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崔國輝 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崔國輝 通訊員趙妍報導 4月14日至15日,由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組織召開的災害天氣學術研討會暨2016年度重點實驗室學術年會在北京召開。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強調,要進一步提高對大氣規律的認識,重視基礎科學和核心任務,加強創新驅動發展,強化科技引領作用。
來自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等高校以及中國氣象局科研業務單位、基層臺站的百餘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就災害天氣觀測與機理、災害天氣預報技術及氣候背景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宇如聰指出,重點實驗室的發展事關天氣學科甚至大氣學科發展方向,事關國家防災減災能力的建設。目前,重點實驗室正處在整改關鍵階段,在人才引進、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改革正在有序進行,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和中國氣象局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重點實驗室整改,也希望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懇請來自高校、科研院所和兄弟單位的專家為重點實驗室的整改及未來發展方向獻計獻策。
宇如聰表示,近年來,災害性天氣影響不斷加劇,目前我國氣象預報能力和服務能力還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無縫隙預報和精細化服務的難點和關鍵點就在於對災害天氣及其影響的把握。重點實驗室要提高對大氣規律的認識,重視基礎科學和核心任務,加強創新驅動發展,強化科技引領作用。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災害天氣觀測與機理、災害天氣預報技術及氣候背景等,就乾旱和季風氣候形成機制、颱風預報業務關鍵技術、強對流天氣發生發展機制、城市氣象觀測與精細化預報、青藏高原熱源和對流的影響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責任編輯:包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