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新加坡82%的國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組屋裡(經適公租房)?

2020-12-11 樓市有良方

新加坡組屋世界聞名!截止目前,已有五十多年的發展歷史,現在各項配套制度已比較完善,組屋市場存量也很飽和。目前,有超過80%的新加坡人都住在政府興建的組屋中。

配圖

第一、對新加坡組屋的基本認識

01、組屋

組屋全稱叫組合房屋,是由新加坡政府(具體承建單位叫建屋發展局)主導興建的公共房屋。

02、戶型

組屋的戶型,面積由小到大分別是2室1廳(3房式)、3室1廳(4房式)、3室2廳(5房式)、4室2廳(6房式)和躍層公寓(雙層組屋)。

03、配套

作為組屋主導者的政府而言,在規劃興建組屋時,會將城市必要的公共配套向組屋區域傾斜,以便利居民生活。

比如,地鐵站點、線路儘量便利組屋區域,組屋內配建遊樂場、運動場、幼兒園、社區醫院、超市、餐飲店、鄰裡商店、鄰裡中心,等等。

04、價格

與商品房價格相比,同等地段、同樣面積的組屋價格大約是商品房價格的一半。

除了售價便宜之外,組屋一般只需首付總房款的10%即可,轉售的組屋首付一般付20%,剩餘房款可以在一定年限內慢慢還。

05、申請條件

以家庭為單位,通過搖號的方式申請組屋,一個家庭只能同時擁有一套組屋。

為了實現「居者有其屋」的目標,滿足剛需和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居住需求,首次申請組屋的家庭中號的機率很大,而且組屋中參與搖號的85%的房源是預留給這樣家庭的。

06、上市交易

隨著家庭人口不斷變化,已取得產權的組屋是允許拿到市場上轉賣的。

但有限制性規定,就是組屋必須居住滿5年才能上市交易!這跟國內經濟適用房滿5年才能上市交易類似。

07、產權年限

組屋產權更多與新加坡土地所有制緊密相連,分為國有和私有兩種。

⑴私有土地

私有土地年限又分為兩種:

①永久

在永久產權土地上建蓋起來的住宅,房屋產權也是永久的,沒有使用期限限制,可以給子子孫孫永續傳承。但不受新加坡憲法保護,政府規劃需要徵地時,私人需要配合政府徵地。

②999年

基於歷史原因,在私有土地產權上,還有999年產權的私有土地。同理,在這種土地上建蓋起來的住宅,產權也只有999年。

當然,基於歷史原因,私有土地所有權也有101年和103年的特例。

⑵國有土地

根據掌管機構屬性的不同,分為兩種:

①國有

由政府所屬的土地部門(行政機構)管理和調配使用。

②公有

由法定的半官方機構(類似於事業單位)掌管和調配使用。比如,興建組屋的建屋發展局。

根據「房隨地走」的法律原則,組屋的產權年限究竟是多少呢?

先說答案:99年

組屋是在國有土地上建蓋起來的,政府將組屋出租、出售給申請人後,讓渡的產權年限是99年,有點類似於我們的國有土地出讓期限(70年)。但也有本質不同,就是組屋在99年產權年限到期後,國家不會自動續期。

也就是說,99年產權到期後,即便所有購買人能協商一致重建,政府也不一定會批准。按照建屋發展局的公告,99年產權到期後,組屋會被收歸建屋發展局所有,土地也將會被收回。

綜合看,新加坡組屋類似於國內的經濟適用房,但組屋又有自己的一些獨特之處。

配圖

第二、如何看待組屋?

新加坡組屋不僅世界聞名,而且確實很好地解決了新加坡人的居住問題,實現了李光耀先生早年的夙願--居者有其屋!應該說,這對一個國家的執政者而言,是相當了不起的政績!

01、「居者有其屋」是新加坡政府的願景

這個口號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先生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提出來的,經過50多年的不懈努力,新加坡組屋建設、規模和運營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組屋已成為80%以上新加坡國民主要的居住方式。

實事求是地說,李光耀先生當年提出來的願景已基本實現,新加坡政府在解決國民居住條件問題上,實現了「廣廈千萬間」。

02、組屋為什麼能成功?

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我認為可能是以下一些:

⑴新加坡政府廉潔

眾所周知,新加坡政府十分廉潔!由於政府廉潔,屬於國家的錢、人民的錢,都能最大限度地用到人民頭上。

根據新加坡土地所有制度,絕大部分土地都是國有的,私有土地很少。國家又是人民的,那這些土地自然就是人民的。

如何說明人民擁有這些土地?

毫無疑問,就是將人民擁有產權的土地用來為人民建蓋房產,建蓋起來後,按照成本價出售給人民居住、使用、收益和處分。

組屋正是這種思路下的產物,因此,組屋的售價相當於一般商品房價格的一半,首付還只需要付10%(轉售的付20%),剩餘房款慢慢付,一般都可以通過公積金解決,還款壓力很小,小到什麼程度?比如,2室的組屋,月供大概就幾百元,你可以想想,月供幾百元算壓力嗎?

⑵組屋以高性價比獲得了國民青睞,成為多數人置業首選

組屋的優勢:

①價格低、置業壓力小

組屋價格是一般同類商品房價格的一半,並且後期月供壓力幾乎可以忽略,這是多數人選擇組屋的原因之一。

②配套完善、生活便捷

組屋擁有的公共配套十分完善,涵蓋了從小孩上學、人員就醫、體育休閒、工作創業到交通出行等各種配套設施,性價比很高。

③養護到位、改造及時

組屋5年一小修,10年一大修,政府對組屋的維護顯得有些「過分」。

5年小修,主要是刷牆、外立面清潔、外觀維護,所以,新加坡很少看見老舊的房子就是這個道理。10年大修,源於組屋在設計時,會預留下後期不斷對房屋進行改造的空間,便於在時代發展、社會進步之後,會對組屋的使用功能提出新的要求,進而保證組屋能最大限度地使用到99年。

面對價格低廉,配套完善,並且養護到位的房產,我想換做是我,也會首選組屋置業。

⑶新加坡人多地少,市場在售商品房少,而且價格普遍高

新加坡地盤小,人很多,國家出於經濟和產業發展需要,不得不將有限的土地資源合理分配,用於建蓋住宅的土地就很有限。

橫向無法擴展的情況下,往高處發展就成了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的一種合理方式。但即便住宅已經不斷在往高處發展,土地資源依然緊張。市場上存量的私有土地就更少,約佔全國土地的近2成份額,私有土地用於建蓋商品住宅的很稀缺;在這種供需狀況下,商品住宅價格自然不會低,往往高於組屋價格的2倍。

所以,能買商品住宅的人員,經濟實力往往要高出一般人一籌,否則,置業壓力可能就很大,也很不划算。這樣的價格和壓力,無疑會將更多的買房人推向組屋。

⑷購買組屋有保障

5年一小修,比如,2002年實施的中期翻新計劃(IUP Plus),主要對屋頂漏水、外部滲水、混泥土脫落等問題進行維護。

10年一大修,比如,2001年啟動的電梯升級計劃(LUP),對1990年以前興建的組屋增加電梯停靠樓層、安裝電梯遠程監控系統,等等。

組屋除了進行升級、改造之外,部分組屋還可以納入到選擇性整體再開發計劃(SERS),由政府以市場價回購,然後政府在原址上重建,新的組屋建好以後,還可以分到新組屋。但從1995年實施SERS計劃以來,僅有4%的組屋被納入到該計劃。

為解決中低收入老年人群體養老問題,自2009年起,實施了屋契回購計劃(LBS),即「現金回購--再出租」。凡年滿63歲的老年人,可將剩餘屋契的一部分以市價賣給建屋發展局套現,一次性獲得5000美元現金,改進後是壹萬到貳萬美元,以後每月可獲得550美元補貼。

對老舊組屋進行升級和改造,有利於提高老舊組屋的居住舒適度,延長老舊組屋的使用壽命。對老舊組屋啟動的各項政府計劃,可以幫助不同群體解決不同的實際問題,增加組屋的含金量。

從這兩年建屋發展局掌握的市場交易數據看,房齡滿30年,甚至滿50年的組屋,交易活動依然比較活躍,約佔市場交易量的三成份額。表明組屋即便老舊了,依然還有消費市場。

綜合看,從政府到民間,再到市場,組屋都受到了國民青睞,組屋取得成功就在情理之中。

配圖

第三、新加坡組屋對我們來說,有沒有借鑑意義?

應該是有的!

我認為,組屋對我們最大的借鑑,應該是重建!

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們已經建蓋了很多的高層建築,以國家住建部的國家建築標準看,壽命是不低於50年。在這些建築臨近50年的時候,怎麼辦?難道讓它們自生自滅嗎?

組屋在房齡滿30年的時候,有些組屋會被納入選擇性整體重建計劃(SERS),政府以當時的市場價回購,並在原址上重建組屋,再分配給原來居住在這裡的屋主。這裡面的「回購」,文字表述叫回購,但其實是補貼,還有配套搬遷費,除了得到這些貨幣外,新建起來組屋後,還能得到最新設計建蓋的組屋,是不是等於中了頭獎!

除了政府牽頭搞的選擇性整體重建計劃(SERS),房齡滿30年的組屋也可能被私營建築公司洽談收購,只要取得90%以上屋主同意即可實施。通過民間投資,按照市場價上浮一定水平收購組屋,再重建商品住宅小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節約土地資源。當然,能被民間資本看上的組屋,無疑地段、區位、配套之類都不會差才行。

這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其實,再過20多年,大量的高層住宅將臨近使用壽命,如何合理處置這些高層住宅將是不得不面對的一個課題。處理得好,名利雙收;處理不好,極易爆發社會矛盾。

新加坡組屋的政府和民間兩種重建模式,或可為我們未來的高層住宅重建提供參考。

配圖

因此,我認為,組屋是適應新加坡國情的成功模式,很好的解決了新加坡人的居住問題。但這種模式不一定適合我們,尤其是像我們這樣人多、地廣的大國。

縱觀世界,美國、俄羅斯、加拿大、英國、澳洲,等等,都沒有哪國採用這種模式。組屋模式雖然不適合我們,但組屋的重建經驗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尤其是高層住宅重建,可以進一步研究,探索出適合我們的高層重建模式!

相關焦點

  • 對比新加坡廉價組屋和廣州公租房,我陷入沉思
    市區對應深圳的南山區、福田區,今年二手房均價8萬5,市郊對應深圳的鹽田、寶安,5萬1,深圳房價大概是新加坡組屋的 3.6~4.7倍。組屋不僅價格便宜,政府補貼也多,假設一個月入1千新元的家庭要買一套10萬新元的組屋,扣掉政府的8萬補貼,他只需支付2萬新元就可以買下。
  • 詳解新加坡獨特的組屋制度
    有99年產權的新加坡組屋吸納了八成以上的新加坡人生活其中。  都說新加坡「居者有其屋」,究竟是如何實現的?記者近日在新加坡採訪了相關部門和市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詳細了解。  82%新加坡人住組屋  剛剛參加工作的瑞拉,今年與新婚丈夫在距離市中心不遠的宏茂橋區買到了一套屬於自己的四房組屋,套內面積接近100平方米,總價約為40萬新元。
  • 住在新加坡「鞋盒公寓」是種怎樣的體驗?
    近年來,小型公寓在新加坡備受歡迎,這些公寓面積通常不到50平米,戶型多為一室一廳。遠遠看去,像鞋盒一般。據《聯合早報》,自2004年以來,新加坡房產價格徐徐上升,在2008年因美國次貸危機稍做回調後,衝上一個高峰。私宅平均價格上漲了82%,遠遠超過了新加坡家庭平均勞動總收入的增長率。於是,新加坡房產商為了促進銷售便壓縮住宅面積建起了較為廉價的鞋盒公寓。
  • 新加坡組屋,這邊風景獨好
    八成以上居民住組屋組屋,是新加坡政府為普通家庭所建造的公共住房。約82%的新加坡人口住在組屋裡。在全島有20多個組屋區。筆者就住在組屋社區,某天一大早鄰居就送來幾個紅雞蛋,原來是孫子滿月,印度鄰居在走廊種的長豆已經風姿綽約,華人鄰居的石榴結出了豐碩果實。中午出門吃午飯,在組屋底層多功能空間,我看到華人鄰居在辦喪事,前幾天馬來小夥子在這裡舉行婚禮。新加坡人的生與死,哀傷和歡樂,都在組屋上演。
  • 新加坡房價那麼貴持房率卻很高,為啥?
    新加坡,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國土面積約719.1平方公裡,雖然國土面積小,但是經濟發展好,環境優美,是亞洲駐外員工最宜居的國家。新加坡和香港一樣,都是地少人多,人口密度僅次於澳門和摩納哥,比香港還高,但新加坡居然能達到90%的持房率!
  • 打破傳統旅遊模式 新加坡組屋這邊風景獨好
    八成以上居民住組屋組屋,是新加坡政府為普通家庭所建造的公共住房。約82%的新加坡人口住在組屋裡。在全島有20多個組屋區。筆者就住在組屋社區,某天一大早鄰居就送來幾個紅雞蛋,原來是孫子滿月,印度鄰居在走廊種的長豆已經風姿綽約,華人鄰居的石榴結出了豐碩果實。中午出門吃午飯,在組屋底層多功能空間,我看到華人鄰居在辦喪事,前幾天馬來小夥子在這裡舉行婚禮。新加坡人的生與死,哀傷和歡樂,都在組屋上演。
  • 新加坡組屋——共有產權房的標杆
    方正房地產夏磊團隊和海通宏觀姜超團隊對新加坡組屋制度分別做了點評,得出的結論也所見略同:1)新加坡組屋制度成功的背後離不開政府主導,相關法律保障政府對土地供給的絕對控制,並且在組屋銷售中,也可以優先以低價向中低收入核心家庭提供組屋;2)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和住房貸款制度等渠道,為建設組屋提供了充足的資金來源;3)新加坡政府本身不依賴於土地財政,收入來自於稅收
  • 探尋新加坡住房模式:80%的居民住組屋
    所謂政府組屋,即新加坡的公共住房,由新加坡政府機構建屋發展局(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簡稱建屋局、HDB)規劃興建,以優惠價格出售(少量租賃),讓居民分期付款購買。同時,政府會給符合條件者提供各種購房津貼。
  • 深圳想學新加坡住房制度、購房政策、建組屋!
    深圳市建築局領導表示,在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方面應該學習新加坡。目標是要讓60%的市民以購買或租賃的形式住在政府提供的住房裡。 這一法律使政府能夠很好的協調和控制土地價格,不被市場左右。到2001年,政府擁有了新加坡總土地面積的90%。按照人口需求比例,部分土地以十分低廉的價格由新加坡建屋局(HDB)開發,最終變成幾乎所有公民都能負擔的組屋。
  • 學習新加坡,深圳的本錢在哪裡?
    在這種情況下,深圳提出,學習新加坡模式,要讓6成的市民住進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裡。 01. 新加坡,是一個解決住房問題最成功的城市國家。
  • 新加坡的「組屋模式」 值得香港借鑑學習
    中國建築(南洋)位於馬來西亞的組屋項目 大公報實習記者劉嘉傑攝  大公網訊 (實習記者鄧莉欣、呂杏瑩新加坡報導)  新加坡的組屋,參加範長江行動「一帶一路」行的香港傳媒學子們來到由中國建築(南洋)建造的組屋地盤,親身了解新加坡的組屋情況。  1992年已紮根新加坡的中建南洋,在1997年已獲得A1承包商的認證。公司組屋項目部門總經理卓志文向學子們介紹組屋的類型和建造過程,他說,根據收入和家庭人口規劃,房屋類型主要分為六種,面積從36平方米至130平方米不等,「在新加坡,有八成以上的居民住在組屋裡。」
  • 深圳在學新加坡樓市!
    原因在於,上周五(8月28日),深圳市住建局局長在紀念深圳40周年的一個活動上提出:我們的目標是讓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這是一個長遠目標。新加坡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提出六比四的住房比例。
  • 深圳學習新加坡,樓市何去何從?
    萬人民幣/平米),但這個價格沒什麼意義,也多年不漲,因為新加坡大多數人買的都是政府提供的組屋,這些組屋的價格比商品房低一半以上,而且還可以用低至10%的首付來購買組屋。新加坡的組屋和香港的公屋以及大陸的公租房最大的區別在於,組屋不是出租而是出售,保障的不僅僅是居住權,更是以低價給公民以物權和獲得感,這是新加坡組屋制度的精髓所在。新加坡組屋可以理解為中國曾經流行的經濟適用房,是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商品住宅。只是組屋在新加坡的比例更大、品質更好、政策細節更完善。
  • 人人都有房子住:二戰後,新加坡的組屋政策為何能取得成功?
    這時我們不禁想起了新加坡。作為上世紀盛極一時的亞洲四小龍之一,新加坡通過"居者有其屋"的組屋政策,解決了全民住房問題。 新加坡是如何做到的?接下來,就讓我們走近新加坡,一探究竟。
  • 從新加坡組屋來看中國的保障房
    在新加坡「保障房」被稱為組屋,源於上個世紀60年代,和中國經濟適用房和兩限房的作用一樣,建立之初是為了保障低收入者的居住問題,但是隨著近半個世紀的發展,新加坡的組屋已經發展成為一套健全的制度。  據新加坡建屋發展局企業發展處的工作人員黃詩蕊介紹,目前新加坡組屋已經發展到不再是以滿足普通居住需求的簡單的保障性住房,而是出現了一些高檔的組屋項目,並且推出了一些4居室、5居室的大戶型組屋,可以滿足一家的居住需求。其實,新加坡組屋制度中最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是他的準入制度和退出機制。
  • 新加坡如何實現「居者有其屋」?—新加坡住房制度啟示錄
    新加坡是「居者有其屋」的成功踐行者,不僅解決了自治初期的「房荒」問題,還形成了「廉租房—廉價組屋—改善型組屋—私人住宅」 的階梯式供應體系,住房自有率更高達90.9%,成為世界上擁屋率最高的國家之一。短短半個世紀,新加坡如何從「貧民窟」華麗轉身為解決國民住房問題的「全球典範」?新加坡又能為我國住房制度改革提供怎樣的借鑑經驗?
  • 學習新加坡,深圳要讓6成人不被房價所累,來了真的是深圳人
    在這種情況下,深圳提出,學習新加坡模式,要讓6成的市民住進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裡。01.新加坡,是一個解決住房問題最成功的城市國家。新加坡房價常年位居世界第三,高於深圳,但新加坡用公共住房體系讓市民實現了「住有所居」,現如今:新加坡超過80%的人住在政府建造的組屋裡。新加坡超過90%的人擁有住房。年輕人3-5年就能買得起一套房。
  • 新加坡組屋與花園城市
    新加坡被稱為花園城市。我在新加坡讀書的時候曾經居住過組屋,對新加坡組屋良好的環境建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新加坡組屋的環境建設。新加坡租屋新加坡政府在興建和運營組屋時十分注重環境的保護。早在60年代之初,新加坡提出打造東南亞的綠洲,通過清潔、綠化的環境優勢吸引世界投資和商旅,實現新加坡經濟的快速發展。
  • 新加坡住房模式很香,但深圳可能沒本錢去學
    深圳又重提學習新加坡的住房制度了。 8月28日,"致敬深圳40周年 與城市共生暨第十屆深圳房地產盛典",深圳住建局領導表示,在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方面,學習新加坡,目標是要讓60%的市民以購買或租賃的形式住在政府提供的住房裡。
  • 「新加坡住房模式」有什麼魅力,連深圳也要學?丨思客問答
    近日,一則「深圳提出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的新聞登上熱搜。  據媒體報導,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在公開場合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的榜樣,未來深圳市60%的市民將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  什麼是「新加坡住房模式」?它究竟有何特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