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旅遊新春一炮而紅 西街一天人流量62788人次

2020-12-25 閩南網

  正月初二至初五,四天時間泉州古城西街人流量達251153人次,日均人流量為62788人次……據旅遊部門初步統計,今年春節長假,遍布古城大街小巷內極具閩南元素的民宿客棧,吸引了天南地北的遊客前來留宿,特色顯著的民宿更是一房難求。

  古城旅遊新春一炮走紅之際,昨天記者走進古城,採訪了古街民宿、飲食店經營者、部分遊客,以及相關部門,一探古城遊火爆的背後故事。

  各種誘人的小吃

  西街深受外地遊客青睞

  古城民宿很有泉州味道

  各式飲食遍布街巷 「這裡吃得有門道」

  正月初七是大部分人結束春節假期,踏上新徵程的日子。「開工首站」記者來到了老城區西街,走訪了這裡的一些商戶和店鋪。

  所謂「民以食為天」,放眼整條西街,最不缺的就是各式各樣的美食小吃。除了像「亞佛潤餅皮」這樣眾所周知的名店,還有不少熱鬧的「新面孔」。較具閩臺特色的是一家經營章魚小丸子的小吃店,「一人一店一丸」,簡簡單單的一家小店,生意做得有聲有色。

  而在這家店鋪不遠處,是一家新開張的生煎包店鋪,在昨日雨水連綿、稍帶冷意的天氣裡,仍見店門口人頭攢動,排起長隊。店裡的師傅們緊張有序地忙活著,一鍋一鍋的生煎包陸續生成。待到手頭上的活兒鬆了些,一位師傅告訴記者,春節這幾天,都快忙瘋了,「我們的包子不用油煎,吃起來不上火,也更符合閩南人的飲食習慣。」

  民宿隱於巷陌 假期一房難求

  除了美食之外,閩南特色的民宿也算是「古城一景」,它們隱藏在尋常巷陌之中,總是要你尋著街頭巷尾走進去,才能找到其所在。

  位於舊館驛內的一家四層樓高、閩南式建築的民宿,內置客房12間,「即便這裡房源多,今年春節假期裡仍然是房客爆滿,特別以外地遊客居多。」老闆笑著說道。

  從舊館驛出來,沿著西街一路往西,在新華北路交叉口,還隱藏著另一家比較不起眼的客棧,這裡只有4間客房,但是勝在環境得趣雅致,可為來自四面八方、志同道合的「文人雅士」提供一席暢談之地,品得一二好茶,飲上三五好酒,也是遊客來此「海濱鄒魯」走一遭的不錯體驗哦!

  6年見證古城變化 遊客想在泉州安個家

  正月初三,來自武漢的朱小姐帶著父母來泉體驗古城年味。2012年至今,她每年都要到泉州一兩次,自稱是泉州「最忠實的遊客」。

  西街和開元寺,是她行程的首站。「年味很足,泉州很多過年風俗是我們那看不到的。」談起泉州古城,朱小姐的了解程度甚至超過了部分泉州人。熱愛宗教文化的她,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得知泉州有國內僅有的兩座女媧娘娘廟之一——媧皇宮,便決定到泉州來看看。一次衝動,讓她從此成為泉州虔誠的「信徒」。

  「第一次到泉州,打開電子地圖,密密麻麻都是大大小小的廟宇,感覺廟比普通的小吃店都多,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泉州的宗教文化,不是來一次就能看完的。」從此,朱小姐每年來泉州,還帶上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除了宗教文化讓她著迷,朱小姐也十分喜愛泉州小吃。「最喜歡薑母鴨,還有四果湯和肉粽。石花膏上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後,昨天去吃都要排好長的隊了。」朱小姐說,感覺泉州古城最大的變化是遊客變多了,「以前來泉州,耳旁都是閩南口音,現在的泉州古巷裡,能夠聽見很多外地口音,都是遊客,證明泉州古城真的火起來了。」

  「海絲」效應凸顯 八方賓朋意猶未盡

  「隨著『海絲泉州』品牌效應的不斷凸顯,來泉暢遊古城,感受泉州悠久文化魅力的遊客越來越多。」據統計,正月初二至初五,西街人流量達251153人次,日均人流量為62788人次。春節前三天古城免費遊活動接待了334人次,遠超出原定計劃每天56人次的接待量。

  市古城辦相關負責人分析,從遊客的分布情況看,江浙一帶人數最多,超過50%,其次是上海、山東,北京、天津、河南也有不少遊客喜歡泉州古城,參加古城免費遊的還有一些歐美遊客。從遊客來泉組團方式看,參與古城免費遊的都是通過網絡訂房的自助遊客人,以家庭組團或親朋好友組團的形式來泉。從遊客來泉目的來看,探親訪友、商務活動等不再一枝獨秀,參加古城免費遊的不少客人都是慕名而來,單純以旅遊為目的。市井文化、閩南建築等讓遊客印象最深,意猶未盡,對遊覽過程及泉州文化都很滿意。

  此外,今年春節旅遊部門舉辦「小白」免費遊古城活動,憑酒店住宿房卡報名古城半日遊,得到遊客普遍好評。 (記者 林福龍 李菁 王柏峰 王盼琛 實習記者 李淳淳 文/圖)

相關焦點

  • 泉州西街遊客服務中心啟用 打造古城旅遊服務平臺
    泉州西街遊客服務中心啟用 打造古城旅遊服務平臺  這個春節,市民遊客紛紛打卡遊玩泉州古城,古城裡熱鬧非凡。昨日,由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泉州文旅集團共同打造的泉州古城西街遊客服務中心正式啟用,為遊客打開欣賞泉州美景和感受泉州文化的一扇窗。
  • 泉州西街尋找「古早味」
    (新春見聞)泉州西街尋找「古早味」中新社泉州2月7日電 題:泉州西街尋找「古早味」中新社記者 曾福志 孫虹古城泉州老街多,聚寶街、青龍巷、中山街、西街……這兩三年,西街突然火了起來,有人說是沾了地理位置的光,也有人說是由於文創項目多。
  • 泉州市區西街節日客流量激增 帶火泉州民宿
    ­  昨日,不少來泉旅遊住宿的遊客才踏上回家路。據了解,隨著泉州文化旅遊市場的不斷培育,來泉州過年的遊客也越來越多。業界消息稱,春節期間除了各家酒店滿客之外,近年來發展迅猛的中心市區幾十家民宿也幾乎達到百分百的入住率。「整個春節期間,泉州西街的客流量激增,很多外地遊客來這裡『逛吃逛喝』。」西街蛋糕店老闆林小姐說。
  • 泉州西街:深藏歷史文化 見證古城千年傳奇(圖)
    西街,成為人們認識泉州這個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一扇窗口,一張靚麗名片。莫言、餘秋雨走過這裡,感慨以西街為核心的泉州古城是「一座藝術的碼頭」(餘秋雨語)、是一個令人感受「萬古千秋」(莫言語)的城市。
  • 泉州旅遊收入比廈門高14億,古城旅遊火爆,遊客:正宗閩南味
    國慶泉州旅遊收入比廈門高14億,古城旅遊火爆,遊客:正宗閩南味,國慶節假期剛剛結束,各地正在曬今年國慶節黃金周的旅遊成績表,福建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一直是廈門,但是,今年福建省內另一個城市泉州國慶節7天的旅遊收入比廈門高,甚至超過了省會福州。
  • 【古城•故事】今日的泉州西街甲第巷
    【古城•故事】今日的泉州西街甲第巷:泉州西街後半段未經舊城改造和旅遊商業開發,保留了較多泉州老城的風貌;南北連接西街後半段和新門街的甲第巷,更是原汁原味地體現了泉州古城百姓的生活。溫陵甲第破天荒」的唐代進士歐陽詹故居遺址,現在建起了泉郡甲第宮;不起眼的甲第巷支巷留府巷(老母巷),傳說直通南宋三朝元老留正的府邸宅院;留府巷裡還有元朝金國皇族後裔粘克升在清乾隆年間高中進士的府第,至今尚有粘氏後人居住;甲第巷中段最顯眼的紅磚古大厝則是莊氏故居,清代道光年間書法家莊俊元中進士入翰林,現代著名科學家中科院院士莊長恭也是莊氏後人……說不盡官宦大家名門望族,道不完時光流逝朝代變遷,俱往矣西街千年甲第巷不變的是甲第巷橋下八卦壕溝裡的流水永遠潺潺匯入晉江奔向大海
  • 泉州西街,如果你來到泉州古城,請一定要走過這條泉州西街
    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一直以來都是東南沿海開放包容的城市。現在的泉州西街與建成初期的西街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開元寺前,那是西街的石板路,那裡牌坊裡的高高的,人來人往人聲鼎沸。這就是最早的西街的模樣。泉州西街有著數千年的歷史。開元年間便在泉州修建了唐城,在這期間西街慢慢地形成了一種「列屋成街」的局面,東面是雙門前,西面是西門素景門。
  • 泉州千年西街重拾「煙火氣」 遊人漫步打撈非遺記憶
    「五一」節假首日,福建泉州旅遊經濟逐漸回暖。 林楷煜 攝中新網泉州5月1日電 (記者 孫虹)「五一」假期的到來,讓古城福建泉州的「煙火氣」又濃了幾分。5月1日,展示泉州「非遺」的2020「潤物無聲」新春展在泉州西街開幕,為假期裡出行的人們增添趣味。在有著千年歷史的泉州西街,穿著馬甲的志願者手舉「出門戴口罩,人員勿聚集」的牌子穿行在街頭。遊客走進非遺展廳之前,也有專門的工作人員為其監測體溫、進行登記。穿著馬甲的志願者穿行在泉州街頭,提醒遊客「出門戴口罩,人員勿聚集」。
  • 泉州西街在哪裡? 泉州西街相關簡介(圖)
    西街是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和區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經象徵了泉州的繁榮,它還是泉州市區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區,保留著大量具有歷史原貌的建築。西街曾是唐宋早期泉州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中心,有著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是泉州古城內現有保留最為真實、完整的歷史街區。  西街建築中,除古大厝、近現代騎樓洋樓外,還有不少名人宅第在小巷深處熠熠生輝。據統計,西街區域內已知歷史名人故居含遺址有二三十處,自唐代歐陽詹開始,幾乎每個朝代都有大人物與西街結緣。
  • 春節假期 泉州迎遊客近300萬人次 收入28.84億元
    活動進一步展示了古城文化旅遊魅力,讓外來遊客深入感受「亮點在古城」的內涵,提高了海絲泉州旅遊知名度和美譽度。春節期間,開元寺、府文廟、清淨寺分別接待遊客20.40萬人次、3.37萬人次、1.05萬人次,德濟門、天后宮共接待遊客7.75萬人次。
  • 泉州:於有序中徜徉西街
    4日下午5點,陽光不再似晌午熾熱,泉州西街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家住豐澤區的王女士帶著孩子來看「潤物無聲·守藝非遺」展覽。「上六年級的孩子即將開學,帶他出來看看展覽。」王女士說,最吸引孩子的是木偶頭雕刻展,不僅有成品展出,還詳細介紹了整個製作步驟。
  • 泉州幾位學生在西街火了
    西街作為泉州的代表景點之一一直備受各地遊客喜愛每逢節假日都會迎來眾多人流這兩天 在人群當中自2017年以來,每逢國慶,泉州七中的同學們都會到西街參與文明勸導等志願服務活動。但西街上有不少小巷,幾位學生志願者就負責在巷口勸阻市民。雖然偶爾會遇到言語較為粗魯的市民,但孩子們耐心解釋,還是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配合。
  • 民宿 泉州古城新窗口
    伴隨古城旅遊快速發展,兼具「在地文化」和「流行文藝」屬性的古城民宿深受歡迎——民宿 泉州古城新窗口在依託西街古民居而設的民宿裡,東西塔是窗外最美好的風景。林小姐不是第一個有這個疑問的人,不少在假期想來泉州旅遊的外地遊客,紛紛感嘆古城民宿一房難求。近年來,隨著泉州古城知名度的進一步提升,許多遊客慕名而至,據統計,今年「五一」期間,我市接待中外遊客超過170萬人次,去年同期為106萬人次,遊客劇增,讓古城內的民宿、酒店等全線爆滿。
  • 「五一」假期泉州接待遊客171.18萬人次
    「過去四天,我們先後經歷了古城西街的『摩肩接踵』,海邊沙灘的『人潮湧動』,還有山間漂流的『驚叫連連』,玩得很開心,感覺還意猶未盡。」在泉州度過了一整個假期,來自重慶遊客的王曉在朋友圈寫道,「感覺來泉州一次不夠,泉州是一座值得一來再來的城市。」
  • 為進一步提升古城文旅形象 泉州市區西街開展環境整治
    臨近春節,為進一步提升古城文旅形象——市區西街開展環境整治臨近春節,為給廣大市民和遊客營造舒適有序的城市環境,強化交通安全管理,近日,鯉城區「共建美好古城」城市秩序整治提升「5+1」行動指揮部牽頭,組織相關部門聯合開展整治行動,重點整治西街等區域佔道經營、亂搭亂掛、違規設置墩臺階等市容市貌問題及交通秩序亂象。
  • 泉州西街:你一生至少應該走一次的古街
    漫步其間,你可以悠然觸摸一個古城千年不變的肌理格局。西街,成為人們認識泉州這個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的一扇窗口,一張靚麗名片。莫言、餘秋雨走過這裡,感慨以西街為核心的泉州古城是「一座藝術的碼頭」(餘秋雨語)、是一個令人感受「萬古千秋」(莫言語)的城市。
  • 【泉州•旅遊】夏日泉州西街的藍天白雲
    【泉州•旅遊】夏日泉州西街的藍天白云:夏日泉州炎熱高溫無雨,晴空雲彩布滿天際,藍天白雲下的西街格外空曠格外美麗。在這古老的街市漫遊,風雲變幻的天空令多少自由行的背包客驚喜,看雲捲雲舒雲散雲聚;烏雲壓城風雲突變的氣象大劇,又驚豔了一對對駐足的青年情侶,似乎這就是難得一見的偶遇。
  • 泉州躋身國內最值得一去旅遊地前十 古城核心區文旅融合站「C位」
    國慶中秋長假,串聯中山路、西街片區的泉州古城核心區成為最熱流量片區。線下,全市累計接待遊客443.13萬人次。線上,抖音話題「抖來泉州遊」點擊量超過5600萬。在新浪微博上,來泉州旅遊的旅遊達人花花這樣寫道。除了中山路和西街,在背街小巷裡舉行的活動同樣讓遊客的古城之旅充滿驚喜。金魚巷裡有「金魚遊3D投影」,充滿童趣的「小魚兒」在巷子裡遊來遊去,深受小朋友喜愛。
  • 國慶泉州怎麼玩?系列展覽帶你玩轉「藝術範」西街
    (記者殷斯麒 文/圖)作為不折不扣的網紅打卡地,泉州古城毫無疑問是國慶旅遊的熱門目的地。除了品嘗古早味美食、逛逛老街巷,由市古城辦、文旅集團聯合主辦的系列展覽活動,帶你解鎖具有濃濃「藝術範」的千年西街。
  • 【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地方】泉州清淨桃源、看浪漫風車島、網紅西街尋美食純玩二日遊
    ★泉州清境桃源,賞四季花海、體驗驚喜刺激;★泉州古街巷,打卡網紅景點--網紅天台、小西埕;★惠安女集中居住點大岞,海邊漁港--惠女民俗風情園;★惠安石雕園--崇武古城;【報名電話/微信】15960275146  紅豆泉州清淨桃源、看浪漫風車島、網紅西街尋美食純玩二日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