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這個大殺器是迄今為止,人類武器系統中最巔峰的武器裝備了。從原子彈誕生到現在,唯一一個真正使用過原子彈的國家,那就是美國。而唯一一個切身體會過原子彈威力的也只有日本。1946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了第一顆原子彈。三天後也就是在8月9日,美國又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在兩顆原子彈爆炸一周後,日本就宣布了無條件投降,可見原子彈徹底擊垮了這個瘋狂的民族。也徹底擊垮了對方的抵抗之心。為什麼美國沒有把兩顆原子彈投在東京?
一是因為此時的東京已經在「東京BBQ」中差不多成了一片廢墟
早在1944年6月,美國就開始了對日本大規模的戰略轟炸。包括東京在內的日本各大城市、工業中心都遭到了美軍的反覆轟炸。早期美軍採取的是在歐洲用慣了的高空轟炸戰術。然而日本是一個島國,四面臨海,風很大,炸彈受氣流影響大,精度就差了很多。因此一開始東京等城市受到的損失不大。
後來美國改變了戰術,在夜間低空轟炸,而且把炸彈換成了燃燒彈。低空轟炸這風的影響就小了,而日本當時都是木頭房子多,燃燒彈下去引發大火,一燒就是一片。更糟糕的是日本消防力量還很薄弱,整個東京只有8000消防員和100多輛消防車。面對如此大火根本無力應對。
僅在美國3月9日的空襲中,東京就有1/4的城區被大火燒毀,死亡人數達到了8萬之多,大部分消防車也在空襲中被燒毀。到5月,東京基本已經被燒成了廢墟,上百萬居民無家可歸。整個東京城區內完好的建築物寥寥無幾。實際上不僅東京如此,當時日本一些大城市大阪、名古屋等都是類似的情況。所以最後美軍選擇目標時,日本最大的幾座城市首先被排除了。只能從城市規模相對小一些,還沒有在戰略轟炸中被徹底摧毀的城市中選擇。
第二,美國希望用天皇來統治日本,為此美國並沒有把天皇送上戰犯法庭。
美國向日本投擲原子彈的本意就是給日本造成威懾作用,逼迫日本投降,而美也已經計劃好了去佔領日本。二戰結束後必然還會走向和蘇聯的對抗中來,而日本的投降並被美國佔領無疑從蘇聯的東面形成一個戰略支撐點,有利於形成對蘇聯的包圍圈。
既然美國有這個想法就必須要做好佔領日本的準備,從後來美國踏上日本領土被待若上賓的情況來看,日本天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美當時是做了最壞的打算的。日本之所以能夠發動侵略戰爭,天皇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天皇雖然不參與政治,但在日本民眾心裡是神一般的存在,這一點從日本能發動二戰,和宣布無條件投降時日本人的表現就能窺其一斑。美國也注意到了這一點,要讓日本臣服於美國,日本天皇無疑是最好的統治者。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美國要佔領日本就必須進去東京,這是日本的首部,也是具有重要象徵意義的,如果美國去東京,就不能在東京投放原子彈,這個道理並不難理解。從美國對日本的需要來看,東京是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美國需要掌握日本的有關材料,包括軍事技術材料,為美國所用。731日本細菌武器部隊美國就沒有追究責任,而事後證明美國正是藉助日本的有關技術,甚至是聘用有關人員,搞起了生化武器的研究。綜合各方面的原因,美國並沒有打算向東京投擲原子彈,要說美國沒有預謀,估計美國人自己都不信。
第三,在二戰末期,美蘇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了
美國和蘇聯都知道,戰爭一結束,美蘇之間的矛盾將不可避免的爆發,世界將進入到美蘇爭霸的時代。這時候美國已經有了扶持日本抗衡蘇聯的念頭,所以他們有意將日本天皇保留下來。這也是美國不對東京使用原子彈的原因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巨大的悲劇,在戰爭需求的刺激下讓軍事相關的科學技術迅速發展,連帶著可以造福民生。可武器的進步更造成了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那令人不忍直視的場面。尤其是美國往日本本土兩座城市投下的原子彈,其威力以及造成的傷害直接摧毀了日本軍國主義那種囂張的氣焰。
投放原子彈,這是美國必須要走的一條路。於情,日本早先製造珍珠港事件,用血與淚將美國拖入二戰之中,令整體美國國民為之而震怒,用這種武器給日本個教訓想必當時不會有多少人反對。種種因素交錯之下,東京幸運地避免了原子彈的洗禮。可這並不代表上天的庇佑,如果日本重蹈覆轍,不僅僅是東京,連他們尊敬愛戴的天皇陛下總有一天都會付出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