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末期,美國選擇了在廣島和長崎使用原子彈。美國之所以沒朝東京扔原子彈一是因為此時的東京已經在「東京BBQ」中差不多成了一片廢墟,其次則是政治考慮。
早在1944年6月,美國就開始了對日本大規模的戰略轟炸。包括東京在內的日本各大城市、工業中心都遭到了美軍的反覆轟炸。早期美軍採取的是在歐洲用慣了的高空轟炸戰術。然而日本是一個島國,四面臨海,風很大,炸彈受氣流影響大,精度就差了很多。因此一開始東京等城市受到的損失不大。
後來美國改變了戰術,在夜間低空轟炸,而且把炸彈換成了燃燒彈。低空轟炸這風的影響就小了,而日本當時都是木頭房子多,燃燒彈下去引發大火,一燒就是一片。更糟糕的是日本消防力量還很薄弱,整個東京只有8000消防員和100多輛消防車。面對如此大火根本無力應對。
僅在美國3月9日的空襲中,東京就有1/4的城區被大火燒毀,死亡人數達到了8萬之多,大部分消防車也在空襲中被燒毀。到5月,東京基本已經被燒成了廢墟,上百萬居民無家可歸。整個東京城區內完好的建築物寥寥無幾。
這樣一座城市自然美軍沒什麼興趣再用原子彈轟一遍了。
實際上不僅東京如此,當時日本一些大城市大阪、名古屋等都是類似的情況。所以最後美軍選擇目標時,日本最大的幾座城市首先被排除了。只能從城市規模相對小一些,還沒有在戰略轟炸中被徹底摧毀的城市中選擇。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說,美軍也不想直接把日本政府一鍋端,省得到時候連個可以主持投降的人也沒有,這也讓東京幸運地躲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