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11 13:56 來源:瑞麗女性網 編輯:邵磌
吃越南菜覺得能夠留得住人的。是它的清淡、微酸辣的口味,香料搭配出的特殊風味。就如同它的小吃文化一樣,非得多走幾家,一攤一店地品嘗不可。廣州專營越南菜的餐廳都在德政路、北京路、惠福路…… 在廣州敢標榜為越南菜的餐廳不多,而評價一位正宗越南菜廚師的水平,就得從河粉開始。開胃、清火,營養不油膩,再加上慢火熬十多個小時以上的骨頭湯,讓每一碗河粉都鮮美異常,滑潤的河粉口感鮮美,往往在吃完最後一口河粉時感覺還意猶未盡。
由於越南菜受到中國、法國以及南洋其他國家的影響,既融合這些國家的飲食文化,也保持了自己的個性。越南人承自中國飲食陰陽調和的飲食文化,烹調最重清爽、原味以蒸煮、燒烤、焗火悶、涼拌為多,熱油鍋炒者較少。通常被認為是較「上火」的油炸或燒烤菜餚,配上調料的魚露、香菜、香茅、青檸檬等,還有蔥油、炸幹蔥和花生碎粒等等都是越南菜烹飪中不可缺少的佐料。用米紙包裹著一起吃,以達到去油「下火」的功效。
越南菜的迅速興起,也是近幾年的事。過往它們往往只供應一些小吃,但因其口味清鮮,主料多水產,汁液重酸甜,植物性香料令人喜愛,兼之其烹調方式糅合了中國與法國的特點,已成為廣州餐飲業中的一股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整體來說,越南菜相當清爽,與牛、羊、豬相比,魚類是他們的主食。越南菜酸辣甘甜,不油不膩,青菜水果種類繁多。
前些時候,在建設六馬路見到幸福時光餐廳覺得比較特別,還沒來得及叩門品嘗一番,就換上「越名苑」的新招牌。走進西餐裝修風格的越名苑店堂,未飽口福,先愉悅了雙眼,整個環境清新而簡約,在餐廳一角坐下,讓人感覺到了異域小國的情調。
越名苑的總店在惠福路,建設六馬路的分店也是剛開業不久。這趟「走馬觀花」,有兩道菜是不得不說的。先是蔗蝦,此菜在越南揚名已久,它的做法是將配了材料的蝦肉裹在去了皮的甘蔗外面,然後放在炭火上烤熟。食用時,師傅將蝦切成豎條,可以如同吃北京烤鴨的手法包起來,再蘸魚露或椒鹽,也可以不蘸任何調料直接食,剩下的甘蔗因在火上烤過已經幹萎,沒有再啃的價值。這道菜看似容易,但唯有用新鮮的蝦肉剁碎後加材料攪成膠狀,才能粘住甘蔗,而且如何將甘蔗的甜味滲入蝦肉內而又不讓蝦肉太老,這就是對師傅手藝的考驗。吃蔗蝦重在參與,用厚的米紙包卷著幾片蝦肉、青菜,如果功夫不到家很容易把米紙弄碎,所以上菜時會端上一碗清水,先將米紙泡軟再包就容易很多。
越式香燒牛扒也是隆重推薦之菜,菜在數米之外,香氣襲人。七八分熟的牛扒,肉中血水基本沒有。因為先用香茅醃製後的牛扒,再用平底鍋煎熟,味道自然香濃。油光燦燦的牛扒和一些調味的醬料,清淡的視覺感受與豐富的味覺感受,在酷熱的氣溫下多少都帶給人絲絲清涼之意。
廣州越南餐館中讓人嘖嘖稱道的,還有北京南路(高第街對面路口)的這間百回味美食菜館,7年歷史的越南菜「老字號」。
吃越南河粉是「百回味」的招牌,做法大概有五六種。排在首位的是「越南牛肉湯粉、面」,香濃湯底以牛骨、牛肉、洋蔥、香茅等原料熬上一天。端上桌的河粉有金不換、薄荷葉、芽菜等配料,湯底有點酸酸的味道,還帶有濃鬱香味。如嫌牛肉不夠味,更可以蘸點甜醬及辣醬,讓你的味覺得到滿足。先喝一口湯,吃一片牛肉,河粉滑嫩,牛肉鮮美。廣州幾間專營越南菜式的餐廳烹調的越南河粉都要特別訂造,並可久煮不爛。
形狀比廣州的「米線」要粗些,用滾水燙熟即可食用。這是道「涼拌菜」,按越南的傳統配搭方法,檬旁有生菜絲陪襯,上面配有酥脆越式春卷、花生等,以香茅、紅辣椒、蔥佐料,伴以魚露進食味道更好。因加入少量醋,口味有點帶酸,性溫良,非常適合夏天食用。
在「百回味」吃粉、面、飯或是喝飲料,價格很實惠需5~10元左右就能吃好。
夜幕降臨,驅車趕往德政北路的越南菜館赴宴「胡志明」餐廳,轉悠了一圈沒找著。突然司機大佬吼出一個高調,定眼望去,哦!原來真名叫「湖之名越南風味苑」。此時,手錶的分鐘就快邁到21:00,店內還有不少黑點點的人頭湧動,好在朋友提前「霸位」。
店內的女侍應生一身越南民族服裝,青衣婆娑地在餐館中的一二樓之間穿梭著上菜。我挑了個鴨仔蛋吃,卻被告知所謂鴨仔蛋,是已孵化了12~13天的鴨蛋,且不特別烹煮,只是將其蒸熟。頓時毛骨悚然,覺得比較殘忍,想想早晚都要被吃並沒兩樣,其實最擔心的是怕吃到「羽毛」。直到看見隔壁桌食客用勺子,敲開一頭的鴨蛋挖出東西美味的吃起來,以及聞到空氣裡極鮮的氣味,才敢放膽動手。一勺下肚感覺沒吃到異物,味道還如此鮮美。其中有個小秘訣是,多倒點胡椒鹽,就可以鼓起勇氣囫圇吞棗的試試了。吃慣鴨仔蛋的食客,到這來都是必點這道小吃,男女老少都可以多吃點,很補身子的。
接著強烈推薦的菜式———越式金箔牛仔骨沙拉,是吃主食前必點的一道開胃色拉。越南有道菜叫「芽車筷」,其實就是雞絲沙拉,把各種雞肉切成細絲,沸水煮熟後,與各種蔬菜絲一起拌勻。吃時可加些調料,或直接清爽入口。在越南「大路貨」角色的芽車筷,被「湖之名」總廚改用上等的美國牛仔骨取而帶之,加入金箔、芹菜、洋蔥、青檸檬絲、魚露等配料,肉嫩、菜爽,想想悶熱的廣州氣溫徘徊在38℃左右,享用此菜感覺真得清爽!
曾引領廣州去年「食潮」的香辣蟹,把身影一直延續到了今年,飯桌還少不了吃蟹的菜式。「湖之名」有越式五種不同出品的蟹,如越式咖喱炒蟹、黑椒金蒜炒辣蟹、椰青啤酒蒸肉蟹等,看其菜牌惹人垂涎。五款蟹價格都一樣,非常抵食。因為店主還從事大型水產養殖,店裡的水產原料多數是自己養的,也就難怪店主誇口要挑大隻的蟹上桌。越式蟹出品也有些特別,先了解下咖喱的口味,在東南亞國家裡咖喱分別有:越南的椰香味重、清淡、不辣;印度、泰國的香料味重、相對偏辣,而越南、印度都是咖喱粉,而泰國的是咖喱膏。如越式咖喱炒蟹,用椰奶、咖喱粉、青檸檬葉絲做成醬炒蟹,椰香、清淡,沒有另兩種咖喱味「火爆」。
飯後再來一杯咖啡,湖之名供應越式滴咖啡。咖啡杯的杯口架著一個類似鋁製的容器,裡面是現磨的咖啡粉,容器底部有很多小孔。往容器中加入熱水,就能看到有棕褐色的液體滴入杯中,一股淡淡的清香,整個人都仿佛被慢慢包圍在咖啡的香味中。抵擋不住咖啡誘惑,沒等全部滴完,我就搶先喝了一口,順著喉嚨滑下,口中尚餘那股香濃,久久不散。
越菜道具
香茅,味道有種濃鬱的花香,又有點肥皂水的味道。自己在家用香茅做肉扒吃都很好味,先將肉排浸透在由香茅榨出的汁水中,然後取出油炸。不但香氣四溢,肉質也鮮嫩多汁。
薄荷葉,直接入菜的做法經常見到,特別是吃越南河粉時,取幾片薄荷葉夾入油炸小吃中咬上一口,一股淡淡的清爽香氣頓時由鼻間滲到齒間。
魚露,這可是越南菜中的一絕,只要略加少許,清新的風味就會讓你回味無窮。純正的魚露香味可比美雞精,但在6個月的釀製過程中,其臭味可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按照傳統做法,釀製魚露必須有一個大水缸。首先把一層鹽鋪在缸底,然後把魚平放在鹽上,再蓋上一層鹽,如此反覆的加上層層的魚,然後封頂。缸底有一個出水口,每兩星期,月安便把發酵後的魚汁從出水口放出,流入一個桶,再把桶裡的魚汁從頂部倒回缸裡。在這過程中,魚汁會越來越香,臭味也相對的減少。越南人煮湯、炒菜、點醬,都少不了魚露。
米紙,是吃越南春卷的一大特色,具體的品牌很多,廣州本地餐廳的米紙都是從越南買回來的。米紙大體有薄、厚之分,吃春卷時要用薄一些的,而厚的米紙可包肉類、蔬菜,再蘸上醬料食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