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的牛百歲:有著八十年代特有的烙印

2020-12-24 小一班長

整部電影主要講述我國農村實行生產承包責任制後,膠東半島上的某個生產大隊,五個毛病較多的社員不受各作業組的歡迎。黨支部書記牛四隻好提議抓鬮兒分配。黨支部委員牛百歲制止了這種行為,提出自己帶領這五個人,另成立一個作業組。這個組被人們戲稱為"懶漢組"。在祝賀小組成立的酒宴上,百歲向大家訂下了聯產到勞的章程,希望大家能重新做人。

拍攝這部電影時演員們被要求去農村體驗生活,一段時間下來還都有模有樣。現在的農村片都基本上是農村出身的演員去演,還都是東北農村的。為了博人一笑,把人物設定的怪怪的。東北人其實事挺多,經常會挑理,即使城裡的也這樣,上大學之後有挺多接觸,不過挺多挺滑稽的,尤其是口音。我一個同學考普通話,還沒開考就因為一句勞斯(老師)被直接通知不及格。當然我們都在罵那個勞斯有毛病,替同學鳴不平。

當然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方言也挺滑稽,就說榮成,講起話來像老太太。想想如果演員被要求這樣對白,那得多好笑,可能大部分觀眾也聽不懂。這部電影有著八十年代特有的烙印,大家都顯得積極向上,幹四化嘛,把文革的時間補回來嘛。這是那個時代特有的,九十年代的電影就不這樣了,更生活化。八十年代的基本四平八穩,都是大團圓結局,皆大歡喜。

不過這部電影還是值得一看的,無論是懷舊還是為了純欣賞或是消磨時間,心裡話比現在好多電影電視劇拍得好,很認真不是粗製濫造。因為從來沒去過容成,看電影就仿佛回到了故鄉。

相關焦點

  • 記憶:《咱們的牛百歲》,一部在榮成拍攝的膠東農村電影
    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情況卻並非如此。當時,國內有不少導演主攻拍攝農村題材電影,其中比較有名的一位,就是趙煥章。在那段時間,趙煥章執導的《喜盈門》《咱們的牛百歲》《咱們的退伍兵》在上映之後都大受好評,被稱作他的農村三部曲。
  • 農村題材電影既有口碑又有票房,《咱們的牛百歲》當年做到了
    但是在電影業百花齊放的1980年代,就有這樣的事情真實存在,比如1983年的經典電影《咱們的牛百歲》。牛百歲是誰呢?就是村裡的書記,在承包責任制實行之後,他帶領村裡幾個有名的懶漢轉變思想,共同奮鬥,最終一個個都脫貧致富。
  • 她在電影《咱們的牛百歲》中飾演牛百歲妻子秋霜,有何演藝經歷?
    1983年上映的國產老電影《咱們的牛百歲》和同時期的影片《喜盈門》一樣,都是講述我國農村改革開放後故事的經典影片。時隔多年,影片中的角色還被當時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記得,今天講述的是片中牛百歲的妻子秋霜以及她的飾演者。
  • 大眾日報:一畝責任田 一部《咱們的牛百歲》
    1983年12月,電影《咱們的牛百歲》在榮成首映。編劇袁學強清楚地記得,首映式是露天舉行的,在影片放映過程中,天上下起了鵝毛大雪。  「觀眾沒有一個走的。」當天放映現場傳出的陣陣笑聲,成了袁學強最溫暖的回憶。隨後這部電影風靡大江南北,在全國不少地方每天24小時放映,創造了數億人次觀影的票房奇蹟。
  • 他是《咱們的牛百歲》中牛百歲,曾飾演張金玲丈夫,如今境況如何
    這是1983年上映的電影《咱們的牛百歲》片頭、片尾曲《雙腳踏上幸福路》,由李雙江、王作欣演唱。說起《咱們的牛百歲》,大家有可能會想起著名導演趙煥章,是的,這部影片是趙煥章農村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和第三部分別是《喜盈門》和《咱們的退伍兵》。
  • 王馥荔、丁一,誰是電影《咱們的牛百歲》女主角?
    文:宿夜花看過電影《咱們的牛百歲》的朋友,在被膠東農村熱熱火火的生活圖景感染之餘,自然不會忘記片中的2位女性角色吧。兒時尚未完全看懂這部電影的我,經常會產生一種疑問:誰是電影《咱們的牛百歲》女主角呢?是王馥荔飾演的菊花還是丁一飾演的秋霜?直到現在,再次觀賞這部影片後,才通過菊花與秋霜精彩的臺詞逐漸明白這兩個角色。
  • 《咱們的牛百歲》獲評「新中國成立70周年優秀電影劇本」
    其中,由威海市著名劇作家袁學強擔任編劇的《咱們的牛百歲》名列其中,《咱們的牛百歲》中的「牛百歲」也獲評典型人物形象。資料圖獲獎的70部優秀電影劇本,由評委會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12000部電影故事片劇本中評選而出。
  • 猜猜看︱電影《咱們的牛百歲》中出現的一位男演員,她是誰?
    猜猜看︱電影《咱們的牛百歲》中出現的一位男演員,她是誰?影迷朋友們,讓咱們一起來猜猜看。自從我們開辦了「猜猜看」這個欄目之後,大家都很喜歡,結果很多人紛紛模仿。好吧,我們總是被抄襲和模仿,但卻從未被超越。既然他們喜歡跟風,那便由著他們去。我們只做好領頭羊。咱們先公布一下上一期「猜猜看」的答案。上一期,我們請大家猜的是出現在老電影《法庭內外》中的一位女演員。
  • 八十年代過去了,我很懷念它
    回憶對於一個人來說的確是必不可少的,它連接了我們過去和現在,並對未來產生或明或暗的影響,並且往往和時代背景相連,不同世代的人,有著不同的回憶。而八十年代大概算是很多人心中的「黃金時代」了,甚至說它是中國20世紀除「新文化運動」後最光輝燦爛的時代也不為過。
  • 穿越銀幕的童年,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是這樣度過的
    如: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穿越銀幕的童年,他們是如何度過的呢?1.圈地佔位子。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人們的精神生活,普遍匱乏。書籍不是每家每戶都有的,即使有也只是少數,並且,來來回回要倒騰好多人的手,才能輪到自己翻閱。除此之外,還有下村說書的、唱戲的,但這些都不是孩子們的最愛,孩子在場也就是湊個熱鬧,一會便散場溜走人了。
  • 八十年代的江蘇宜興,老照片裡的寧靜時光
    這是一組八十年代的江蘇宜興老照片,記錄了當時的城市樣貌,每一張都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圖為昔日的宜興長橋河。可以看到木船在河道中行駛,石橋連接兩岸,岸兩邊有很多江南特色建築。圖為八十年代的宜興絲廠,在當年是非常著名的一家宜興企業。圖為昔日的宜興體育場。可以看出還是很簡陋的土質場地,但絲毫不影響當年人們運動的熱情,大家來這裡跑步、打球,或者進行其他的體育運動,很是熱鬧。圖為八十年代的宜興瀛園。
  • 八十年代衢州故事:十字街頭
    > 八十年代的衢州,不像現在有萬達、國金、東方、吾悅等這麼多熱鬧的去處,當時那些喜歡趕「鬧熱」的人都往哪裡去呢?     圖:八十年代初新華書店,現在後建的十層樓都拆了,現為國金      不光看熱鬧的,有文化的也往十字街頭跑。城裡唯一的新華書店在十字街頭西北角,是學生和文化人的聖地,當時還是三層樓,算是地標性建築,沒去過杭州上海大城市的小學生寫作文,寫上「新華書店聳立在十字街頭」,老師會在「聳立」下面圈兩個紅圈,表示用得好。
  • 如夢如幻的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那是一個煙火與詩情迸發的年代,是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情懷的年代,一個思想自由奔放百花爭豔的年代。八十年代中學生如果用三個詞來形容八十年代,這三個比較合適:年輕、真誠、單純。八十年代的激情、浪漫、理想主義,成為知識分子及普眾心中的烏託邦。
  • 八十年代的香奈兒,充滿著潮流與復古的美,經典的永遠是經典
    香奈兒作為國際大品牌,從面世以來就經久不衰,相信看過它大秀的姐妹們,都對它有著深厚的感覺,它之所以一直流行到今天,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名氣,更是因為它獨特的設計以及精緻的做工,才成為眾多女生都想擁有的時尚。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香奈兒的經典搭配,看看它流行至今到底是有什麼秘訣?
  • 懷舊的年代,一組八十年代的照片
    80年代末的中國 八十年代的集體宿舍,還是鐵床架 那個年代的婚紗照
  • 八十年代衢州故事:東河沿與工人俱樂部
    二激情似火的八十年代,年輕人更不再滿足呆在家裡看電視,俱樂部已經改名為工人文化宮,只是大家更習慣叫俱樂部,裡面又新增了電子遊戲機、撞球、電視錄像廳、溜冰場,加上交誼舞,這幾大項目橫霸八十年代衢州娛樂空間。
  • 用激情回顧激情四射的「八十年代」
    趙麗宏:感恩「八十年代」,一段讓人回味無窮的中國當代文學的信史  我與羅達成相交這麼多年,他是一個性情中人,他寫這本書就是一種感恩,感恩他經歷了那個年代,八十年代激情洋溢的時代,文人之間真情相交的時代,寫出那麼多好作品,出現那麼多好作家,他經歷了這個時代,是親歷者也是參與者
  • 朱偉:「我與八十年代」(1)
    朱偉:「我與八十年代」(1) 2013-09-04 11:07 作者:朱偉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銘刻鮮明時代烙印 北京四屆"十大建築"評選思考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各舉辦過一次。其產生的社會影響之大,參與評選的人數之多,是其他評選活動很難企及的。而每一次當選的「十大建築」又為我們留下了鮮明的時代烙印。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各舉辦過一次。其產生的社會影響之大,參與評選的人數之多,是其他評選活動很難企及的。而每一次當選的「十大建築」又為我們留下了鮮明的時代烙印。50年代 國慶獻禮 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築」也可視為當時的國家十大建築,它是建國10周年的獻禮工程。
  • 八十年代恐怖電影秀丨怪奇電影的類型
    約翰·卡朋特的[月光光心慌慌](1978)可謂開其濫觴,進入八十年代後,砍殺電影進入了它的黃金時期,它們不再單純地與謀殺案有關,還可能牽涉到超自然神力等。[月光光心慌慌]然而不論怎麼變化,一個連環殺手拿著一把沾血的武器,再加上一群受害的青少年,這便是砍殺電影的全部了,而其存活者往往是一個有著高尚道德情操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