時間內,臺鐵「普悠瑪」號列車就發生了6次客車脫軌事故,共影響近6萬名乘客。而這幾次事故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的因道路養護後未夯實道渣引發;有的因轉向架組件脫落撞擊軌道造成;也有因燒軸故障,車輪卡死無法前進造成的事故。
被日本「糊弄」?臺鐵列車翻車事故引發諸多疑點
臺灣鐵道專家指出,業內長期質疑普悠瑪對軌道造成的磨損比一般列車高出許多,這次應該列為調查方向。還有消息傳出,該列車的自動保護系統被關閉,以致轉彎時沒有減速。也有人提出事故前電力不穩、列車急剎或轉彎超速、壓到異物、偵測系統故障等5疑點,但臺鐵尚無法證實。
該人士還表示,6年前臺鐵向日本購買普悠瑪時,「根本被糊弄了」!傾斜式列車轉彎時會自動傾斜,抵消離心力,包括液體作用式、機械作用式等方式。太魯閣屬於機械式加氣動式,是真正的傾斜式列車;但普悠瑪號使用空氣彈簧,在日本沒有人敢講「這是傾斜式列車」,但臺鐵當時搞不清楚狀況,現在應該向日本索賠。
有臺灣鐵道界人士表示,日本向臺灣推銷普悠瑪時稱「新幹線也是用這套系統」,但日本新幹線路線以直線居多,轉彎的曲線半徑在2000米以上;反觀臺灣的地形,不只是彎道多,有些地方的轉彎半徑甚至只有300米,21日事故地點新馬站大約是700-800米。
專家:本次列車出軌意外應從3個方向去調查
臺灣鐵道專家任恆毅表示,本次列車出軌意外應從3個方向去調查:人為操作、車輛系統以及軌道問題。他分析認為,人為操作肇事的可能性較小,由於出事地點是彎道,列車自動保護系統會防止列車速度過快,但如果是系統有問題,給出錯誤的指令,「那臺鐵的問題更大」。
任恆毅指出,之前就很擔心傾斜式列車造成的隱憂,因為車輛搖擺對軌道的磨損更大,臺鐵對於軌道的維修應非常重視。事故發生後,軌道的軌條、鋼軌磨損狀況或相關扣件有沒有變形或斷裂,都要調查清楚。
另有列車司機認為,臺鐵新馬站每天經過的普悠瑪有20-30班,跑了6年都沒問題;且按照臺鐵規定,前一班列車若發現軌道有問題,會向上級通報,下一班列車經過時會自動減速。21日沒有接到通報,列車卻突然翻車,不排除是壓到異物。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環球網、澎湃新聞、海外網、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