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象專家為您詳細解釋:啥叫「數值天氣預報」
追根溯源,上述微信的天氣預報大多來自中國天氣網等網站上的一周以上的天氣預報。對一周以上的天氣預報如何釋用,需要對氣象知識,特別是氣象預報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否則就容易產生誤讀和曲解、甚至斷章取義。一般來說,氣象臺發布的逐日天氣預報,一周以上的是由計算機計算的數值天氣預報。什麼是數值天氣預報?數值預報與人工預報有何區別聯繫?咱老百姓該如何看待數值預報?
-
專訪曾慶存 :他的工作是數值天氣預報發展的一個裡程碑
通俗來講,今天不論你是在電視上還是在手機上看到的天氣預報,都有賴於數值預報在支撐。「這是作為天氣預報的基礎。現在沒有數值預報的結果,天氣預報員也不能只憑經驗報天氣。」曾慶存告訴網易科技《科學大師》記者,經過近數年的發展,中國數值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和時效性已經有了質的提高。目前天氣預報的時效性已經提高到5-7天,也就是說7天內的大範圍天氣是可以預測的。
-
數值預報:有效提高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精度
根據GRAPES的2020年至2040年發展計劃,全球同化預報系統模式水平解析度將高於5千米(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2025年目標是5千米),模式頂層將達到80千米或更高;區域水平解析度將高於1千米(2016年英國氣象局水平解析度達到1.5千米)。 要實現這一目標,數值預報模式所需要的觀測信息要同步發展。
-
2020年珠三角數值天氣預報精細到公裡
目標 建更精細的數值預報模式 天氣形勢複雜多變,預報能力的比拼一定程度上就是計算能力的比拼。對此,《規劃》提出加快建設廣東區域數值天氣預報國家重點實驗室。利用廣州超算中心和深圳超算中心升級改造廣東氣象高性能計算系統,增強數值模式的計算和存儲支撐能力,計算能力由目前的每秒400萬億次提升到「十三五」期末的每秒1000萬億次以上。爭取到2020年,區域數值模式預報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數值天氣模式預報區域拓展到東達關島、西至索馬利亞,覆蓋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區,水平解析度達到9公裡,可用預報時效達到7天。
-
中國神機—數值模式妙算天氣,你的天氣預報精確到分鐘不是夢
在農耕時代,農業活動應天時而定,「看雲識天氣」也成了大家預報天氣的手段,但是,看雲識天氣最多也就管用一兩天,很多時候準確性還不高。在近些年,定期看看天氣預報、了解天氣變化、以天氣預報規劃出行已成為司空見慣。
-
氣象錦囊——人工智慧賦能數值天氣預報
天氣況狀瞬息萬變,令人難以捉摸,精準的天氣預報可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科學準確的決策指導和服務,因此,最大限度的準確預測天氣一直是人們的不懈追求。數值天氣預報的誕生曾經給天氣預報領域帶來跨越式的發展,它是以氣象觀測資料為初值條件,通過巨型計算機進行數值計算,再用流體力學和熱力學的方程組進行求解,進而預測未來一定時段的大氣運動狀態。
-
現代數值天氣預報之父
這次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次數值天氣預報學術會議的組織者和主持人,不是當時著名的氣象學專家,卻是普林斯頓大學高級研究院的數學教授馮·諾依曼博士。 痴迷數學英才不辭年少約翰·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1903-1957)1903年12月28日出生於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他是當地一位小有成就和名氣的銀行家族中的第一個男孩。
-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數值天氣預報是「國之重器」 我國...
馬學款眉頭緊鎖地坐在幾臺電腦前,忙著查閱各種資料、籤發各類天氣公報和預警信息,同時為每天早上8點雷打不動的全國天氣大會商做準備。8點整,會商準時開始,馬學款主持。中央氣象臺及山東、河南、安徽、江蘇4省氣象臺的預報員們,一同「會診」天氣變化和影響。最後,馬學款對未來幾天的天氣提出了中央氣象臺的預報意見。當天,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
-
世界氣象日:院士暢談數值天氣預報演變史
為提升公眾對於氣象科學的認識,第61屆國際氣象組織(IMO)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給200餘名「科學求真營」的師生做科普報告「大氣科學的前身、現代與未來」,講述天氣預報的發展歷史與未來。
-
氣象專家:中國數值天氣預報水平與國外相差10年
矯梅燕:我們總結認為,在這次的預報服務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包括長時效預測中對災害性天氣的持續性和強度估計不足,對交通、電力等行業影響程度的預評估不夠,對電線結冰、道路結冰監測能力有待加強。 數值天氣預報水平與國外相差10年,極端天氣預報經驗不足 記者:天氣預報精細化水平不夠的原因主要是什麼?
-
天氣預報將更準!我國天氣預報實現全面「中國芯」
事實上,在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天氣預報領域上,我國也曾一度受制於外國。在上個世紀,我國一度還需要使用美國、日本等多國衛星提供的各類監測數據,而來自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的數值預報模式還一度是我國預報員進行天氣預報的主要依據。在如今,數值預報已經成為了天氣預報的核心之一。而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奮鬥和攻堅,如今,我國已經擁有了全面自主的天氣預報系統。
-
美國與歐洲數值天氣預報比較及對中國的啟示
歐洲中期數值天氣預報中心(ECMWF)於1975年11月4日正式成立,1979年8月1日開始正式發布中期數值天氣預報。自那時起,逐步建立了在世界數值天氣預報技術領域中的領先地位,其產品的出色表現在與世界各國的競爭中獨領風騷,包括具有雄厚基礎科技實力的美國,在歐洲的成功面前,也不得不甘拜下風。 當2012年10月颶風「桑迪」重創美國東海岸後,為什麼美國的全球數值預報模式表現比不過ECMWF的結果再次引起了美國各界的關注。
-
2020年珠三角數值天氣預報精細到公裡
目標 建更精細的數值預報模式 天氣形勢複雜多變,預報能力的比拼一定程度上就是計算能力的比拼。對此,《規劃》提出加快建設廣東區域數值天氣預報國家重點實驗室。利用廣州超算中心和深圳超算中心升級改造廣東氣象高性能計算系統,增強數值模式的計算和存儲支撐能力,計算能力由目前的每秒400萬億次提升到「十三五」期末的每秒1000萬億次以上。爭取到2020年,區域數值模式預報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數值天氣模式預報區域拓展到東達關島、西至索馬利亞,覆蓋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區,水平解析度達到9公裡,可用預報時效達到7天。
-
【新華網】曾慶存院士 原始方程打下世界數值天氣預報核心基礎
25歲破解世界級氣象難題,為如今的天氣預報技術奠定基礎;44歲「夠格」領取國家津貼,與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同在第一檔」;45歲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出了科學界,聽說過曾慶存的人不多。一次到北京友誼賓館參加國際會議,車門打開,先出來一頂破草帽。門童悄聲向同車者打聽,聽到「國際著名科學家」時,大吃一驚…… 一輩子,他把「國家需要」掛在嘴邊、放在心上。
-
科學網—天氣預報:從佔卜到經驗分析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收看天氣預報時,主持人只能說「降水的量級大概是……」「時間段大約在……」這種論斷。 天氣不僅受到各種氣團的影響,而且受到當地地形、水域狀況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任何隨機的因素變化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氣變化,因此,天氣預報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歷史性難題。 回顧史料,可以找到許多有關「天氣預報」的記載。不過這些預報談不上什麼科學,可以概括為從佔卜到經驗分析的轉變。
-
廣東省和氣象局共建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
12月24日, 廣東省政府和中國氣象局共建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座談會在廣州召開。會上正式啟動了該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力爭在未來五年內成為有重要國際地位的熱帶區域模式研發中心和技術交流中心,數值預報能力達到國際先進、亞洲一流水平,向泛珠三角、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援助、輸出技術和產品。
-
華南區域暨粵港澳數值天氣預報技術交流會在穗召開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王洪 黃燕燕 記者楊群娜報導 9月1日,中國氣象局廣東省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在廣州組織召開了2015年度華南區域暨粵港澳數值天氣預報技術交流會。
-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數值天氣預報是「國之重器」 我國...
馬學款眉頭緊鎖地坐在幾臺電腦前,忙著查閱各種資料、籤發各類天氣公報和預警信息,同時為每天早上8點雷打不動的全國天氣大會商做準備。8點整,會商準時開始,馬學款主持。中央氣象臺及山東、河南、安徽、江蘇4省氣象臺的預報員們,一同「會診」天氣變化和影響。最後,馬學款對未來幾天的天氣提出了中央氣象臺的預報意見。當天,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黃色預警。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 客觀預報不準還是主觀感受差異
中央氣象臺正研級高工符嬌蘭說,天氣預報員以數值預報為基礎,再綜合運用各種信息分析,最後得出預報結論。 這並不意味著,預報員可以在一兩天前「隨便報一下」,然後全憑災害天氣來臨前再進行更新。滾動預報的關注重點包括那些中小尺度的災害天氣,這些天氣系統「船小好調頭」,「變臉係數」高,發展趨勢難以提前準確把握。 符嬌蘭因此提醒,公眾應多關注滾動預報,即不斷更新的天氣預報。
-
繪製世界上第一張數值天氣預報圖,他讓中國的天氣預報越來越準
繪製世界上第一張數值天氣預報圖,他讓中國的天氣預報越來越準 他是我國氣象預報事業的泰鬥,曾獲有氣象界「諾貝爾獎」之稱的國際氣象組織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