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鐵鉉,被皇帝朱棣痛恨並虐殺,但民間卻把他奉若神明

2020-12-12 小明不吃西瓜

百家號作者:小明不吃西瓜,為大家講述明朝有點意思的事。

在歷史上,得罪皇帝並能得到善終的臣子不多,往往是,得罪了皇帝都沒有什麼好下場。明朝有個叫鐵鉉的,得罪了朱棣,被朱棣痛恨並虐殺,雖然下場慘烈,但是民間百姓記住了他的好,給他建廟祠,把他奉若神明。這個鐵鉉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說鐵鉉的故事。

鐵鉉雕像

一、因為有才,被朱元璋器重。

鐵鉉,字鼎石,現在的河南鄧州人。他從小就聰明,並且性格比較剛強。讀書成績好,先是進入太學,然後被推薦當了禮科給事中,就是記錄百官不太好的言行的。後來又被調任都督府的斷事官,負責刑政獄訟。

就像包拯和宋慈一樣,他很擅長斷案。對很多陳年舊案,他能很快查出結果,並且做出正確處置。朱元璋很器重他,鼎石的字,就是朱元璋給他起的。

在朱允炆繼位後,鐵鉉被升職為山東參政。這個官是三品官,權力很大。相當於現在的副省級官員。

朱允炆

二、擋住朱棣大軍,被朱棣痛恨。

靖難之役時,朱棣為了奪取帝位,帶兵從南到北打到了山東。在打敗了李景隆大軍後,派兵包圍了濟南。濟南城中兵力很少,但是在鐵鉉的帶領下就是不投降。

為了讓濟南城投降,朱棣先是派人給鐵鉉送了招降書,可是鐵鉉回給他周公輔佐周成王的故事。周公是周王朝時期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在周武王死後,忠心輔佐年幼的周成王,沒有二心。鐵鉉用這個故事諷刺朱棣這個叔叔反叛侄子朱允炆。

朱棣看到回信,很生氣。就下令攻城。可是攻了三個多月,沒攻下來。這時候朱棣就想著把黃河大堤挖斷,水淹濟南。鐵鉉聽到消息,為了城中百姓的安危,想詐降,然後誘殺朱棣。

朱棣劇照

他致信朱棣說:我們受了奸臣蒙蔽才會抵抗大王您,您是高祖的親生兒子,我們都是高祖的子民,我們本來就很仰慕您,想向你親自投降。

朱棣很高興,騎著馬到濟南城接受投降。可是剛到城門口,預先設置好的鐵閘就轟然落下,朱棣運氣好躲開了,他騎的馬卻被砸的粉碎。朱棣一看就知道中計,馬上換了馬就往回跑。

逃命之後,朱棣氣急敗壞,用多門大炮轟城。眼看著快頂不住了,鐵鉉又想了個辦法。他把朱元璋的畫像掛在城頭上。還把朱元璋的牌位掛在城牆上的各個缺口上。

朱棣一看,城牆上到處是自己父親的畫像和牌位,他不敢攻擊了。他怕落下不尊敬父親的惡名。

朱元璋劇照

這時候,鐵鉉看到機會,屢次派出奇兵,各種騷擾偷襲朱棣大軍。

朱棣實在沒辦法,就改道,繞過濟南,攻向京城。很快,朱棣就攻佔京城,然後自立為帝。

三、寡不敵眾,被虐致死。

朱棣當上皇帝後,又派兵攻打濟南。此時,鐵鉉還是不投降,但是最終還是因為寡不敵眾,城破了,他也被抓了。在鐵鉉被抓到朱棣面前時,他罵不絕口,並且不下跪。生氣的朱棣讓人割下他的鼻子和耳朵,煮熟塞到他的嘴裡,問他,好吃嗎?鐵鉉回答,忠臣孝子的肉,有什麼不好吃的!

文物保護單位鐵公祠

然後朱棣又把鐵鉉投入油鍋中,活活折磨死了。鐵鉉死時,年僅三十七歲。

在他死後,他的兒子被發配到邊疆,後被虐待致死。他35歲的妻子和4歲的女兒被發配到官營妓院當妓女。他的父母被發配到遙遠的海南。

四、忠烈千秋,被百姓紀念。

因為當時鐵鉉抵抗朱棣反叛大軍時,使得很過地方免受戰火,所以當時就有些地區稱鐵鉉為城神。鐵鉉被虐致死,老百姓們都知道他的忠烈。很多地方都建祠廟來紀念他,稱為鐵公祠。濟南地區還把鐵鉉當做土地神或者城隍神。

鐵公祠

明神宗時,官方下詔為鐵鉉建廟紀念;明末清初,南明弘光帝追贈鐵鉉為太保;乾隆時還追諡鐵鉉曰「忠定」。

乾隆晚年時期,還有官員在濟南大明湖畔建鐵公祠。石家莊地區,有個雙忠祠,也是為了紀念鐵鉉。鐵鉉的老家,也有紀念他的紀念碑。

綜上,鐵鉉因為忠於朱允炆,而狠狠得罪了朱棣,死的悽慘,家人也受到連累。但是他的忠烈,卻為百姓所紀念,千古流傳。

這就是今天小編說的故事,明朝鐵鉉,被皇帝朱棣痛恨並虐殺,但民間卻把他奉若神明,忠烈千秋,讓人可敬可嘆!

你的觀點是什麼呢?歡迎留言討論。

百家號作者:小明不吃西瓜,講述的明朝的有意思的事,一家之言,歡迎批評指導。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有侵權,聯繫小編馬上刪除。

相關焦點

  • 此人被皇帝定為奸臣,在民間卻被當做神靈供奉,只因他做過這件事
    文/歷史人物趣事此人被皇帝定為奸臣,在民間卻被當做神靈供奉,只因他做過這件事奸臣,通常指不忠於君主,弄權施詐誤國之臣,這種人在每個朝代都不會少,像秦朝趙高、東漢董卓、北宋秦檜等人,他們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千古罵名
  • 鐵鉉:明朝欽定奸臣,但民間卻將其奉為神,偉人高度讚揚
    在濟南大明湖旁有一座生祠,裡邊供奉的人很多外地是不知道的,但是山東本地人幾乎都知道並且對他無比欽佩,此人是明朝欽定奸臣,但是民間卻將其奉為聖賢,香火不斷,就連主席也對此人讚賞有加——他就是鐵鉉。朱棣也是這麼以為的。所以當他率領著造反的軍隊來到濟南的時候,他以為看到的局面是濟南軍心浮動,民心渙散,甚至望風而降……但是,事實卻狠狠在朱棣臉上抽了一巴掌,時任山東布政使的鐵鉉將之前潰敗的明軍集中了起來,與合城百姓在濟南府構築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線。
  • 朱棣油炸鐵鉉,將景清剝皮,這是真實歷史還是後人黑他?
    對靖難中殉難的明朝大臣的研究,也多集中在方孝孺身上,而對景清、鐵弦這樣的遜國諸臣關注相對較少。這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朱棣上位後,明史「為尊者諱」而刻意對遜國諸臣沒有宣傳;另一方面是在傳統觀念中,英明神武的朱棣取代建文帝,被人們認為是歷史的進步,所以也很少有人想過要為景清、鐵弦這樣的遜國諸臣翻案。事實上,朱棣在對待不配合、不服從自己的建文臣子上,是非常狠毒的,這還真不是黑他。
  • 此人是朱棣欽定的奸臣,為何卻被百姓當成神靈,至今仍被供奉?
    南宋時甚至出了個巨奸秦檜,民間為了表達對他的痛恨,特意將秦檜夫婦做成跪像,長久跪在嶽王廟前。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個「奸臣」卻有一點特殊,他是明朝皇帝欽定的奸臣,不過民間的百姓卻偷偷把他當做神靈供奉。此人是朱棣欽定的奸臣,為何卻被百姓當成神靈,至今仍被供奉?這個人就是鐵鉉。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動靖難之役。
  • 他是明朝欽定奸臣,但在民間卻將其尊奉為神,毛主席還高度讚揚過
    他是明朝欽定奸臣,但在民間卻將其尊奉為神,毛主席還高度讚揚過。在己卯年,燕王朱棣發動了著名的「靖難之役」,並在攻入南京之後,朱棣就列出了一長串的奸臣的名單,對於這樣的臣子,朱棣當然是必殺之而後快了,不過在此名單中還有一位特殊的「奸臣」,此人就是鐵鉉,談及到了鐵鉉,就不得不提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了,在朱元璋時期,鐵鉉本人性情剛決,聰明敏捷,在太學讀書時,便熟通經史,成績很是卓著,其才幹正是被朱元璋所欣賞,這也難怪朱元璋會賜給他
  • 他被稱為「鼎石」,一身忠骨,百姓視為神靈,卻被皇帝欽定為奸臣
    而提起這個話題,大家都能想起一些人,但是,在明朝有這麼一位特殊的「奸臣」,他是明朝皇帝欽定的奸臣,但是民間百姓卻偷偷把他當做神靈供奉。他就是鐵鉉,鐵鉉性情剛決,聰明敏捷,太學讀書時,熟通經史,成績卓著,由國子生被選授禮部給事中,後調任都督府斷事。曾經審理懸而未決的案件,立刻就做出了合理的判決,其才幹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朱元璋賜給他「鼎石」的字。
  • 他是被朱元璋看重的讀書人,靖難之役差點殺掉朱棣,後來死的慘烈
    鐵鉉是一個做實事的人,他在都督府決獄時,有懸而未決的案件都會拿給他看,而他很快就能夠做出合理的判決,朱元璋十分器重他,賜字「鼎石」。令朱元璋沒想到的是,鐵鉉最終竟真的成了南京朝廷的「鼎石」,只可惜,那時他已經是獨木難支了。建文帝即位後,鐵鉉升任山東參政。由於建文帝削藩太急,又優柔寡斷,燕王朱棣趁機在北平以「靖難」為名發動叛亂。
  • 朱棣被他氣得發昏,為何反而對他卻十分尊敬和欣賞
    在於朱棣的對仗中,李景隆是敗得一塌糊塗,所以皇帝只能換盛庸頂替他的位置,朱允炆還命令盛庸要和朱棣糾纏到底,即使當時已經有抵不過的趨勢。就在盛庸快要堅持不了的時候,一個押運糧草的士兵看出了形勢的緊急,趕緊跑到前線幫忙,而這個人就是鐵鉉。。
  • 永樂皇帝朱棣之後的明朝為什麼不叫北明?
    在中國的歷史上,明太祖朱元璋是唯一一個在南京建立大一統王朝的皇帝。明太祖有二十多個兒子,他的長子朱標被他冊立為皇太子,皇太子朱標英年早逝之後,朱元璋並沒有選擇其他皇子作為皇太子,而是直接立皇太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
  • 明朝時期,朱棣成為皇帝之後,為何要遷都北京?
    導語:明朝時期,朱棣成為皇帝之後,為何要遷都北京?文|小堅說歷史說到明成祖朱棣,他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翻看明朝時期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他在登基之後,傾盡全力來建造北京的紫禁城。從來沒有像他這麼一位皇帝,為了遷都付出如此多的精力,他耗費了十幾年和無數的錢財,來修建北京。那時他已經在南京定都,那為什麼還要將都城遷到北京,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設北京,而將南京作為陪都呢?小編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 明朝皇帝為何都大多數是短命,難道是朱棣有遺傳病史的原因
    明朝皇帝為何都大多數是短命,難道是朱棣有遺傳病史的原因明朝在中國的歷史上雖沒有唐朝的輝煌,但是他卻是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王朝,在明朝200年的時間裡一共有十六位皇帝,其中大部分的壽命都比較短,,這就讓人感覺到難道是皇帝荒淫導致短命的嗎?
  • 從明朝戶籍制度看,朱允炆真的失蹤了?朱棣為何苦苦尋找他的下落
    那麼問題來了,朱棣為何大張旗鼓地尋找朱允炆呢?會不會是一種欲蓋彌彰的做法?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告訴世人,建文帝不是被他逼死的,他還活著,只是逃竄在民間。這樣他就不用背負弒君殺侄的罪名,而且因為建文帝的失蹤,他也就可以勉為其難地登基稱帝了。可以從明朝戶籍制度上看看這件事。
  • 紫薇在乾隆皇帝面前說「大明湖畔」 為什麼沒被砍頭
    比如,當紫薇見到乾隆皇帝後,以無比幽怨的眼神看著他,還說了一句話:「皇上,您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這句話知名度極高,都成網絡流行語了。當然,這是有故事的。當年,乾隆皇帝在南下視察工作時,認識了山東姑娘夏雨荷。兩人相愛了,作出了難以描述之事。後來,乾隆皇帝離開了山東,離別時答應夏雨荷,以後會來找她,把她帶進宮裡吃香的喝辣的。然而,乾隆皇帝這一去就不再回來了。
  • 土木堡之變,明朝唯一成為俘虜的皇帝,這件事情和朱棣有關
    如果非要追求責任,除了皇帝之外,他們的太爺爺也就是明朝最有能力的皇帝之一朱棣,也無法逃脫關係。因為當年朱棣面對這些蒙古勢力的威脅,在戰略上出現了錯誤,才會為這一次的禍患,埋下危險的種子。而瓦剌更聰明一些,他知道利用大明當自己的後臺,希望能夠通過明朝的力量,將對手消滅。自古以來邊疆,都是所有皇帝最頭疼的一件事情,東西蒙古的分裂和鬥爭,這樣的狀態對於明朝是最有利的結果。
  • 明朝有16位皇帝,為何明皇陵卻叫十三陵?誰的陵墓不在十三陵呢?
    北京十三陵又叫明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但明朝總共有十六位皇帝,為什麼只有十三位皇帝陵墓?為什麼另外三位皇帝死後不去十三陵呢?那三位帝王是誰?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鈺三位皇帝,因不同的原因,沒有進入北京十三陵。朱元璋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建都南京。它是一位勵志皇帝,歷史上聲望很高。1398年,朱元璋在南京去世,享年71歲。
  • 是皇帝的錯
    明朝的皇帝,相當荒唐,而且數量是非常多的。比如說著名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每天都想著出去玩,沒幾天時間是在皇宮度過的。就算是待在皇宮,他也不喜歡住在皇宮。他給自己建造了一個豹房,這養著一幫動物,朱厚照不喜歡跟妃子住一起,反倒是喜歡跟動物住一起。結局導致他死的時候,一個兒子都沒有。
  • 明朝16位皇帝簡介
    今天小編為大家簡要介紹下明朝16位皇帝。 朱棣 大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故後人稱其為永樂帝
  •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告誡不要攻打此國,朱棣卻將其打成中國一省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皇帝之一,他從一個地位低微的窮和尚、放牛娃不斷努力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他當上皇帝後並沒有荒廢政事,耽於逸樂,反而更加勤於政事,促成了明處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局面。
  • 他是明朝最仁義的皇帝,差點因為身體太胖而被廢!
    他是朱棣的長子,同時也是明朝最仁義的皇帝,還是明朝所有皇帝中最軟弱的一個,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父親還活著的時候,他沒有得到父親的喜歡,而且經常被他的兩個弟弟所排擠,害得他差點坐不上皇帝,等到他熬死了朱棣,自己當上了皇帝之後,他只做了八個多月的皇帝就去世了,他就是明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