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起來就看到了「巴黎聖母院整體結構有50%可能性無法完全保存」的新聞,很是惋惜。巴黎聖母院不知要何時才能完美重現世間,但《巴黎聖母院》的故事卻還在繼續……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可能你並不熟悉,但其中一些歌曲或許你早已聽過。
比如阿雲嘎在《我們的歌》節目中便穿插演唱了《巴黎聖母院》最經典選段之一《Danse mon Esmeralda》(起舞吧,我的艾絲美拉達)。林志炫在《我是歌手》中,也演唱了其中另一首廣為人知的歌曲《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大教堂時代)的中文版。
一部純「法國製造」的音樂劇
不同於百老匯或倫敦西區音樂劇演員載歌載舞,《巴黎聖母院》採用的是歌者舞者分離的表演形式,歌者就在鎂光燈專注歌唱,舞者則根據劇情或激情或柔緩舞動。不得不說,堪稱雜技一般的伴舞也是本音樂劇看點之一。據說音樂劇所啟用的極限運動團隊,還曾給予法國著名導演呂克·貝松靈感,促使他拍出《企業戰士》。
要問為什麼如此與眾不同,當然源於《巴黎聖母院》「純正的法國血統」:從誕生、製作到宣發,全程都由法國公司包辦。也許正因如此,才讓原本「小眾」的法國音樂劇「大爆」,自1998年首演延續至今。
一部不怕「聽不懂」的音樂劇
《巴黎聖母院》全劇沒有一句對白,而是由50多首歌曲構成,首首相對獨立,如同一場音樂會一般,既有傳統的法國香頌音樂,也有神聖的教堂音樂,還有吉普賽音樂,更多採用流行元素,好聽又不顯跳脫。
所有音樂均由7位主要演員完成,有獨唱,有對唱,有合唱,其中,本拆最愛敲鐘人卡西莫多扮演者的嗓音,沙啞卻又飽含深情,誰能想到這是個二十來歲陽光男孩的聲音呢!
一部「金曲」輩出的音樂劇
除去「入坑神曲」《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大教堂時代),獲得法國音樂獎的《Belle》(美麗佳人),這部音樂劇中還有超多好聽的曲子,比如:
女主在教堂前演唱的《Ave Maria paen》,所謂「異教徒」的聖母頌,直擊心靈,動人無比。
《Condamnés》(定罪),被法語學習者戲稱為「法語動詞被動式的正確示範」,節奏感和感染力極強,哪怕只是聽歌都會讓人覺得血脈噴張。
《Florence》(佛羅倫斯),這首在我看來是對《巴黎聖母院》整個故事的升華,大概也就只有「啟蒙之國」才能有這樣恢弘又深遠的思想與架構。
要說最佳,本拆還是更喜歡音樂劇謝幕時,所有演員站成一排合唱大教堂時代的場景,真真是感動非常!
這部音樂劇目前有在一些城市進行20周年巡演,如果有機會,去看看吧,一定不虛此行。本拆只有羨慕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