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臺灣華視播出收視率火爆的甄嬛傳劇照
海外網4月6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4月6日消息,臺灣華視因在1月至3月播放本土自製節目比率未達標,被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發函警告在1個月內必須整改,否則將處以20萬至200萬新臺幣的罰款。
島內業者表示,臺灣自製能量不足,卻要求業者達到「數量」,將會導致業者「重量不重質」採購爛節目,好的節目反而可能沒機會在黃金時段播出。
警告:自製節目五至七成
據了解,為保障本土節目播出比率及培育影視人才,臺灣6月開始將實施管理辦法,要求無線電視臺、有線衛星頻道業者播出五到七成的自製節目。
指定時段(包括晚間8到10時等三個時段),自製戲劇節目應佔所有同類戲劇節目50%上;個別衛星頻道業者播放本土節目比率不得低於25%,指定時段也要播出達25%的自製戲劇、電影、綜藝、兒童等節目。
不達標被警告除了罰錢,「通訊傳播委員會」更規定,晚間黃金時段的廣告冠名對象僅限本土自製節目,但相關政策也引來頻道業者抗議,認為該辦法嚴重幹預經營。
窘境:非本土劇比例過半
據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2016年年底公布島內廣播電視事業統計資料,目前島內廣播電臺有170家,無線電視有5家,包括臺視、中視、華視、公視和民視,總共21個頻道。臺灣地區有線電視訂戶數從2012年到2016年9月底,收視戶從498萬戶到517萬戶,普及率達60%。
然而,近年來臺灣電視市場到處充斥著低成本的娛樂節目,以及從大陸、韓國、日本等購買的電視劇及綜藝節目,《琅琊榜》、《紅高粱》等劇島內熱播,臺灣影視明星也紛紛選擇與大陸團隊合作。
根據統計的31個頻道節目表中,一周內觀眾收看的各臺節目非本土劇比例達50%,154部戲劇中77部為非本土電視劇,17個頻道引進劇比率超過50%。
分析:經費緊張人才流失
業內人士分析,製作成本低是導致臺灣本土電視節目不受的原因之一。臺劇平均一集成本約為46萬元人民幣,而大陸劇平均一集製作費用166萬人民幣,場面浩大的古裝劇單集成本更超過百萬,例如紅透兩岸的《武媚娘傳奇》一集成本就超300萬元。
此外,臺灣市場狹小局限、電視人才流失嚴重也是造成臺灣電視節目窘境的原因,自製節目比例明顯較低,市場內容方面問題可見一斑。
臺灣電視製作人焦志方對此表示,電視臺之間也應建立共識,努力製作優質節目,針對頻道發展做長遠規劃,積極培育電視專業人才。(綜編/朱惠悅)
海外網系人民日報海外版官方網站,本文由海外網綜合整理報導。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海外網稿源。
責編:朱惠悅、總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