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線上類目第一到線下「江湖」,新品牌需要跨越的是什麼?

2020-12-12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浪潮新消費」(ID:lcxinxiaofei),作者:黃斯理,36氪經授權發布。

抓住線上流量紅利和做私域運營,已經成了很多新品牌的共識,但要落到線下主流的渠道,沉澱出自己獨立的品牌資產,依然存在著巨大的鴻溝。

尤其是一些注重體驗和服務的品牌,如果不儘早在線下場景打通,後面制約的因素會越來越大。況且,線下流量爭奪也日趨激烈,走向線下是很多品牌將不得不選擇的一條道路。

那麼,線上線下做品牌運營的本質差異是什麼?如何在線下殺出一條血路?為什麼要警惕內容營銷上的自嗨?

在近日「浪潮新消費✖峰瑞資本」新品牌閉門會上,音米眼鏡創始人李明圍繞品牌線上轉線下遇到的一些坑,做了深度分享。

李明一直深耕在時尚眼鏡領域,之前在線上做到品類第一,目前主要深耕線下,有近50家門店,對於時尚品牌,線下連鎖場景有深刻獨到的理解。

「我覺得不同品類在方法論和底層邏輯上存在著根本性差異,對於一些品牌來講,電商也存在著極大的、天然的缺陷,必然要走向線下。但線下是個江湖,有很大的周期性機會,也要蹚很多坑。」

原文近萬字,節選不到三分之一內容,與大家共享。 參與後續新消費閉門活動,請掃文章底部二維碼。

大家好,我叫李明,是音米眼鏡的創始人。

如果在眼鏡品類畫一個十字象限,橫軸是專業性,縱軸是時尚性。

老一代的品牌連鎖店,它們的專業度比較高,但時尚度會差一點。

而新一代的快時尚品牌,它們的時尚度不錯,但專業度要不然壓根兒不做,要不然確實會弱一點。

所以就出現了一個情況:很多消費者會選擇去快時尚品牌買一個框子,再去傳統店配個鏡片。

我們音米的產品定位就是把專業度和時尚度二者兼具。

這件事情非常難,一開始我們也引起了蠻多的爭論,很多朋友說你必須要二選一,不要貪那麼多,因為可能最終哪個都沒有辦法做成。

但是,我們還是覺得這二者確實需要兼具。為什麼?

第一,這是我的使命和願景。第二,從生意的角度來說,上一代的產品別人已經做成了,我跟人家去做一樣的事情,那生意的機會點可能會是個問題。

我們覺得不同品類的差異性是特別大的,這也導致不同品類之間的方法論和底層邏輯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

所以今天,我所分享的只代表自己在這個領域的一些思考,當然底層也有一些共性的東西。

首先跟大家先分享一下我們的發展曲線,它其實是比較奇怪的。

我們最早是只有電商的,做到了眼鏡品類電商的第一名。但後面我們是非常焦慮的。一方面來自於流量焦慮,在那個時候,線上流量出現瓶頸,流量成本變得很高。

另一方面來自於品類焦慮。配鏡這件事情需要在線下完成,而不是單純地通過純電商閉環和「到家」服務就可以交付到我們的價值。

所以,對我們當時的商業模式來講,電商這條路可能有極大的、天然的、根本的缺陷。

這反映在客單價上,當時候我們的客單價大概是100到200塊。但中國線下配鏡的平均客單價是在500到800塊這個區域,因為在線下,你給客戶提供了更好的、更專業的服務。

所以,我們現在也把自己理解為服務業。

有一個觀點是, 「未來線下的零售業,可能越來越大程度往服務業轉型。」我其實比較認同,因為如果你單純地可以通過「到家」,電商來閉環,那你有什麼必要出現在線下?是做體驗店嗎?

對大規模的連鎖品牌來講,他們還是需要非常深地轉型去服務這一塊。且在線下的緯度,服務本身就是你一個非常重要的產品,比如說海底撈,他們菜品質量算中等吧,但是,他們最顯著的產品就是提供的服務。

我們雖然在電商做得還可以,但未來應該去的地方是線下。本質上渠道有一個大的周期,如果品牌能趕上這個周期,它就有可能做起來。

舉一些例子,zara、H&M和優衣庫的成功伴隨著全球購物中心的崛起。中國一些上市公司,比如說三隻松鼠和其他的淘品牌,則是伴隨一些線上渠道變革而成長出來的。

幾年前,我們覺得線下購物中心這波紅利可能已經在後半程,但還是有機會能上車。所以,我們當時開始轉到線下,而且轉得非常痛苦。

因為在線下,首先整個大的邏輯就是選址,我們常說線下店業績好有三個因素:位置、位置,還是位置。

在老一代的零售模式中,好的店都出現在城市的十字路口、步行街,或者是其他最黃金的位置。

在新時代,我們講的是購物中心。購物中心也一直在演變,從最早在百貨時代的純零售交易功能,到加入更多零售以外的產業,如食品、餐飲、電影院等等,再到現在升級成一個高頻到達的城市空間,出現了健身、牙醫等多元化的生活服務。

我們覺得現在還是一個大的周期可以進去,但是進入的時候,我們遇到最大的問題在於,它整個的邏輯和線上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以前做電商的時候,邏輯相對簡單,就是一個數理模型,你要去看投放的點擊量、轉化率、投入產出比等等。

但到了線下,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完全未曾見過的江湖。發現人家為了拿到好的位置,要去請客吃飯甚至去夜總會……驚呆了。

所以大家能發現,線上品牌轉型線下的成功率是非常非常低的。我們一開始光這個就蹚了有兩年,直到我們找到一個對線下有很深理解的合伙人。

這跟兩個生態的差異度有很大的關係。

在線上,採買流量是相對公平的。在線下,你付出的租金就代表著你採買的流量。但線下的流量是嚴重不公平的。

舉個例子,商場不但把最好的位置給了某當紅品牌,還可能在合同中提供兩年免租、裝修補貼等優惠。你呢?商場可能帶你去一個犄角旮旯的位置,但你的租金可能要比一樓租金貴得多。

在這個圈子裡,有一個詞叫做品牌級數。圈子裡越想要的品牌,品牌級數就會越高,商場就會給你更好的位置,反之亦然。

其實它是個完全感性的評估,當然,也有所謂的面子、熟人等變量。

這確實是非常「江湖」。

所以,我們在這裡面蹚了大量的坑,直到過去一兩年才從這個坑裡走出來。三年我們只開了五家店,效果也不太好,到去年一年,開了差不多三四十家店,效果還不錯。

我覺得整體來說,線下現在還是可以做生意的,但流量成本也在非常快地上漲,包括購物中心的兩極分化非常嚴重。

在好的購物中心,客流量還非常大。但剩下的購物中心就很慘了,他們的客流量不大,還要面對源源不斷的新購物中心開出來,流量稀釋非常嚴重。

除此以外,我們過去幾年在內容和營銷上面,走了一個比較大的坑。

最近的一兩年,吳亦凡、楊冪、關曉彤都在代言我們的產品。我們也做了一些主題類的東西,比如是融入故宮特色的產品。

我們有一定的內容創作能力,比如這幾年公眾號,差不多一篇文章能有兩三萬閱讀,多的時候能到10萬+。

但是後來,我發現這些事對於生意的促進其實是蠻小的。

當然,如果我們在線上賣50塊到80塊客單價的話,加上一些內容和營銷,可能會直接帶來大量的成交。

但如果我們把生意明確定位在用戶到店的模式,通過服務給客戶交付價值,客單價是500塊到800塊的時候,這些營銷或者宣傳,微博多少個贊和轉發,到底對我的生意能夠帶來多大的幫助?

這一開始是個問號,後來就變成一個叉號。

所以在最近的大半年,我們在這個領域裡做的投入還是比較小的。

當我們做內容的時候,需要警惕,反問自己到底是不是在自嗨。你自己可能覺得這個內容做很不錯,別人也可能覺得你做得很好。但是它到底對於你的生意本身會有多大的幫助?如果廣告預算裡有50%是有效,50%是無效,那你知道是哪50%有效嗎?

到底哪些是自嗨,哪些是真的有價值,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花很多時間去思考。

Q&A

問:眼鏡是一個低頻消費,在你決定做這件事情之前,你看到的機會和思考是什麼樣的?

答:我覺得消費很有意思,它其實是有兩個緯度:一個緯度是頻次,眼鏡顯然是頻次比較低的;另外一個緯度是毛利。

這兩個緯度是平衡的,絕大多數生意要不然高毛利低頻次,要不然是反過來。你很少見到一個高頻次又高毛利的生意。

我們眼鏡這個品類的消費頻次確實比較低,但毛利會比較好。在過去五到十年裡,全球至少湧現了五個以上十億美金估值的眼鏡品牌。所以,這個品類還是比較容易出機會的。

而且,我們的消費頻次也在提升。比如說以前,消費者可能兩三年配一副眼鏡;現在,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購物時長減少了,比以前更快去配一幅新的眼鏡。

問:網際網路巨頭都要做一個線下切分, 這會不會對線下門店的模式產生改變?店面本身的要求是否沒以前那麼大?

答:第一個點,不同品類的差異度還是很大,有些品類註定是重線下的。比如說眼鏡這個品類,90%的生意在線下,這才是我們的主陣地。

第二個點,線下用戶會更加關注你的場景體驗感,而這個體驗感的塑造難度是遠大於線上的。

在線上,你找個比較好的平面設計師,到處扒點圖片就OK了。但在線下,設計一家店鋪跟你在網上設計一張圖片是不一樣的,你要做到全方面體驗更好的空間,難度是很大的。

相關焦點

  • 新零售背景下,線上線下商業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電商的出現,帶上網際網路或者高科技的光環,對線下實體造成了很大衝擊,同時也確實給消費者帶來了很多便利。到目前為止,線上電商已經佔據了商業總額15%的市場份額,85%的商業仍然在線下發生。最近幾年,越來越明顯的趨勢可以看出來,線上線下的商業不再是相互爭搶客流,而是相互交融在一起,尤其是在2016年馬雲在雲棲大會上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後。
  • 憑單品衝到類目第一 他卻看到了新消費品牌成長的煩惱
    因為對於零食類目來說,最重要的大促活動應該是年貨節。所以我們希望品牌能通過天貓雙11來獲得聲量,為衝擊年貨節打下基礎。」作為新消費品牌的掌門人,除了要決定自家品牌的大促策略,王雄也在感受並觀察著大促「戰場」裡的新變化。2020天貓雙11裡國內新消費品牌的參與度有所提高。
  • 打通線上線下全渠道,4iNLOOK要打造新消費品牌的鐵三角閉環
    值得一提的是,4iNLOOK創始人陳裕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道,此次「雙11」線下該品牌的增長較線上其實更加明顯,而這也是他們第一次嘗試線上線下聯動。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美瞳市場都是美、日、韓等海外品牌的天下。不過近年來隨著國產品牌的崛起,4iNLOOK等新玩家也開始佔據自己的一席之地。
  • 後疫情時代,新消費品牌如何進行線上線下營銷?
    【獵雲網北京】12月8日報導12月3日,在FUS獵雲網2020年度電商產業新勢力峰會上,頭頭是道合伙人姚臻,於小菓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許俊,清泉出山聯合創始人孫治強,格家網絡產品VP格蕾圍繞《新消費品牌的線上線下新打法》主題展開討論。本次峰會由獵雲網主辦,格家網絡協辦。
  • 優衣庫新零售體驗經濟:線上線下同步優惠、門店提貨
    保持著一貫的低調,優衣庫(需求面積:1800-2000平方米)在雙11迫近才說出了大促期間的戰略重點——「新零售體驗經濟」。在去年多個類目冠軍優衣庫眼中,新零售體驗經濟是通過線上線下同步優惠、線上下單門店提貨等方式,給消費者帶來「升級的購物體驗」。
  • 油煙機電商:打通線上線下的牆
    摘要:和其他很多家電類目產品一樣,油煙機在上線之初也面臨著線上和線下的渠道衝突,有人形象地稱其為「牆」。但和其他產品不同之處在於,經歷過數次波折的油煙機很快就在線上打開了局面。 和其他很多家電類目產品一樣,油煙機在上線之初也面臨著線上和線下的渠道衝突,有人形象地稱其為「牆」。
  • 餐飲新零售成餐企擴張新玩法 線上線下如何深度融合?
    原有堂食的客流主要取決於所在商場的客流量,而線上營銷則讓餐飲店的客流量以幾何倍數增加,大大擴展了銷售半徑;其次,傳統堂食的服務峰值有限,商品化的產品通過線上銷售後,不再需要額外的人力,有助於優化人工結構。   筷玩思維認為,開闢餐飲新零售業務的原理類似於開外賣專門店,如果運營的足夠好,都可快速實現資金回流,把資金盤活,接著根據餐飲品牌的頂層設計,將這部分資金用在更需要的地方。
  • 銀泰18周年慶新打法:線上線下「任性」組合
    聯商網消息:1998年11月16日,銀泰百貨第一家門店杭州武林店正式開幕,也正式拉開銀泰商業版圖的序幕。如今,風風雨雨18載,銀泰百貨杭州武林總店迎來了它的十八周年慶。11月11日至11月16日,銀泰集團周年慶「中國購物節」來了。
  • 買電動自行車,線上還是線下?什麼品牌好?
    昨天剛寫了電動自行車的購買指南,想著健康證還有3天才能拿,先去看看附近有什麼品牌的實體店,發現我這裡是真的多,可能是跑的外賣小哥多,加上上下班買菜的人,需求量大。從家走出來15分鐘左右,附近有4家!!在這之前我是對什麼品牌好都沒什麼概念的,就哪家近先去哪家了。第一家雅迪,進去給我的感覺門面大,而且整潔,在我這裡有這麼好的環境的店不多,第一印象很好。進店問了外賣車型,給我推薦了3款,分別是325、小飛俠、酷K。就聽名字都覺得每款差異好大,因為我是只買新國標電動自行車的,電輕摩和電摩不考慮。三款車型都是48V350W。
  • 樂淘集團CEO蘇暢:樂淘新零售為傳統線下門店賦能
    三就是用戶定位的問題,原來的定位是一線城市的年輕群體,他們已經有相對固定的品牌認知和消費渠道,然而這些品牌和渠道已經是大紅海市場,沒有什麼利潤和壁壘針對第一個問題,我們將原有的鞋類目擴充至衣服、鞋、箱包、配飾類目,我管這些類目叫「衣周邊」類目,這些類目一上架,消費者的復購模型一下就漂亮起來,證明了是有效果的,衣周邊的概念後來也被百麗集團學去
  • 董明珠:新零售需要線上線下融合,而不是孤注一擲於電商直播|全球...
    當時的新零售主要圍繞線上、線下渠道價格的整合,如今格力電器再次提出的「新零售」已經更進一步。6月1日,格力通過線上直播聯動格力線下3萬家門店,通過直播的新形式,將線上直接變為了購物轉化、產品宣發、企業傳播的一體化渠道。
  • 「線上走紅,線下走量」,冷飲新品牌上天貓換道超車
    鍾薛高、元氣森林、漢口二廠等一批新國貨也趁勢崛起,趕超傳統巨頭哈根達斯和可口可樂。萬億飲品市場,線下市場已被巨頭把持,要層層鋪設渠道、殺出重圍比較艱難。好在天貓給新品牌提供了一個「線上走紅,線下走量」的彎道超車新路徑,他們可以「一店通全國」,這裡是他們飛速成長的平臺、突圍而出的捷徑。
  • 新零售是線上線下真正融合的開始
    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商業所要思考的本質問題,不外乎是在什麼樣的場景下,給消費者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創造什麼樣的價值。什麼是新零售?零售的本質是隨時隨地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新零售的本質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線上線下結合促使交易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 新零售下滷味品牌電商新玩法 煌上煌線上線下融合迎接「雙12」
    事實上,早在2013年,煌上煌就已經搭建了電子商務銷售平臺,相繼與淘寶、天貓網加強銷售合作,線上宣傳推廣「煌上煌」品牌。現如今,在持續推進公司電商業務業務的拓展的同時,煌上煌也提出線上線下的融合,其電商總監羅樂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新零售」時代來臨,「雙11」等促銷活動已由以往單一的線上渠道轉變至線上線下融合。
  • 新零售人的獨白:線上線下,兩個世界
    零售行業中的一個新趨勢就是——將項目下沉,把線上流量引導到線下消費,同時將線下消費力引流至線上,最大化用戶的消費力。不過在操盤過程中,大多數人很容易忽視線上線下的差異性以及線下環境的複雜,從而導致項目命運多舛。那麼如果想把這個項目做成功,我們到底要注意什麼呢?
  • 網紅蛋糕從線上到線下,如何用有贊管好12家門店?
    網紅蛋糕從線上到線下,如何用有贊管好12家門店?來源:聯商網2019-08-23 12:07「許個願吧。」當壽星被圍在生日蛋糕前,這是接下來即將出場的臺詞。2014年,這四個字被註冊成一個品牌商標,5年後,它將成為擁有12家門店的蛋糕烘焙連鎖,並掀起一場為月餅「去油膩」的飲食風潮。從當初4個人的團隊,到如今已擁有200人團隊,從純線上銷售到如今12家門店,從馬卡龍單品到麵包、蛋糕、飲品、月餅等多品類發展,許個願吧經歷了什麼?背後的經營管理又經歷了哪些挑戰?
  • 老字號品牌探路新零售樣本:廣州酒家加速線上線下融合
    「傳統門店除了技術改革,其他很難有創新,而電商一直靠流量賣貨,流量到峰頂之後的新出路也在探索,把兩者相結合未嘗不是一種創新。」廣州酒家集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典壕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新零售就是圍繞逐步實現供應鏈、倉儲物流、線上配送、會員服務和商品管理等環節的全面打通目標來展開工作。
  • 駱駝女鞋超越傳統大佬 連續1年獲類目第一
    如何正確布局品牌的電商平臺,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戰略。駱駝目前50多家店鋪全電商平臺覆蓋,僅在天貓,就有6家品牌旗艦店。既擁有垂直電商的獨立B2C商城,但更側重各大平臺電商的力量投注。而縱觀CAMEL駱駝品牌的類目布局,可以用廣、精、深,三個關鍵字總結。駱駝線上的5個類目,男鞋、戶外、男裝、女鞋、皮具均表現不俗。
  • 唯品會持續加碼線下市場 旗下唯品倉開線下店
    店鋪門口均貼有上新標識:每天早10點、午1點和晚7點都會準時上新。   進入店鋪後,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掛滿店鋪的折扣廣告標語。店鋪內商品以服裝和鞋靴為主,多按照類目或尺碼進行陳設,還包括化妝品、箱包等商品。據一位消費者透露,店內的不少商品在上架後都會很快售罄,「需要看準時間,也要碰運氣」。
  • 冰品不過冬,小而美品牌盯緊年輕人群,線上線下渠道融合成趨勢
    隨著消費主力軍年輕化,銷售渠道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線上線下融合成為趨勢。對比老牌冰品,新興品牌表現更為突出,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老品牌進行創新升級,共同向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轉變。就拿鍾薛高來說,選材使用的都是上乘品,產品口感細膩、純正,雪糕的棒籤也是用天然可降解的全純秸稈製成,達到了國家食用級標準。竭力提供更完善的售前和售後服務,確保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愉快的消費體驗。今年618,鍾薛高成為天貓冰品類目銷量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