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區域暨粵港澳數值天氣預報技術交流會在穗召開

2020-12-18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王洪 黃燕燕 記者楊群娜報導 9月1日,中國氣象局廣東省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在廣州組織召開了2015年度華南區域暨粵港澳數值天氣預報技術交流會。會議圍繞國際區域數值預報技術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研究員郭英華,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東海以及國家數值中心研究員陳德輝分別在會上作了特邀報告。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廣東、海南、廣西等省(自治區)的氣象科技和業務人員共90人參加了會議交流。

  郭英華作了題為「掩星資料在熱帶氣旋預報上的運用」的報告。陳德輝介紹了採用雲分析和IAU增量分析方法將雷達反射率資料應用於3千米區域GRAPES模式,個例研究對降水預報有明顯改進。王東海介紹了基於東亞雲降水物理觀測事實的新型雲微物理參數化方案的構建。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廣西區氣象局和海南省氣象局代表分別介紹了本地業務運行的數值模式系統、產品應用和檢驗評估情況。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人員介紹了近一年來數值模式系統的業務性能表現、存在的問題以及數值模式、同化系統的研究進展。來自華南區域省(區)氣象臺和廣東珠三角地區的預報業務人員則從天氣預報角度交流了數值模式使用方法、短臨預報系統建設及其業務應用效果。

  與會人員就數值模式參數化方法的建立、同化技術、資料應用和模式釋用等方面進行了充分交流和討論。會議促進粵港澳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對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未來發展、改進和提高華南區域數值預報業務水平產生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王若嘉)

  

相關焦點

  • 廣東省和氣象局共建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
    12月24日, 廣東省政府和中國氣象局共建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座談會在廣州召開。會上正式啟動了該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力爭在未來五年內成為有重要國際地位的熱帶區域模式研發中心和技術交流中心,數值預報能力達到國際先進、亞洲一流水平,向泛珠三角、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援助、輸出技術和產品。
  • 粵港澳大灣區極端天氣災害風險學術交流會召開
    11月27日至29日,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極端天氣氣候及災害風險學術交流會舉行。會議由廣東省氣象學會、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聯合主辦,廣東省氣象學會天氣學專業委員會承辦,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和汕頭市氣象局協辦。
  • 華東區域數值預報系統「移植」緬甸
    中國氣象報記者謝麗萍報導 近日,記者從上海市氣象局獲悉,針對緬甸區域特徵的華東區域高解析度數值預報系統已成功開發,「一帶一路」青年科學家交流國際合作項目「緬甸氣象防災數值預報系統」進入收尾階段。
  • 數值預報:有效提高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精度
    根據GRAPES的2020年至2040年發展計劃,全球同化預報系統模式水平解析度將高於5千米(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2025年目標是5千米),模式頂層將達到80千米或更高;區域水平解析度將高於1千米(2016年英國氣象局水平解析度達到1.5千米)。    要實現這一目標,數值預報模式所需要的觀測信息要同步發展。
  • 氣象錦囊——人工智慧賦能數值天氣預報
    天氣況狀瞬息萬變,令人難以捉摸,精準的天氣預報可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科學準確的決策指導和服務,因此,最大限度的準確預測天氣一直是人們的不懈追求。數值天氣預報的誕生曾經給天氣預報領域帶來跨越式的發展,它是以氣象觀測資料為初值條件,通過巨型計算機進行數值計算,再用流體力學和熱力學的方程組進行求解,進而預測未來一定時段的大氣運動狀態。
  • 什麼叫數值天氣預報
    大氣預報,是氣象人員根據各地探測得來的地面和高空的氣象資料,繪製成各種天氣圖表,再結合從氣象衛星上接收到的衛星雲圖以及氣象雷達觀測得來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判斷作出來的。隨著電子計算機用於天氣預報,氣象預報人員經過研究,逐漸採用了一種新的預報方法——數值天氣預報方法。
  • 全國氣象臺長會議聚焦現代天氣預報技術發展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趙瑞 姚鳴明報導 10月9-10日,第十二屆全國氣象臺長會議在上海市召開。會議聚焦現代天氣預報技術體系未來發展,圍繞短時臨近預報和災害性天氣預報業務技術、省級天氣預報業務發展思路和著力點、以及新形勢下預報員的作用等議題進行了研討。
  • 現代數值天氣預報之父
    在氣象學領域,從20世紀初皮葉克尼斯用流體動力學方程統一描述大氣運動,到20世紀中期計算機成功應用於數值天氣預報,都是氣象學與數學、氣象學家和數學家緊密合作得到的。這些成果是在科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突破性進展。本文給讀者介紹美籍匈牙利數學和氣象學家馮·諾依曼。  1946年8月29-30日,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的高級研究院,召開了一次對現代氣象學發展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會議。
  • 智能化海洋數值預報系統交付澳門 為應對海洋災害提供技術支撐
    總臺央視記者從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了解到,日前,中心向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以下簡稱「澳門氣象局」)交付了「風暴潮集合數值預報系統及地震海嘯實時數值預報系統」。
  • 2020年珠三角數值天氣預報精細到公裡
    目標  建更精細的數值預報模式  天氣形勢複雜多變,預報能力的比拼一定程度上就是計算能力的比拼。對此,《規劃》提出加快建設廣東區域數值天氣預報國家重點實驗室。利用廣州超算中心和深圳超算中心升級改造廣東氣象高性能計算系統,增強數值模式的計算和存儲支撐能力,計算能力由目前的每秒400萬億次提升到「十三五」期末的每秒1000萬億次以上。爭取到2020年,區域數值模式預報能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數值天氣模式預報區域拓展到東達關島、西至索馬利亞,覆蓋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區,水平解析度達到9公裡,可用預報時效達到7天。
  • 十年磨一劍,我國建立自主技術的數值氣象預報業務體系
    另一個令他振奮的時刻也發生在2018年,當年的11月28日,國家級完整數值預報業務體系的最後一塊拼圖——GRAPES全球集合預報系統通過業務化驗收評審,標誌著我國建成了以自主研發的GRAPES為核心的全球、區域確定性和集合預報系統,並對颱風、環境響應、海浪等專業模式提供支撐的完整數值天氣預報體系。
  • 中國氣象局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舉行雙邊會議 加強數值預報等五...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虞俊報導 2月14日至15日,中國氣象局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第三屆雙邊會議在英國裡丁舉行。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率團出席會議,ECMWF主任弗洛倫斯·拉比耶女士率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出席並主持雙邊會議。
  • 葡萄牙海洋和大氣研究所第九次氣象技術會議召開
    中國氣象報記者吳鵬 劉淑喬報導 10月12日,中國氣象局、中國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和葡萄牙海洋和大氣研究所第九次氣象技術會議在京召開。三方參會代表在預報預警、數值天氣預報模式、強對流天氣預報、公共氣象服務等方面進行了交流研討。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餘勇、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局長譚偉文、葡萄牙海洋和大氣研究所所長豪爾赫·米格爾·阿爾貝託·米蘭達等出席了本次會議。  餘勇對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和葡萄牙海洋和大氣研究所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
  • 氣象專家:中國數值天氣預報水平與國外相差10年
    這次氣象部門對大的雨雪天氣過程把握住了,但對大雪、暴雪的具體落區把握還不夠精細,比如預報員給出的5毫米以上降雪區域,與實況往往很一致,但再進一步劃出這個區域中的10毫米以上降雪區域,可能就有一些差錯,劃出的20毫米以上降雪區域可能誤差就會更大一些。  如果能做到定點、定量、定時的「三定」預報,那是一個完美的預報,但目前科技水平遠遠達不到。
  • 數值預報:我國有了清晰的路線圖
    無論是天氣預報還是氣候預測都離不開數值預報。數值預報是整個氣象業務的核心與基礎,也是當前制約氣象現代化的關鍵和瓶頸。為此,中國氣象局給予了大力支持,採取行政資源調配、改進鼓勵機制、完善考核指標等措施。2015年初,高解析度資料同化與數值天氣模式被確定為國家氣象科技創新工程三大攻關任務之一。  「從戰略上說,這是重要的方向。」
  • 全國人大代表李東生:廣州的科研力量強,TCL將加大在穗投入
    全國人大代表李東生:廣州的科研力量強,TCL將加大在穗投入 2020-05-24 0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國與歐洲數值天氣預報比較及對中國的啟示
    歐洲中期數值天氣預報中心(ECMWF)於1975年11月4日正式成立,1979年8月1日開始正式發布中期數值天氣預報。自那時起,逐步建立了在世界數值天氣預報技術領域中的領先地位,其產品的出色表現在與世界各國的競爭中獨領風騷,包括具有雄厚基礎科技實力的美國,在歐洲的成功面前,也不得不甘拜下風。  當2012年10月颶風「桑迪」重創美國東海岸後,為什麼美國的全球數值預報模式表現比不過ECMWF的結果再次引起了美國各界的關注。
  • 「2020粵港澳大灣區素食(有機)食材資源交流會」在深召開
    7月18日,一場凝聚大灣區和華南區域從事健康餐飲和有機種植上遊企業相聚的盛會在深圳召開。深圳市人社局批准深圳市素食行業協會舉辦「深圳市第十屆職工技術創新運動會暨2020年深圳技能大賽——素食麵點師職業技能競賽」背景下,深圳市素食行業協會與深圳市有機食品行業協會聯合舉辦這場「素食(有機)食材資源交流會」。
  • 趨勢| 數值天氣預報能力未來將有多強?
    趨勢一:單一可預報指標「2D」化不同預報要素「隨遇而安」最早,洛倫茨基於大氣混沌本質給出可預報性的邊界值為16.8天。隨著模式模擬技術的發展、學界對非線性過程本質認識的進步和計算、模擬技術的改進帶來的手段更新等,可預報性問題得到了更加清晰的解析和拓展。
  • 「技術·航天」空間天氣預報(上)——空間天氣預報概述
    空間天氣預報,顧名思義,是關於空間天氣的預報。那麼什麼是空間天氣呢?根據美國《國家空間天氣戰略計劃》的定義:空間天氣指的是太陽上和太陽風、磁層、電離層和熱層中可影響天基和地基技術系統的正常運行和可靠性,危及人類健康和生命的條件或狀態。是不是有點繞?空間天氣可以簡單理解為,整個日地空間環境狀態的變化。而空間天氣預報就是對這個環境中的關鍵要素的監測預警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