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桂林山水
文/聶志鴻
題記:暑假,學校組織去桂林旅遊,因去過,所以就沒去了。那次旅遊感慨良多,寫了篇《感悟桂林山水》。後來有同學說,其實該重遊,理由是:他在談戀愛時,攜女友遊桂林,在多處景點留下了兩人的合影。第二次重遊桂林是一家三口,在同樣的景點再一次留下一家三口的合影。真較浪漫啊!在此,我還是想通過當年的遊記,晾晾桂林山水魅惑人心的看點。
當今國內最大的廣告是什麼?你可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央視廣告標王唄。我要用央視主持人一樣的口氣告訴你:回答錯誤。
當今國內最大而且又不用花一分錢的廣告是什麼?你這時心裡可能會想:是腦筋急轉彎嗎?要不你這樣提問就是個十足的神經病。我也要告訴你:你想錯了。
這兩個問題有一個共同的答案:桂林山水。你想想,能在全國通用的小學語文課本和每天都在用的人民幣上,分別用文字和圖像介紹桂林灕江的山水風光,這樣的廣告是不是全國最大的廣告,而且這種「有圖有真相」、圖文互補的廣告是不是不用花一分錢?
桂林山水就以這種沒商量的強勢文化身份,張揚凌厲地侵入了我童年的視野,先聲奪人地在我稚嫩的心田裡打了一個不解的桂林情結。
對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最先的印象來自小學的語文課本---《桂林山水甲天下》。當年老師聲情並茂的講述,在我童年的心底留下了童話般美好的印象。後來,我又對這位女老師莫名地生出幾分恨意,儘管老師在我童年的心中是那麼的美麗溫柔,不為什麼,就因為當時「吃飯成為天下第一件大事」,父母成天忙碌,也沒能解決好這件大事,所以我渴望到桂林體味那童話般的秀美山水的願望,就像「做夢娶媳婦」一樣,既無法實現,又美麗而殘酷地折磨著我。有人告我,二十圓人民幣的背面圖案是灕江,便細細地留意起這幅灕江圖來了,雖然不是彩圖,但構圖者盡得灕江山水神韻,特別是灕江中的漁人,戴著鬥笠,用竹篙撐著一隻小船,船上放著一隻盛魚的竹簍,很像陶淵明筆下那個誤入桃花源的武陵漁人,迷離恍惚中,似乎道士使了法術,把人值入縹緲的仙境。同時漁人和青山翠竹又巧妙地構成了對比,更突出了青山的突兀高聳、翠竹的修長婆娑……
年滿四十,仍舊「普通得像一個中學教師」,不,一個貨真價實的中學教師,還是沒機會去桂林。暑假,嶽父生日,決定全家遊桂林給他賀生。於是與雙峰國藩商務旅遊公司籤訂好合同,訂了一輛小型依威柯作為旅遊專車,並在桂林找了一位地陪做導遊,終於奢侈成行。早晨六點從雙峰出發,中午抵達桂林,投宿在桂林的老乾賓館。
象鼻山
午餐後,我們首先來到桂林的標誌性景點——象鼻山,這個像一隻大象垂下長長的鼻子在河裡喝水的經典造型,也難怪被人們評定為桂林景區的標誌。整個象鼻山就是一塊渾然天成的巨石,經過河水漫長的淘洗、風雨無情的侵蝕,不知不覺地形成的,就像誰用中國畫那種大寫意的筆法雕刻出來的一樣。兒子纏著我要登這象鼻山頂,他說很想體念一下徵服桂林景區的標誌象鼻山的快樂心情,我沒辦法,只好陪著他登上了山頂。我發現登山的梯級就是在山的背面人工鑿成的。大自然用它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神奇的象鼻山,沒想到自作聰明的愚民竟然這樣恣意地破壞,破壞那種渾然天成的自然美。遊客即使登上了這座山,除了小孩,誰也不會從中得到什麼快樂的,因為山那麼小,費不了多大力氣就能登頂,在山頂上也不能登高望遠,更沒有「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心曠神怡之感。還不如只讓遊人遠遠地觀看為好,既能保留象鼻山的神秘,又不至破壞山的整體美,這樣多好啊!
劉三姐景觀園
晚上,我們按計劃遊覽「劉三姐景觀園」。車子在穿過桂林迷離的都市霓虹後,來到了景觀園。身著民族盛裝的桂林少女列隊在大門邊,笑面如花,秋波流盼,在歡迎各位遊客的到來。進門,我們停在跳竹竿舞處,看著先到的遊客在跳竹竿舞,我們試著跳了一下,沒能掌握好竹竿變化擺動的規律和節奏,沒跳成,擺竹竿的姑娘倒是很熱情,說多試試就會跳了。我們怕耽誤看歌舞表演的時間,沒多作逗留。經過「對歌拋繡球」的民俗表演區時,我拿起話筒,與隔水相望的姑娘對了幾句歌,姑娘拋來一個繡球,竟被我準確無誤地接住了。妻在一旁揶揄道:老公呵,你真是魅力不凡,桂林的姑娘對你可是一見鍾情啊。我乘機調侃道:看來你選擇老公的品位不低。妻說:我這老公可惜有點皮厚。
到歌劇院時,歌舞表演已經開始了。舞臺上正在演繹一個廣西民間傳說故事,特有的廣西民族風情,別有一番新鮮情趣。在進入經典保留節目《劉三姐》中「劉三姐與秀才對歌」時,演出達到了高潮,特別是早年看過電影《劉三姐》的中年遊客更是如痴如醉。且不說那耳熟能詳的詼諧幽默的唱詞,單是那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打造的舞臺布景,就把灕江的山水風光表現得美輪美奐,我們好像置身於如夢似幻的仙境一般,那輕歌曼舞的灕江少女更是有如仙女下凡,令人心醉神迷,那驚人的美麗,是不適宜來伴舞的,因為那攝人心魄的魅力,蓋過了主角劉三姐,給人一種喧賓奪主之感,真是山美水美人更美啊!一方山水養一方人,大概也只有桂林這童話般神奇秀美的山水,才能養育這般秀美的少女。驀然記起唐代邊塞詩人岑參的詩句「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以前我總是痛恨皇帝的荒淫無恥,現在我明白了,極度的美麗,會給男人以勾魂攝魄的致命一擊,自命為天子的皇帝,在沒有人能監督的情況下,怎麼不會沉湎於美女的萬種風情之中呢?我不是要宣揚「紅顏禍水」的陳腐論調,也無意指責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而是要說當一個人的欲望不受任何理性的控制的時候,是會給人或給國家帶來災難性的後果的。
歌舞表演結束後,當年在電影裡扮演劉三姐的著名演員黃婉秋出現在謝幕的演員中,她說可以在景觀園內和觀眾合影留念,頓時,引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叫聲。但是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爭著和黃婉秋合影留念的以中老年人為主,曾經魅力非凡的女明星,畢竟是中老年人心中窖藏已久的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可惜,歲月無情,美人遲暮,要不是這「劉三姐景觀園」是黃婉秋投資興建的,我想,她是不會再拋頭露面了,把電影裡那個美麗的劉三姐留在觀眾的心裡,那印象多美好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舞臺上那些仙女般美麗的女演員沒有卸妝就出現在景觀園裡,聽說只要給十元錢就可與之合影留念,而且是數碼照相,照完就可取相。於是,年輕男子爭相與之合影留念,就連女遊客也搶著和她們合起影來,女性那種天生的嫉妒心理竟然蕩然無存了,可見其確係「絕色美女」了。一般說來, 嫉妒產生於相差不太遠的個體之間,一旦這種個體間的差異變得非常懸殊, 嫉妒就會轉化為仰慕或崇拜了。「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楊玉環,宮女們對她可能更多的是一種仰慕。我發現與黃婉秋合影的人遠不及這些與女演員合影的人多,不知黃婉秋有何感想,不過,景觀園的人氣這麼旺,我想黃婉秋女士應該在心裡偷著樂了。
景觀園內,我還見到了「上刀山,下火海」的表演,那可是真刀真火真男人,驚險又刺激,看得人提心弔膽的。圍著熊熊燃燒的篝火,遊客們和演員們手拉手跳起了少數民族簡單的拉手舞……直到玩得盡興而歸。
漓 江
其實,桂林的美全在灕江。第二天,我們從桂林搭船,乘船去陽朔,其目的倒不是去陽朔,而在于欣賞灕江沿途的山水風光。唐代大詩人韓愈曾以「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來讚美這條如詩似畫的灕江。果然,灕江像一個養在深閨的古典美女,羞答答地趟開了她那夢幻般美麗的胸懷,接納了我們。一旦身臨其境,再從童年的記憶裡搜索出「桂林的山真奇啊……灕江的水真清啊……」才知道,小學語文中的那篇課文一點也沒有欺騙我,那時美麗溫柔的老師那聲情並茂的演繹一點也不過分,現在想起來,課文的優美文字和老師的激情描述還是顯得那麼蒼白,那又怎麼能夠表現出灕江山水的美呢?
嗚——,一聲汽笛終止了我的聯翩浮想。導遊提醒遊客,前面就是久負盛名的「九馬畫山」,據說,在這座山的臨江的山巖上,因大自然的風雨剝蝕和鬼斧神工,能看出好多匹馬來,出現了「自古山如畫,而今畫如山。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間。」的稀世之景。不過,常人是看不出九匹馬來的。聽說當年周恩來總理遊到這裡,他看出了八匹馬,陳毅看出了七匹馬,所以,他倆都是非常之人,是普通人無法與之相比的。當然,他倆也還是有點差異的,因此,周恩來官做到了總理,陳毅官只至副總理。導遊用那神秘的東方文化詮釋著灕江山水的神奇,我循著導遊的思路聯想,要是毛澤東到此一遊,肯定能看出九匹馬來。只可惜旅遊公司在配置導遊時,忘了與國際接軌,導遊的普通話雖然很地道,遺憾的是不會英語,讓那幾個聽不懂中文的歐洲遊客,不能跟隨導遊來接觸神秘的東方文化,進而欣賞神奇的中國山水文化。我到底是難成大器的俗人,從充滿大寫意的中國畫式粗細不一、濃淡不同的錯綜複雜的線條中,拼命挖掘師範學習時積澱的美術素養,霸蠻才看出四匹馬來,看來神秘的東方文化是不可輕慢地懷疑的。在此,我想起那些一心想把官做大又沒有把握的人,他們也不必去煞費苦心地尋找那些算命的盲人了,以免弄出「明眼人要瞎眼人指點人生迷津」這種黑色幽默來,乾脆來灕江,虔誠地到「九馬畫山」的山巖前來,看看自己能看出多少匹馬,來預測一下自己的「官」程。
正在靈魂出竅之際,船上一對旅遊結婚的新人,大概看出我的清閒,遞給我一個數位相機,請我替他倆照張相,並說請我以「五指山」為背景來照。我被他倆洋溢的甜美的愛情所感動,我覺得自己像一個畫家,正在用相機創作一幅美麗的灕江風景畫,灕江那如夢似幻的仙境般的美,真可謂「此美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見」,但是,畢竟有一點不食人間煙火,倒是顯得有點虛無縹緲,如果能把這對多情的新婚青年,點綴到如畫的灕江山水上,那豈不是把灕江神奇山水的自然美和人世間的純潔甜蜜的愛情美,和諧地融合在一起,那真正是錦上添花了,因此,我是懷著一種巨大的藝術創作衝動,來完成這次攝影的。現在回想起來,心裡還是美滋滋的。我想,那照片一定有如神助般照得好,就如一個畫家在靈感頓發時的神來之筆。可惜我當時沒有留個QQ號碼給他倆,否則這張照片早就傳送到我的QQ上,珍藏到我的圖片收藏夾了,遺憾啊!
中午,在船上用餐,吃到了味美可口的灕江魚和灕江蝦。這才想起因陶醉於突兀神奇的山峰,而忽略了清澈見底的灕江水,更沒有留意偶爾劃來的捕魚的小舟。用心察看,其實划船捕魚的漁人,就是灕江岸邊的農民,每隻小船上一般有兩個人,與人民幣上那一人一舟一簍一鬥笠的漁人相比,已缺少了那份閒散淡定的詩意,有的是商品經濟時代,那種「多撈快捕」的急功近利的匆忙。
在此,我情不自禁地想起當時新華社的報導:目前,正是灕江的枯水期,漁人正使用一種網紗非常細密的「一掃光」漁具,密布於幾近裸露的河道上,狂吞著灕江的大小魚蝦。這種我們曾經稱作「絕戶網」的捕魚工具,將會造成對灕江魚種滅絕性打擊。我在苦苦地思索,人民幣上的灕江漁人為了人民幣,已經完全失去了「武陵漁人」那種原始質樸的詩意,有的是人性的貪婪和殘忍……孔子云:「釣而不綱」,他主張不用魚網或大繩多鉤的方式捕魚,更不用說使用這種「一掃光」式的絕戶網捕魚了,因為這種方式已經超越了為持生計的限度,而是以漁利為目的了。孔子的這種「天人合一」思想正超越時空,與今天我們大聲疾呼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生態平衡」遙相呼應,只可惜商品經濟把這種傳統的人文理想衝撞得七零八落了。
下午,船在陽朔靠岸。導遊向我們介紹了幾間毫不起眼的平房,原來,那是著名畫家徐悲鴻早年在灕江作畫時寄居過的房子。房子十分簡陋,條件也很艱苦,但山水甲天下的灕江還是把徐悲鴻吸引過來了,神奇秀麗的山水曾給畫家以怎樣的靈感,清澈的灕江水曾洗濯過畫家幾許世俗的雜念,我們大概永遠猜測不出了。但學畫的人不來灕江,那不是灕江的遺憾,而只能是學畫人的遺憾。至美的中國山水應該滋養出中國畫大家,已故畫家陳逸飛斐聲中外的《潯江遺韻》,不正是因周莊那獨特的江南水鄉神韻開啟了他的藝術的靈感,而揮毫創作出的美術神品嗎?那些遠涉重洋赴歐洲學畫的人,我總覺得他們是在舍本求末、緣木求魚。
陽朔西街
三點多鐘,我們乘電瓶車來到了陽朔的西街,早就聽說西街堪稱陽朔標誌。其實陽朔西街很小,怎麼也尋找不出縣城的感覺。西街就是在山與山之間一塊不大的平地上建成的一個小鎮。小鎮清一色的古樸建築與周圍的青山互相配合,宛如傳說中的世外桃源。西街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的閒適安靜,一切都是靜悄悄的,遊客到此,都會被這鐘「靜」的氛圍所懾服,不敢高聲語,恐驚「桃源」人。那些外國遊客操著半生不熟的中國話,邊說邊比劃,小聲地與店主交談著,一點也看不出是在討價還價,像是在討論某個有趣的問題。那些有點小資情調的遊客,則乾脆踱進茶館或咖屋品茗、閒聊起來……在這裡,老外雲集、小資蜂擁、清茶咖啡、啤酒音樂,沒有色彩豔麗的廣告,更沒有現代元素的時髦建築,置身其中,油然而生一種不知今夕何夕的沉醉,甚至期盼著一段祛除了人間煙火氣的愛情邂逅。我建議那些在商場、情場和官場上爬摸滾打而心浮氣躁、疲倦不堪的人,來此清心靜養,細細地品味這種閒適的人生意境,靜靜地享受這種反樸歸真後的生命本真的快樂。
後來,我們遊覽了「熊虎山莊」,其中「老虎咬牛」的節目過於血腥,在此,我不想再做描述。
樂不思蜀
傍晚,在導遊的催促下,我們踏上了返程的汽車,儘管遊興未盡、有點依依不捨,妻子甚至拿出二十圓的人民幣,就著傍晚灰暗的天光,在細看著那幅灕江山水風光圖,大概在用看到的灕江與圖中的灕江作對比吧。我問妻子感想如何,妻子竟然說沒什麼感想,就是想到退休後,來桂林買一套單元房,在此頤養天年,我說我也想啊。不過,桂林的房價一定很貴,看來,我們得趕緊回家,多多掙取人民幣。還好,即使我們迷失在桂林的秀美山川中,找不到來時的路,司機總會準確無誤地找到的,這就避免我們變成陶醉他鄉的迷途羔羊了。
聶志鴻:中學高級教師,曾在講臺耕耘25載,現在機關工作。傳道授業和案牘勞形之餘好擺弄文字、操練思想,以消解寂寞或自我求證。
(圖片來自網絡)
長按二維碼,可關注
關注與轉發是對作者最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