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立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機制

2021-01-14 瀟湘晨報

《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加快建立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機制,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利用制度,建立水資源動態優化配置機制和分區分類管控體系,完善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將水資源利用納入效能目標管理考核,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就要堅持「統籌城鄉、改革創新、節約高效、開放治水」方略,推進全面治水,助力寧夏建設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治水關乎民生、關乎生態、關乎產業轉型和種養業結構調整,牽一髮而動全身。水是寧夏最稀缺、最寶貴的資源,寧夏在全國率先出臺了深化改革保障水安全的意見、節水型社會建設管理辦法,率先啟動了現代節水灌區試點,通過水權轉讓破解了工業發展用水瓶頸,以有限的水資源保障寧夏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守住「三條紅線」,推進全面節水

近年來寧夏城鎮化推進很快,人均生活用水量不斷增加。2019年寧夏城鎮化率59.86%,在西北排名第一,在西部也處於前列。寧夏北部綠色發展區地下水位呈現持續下降趨勢,銀川市、青銅峽市、大武口城區為中心的地下水下降趨勢明顯,湖泊溼地的補水需求量很大。寧夏中南部地帶常年缺水乾旱,防沙治沙的任務還很重,需要調增生態用水。寧夏南部地區水源涵養也需要大量的地表水、地下水。寧夏生活、生態、生產用水需求都在增加,但寧夏可利用的過境黃河水只有40億立方米。生活用水是基本保障,生態用水也不能減少。但發展奶牛、葡萄酒等特色優勢產業,是寧夏建設先行區、調整種養結構的重要內容,應努力做好水資源規劃及供給。把節水作為突破寧夏水資源瓶頸的牛鼻子來抓,堅守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納汙排放「三條紅線」不動搖,嚴格落實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嚴格落實項目和用水「雙限批」,大力推進農業節水領跑、工業節水增效、城市節水普及、全面節水文明「四大節水行動」。全面推進現代化生態灌區建設,加快水聯網和數字治水建設,以用水方式轉變倒逼產業機構調整和區域經濟布局優化,在確保生活用水、生態用水的同時,盤活各類水源,形成立體水網,為奶牛、釀酒葡萄、特色糧食等優質產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水資源保障,走出一條富有寧夏特色的節水與生態、經濟協同發展的新路子。

開源節流並重,建好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建設是破解寧夏水資源瓶頸的重要抓手。按照確有需要,生態安全、可以持續的原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城鄉水利公共服務均等化為重點,堅持開源節流雙輪驅動,集中實施一批全局性、戰略性重大水利工程。加快銀川都市圈城鄉西線和東線供水工程,加快固原市黃河水調蓄工程及紅寺堡揚水更新改造工程,續建西乾渠擴整改造工程,推進大柳樹水利樞紐前期準備工作,加快建立現代化基礎設施水網體系,不斷完善「山川統籌、南北調劑、豐枯補給」的水資源配置格局。加強數據採集、傳輸和決策支持環節的信息集成,以水數據採集、存儲、分析、可視化、交易為重點,推進水數據建設。構建空天地一體化採集系統,實施終端數據集成。寧夏有湖庫、溼地80多個,但這些水源相互獨立、溝渠分割,導致區域水資源不能循環利用,「高需劣配」與「低需優配」並存,靜水水體佔比過大,從根本上制約了水資源的盤活利用。應以湖庫、溼地為「調節器」,有序推進渠-湖庫-溝連通、地表與地下聯調的立體水網,推進青銅峽發端的九大渠系與燕鴿湖、鳴翠湖、典農河、沙湖、星海湖等湖庫溼地連通,實現各種用水需求互濟。

保護生態環境,實現人水和諧

建立反映寧夏水資源稀缺程度和體現市場供求、耗水差別、供水成本的多層次供水價格體系,依靠價格槓桿促進節水和種植結構調整實現。加大中南部地區水土流失治理和北部引黃灌區水生態保護修復力度,深入推進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恢復受損生態。緊盯賀蘭山、六盤山、羅山的洪水及水庫,中南部揚黃工程渡槽、水閘等安全風險點,採取措施,做好水旱災害防禦工作。在條件成熟的地方,實施水權轉讓,發展水市場,以市場化方式將水資源配往能產生更多價值的環節或區域。按照自治區生態立區戰略部署要求,綜合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因素,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自上而下打一場水生態保衛戰。加強黃河生態保護和治理,對重點環節定期清淤排沙。大規模綠化山川,防風固沙,植樹造林,發展林下經濟和沙地旅遊。全面提高寧夏水源涵養能力,構築以賀蘭山、六盤山、羅山自然保護區為重點的「三山」生態安全屏障。大力推進河湖水系連通和溼地保護,全面呵護寧夏「綠肺」,嚴格地下水開發利用總量和水位雙控,加強北部灌區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深入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三大行動,繼續深入推進銀川、石嘴山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打造固原「海綿城市」,加強水土保持和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讓寧夏水更清、河湖更美。

2020-12-29 來源:寧夏日報

http://www.nxrb.cn/szb/pc/navigation_005001001/2020/12/29/12/1343679122300395557.html

【來源:寧夏自治區水利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濱州將全面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馬玉明介紹,濱州堅持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結合濱州發展實際,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業、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全面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做好規劃頂層設計。以黃河流域水資源超載區治理為抓手,高規格編制發展規劃。突出水資源最大剛性約束,強化總量強度雙控行動,建立水資源監測預警機制,推進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
  • 上海關於進一步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見
    為了更好應對資源環境「緊約束」的挑戰,加快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落實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轉變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現提出進一步提高本市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若干意見:  一、明確總體要求和基本原則  (一)總體要求。
  • 榮昌發布節水行動實施方案 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
    制定行動目標《方案》指出,榮昌將把節水作為解決全區「新老水問題」的重要舉措,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落實目標責任,加強監督管理,增強全社會節水意識,大力推動節水制度、政策、技術、機制創新,加快推進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為榮昌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增長極,保護長江上遊和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發揮示範作用,為建設生態文明和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奠定堅實基礎
  • 全面提升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昨天上午,全區「四未一低」土地消化利用暨「以號管地」改革試點工作推進會在永和鎮召開。區委副書記、區長徐軍強調,要以「畝均論英雄」為導向,切實提升土地利用節約集約水平,最大限度發揮有限土地承載力,為鞏固全區高質量發展良好態勢,建設更高水平的「創新之區、品質之城」提供好土地要素保障。
  • 新加坡節約集約用地指標目前還在不斷提高
    為保障節約集約用地政策的落實,新加坡建立了完善的法律制度。如徵地制度,為了排除私有權對土地開發和利用的影響,私人土地所有權在新加坡不具有憲法權利,即不屬於公民的基本權利,對土地私有權的保護體現在《土地徵用法》中,通過這種專門的法律實現有效的法律救濟。在土地徵收中,當事人對土地徵收的賠償或補償存在異議時,法院可以針對補償或賠償的方式、數額以及分配方法等作出最終裁決。
  • 高效集約利用土地破解空間難題
    城市更新、土地整備、立體開發、集約利用,諸多的土地改革舉措無一不圍繞城市存量土地做文章。在踐行新發展理念,倡導高效集約節約利用資源,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當下,深圳二次「土改」的創新實踐對於全國同樣具有示範價值。
  • 甘肅節約用水走上法治化!《甘肅省節約用水條例》9月1日起施行
    甘肅是我國水資源最緊缺的地區之一。甘肅人均和畝均水資源量分別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近年來,甘肅省水利廳認真貫徹落實「節水優先」治水思路,強化部門對接,嚴格節水監管,全省用水總量由最高的123億立方米下降至當前的112億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較2010年下降了60%,為緩解全省缺水狀況、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作出了貢獻。
  • 紀念第30個全國「土地日」 節約集約用地助力鎮江「跑起來」
    提升集約用地水平 推進資源高效利用近年來,鎮江市的土地利用管理工作堅決貫徹執行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以作風效能建設為引領,統籌謀劃、狠抓落實,工作開展卓有成效。著力推動節約集約用地工作,創新工作方式。
  • 推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這是該區多年來推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顯著成果。「節水型社會」,是指在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擴大水資源利用效益基礎上,從制度、政策、技術、機制等方面創新推動生產和生活方式變革,從而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和城市的高質量發展。
  • 印發廣東省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
    》(中發〔2011〕1號)、《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我省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粵發〔2011〕9號)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省水利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強化我省水資源節約保護工作,省人民政府決定在全省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突出抓好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汙紅線管理。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釋義-第五章 水資源配置和節約使用
    因此,《水法》以建立節水型社會,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把水資源的節約、保護、合理配置放在突出位置,促進資源與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為此,在《水法》修訂過程中,經多次研究,專門設立「水資源配置和節約使用」一章。
  • 促進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建議
    1988年,建設部出臺《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規定》,城市節水步入正軌。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我市在原溫州市市政公用局設立溫州市人民政府節約用水辦公室(後因城建體制改革撤銷),開展城市節水管理工作,履行城市節水宣傳發動、超計劃用水累進加價水費徵收等職能。進入20世紀90年代,城市發展面臨水少和水髒的問題,形成了開源、節流和治汙並行的管理策略。
  • 浦口經開區: 土地集約利用綜合排名南京市第一
    近年來,浦口經濟開發區積極謀劃,主動作為,高質量完成土地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園區土地集約利用水平。
  • 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對策和措施
    由於工業用地產出是主導和支撐新城社會經濟發展的驅動力,因此,集約利用新城建設用地的核心在於集約利用好工業用地。集約利用工業用地,是指以用量節約、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為前提,通過增加存量土地的投入,改善工業用地的經營和管理,使工業用地利用的綜合效益和效率不斷提高。
  • 惠民縣全面開展公共管網內取用水戶水資源論證工作
    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審批是國家為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而設定的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賦予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要行改職能,是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最關鍵環節。為進一步規範取水許可管理,提升全縣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12月中旬,縣水利局開展完善公共管網內取用水戶水資源論證手續緊急行動。
  • 2020年貴陽「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將於5月10日-16日舉行
    節約用水,增強節約、保護水資源的意識。5月12日下午15:00,在「春黔社」劇場舉辦節水相聲專場,通過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用語言的藝術加工引起人們對於節約用水的反思,強化全社會節水氛圍的營造。5月13日,開展節水在企業活動,企業展示循環用水等方面節水技術、設施,並交流節水經驗,引導企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用水方式。5月14日,節水進公共建築活動——砂之船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推廣節水型器具和雨水利用、水循環利用等方面的技術,因地制宜,不同的用水性質採取不同的水質水源,做到分類使用、中水回用,提高水的使用效率。
  • 水務改革 安徽水資源一家統管
    、地表地下水資源由水利部門統一管理、開發、利用的目標,在水流向市場的過程中水務體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安徽省水資源總量有675億立方米,水資源的人均和耕地畝均佔用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全省有66個縣城以上的城市缺水,中等乾旱年份全省缺水量達63億立方米。因此,有必要實行城鄉水資源統一管理和統一開發利用,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資源。
  • 2020年基本形成有利於綠色發展的價格機制、價格政策體系
    7月2日據發改委網站消息,日前,發改委就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的價格機制提出意見。意見指出,到2020年,有利於綠色發展的價格機制、價格政策體系基本形成,促進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成本內部化的作用明顯增強;到2025年,適應綠色發展要求的價格機制更加完善,並落實到全社會各方面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