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步形步法」的基礎練習建議

2020-12-19 當攝影師遇上太極拳

步法作為傳統武術的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太極拳也不例外,腳下的功夫就是基礎

手上功夫分順逆纏絲,腳下也分陰陽虛實。

步法撐與蹬

為主,步法移動是非常重要的。實戰中要做到出其不意甚至一步三米怎麼去實現呢?

除了自己身體的素質以外更重要的是看步伐的靈活度。

到底是用蹬還是撐?

「蹬」就是用腿蹬地。跨或跳動作幅度比較大。

「撐」就是撐船的意思,用竹竿撐到河底,再給竹竿回撐力使船能夠往前移動。

在實戰的步伐中以後撤腿代替主觀支撐,固定好一定的角度墜內臟坐胯將身體的重量悉數坐於腿傳到地面,再由地面反彈形成身體快速推進。

動物在捕食的時候。也是用這種方法推進,先壓後彈像彈簧一般。

一個人打拳是否行雲流水,第一映像就是其步法是否輕靈。

一代宗師號稱牌位先生的陳長興宗師曾在《陳氏太極拳十大要論》(步法篇)中講過:「今夫四肢百骸主於動,而實運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運動之樞紐也。」

還有「以心論勢,而握要者步也,活於不活在於步,靈不靈亦在於步,步法之用大矣哉!」

「手是兩扇門,全憑步贏人」等。

輕靈的步法在拳法裡面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必須要認真對待。

準確靈活的步法甚至容易將其來力進行引進落空,有效節省攻防的時間。

老師傅看新人打拳也是看腳下功夫穩不穩,扎不紮實來判斷功力程度;拳者越練越對自身重心穩固的程度就越重視。也許以後我們也會習慣性用腿上功夫穩不穩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功底」深厚。

為什麼那麼多門派的傳統武術都把腳下功力訓練作為學拳前的基礎?這麼看來也算明白「沉著穩重」的意義,我們應該追求的重心穩固如同「不倒之翁」。

我們再從健身角度來看看像邁步如貓行,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等都是對下盤輕靈的描述。陳氏太極拳要求的「邁步如貓行」也是需要腿部力量基礎支撐的,沒有力量的支撐就掌握不好重心的協調能力,這對一個人的平衡能力是非常考驗的。

當我們在進行腿部基本功訓練時肌肉、韌帶、骨骼等都得到很好的鍛鍊。還可以防止骨質疏鬆。對一些關節慢性病也有輔助保健作用。

陳氏太極拳拳架的要求就是「立身中正」「襠走下弧」;這在一定的程度上已經鍛鍊了人的平衡能力。對於平衡能力來講曾經美國俄勒岡研究院對670名70歲以上有摔倒或運動受阻史的老年人進行了隨機測試,結果表明,練習性太極拳可有效降低老年人摔倒風險,與進行拉伸訓練的老年人相比其摔倒風險降低了58%,與進行一種多模式訓練幹預的老年人相比其摔倒風險降低了38%。

該研究院研究員李甫中說,摔倒是老年人面臨的主要健康威脅之一,可能導致他們過早出現運動能力受損、生活無法自理甚至死亡。

新研究表明,推廣太極拳能有效減少老年人群的摔倒事件。與多模式訓練幹預、有氧運動、力量訓練、柔韌性鍛鍊及拉伸活動等相比,太極拳在「防摔」方面具備明顯的優勢。

李甫中說,鍛鍊身體總比不鍛鍊強,但並非所有運動都是等效的,太極拳不需要器械和空間,因此成本較低,是一種相對安全的運動方式。

所以陳氏太極拳要求「打拳先固根,落地就生根」;「神仙留下健身方,開襠下胯最為良」都是對腿上功夫很好的詮釋

分享幾個在家追劇也不忘的「步形步法」的基礎練習

1、弓步

左弓蹬步:右腳微右轉,左腳向前(腳跟內側著地邁步)。

相反則為右弓步

注意弓蹬步的時候,蹬腳的一條腿不能伸直,否則掤勁就丟了「癟了」。

2、馬步

兩腳分開三個腳的距離,兩胯自然下落,重心偏右為右偏馬步;重心偏左為左偏馬步。

交替練習。

注意:弓步的一隻腳膝蓋不能超過腳尖,保持自然彎曲。

3、左虛步

注意身體保持正直,不要前傾,也不要後仰。胯自然下沉。

左右交替練習。

八字虛步

兩腳微微分開,另一隻腳跟微微提起,如左腳跟提起為左8字虛步,注意襠撐圓。

左右交替練習。

獨立步

坐胯醍膝緩緩提起,腳尖自然下垂,(不要內扣,也不要外擺)

左右交替練習。

陳氏太極拳的步法:上步、退步、橫步三種步法為主。

練習推手過程,步法靈不靈都關係到能不能搶到有利的先機。包括現代搏擊也是講究步法靈活的。當然運動項目中都非常注重這個步法。

給大家介紹幾種步法。

後退步

腳尖先著地,逐步滾動重心後退

細節:前進步、後退步的時候都可以可以配合手部的纏絲運動。

注意以腰來帶動。

還有各種跳步、跟步、墊步,滑步。

注意:前進步或者左右開步都是腳跟內側先著地。

只有外擺腳,腳跟的外側先著地。

高架:腿彎曲90~45度之間

中架:腿彎曲45度左右

低架:接近90度

陳氏太極拳有沒有各種樁弓?

它本身就是活樁,對每一個動作進行拆解的話就是都是樁

傳統武術剛開始練的時候就是練腿功。腿上的功夫對打好拳架基礎重心穩定性。是最重要的。

(手勢兩扇門,全靠步贏人)說明這個步法從古至今都在所有的功架裡面,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焦點

  • 練習太極拳推手在師傅[餵勁]時,練習者應注意以下幾點
    大家知道,太極拳不但有套路方面的練習,套路練之純熟後,還要進行推手方面的練習,推手的練習,實質上就是太極拳實戰技擊方面的演習,練習太極拳推手是一個聽勁,找勁,沾連粘隨,懂接勁,會化勁,善發勁的過程,此過程需經師傅反覆地"餵勁",學者反覆地體會感悟,才能夠掌握太極拳捨己從人,借力打力的太極拳技擊技巧
  • 陳正雷:說說陳氏太極拳的缺點,看完讓很多拳迷心酸
    陳氏太極拳一路披荊斬棘,過五關斬六將成為傳統武術中的NO1,百年前雖然有自古武功出少林,但是按照如今的規模,無論是少林還是武當都沒有辦法與陳氏太極拳相提並論。很簡單,看看拳迷的數量就 不言而喻了。世界上本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太極拳也是一樣,隨著陳氏的壯大,陳氏也多次被人詬病,就扎樣的局面,作為陳氏太極拳的領軍人物,陳正雷面對記者的採訪,坦然談到了自己,談陳氏太極。【關於傳承】太極拳有傳承嗎?
  • 陳氏太極拳第12代傳人:入門弟子近四百人,讓世界知道何為太極
    申報片截圖陳炳展示的是傳統的陳氏太極拳,有「老架一路」和「老架二路」兩套拳法。作為陳氏太極拳第12代傳人,也曾在全國武術太極拳錦標賽中摘冠的陳炳,這是第三次參與太極拳申報片的拍攝。「背景地點選了焦作的雲臺山、神農山以及陳家溝這三個地方。我參與這次拍攝耗時大概一個星期。」
  • 陳氏太極拳嫡宗傳人陳瑜率眾弟子尋根陳家溝
    嘉賓合影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嫡宗傳人陳小旺及夫人孫冬俠,陳家溝陳氏第十九世嫡宗傳人陳小星,陳家溝陳氏第二十世嫡宗傳人陳自強、陳世武,陳家溝村委會主任陳景元,陳家溝陳氏家族族長陳景安、理事會會長陳一華、理事會秘長陳石巖等嘉賓出席見證。
  • 太極拳申遺成功 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
    太極拳申遺是如何準備的?面對此前人們對於「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馬保國事件的質疑,「太極拳界」又如何評價?新京報先後採訪了溫縣政協副主席、原溫縣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導小組副組長嚴雙軍和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陳斌。
  • 陳家溝太極拳師陳炳被授予「聯合國青年陳氏太極拳形象大使」
    2018年8月25號,聯合國生態環境保護組織舉辦的青年陳氏太極拳培訓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圓滿結束,此次培訓活動邀請的主講師是來自中國陳家溝的陳炳老師。閉幕宴會上,聯合國環境生態保護組織副主任Stuart Scott為嘉賓頒獎,陳炳被授於「聯合國青年陳氏太極拳形象大使」。
  • 教你練習太極拳
    下面跟著凱傑老師一起學習太極拳吧跟隨視頻練習起來1-12式正面1-12式背面預備式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太極拳的練習並不難,但對於整套動作、身型、身法的變化和演練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虛步分手動作要點:1-本勢的步型是虛步,步法是跟步。跟步時要輕靈,上體松正,重心要平穩。2-注意腰部的轉動,保證動作協調完整,手眼的協調配合。3-隨著兩手右上左下分開應注意頂頭立脊,兩手分成掌,松腰松胯,精神貫注,顯示出定勢時的沉著與穩定。注意虛步時不可以上體後仰,前俯。
  • 【名家有約】陳斌:第22屆陳氏太極拳高級培訓班老架一路班總導師
    陳 斌 老架一路班·總導師 陳斌老師太極拳演示陳氏二十世、太極拳第十二代嫡宗傳人。中國武術七段,國家一級拳師。五歲起師從父親陳正雷先生,拳械純熟、理論精通。現任河南省武術協會特邀副主席、河南省太極拳協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清華大學體育經濟與法律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焦作市武術協會副主席、香港陳氏太極拳總會副主席、河南陳正雷太極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陳家溝太極拳館館長。
  • 陳氏太極和楊氏太極,看看你適合哪個?
    陳氏太極拳的手法較楊氏太極拳要有難度和力度。而楊氏太極拳是由陳氏太極拳演化而來的.按目前全國各地流傳的太極拳來說,以陳氏拳為最古老,太極拳的根本。以楊氏拳為最普遍。練習陳氏太極拳要求剛柔相濟,纏絲勁明顯,有踢腿跳躍的動作,並對姿勢動作或呼吸勻動等要求都很高。而楊氏太極拳因它的套路輕鬆靈活,不用剛勁,舒展優美、動作和順、平正樸實、沒有發力,剛勁,跳躍,踢腿,下叉等陳氏較難動作,特別適合體力較弱,中年,老年及平時運動少的人練習。練法簡潔,故而流傳最廣。
  • 太極拳被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它為什麼行?
    按此標準對照,太極拳代表的是什麼樣的文化傳統呢?這還要從明清時期說起。17世紀中葉,河南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在家傳拳法的基礎上,吸收眾家武術之長,融合易學、中醫等思想,創編出太極拳。不過,這種拳法最初只是作為陳氏家傳武術,及至18-19世紀,其傳人在進一步精煉歸納拳法的同時漸漸打破門規局限、開枝散葉。因而有了今天我們所知的楊式、武式、和式、吳式、孫式等諸多不同流派。以楊式太極拳為例,其就與早期的陳式太極拳風格迥異。
  • 申遺成功是太極拳「祛魅」的契機
    創始起源太極拳的創始,目前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太極拳創自陳王廷。陳卜善武藝,精拳械,曾設武學社於村中,始開陳氏世代習拳舞械之風。明朝末年,陳氏第九世陳王廷,依據祖傳拳術,吸取民間諸優秀拳種之精華,結合導引、吐納術、中醫經絡學,創編了一種新的內功拳種,按陰陽轉換之意取名太極拳。陳氏十四世陳長興,廣開傳拳之門,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即是其著名高徒。
  • 專訪太極拳發源地申遺人:希望做好太極拳術語翻譯 助其走向世界
    2006年陳氏太極拳和楊氏太極拳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2008年武氏太極拳列入名錄,2014年,和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李氏太極拳和王其和太極拳也列入清單。2018年,我們就聯合了七個社區(流派)共同申遺。10年間,聯合國和申遺文本填報的要求不斷變化,我們就按照要求不斷補充完善申報材料。
  • 太極拳申遺成功!昆明哪裡可以學到正宗的
    學員正在習練陳氏太極老架一路,教練田野 (藝名:陳誠麗)是陳氏太極拳第十三代傳人。 學員在西花園傳習館練習太極拳。
  • 練習太極拳是[以腰帶手]還是[以手領勁],練習者必須知道
    太極拳在行拳練習中強調的基本原則就是"腰為主宰",指的是太極拳的修煉方法,是體,但凡一切肢體動作都是隨腰而動,上下相隨,"以腰帶手",腰下連胯,中連腰脊,是動力傳遞的樞紐,又是動力源(丹田)的關鍵所在,內氣內勁的運行無不是在腰的主導作用下完成的,拳論中的"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不僅是太極拳"以腰帶手"的理論依據,也更是練習太極拳的具體方法,背離了"腰為主宰","以腰帶手"的練習方法
  • 太極拳第二十四講 散手篇 太極拳散手述要
    現代的太極拳基本以養為主,很少進行對抗訓練。但他本質畢竟是一種拳術,是有著防身的功效的,如果問為什麼上擂臺就被打,請重看第一講。以心意為先太極拳散手的要訣就是「我心不動,隨機而行」。太極拳散手的間架結構要想做到攻守兼備,並能在運動中隨對手的來勢、意念不斷能做出調整,就需要與步法進行長期的配合訓練,形成手、身、步的空間協調本能,達到「手到腳到身也到,打人如同開玩笑」的間架要求(步法、身法、拳法協調一致),這時間架在太極拳的散手應用中才能發揮效果。
  • 話說太極拳|從廣府太和堂到楊露禪傳藝……(連載)
    楊露禪學拳處——溫縣陳家溝陳德瑚故居按照陳家溝陳氏的規矩,太極拳只在陳家溝陳氏家族內傳承,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自此以後,楊露禪一得機會就爬到樹上看拳,然後默默練習。經過一段時間「偷拳」之後,因其比較下功夫,拳術進步很快。和陳氏子弟玩耍時,無意中發勁將一個子弟推了個嘴啃泥,這事引起了陳家的注意。陳長興親自讓楊露禪說明緣由,並讓他表演一番太極拳。陳長興見楊露禪學拳心切,為人誠實,且已有陳氏拳術的真味,便破例收他為弟子。楊露禪拜師學藝,十分勤奮,功夫見長。
  • 武漢「方艙醫院」裡熱烈太極拳,聽醫護人員和太極拳陳自強大師咋說
    方艙醫院中同打太極拳的場景 在2月21日上午10點,又是打太極拳的時間,鄭州人民醫院醫師仝麟龍帶著部分患者,一起練起了太極拳,一招一式,動作輕緩,患者們練得很認真。 「我是一名太極拳愛好者,這次在『方艙醫院』終於派上用場了。」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昨晚許多人的手機提示裡,都彈出了這樣一行小字「太極拳申遺成功」。從河南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裡走出來的太極拳,成了在冊的人類遺產。這對於陳家溝和太極拳的傳承人們的意義,遠不是手機上一行小字所能夠代表的。17日晚,太極故裡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沸騰了!位於陳家溝東溝創拳處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之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大屏幕上,實況轉播了太極拳申遺成功的實時畫面。
  • 太極拳與太極
    太極拳與太極 一、認識太極 許多練了多年太極拳的朋友,搞不清太極拳與太極有什麼關係,不知道太極拳為什麼叫太極拳,它的太極含意究竟是什麼。
  • 如何練習太極拳的「沾、粘、勁」
    沾粘勁是陳氏太極拳推手中最基本的勁別,是經過長期苦練纏絲功夫達到一定程度後,在推手中的外在沾粘表現。這種外在表現是指由內行於外,達到肌膚毫毛的知覺和感覺。所以說練拳是知己功夫,推手是知彼功夫,只有知彼知己,才能百戰百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