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17日消息(記者孫魯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7月17日,銀保監會官網公告,《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已於2020年4月22日經中國銀保監會2020年第4次委務會議通過。作為銀保監會2020年規章立法工作計劃中被列在首位的政策,《辦法》以風險管控為主軸,對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定義與邊界、風險管控、數據與模型、信息科技管理及外部合作等方面均明確約定了詳細的監管指引。業內普遍認為,《辦法》將成為一部影響深遠的網際網路貸款「基本法」,促進網際網路貸款業務平穩健康發展。
    近年來,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快速發展,與傳統線下貸款模式相比,網際網路貸款在提高貸款效率、創新風險評估手段、拓寬金融客戶覆蓋面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網際網路貸款業務也暴露出風險管理不審慎、金融消費者保護不充分、資金用途監測不到位等問題和風險隱患。
    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基於網際網路等技術,原來在線下進行的信貸業務遷移到線上,風險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和趨勢。因此,有必要儘快補齊制度短板,促進網際網路貸款業務規範發展。董希淼說:「原有對貸款的管理辦法制度,基本上都是線下開展的方式,沒有對網際網路模式的貸款進行規制。在這種情況下,監管部門出臺了《辦法》,對網際網路貸款進行規範的同時,鼓勵發展網際網路貸款,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更好地緩解中小微企業和居民個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辦法》明確網際網路貸款應當遵循小額、短期、高效和風險可控的原則,並劃定了網貸授信額度邊界。根據規定,單戶用於消費的個人信用貸款授信額度應當不超過人民幣20萬元,到期一次性還本的,授信期限不超過一年。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認為,這一規定一定程度上強化了風險管理。黃震說:「20萬元的額度,是總結了近幾年來網際網路金融特別是網絡小貸業務的一些經驗,避免了以前商業銀行開展的『小微貸款』額度過高而帶來的風險。」
    《辦法》規定的網貸授信額度與徵求意見稿一致,均為不超過20萬元。不過「正式版本」中還添加了一條,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可以根據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情況、風險水平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開展情況等對上述額度進行調整。在黃震看來,這表明對用於生產經營的個人貸款和流動資金貸款的授信額度及期限的規定具有較大的靈活性。
    黃震表示:「20萬元額度是有可能變化的,比如貸款人一次性貸款20萬元,半年就還款了,信用是有可能提高的,下一次可以貸到30萬元或者40萬元,有動態評估調整的可能性。在《辦法》中對於借款人信用的評估、風險的管理等,都有明確的指引跟要求。」
    對於商業銀行,在規定額度內,根據本行客群特徵、客群消費場景等,制定差異化授信額度,董希淼認為,這將有助於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網際網路貸款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和居民個人,並加快自身的轉型創新。
    此外,為強化消費者保護,《辦法》明確商業銀行應當建立網際網路借款人權益保護機制,對借款人數據來源、使用、保管等問題提出明確要求。黃震認為,這也將有助於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的健康發展。黃震表示:「對於數據安全的訴求,明確了商業銀行作為個人數據保護的主體責任,要求商業銀行制定出有關的管理辦法,這樣對消費者來說就有了明確的政策依據;同時也明確要求,對網際網路客戶的保護水平,不能低於實體線下客戶保護的水平等,消費者可以放心地去使用網際網路貸款這個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