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推手在師傅[餵勁]時,練習者應注意以下幾點

2021-01-19 靈動太極

大家知道,太極拳不但有套路方面的練習,套路練之純熟後,還要進行推手方面的練習,推手的練習,實質上就是太極拳實戰技擊方面的演習,練習太極拳推手是一個聽勁,找勁,沾連粘隨,懂接勁,會化勁,善發勁的過程,此過程需經師傅反覆地"餵勁",學者反覆地體會感悟,才能夠掌握太極拳捨己從人,借力打力的太極拳技擊技巧。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餵勁","餵勁"不是一個勁的稱謂,是師者在傳授弟子推手時,與其搭手所用勁,目的是讓弟子學會聽勁,分清勁路與勁別,而後採用相應的措施予以化之,所"餵"之勁可以是"掤捋擠按"四正勁,也或之是"採挒肘靠"之四隅勁,也可以是四正四隅勁混合有之,比如師者在與弟子搭手時,反覆"餵"其"掤勁",讓弟子感之"掤勁"的來路,勁力的大小,相應地用"捋勁"以化之,所以"餵勁"是師者讓弟子體會感知各種勁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在太極拳推手中,老師給徒弟們"餵勁"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在老師"餵勁"時,弟子們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學會觀察,觀察師者的外在氣勢即外形,從師者的形,步形,眼神,自己揣摩出師者可能用某種勁,做到心中有數,當然了,這對於初學推者是有很大難度的,有的往往判斷失誤,反而受制,所以有的師者在"餵勁"時故意暴露中自己的"形跡",讓學員們捕捉其來勁,鍛鍊學員們的觀察能力,以誘導他們在推手時的靈動性。

二,學會圓轉,太極拳就是圓的運動,在推手時更是如此,老師在反覆"餵勁"時,要懂得圓轉化去來勁,以圓轉引進落空,出手時尊循"輕出重收"的基本原則,圓轉包括躲閃,也包括身形稍節應敵的螺旋纏絲,雖是圓轉,但應做到曲中求直,直中寓曲。

三,學會進而輕靈,老師"餵勁"的目的,就是使弟子們在推手時知己更能知彼,即力求做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把握戰機,攻其不備,所說的"進而輕靈",就是在得機得勢時,輕靈前進,如貓捕鼠,靈機而發。

四,學會整勁爆發,一般來說,學員能到老師的推手"餵勁"階段,基本上太極拳的整勁就上身了,整勁內勁練不出,老師一般不會"餵勁"教推手,所以,老師能給學員"餵勁",也證明學員的整勁巳出了,老師以不同的太極勁"餵勁",學員能靈活自如地沾連粘隨,不丟不頂,隨機而發,發即發內勁,這個勁要整,是周身之驚炸勁齊發,也是一動無有不動之丹田勁齊動,發勁如電閃雷鳴,摧枯拉朽,勢不可擋,寫到這,或許有讀者質疑,太極拳整勁有這麼厲害嗎,編者不妄言,太極拳之整勁發勁就是如此。

總之,要做到太極拳推手時"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肌膚感知靈敏,是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地練習的,編者相信,一分耕耘,一份收穫,只要練習者痛下功夫,必定會水到渠成,功到自然。

相關焦點

  • 練習太極拳是[以腰帶手]還是[以手領勁],練習者必須知道
    大家知道,太極拳雖然好學,但因規矩要領及注意事項太多,而又非常難練,不斷有朋友問我,在太極拳的練習中,即在行拳或推手時究竟是應"以腰帶手"還是"以手(稍節)領勁",兩者之間似乎存在矛盾,也就是有的朋友認為的要"以腰帶手",就不能"以手領勁",要"稍節領勁",就不能"以腰帶手",其實,編者認為這是一個問題兩個方面
  • 如何練習太極拳的「沾、粘、勁」
    沾粘勁是陳氏太極拳推手中最基本的勁別,是經過長期苦練纏絲功夫達到一定程度後,在推手中的外在沾粘表現。這種外在表現是指由內行於外,達到肌膚毫毛的知覺和感覺。所以說練拳是知己功夫,推手是知彼功夫,只有知彼知己,才能百戰百勝。
  • 陳氏太極拳「步形步法」的基礎練習建議
    一代宗師號稱牌位先生的陳長興宗師曾在《陳氏太極拳十大要論》(步法篇)中講過:「今夫四肢百骸主於動,而實運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運動之樞紐也。」還有「以心論勢,而握要者步也,活於不活在於步,靈不靈亦在於步,步法之用大矣哉!」「手是兩扇門,全憑步贏人」等。
  • 太極拳初學者,怎樣練「虛領頂勁」?
    、「膝蓋對腳尖」…… 習練者常常是顧了頭顧不了腳,想著肩頸又忘了腰膝!「虛領頂勁」,可以說是初學者最容易忽略、卻又稱得上是最重要的身法了。本文就著重講講初學太極拳應該怎樣做到這一身法要求。首先解釋一下什麼叫「虛領頂勁」。「虛領頂勁」,又叫做「頂頭懸」,是對太極拳練習者頭部姿勢的要求。
  • 太極拳練習中說的「挒勁」是什麼意思?
    太極拳的挒勁也是符合力學原理的,同時還兼具利用合力與慣性等原理。這裡的意思是運用力偶能使物體旋轉的原理,使對方身體扭轉而失去重心。挒勁的特點是運用手掌或手指,以突擊的方式在近距離內抖出一種勁來。為已往擒拿閉穴的基礎。捩主要用於抖擊,而不是發勁。常用於當手達其點而發的形勢已變時,欲發不能,則改為捩勁抖出。
  • 太極拳如何練腰胯,這個就是訣竅
    只能是其他太極拳。 開襠後,骨盆增加了橫向的移動距離,打拳時,開則骨盆向兩邊打開,合則骨盆從兩側往前包合,太極拳講開合,所以骨盆也忙得很。 三、松胯練習 我們學練太極拳雙胯必須鬆開,襠部撐圓。松胯哪怕鬆開一點點都行,不松胯或未松胯時不能使內氣內勁產生。
  • 教你練習太極拳
    下面跟著凱傑老師一起學習太極拳吧跟隨視頻練習起來1-12式正面1-12式背面預備式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太極拳的練習並不難,但對於整套動作、身型、身法的變化和演練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初學時這樣做,有利身體放鬆和穩定,經過一段練習,待動作熟練之後,腳尖不應點地。左野馬分鬃也同樣如此。3-定勢時,前手掌心斜向上,力點在前臂外側,肘要松沉,掌要展掌、舒指,下按掌要採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朝前。4-弓腿時:前腿膝尖垂直於腳面,弓步前膝不可過腳尖,後腳不可掀腳、拔根,後腿微屈,圓襠。
  • 學會這四個步驟,從太極操通向太極拳!
    這些特性有許多條,我以為可先抓住關鍵的幾點,既可用作辨別太極拳和太極操的標準,也是幫助太極拳提高重要方法。 1 技擊功能是辨別太極拳與太極操的根本標準,更是太極拳的靈魂,任何「拳」都是由技擊而產生發展的。 太極拳的核心是講技擊的,而太極操是不講技擊的。
  • 學拳者,該如何保持最佳的練習狀態?
    對於長期習拳的練習者,此昂新都有過這樣一個共同的體會:有時候拳架練得特別順,手、眼、身、步法協調圓活得妙不可言;而有時卻特別不順,越想練好越練不好,精氣神、體能、時間卻消耗很多。所以,拳法練習的狀態,對拳法水平發揮的高低有重要作用。
  • 太極拳踢腿技巧,我不說你不懂!
    註:外擺腿就是單擺蓮,也就是陳式太極拳的擺蓮腳,陳式太極拳擺蓮腳就是腳由裡向外做扇形擺踢,裡合腿就是左腳向右上踢,也就是左腳找右手。 解決上述問題,踢腿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 湖北武當山:每年招收超2萬名「洋弟子」練習太極拳
    「洋弟子」在武當山練習太極拳(資料圖)武當山特區工委宣傳部供圖中新網十堰12月18日電 (馮開春 白孟堯 胡傳林)中國太極拳17日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湖北武當山特區工委宣傳部18日介紹,歷經數十代人的傳承與推廣,武當太極拳已然成為湖北省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張靚麗的名片,每年有超過2萬名外國人來到武當山練習太極拳。武當弟子練習太極拳(資料圖)武當山特區工委宣傳部供圖作為道教的起源地,武當山在各種武俠小說和影視作品中幾乎成為太極拳的朝聖之地,太極張三丰更是聲名遠揚,被尊為太極拳的開山祖師。
  • 太極拳第二十六講 述真篇 形氣意神皆包容
    上一篇文章我們講到不丟不頂是太極拳的根本也是最重要的要領。要想做到不與外界自然環境和內在自身頂,就必須在拳架、站樁、試力、推手四大入門基本功上下功夫,還要明白每一階段我們練得究竟是有什麼作用,這樣練的目的是什麼,而不是傻練。
  • (珍貴資料)二十四式太極拳動態教學附太極拳秘傳內功練習步驟!
    練拳時要求的「四梢平」就是指十字橫豎線的四個端要保持平衡。找平的要領是:十字的橫線標誌著兩肩相平,保證人體不致傾斜;十字的堅線垂直在百會穴與尾閻之間,從而就能體現出「虛領頂頸」和「尾閻松垂」的內涵。胸椎前側的十字線交叉點即是身體的中心點,這是練習太極拳必須注意的關鍵之處。內外相合要求把身形和內勁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出太極拳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 禪修入門練習:松、靜、自然
    在練習過程中,松、靜、自然看起來很簡單,但真正悟解和做到,需要經常練習。松,是指整個身體和意識放鬆,在意識清醒的時候,受種種外界環境因素影響,意識和身體常處在緊張狀態,使身體機能難以正常發揮,甚至導致各種疾病的出現。因此,禪修練習首先要從消除身體和意識的緊張狀態入手,把患得患失等憂患放在一邊,先使精神儘量放鬆。只有精神不緊張才能做到身體的真正放鬆。
  • 太極拳申遺成功,背後產業有多大?李連杰也是推手
    其餘流派的太極拳也「百花齊放」,行業協會開遍全國。除了太極拳的正宗「流派」們外,馬雲、李連杰等名人也均是太極拳的商業「推手」。如河北邯鄲人氏楊露禪在陳家溝學藝後,創立了楊氏太極拳,相比陳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姿勢開展,平正樸實,練法簡易,因此開展得最為廣泛。「楊氏太極比較簡單,適合中老年人,因此我們練習楊氏太極拳的人比較多。」家住天津的太極拳愛好者李阿姨告訴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據了解,目前國家體委正式公布的48式、24式以及在許多場合表演的,都是這種楊式太極拳或由其演化而來。
  • 習練太極拳,三角勁你知道嗎?淺談太極拳的三角勁
    在一些太極拳的公開發表文章都曾看過。要了解三角勁首先要了解外家拳與內家拳發勁的分別。一般外家拳練的是氣力與速度,發勁時是力源至力端的點對點一條直線的攻擊,力量由骨頭傳送。舉一個例子,發拳者前弓後箭站在地上,發力時後腳撐地,這就是力源。力往拳上送,拳頭就是力端。但一些內家拳發勁時會產生幾個勁源分別以三角形向勁端集中發放,是體對點的發勁方法,理論上體對點會打法會比點對點產生更大的能量。
  • 詳解太極拳「捨近求遠」!遠近切換中有大奧妙
    前半句「本是捨己從人」,意思較為明確,本來應該是,主觀所為建築在客觀實際之上,針對太極推手的練習,如,以不丟不頂沾連粘隨的勁力,迎合、接受對方的勁力,勁與勁咬合緊密不逃不丟。後半句「多誤捨近求遠」,意思是練者多誤入歧途走彎路走冤枉路,忽視現成的、近在眼前的、送上門的,卻要另起爐灶,舍近而謀遠。何為近?何為遠?
  • 聲樂練習:唱歌技巧和發聲方法
    每位歌唱者必須通過發聲練習的途徑,掌握科學的歌唱發聲的基本方法,使歌聲美妙動人。  一、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和要求  歌唱發聲練習的目的,簡要地說,就是將歌曲演唱中對聲音所需求的各種技術環節,通過有規律、有步驟的發聲練習,逐步提高歌唱發聲的生理機能,調節各歌唱器官的協作運動,養成良好的歌唱狀態,使歌唱發聲的技術成為歌唱表現的有力手段,為達到聲情並茂的演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