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當地時間7月3日,也就是星期五表示,他還沒有決定自己會不會在下個星期前往美國首都華盛頓參加慶祝《加美墨協議》(縮寫CUSMA,美國稱之為《美墨加協議》,縮寫USMCA)的慶祝活動。作為美國的長期盟友,加拿大的政府首腦對出訪美國的事如此猶豫,顯然並不尋常。
為什麼不願意前往美國訪問?特魯多是這樣解釋的:
「我們仍在與美國人討論下周的三方峰會是否有意義。我們顯然對美方最近提出的鋁鋼關稅問題感到擔憂。」
△加拿大《環球郵報》7月3日對特魯多是否出訪美國的報導
這裡有個背景,就是從當地時間7月1日開始,加拿大、美國與墨西哥三國達成的《美墨加協議》正式生效。這個協議被認為是1994年達成並已實施了26年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的更新版。
三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議不是已經生效了嗎?怎麼還要加徵關稅?
不僅是我們,即便是加拿大人也有這樣的疑問。一些加拿大人甚至認為,這個協議是加拿大和墨西哥對美國讓步的貿易協議,傷害了加拿大。
一、關稅威脅陰影下的《美墨加協議》
不過,特魯多是把《美墨加協議》和關稅問題分開看的。特魯多把這個協議的達成看作他作為總理的主要政績之一,他在6月29日的講話中還稱讚這個協議為總額高達1.78萬億美元的北美貿易區帶來公平與自由。同時,他又表示,美國生產鋁材的能力不足,如果對加拿大徵收此項關稅,只能推高美國鋁製品的價格,在傷害加拿大經濟的同時,也傷害美國經濟。
△特魯多在6月29日的講話中稱讚《美墨加協議》的同時表示對美方加徵鋁鋼關稅的不滿
也就是說,特魯多說他尚未決定是否前往華盛頓參加《美墨加協議》生效的慶祝活動,並不是真的不想出席,而是要擺出一個姿態,表示自己對美國準備加徵鋁鋼關稅不滿。
據美國媒體6月下旬報導稱,美國考慮對從加拿大進口的鋁材加徵10%的關稅,鋼材也考慮加徵關稅,以迫使加拿大降低兩者的出口量。
這個消息讓加拿大媒體頗為不滿,於是紛紛報導《美墨加協議》給加拿大某些行業帶來的損失。
△加拿大鋁業協會主席讓·席馬德(Jean Simard)和鋁錠
加拿大鋁業協會主席讓·席馬德(Jean Simard)表示,「美方的做法不僅毫無意義,也自相矛盾。加徵關稅與《美墨加協議》的精神相左。」他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兩個美國鋁材生產商通過美國原鋁協會成功地遊說了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考慮對加拿大鋁材加徵關稅。
二、《美墨加協議》被指有諸多保護主義內容
《美墨加協議》經常被稱為《北美自由貿易協議》2.0版,有著自由貿易的根源,但是加拿大媒體在近日的報導中普遍認為,這個協議有著明顯的保護主義內容。
有兩個行業的情況可以充分說明保護主義是如何充斥這份協議的。
其一,是汽車業
協議對汽車製造業的規定包括:要在3至5年內,將產自北美地區的汽車零部件比例,從目前的62.5%,提高到75%。到2023年,汽車價值中的40%必須產自「每小時工資不低於16美元的地區」,也就是美國和加拿大。
△加拿大乃至北美地區的汽車行業或將因《美墨加協議》逐漸失去國際競爭力
這樣的規定就迫使一些外國品牌的汽車製造商在美國處於劣勢,它們將不得不在美國或加拿大投資生產高價值組件,例如發動機和變速箱。與此同時,汽車製造商還必須考慮調整自己的供應鏈,在北美本地採購價格更高的零部件,這當然會造成汽車價格上升。
曾在哈珀政府擔任過顧問的卡爾頓大學貿易教授梅雷迪思·莉莉(Meredith Lilly)預測,汽車業今後要做到既符合《美墨加協議》中的新規定,又要保持全球競爭力,將遇上「真正的坎兒」。
△卡爾頓大學貿易教授梅雷迪思·莉莉(Meredith Lilly)
她說:「北美的零部件和勞動力將更加昂貴。從長遠來看,汽車的價格最終會上漲。」
另一個例子是農副產品業
加拿大在乳製品、家禽和雞蛋等方面也作出了讓步。根據協議,加拿大必須把本國每年178億加元乳業市場的3.5%讓給從美國進口的乳品。到協議生效後的第六年,美國還將免稅向加拿大出口5.7萬噸雞肉,以及1000萬打雞蛋。
△加拿大乳業和農副產品行業都將因《美墨加協議》的衝擊而遭到損失
從理論上講,來自美國的這些農副產品價格更低,應該能夠帶動加拿大的同類產品價格下降,但是,不一定。
因為,持有進口美國此類產品許可證的,主要是加拿大的加工企業,而不是零售業。美國人擔心加拿大的加工企業不會真的向美國出讓承諾的市場份額。
加拿大的相關行業對這個條款也確實非常牴觸,一直在通過各種方式宣傳,呼籲加拿大人購買加拿大的農副產品。
不難看出,無論是加拿大還是美國,無論是出於進入對方市場的目的,還是處於保護本國市場的目的,都是遵循保護主義的邏輯。
三、口罩之爭讓加拿大考慮保護本國製造業
國家之間的自由貿易實際上是基於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國際化的分工,或者叫作國際產業鏈。這種生產與消費在不同國家之間發生,需要一個非常牢固、值得信賴的供需關係。然而,當新冠疫情大規模暴發後,美國首先破壞了它與加拿大之間的這種關係。
今年4月份,當時新冠疫情在加拿大和美國的暴發勢頭正在加速擴散,兩國都需要大量包括口罩在內的醫護用品。加拿大按照慣例,向美國3M公司訂購了一批N95醫用口罩,但是沒想到,白宮竟然以國家安全為由,不允許3M公司向加拿大出口這批口罩。
△3M公司位於美國的總部
卡爾頓大學貿易教授梅雷迪思·莉莉說,這個事情讓加拿大在憤怒之餘,也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在遇到新冠疫情這樣的巨大困難時,北美貿易集團的合作夥伴之間 「有愛心無忠誠」。換言之,就是美國雖然說得很漂亮,遇到困難就只顧自己了。
加拿大勞工委員會主席哈桑·優素福(Hassan Yussuff)曾擔任北美自由貿易協議諮詢委員會委員。他說,新冠疫情促使各國重新審視它們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並重新考慮在國內製造某些東西的想法。
事實上,加拿大在3M口罩事件之後就開始鼓勵本國企業製造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以及呼吸機等醫療設備了。
△圖左為哈桑·優素福,圖右為帶加拿大標誌的口罩
優素福說:「我們不能成為脆弱的國家。」他補充說,「美國人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行事。我們不應該認為自己與眾不同。我們必須保持警惕,並習慣這一點。」
四、包著「毒丸」的《美墨加協議》
《美墨加協議》的具體內容在媒體上陸續披露後,媒體很快就注意到,協議第32條第10款有特別的規定,內容是:協議中的任何一方如果打算與非市場經濟體開始自由貿易談判,須提前三個月通知協議成員國,並允許協議成員國審查任何成員同意未來的新的自由貿易協議。西方媒體普遍認為,這一條所稱的非市場經濟體,主要就是中國。當時,加拿大與中國確實正在就自由貿易協議問題進行預備階段的磋商。
△被稱為「毒丸條款」的《美墨加協議》第32條第10款的部分內容
保守黨議員莊文浩(Michael Chong)就此指出,特魯多的自由黨政府在《美墨加協議》的談判中在很大程度上放棄了主權。他說:「我們現在必須徵求華盛頓的許可,與美國將指定為非市場國家的某些國家進行貿易談判。從字面上看,這使我們成為美國人的附庸。」
雖然莊文浩此番言論存在黨派之間政治攻擊的因素,但是,不無道理。
△2018年11月30日,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首腦籤署《美墨加協議》
如果把這份《美墨加協議》與之前施行了多年的《北美自由貿易協議》進行一番對比,就可以看出大致的脈絡:
從三國之間的貿易關係上看,加拿大和墨西哥對美國作出了一些讓步,部分地滿足了川普給予美國一些傳統產業更多競爭優勢的要求。但是這種競爭優勢只是短暫的、地域性的,長期來看,對美國相關產業的保護反而將使得它們越來越依賴於保護主義,從而逐漸喪失競爭力。美國在協議生效之際,還在威脅對加拿大加徵鋁鋼關稅,以此來保護美國的相關產業,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了這一點。
對於國際自由貿易體系而言,這個協議則包含著一個「毒丸」,通過這個被稱為「毒丸條款」的規定,美國把加拿大和墨西哥牢牢地拴在自己的利益鏈條上,兩國不得不「唯美國馬首是瞻」,這兩個國家也就此失去了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以及其他美國不喜歡的國家談判自由貿易協議的自由。從這個角度上說,《美墨加協議》使得世界範圍的貿易自由也受到削弱。
(總臺記者 張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