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太極拳雖然好學,但因規矩要領及注意事項太多,而又非常難練,不斷有朋友問我,在太極拳的練習中,即在行拳或推手時究竟是應"以腰帶手"還是"以手(稍節)領勁",兩者之間似乎存在矛盾,也就是有的朋友認為的要"以腰帶手",就不能"以手領勁",要"稍節領勁",就不能"以腰帶手",其實,編者認為這是一個問題兩個方面,兩者之間並不矛盾。
太極拳在行拳練習中強調的基本原則就是"腰為主宰",指的是太極拳的修煉方法,是體,但凡一切肢體動作都是隨腰而動,上下相隨,"以腰帶手",腰下連胯,中連腰脊,是動力傳遞的樞紐,又是動力源(丹田)的關鍵所在,內氣內勁的運行無不是在腰的主導作用下完成的,拳論中的"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不僅是太極拳"以腰帶手"的理論依據,也更是練習太極拳的具體方法,背離了"腰為主宰","以腰帶手"的練習方法,就違背了太極拳求力求勁的螺絲槓桿運動真意,其勁也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就是在盲修瞎練,起不到練習太極拳應有的效果。
"以手(梢節)領勁"指的是太極拳的用法,為用,拳諺曰:梢節起,中節隨,根節追,並不是說在行拳練習中先起動梢節再動根節,比如我們在平時練習推手時,己手一搭對方之手時,立馬分清來勁之虛實方向,己方迅疾以中節根節發勁,將對方發出,"以手領勁"領的是方向是勁路,領的這個勁是太極拳積累的內氣內勁,就是平時練習的"掤捋擠按,採挒肘靠"的太極勁,直白地說,"以手領勁",也就是以意領勁,運用時以意領勁達於四肢,以達到發放敵方之目的。
從上可以看出,"以腰帶手"和"以手領勁"兩者之間並不矛盾,"以腰帶手"為體,"以手領勁"為用,所以,練習者要務必分清,同時太極拳要體用結合,明確"以腰帶手"是因,"以手領勁"是果,是目的,也只有在練習中真正地做到了"以腰帶手",周身一家,因外相合,才能更好地發揮"以手領勁"的作用,因此說,"腰為主宰,以要帶手"是練出太極拳內勁的基礎之一,也是練好太極拳的根本原則之一。
總之,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要領規矩把握好的同時,對一些原則性的指導理論,要力求弄懂明白,這樣才能在練習中不走彎路,才有希望練出太極拳的韻味,練出太極拳的效果,才能達到修身養性,祛病延年的目的。
(本文系編者之拙見,祈望方家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