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華總總會長:華人博物館關閉至10月27日

2021-01-09 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10月19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鑑於政府宣布雪隆和布城實施有條件行管令,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屬下的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暫時關閉至到本月27日。華總(大廈)職員這期間也被安排居家辦公,辦公室不對外開放。

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總會長吳添泉發文告表示,根據旅遊、藝術及文化部發布的指南,雪隆布城在有條件行管令期間,相關地區除了禁止國內外旅遊,也禁止舉辦旅遊、藝術及文化展覽和演出。為配合政府規定,華總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在本月13日開始暫時關閉至到本月27日。至於27日後是否重新開放,則要遵照之後政府發布的防疫措施。

此外,吳添泉表示,華總(大廈)秘書處也於本月13日至26日,被安排進行居家辦公,並在只有被認為需要情況下才遵守標準作業程序下,回到辦公室處理會務或執行工作。

另一方面,吳添泉也重申,鑑於馬來西亞國內疫情告急,原定本月召開的華總三機構大會延期到下月14和15日。「希望屆時國內疫情能夠受控好轉,如果情況持續,華總領導層將會再商討研究。」

相關焦點

  • 馬來西亞華總總會長:人口比率降 華裔應團結凝聚力量
    馬來西亞華總總會長:人口比率降 華裔應團結凝聚力量
  • 馬來西亞星洲網: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將於7月2日開放
    中新網6月29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華博)將於7月2日(星期四)起有序開放,實施預約、限制人流參觀等措施,以確保訪客健康與安全。華博在其facebook主頁上發布通知,表示之後的開放時間是星期四至星期日(包括公共假期)中午12時至下午5時,下午4時停止入館。預約參觀時間段則是從星期四至星期日(包括公共假期)中午12時、1時、2時、3時和4時。華博實施預約制參觀,每個時間段限額20人,額滿為止。
  • 馬來西亞星洲網: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將於7月2日開放
    中新網6月29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華博)將於7月2日(星期四)起有序開放,實施預約、限制人流參觀等措施,以確保訪客健康與安全。華博在其facebook主頁上發布通知,表示之後的開放時間是星期四至星期日(包括公共假期)中午12時至下午5時,下午4時停止入館。
  • 馬來西亞華社力促政府善待華教維護社會治安
    馬來西亞華社力促政府善待華教維護社會治安   中新網11月20日電 據馬來西亞《南洋商報》報導,馬來西亞興安會館總會長翁清玉日前認為,馬來西亞擁有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給予人民先進知識,一代比一代更進步,但卻無法在華教與治安上做得很好,因此華團惟有通過大會議決,要求政府做得更好。
  • 不忘先賢 馬來西亞沙撈越州一道路以華人名字命名
    中新網10月26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日前,馬來西亞沙撈越州政府決定,為紀念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中總)前總會長黃文彬的卓越貢獻,將古晉市內一條主幹道路命名為「丹斯裡拿督阿瑪黃文彬路」(Jalan Tan Sri Datuk Amar Wee Boon Ping)。
  • 馬來西亞首座華人博物館:籌備7年,修成正果
    博物館是綜合收藏、展覽、研究、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場所,在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傳統的博物館往往予人索然無味的感覺。有鑑於此,許多博物館不斷創新,突破人們的想像和認知,以真實有趣的手法敘述歷史。  於今年5月落成的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就是一個例子。
  • 馬來西亞華總總會長籲華社支援水災災區
    馬來西亞華總總會長籲華社支援水災災區
  • 馬來西亞華總總會長:建議政府放寬工資補貼上限
    中國僑網9月24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日前,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總會長吳添泉發表文告,對總理宣布延長工資補貼多3個月至今年末的措施表示歡迎,同時建議政府放寬「不超過200名員工」上限,以讓面對困境的企業也能申請。
  • 馬來西亞全國華人文化節在檳城舉行
    陳悅 攝   中新網檳城9月23日電 (記者 陳悅)以「百年傳承,千載文化」為主題的馬來西亞第35屆全國華人文化節開幕儀式22日在檳城舉行。  當晚8時30分許,檳城州首席部長曹觀友、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華總)會長方天興、中國駐檳城總領事魯世巍等共同點燃主席臺上的主火炬,為華人文化節正式揭幕。花車巡遊。
  • 民間支持建大馬沙巴華人博物館 華裔議員助申請撥款
    中國僑網10月18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馬來西亞沙巴華裔人民代議士及民間支持馬來亞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黃子堅建議興建沙巴華人博物館,以證明和展示華人對沙巴這片土地的貢獻及成為沙巴華人史料收集及研究中心。
  • 馬來西亞華人演藝人公會總會長高山病逝 享年71歲
    中新網12月27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當地時間12月27日凌晨5時,馬來西亞華人演藝人公會總會長高山在馬來西亞病逝,享年71歲。據了解,在11月底中風入院後,高山一直住在重症加強護理病房(ICU)。
  • 不會講華語的華人,算華人嗎?馬來西亞謀殺華語!華人抗爭40年
    吉隆坡華校教師會於1951年8月召開馬來亞華校教師代表大會,決定成立馬來亞華校教師的聯合組織。同年12月底,馬來亞聯合邦華校教師聯合會總會(簡稱教總)正式成立。 1953年,教總、各州華校董事會聯合會和馬華公會曾聯合組成華文教育中央委員會,並委派代表團與英國駐馬來亞高級專員談判,要求保留華文教育,但遭到拒絕。
  • 馬來西亞華總團拜迎新春 支持中國抗擊疫情
    (抗擊新型肺炎)馬來西亞華總團拜迎新春 支持中國抗擊疫情中新網吉隆坡2月4日電 (記者 陳悅)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3日晚舉行庚子年新春團拜活動。除了華社領袖,馬來西亞副總理旺。阿茲莎和馬來裔組織代表也應邀出席團拜,以「撈生」(馬來西亞華人傳統習俗,以筷子撈起魚生和配料,寓意新年吉利如意)儀式共迎新春。應邀出席團拜的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白天在團拜會上特意播放了一段介紹中國國內抗擊疫情情況的視頻。
  • 馬來西亞10大富豪中,憑什麼華人獨佔8席!
    太牛了,馬來西亞富豪榜被華人承包了2015年2月,《福布斯亞洲》(ForbesAsia)發布馬來西亞2015年富豪榜。馬來西亞2015年富豪榜前10大富豪中,有8位是華人,華人郭鶴年以113億美元,第10次高居榜首。富豪排行榜可謂馬來西亞經濟版圖的縮影,佔總人口25%的華人,高居經濟金字塔的上層。
  • 馬來西亞新山華人文物館翻新 吸引本地人和遊客參觀
    中國僑網10月25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近日,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華人文物館完成了長達3個月的修整,除了提升空間及更新展覽內容外,最大「亮點」即是增設多媒體導覽系統,豐富了大眾的觀展體驗。整修後的文物館,打破一般文物館給人的刻板印象,結合手機應用程式,讓訪客能通過掃描二維碼獲取文物資訊、觀看視頻影片等,更為生動地呈現新山華人的歷史事跡。
  • 馬來西亞砂拉越華人增長率放緩 馬來人數量大增
    中國僑網6月28日電 據馬來西亞《詩華日報》報導,近日,馬來西亞砂拉越大學婆羅洲研究院研究員林煜堂在開放日所主辦的講座會上,分析砂拉越華人人口結構。該研究院主要研究對象為華人事務。馬來西亞砂拉越大學婆羅洲研究院研究員林煜堂指出,砂拉越華人在總人口的比例不斷下滑,由最初的26.6%跌至23.4%。他指出,根據1947年的人口統計,砂拉越當時華人的人口才145158人。
  • 新加坡擬將亞洲文明博物館改為土生華人博物館
    中新網11月12日電 新加坡亞美尼亞街的亞洲文明博物館舊館將改名為土生華人博物館,專門展出各種富有傳統色彩的土生華人文物,促進人們對土生華人文化的了解。  據《聯合早報》報導,博物館館長郭勤遜博士受訪時說,土生華人文化是本地獨有的文化遺產,值得保留。這族群文化綜合了華、巫、印文化,並有著融會貫通的特點,其文化精髓值得多元種族的新加坡從中借鑑學習。  郭勤遜表示,在亞洲文明博物館舊館的10個展覽廳中,已有一半屬於土生華人文明展,而博物館明年初將會利用另一個展覽廳展出土生華人的歷史照片。
  • 保護華人老街 大馬相關組織擬為吉隆坡茨廠街申遺
    保護華人老街 大馬相關組織擬為吉隆坡茨廠街申遺 2014-06-17 14:58:42(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中新網6月17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報導,吉隆坡小販商業公會準備向政府提出申請,把具有文化和旅遊特色的重鎮茨廠街,申請列入國家文化遺產,以保護這條具有「歷史任務」的老街,使之再現光輝。
  • 記載華人奮鬥與成就 海外有多少家華人博物館?
    它們是:美國於1974年建的俄勒岡州約翰迪市華人博物館(又名金華昌博物館),1991年建的紐約華埠歷史博物館,1996年建的紐約美洲華人博物館,2001年建的舊金山美華歷史博物館,2005年建的芝加哥美洲華裔博物館(又名李秉樞中心);新加坡有1995年建的華裔館,2006年建的華頌館,以及新加坡土生華人博物館;澳大利亞有1985年建的墨爾本澳洲華人歷史博物館,1985年建的維多利亞州本迪哥市金龍博物館
  • 馬來西亞沙撈越州華小數量全馬最多
    中國僑網12月4日電 據馬來西亞星洲網報導,日前,馬來西亞沙撈越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沙董總)發表文告指出,目前沙撈越有222所華小,為全國最多華小的州,當中逾半為微型華小。沙撈越的微型華小數目亦是全國之冠,有129所(58.11%),其中18所(8.11%)的學生人數介於1至30人。沙董總指出,泗裡街省的微型華小佔省內華小的89.74%,是沙州微型華小最高百分比的省份。泗裡街省的35所微型華小中,5所的學生人數介於1至30人,30所學生人數介於31至14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