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 廣東省政府和中國氣象局共建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座談會在廣州召開。會上正式啟動了該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力爭在未來五年內成為有重要國際地位的熱帶區域模式研發中心和技術交流中心,數值預報能力達到國際先進、亞洲一流水平,向泛珠三角、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援助、輸出技術和產品。
廣東省副省長劉昆,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中國科學院院士、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曾慶存等參加了會議。
廣東省政府、中國氣象局把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建設作為合作共建氣象現代化試點省的五項重點工程項目之一。該重點實驗室將通過科研平臺建設,引進世界先進水平的技術和人才,整合華南區域大氣科學優勢資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數值天氣預報水平,致力於開發面向南海、東南亞的熱帶區域模式、面向泛珠三角的華南中尺度模式和專業數值預報模式。
劉昆表示,廣東省政府將全力支持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發展,加大政策、資金、人才等支持力度,把將數值預報核心技術納入創新型廣東建設的重要內容、將氣象人才引進納入廣東省引進國(境)外人才智力計劃、將粵港《數值天氣預報技術長期合作協定》納入落實《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的重要內容,依託深圳和廣州超級計算中心提升區域數值天氣預報模式計算能力,努力為實驗室開展科研創新營造良好的環境,把實驗室打造成廣東科技創新的一個品牌、一面旗幟。
矯梅燕說,將區域數值預報的發展作為廣東省氣象現代化的重點任務,充分體現了中國氣象局對廣東氣象現代化建設的高度重視和期望。她希望堅持創新驅動,探索區域數值預報模式發展的新突破。堅持面向需求,促進科研與應用的緊密結合。堅持銳意改革,創造有利於激發創新動力的科研機制。堅持開放合作,培養造就高水平的人才隊伍。中國氣象局將把重點實驗室科研工作納入國家氣象科研規劃中,在科研項目安排、計算機等科研裝備配備方面為其創造良好的條件。
廣東省發改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政府應急辦,中國氣象局預報與網絡司、科技與氣候變化司、人事司,香港天文臺,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等相關負責人參加座談會。
矯梅燕廣東調研深入了解基層氣象工作
12月23日,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在廣東清遠參加廣東省基層氣象服務暨縣(區)級氣象機構綜合改革座談會,深入了解廣東基層氣象工作的亮點和存在問題,要求廣東大膽先行先試,為全國氣象現代化建設積累經驗。
矯梅燕聽取了廣東省、市、縣三級氣象部門負責同志的介紹,對廣東的氣象現代化試點工作和基層氣象機構綜合改革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她指出,基層氣象工作是氣象事業發展的基石,是加強和創新氣象社會管理的基點。希望廣東氣象部門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的「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精神,深入研究基層氣象機構綜合改革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挑戰,繼續大膽先行先試,不斷探索氣象工作政府化的好做法,加大基層氣象機構綜合改革力度。堅持公共氣象的發展方向,不斷完善基層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增強基層氣象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能力,使基層氣象事業更好地融入和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為全國氣象現代化和基層氣象機構綜合改革積累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