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無雜念,好茶一杯

2021-02-19 改變的力量

點擊上方【改變的力量】快速關注

心無雜念,好茶一杯

來源:禪茶一味

茶在眾生的心裡,有不同的味道。那一壺用靜水煮沸的新茶,在茶客的唇齒間迴繞,品後有人似覺苦若生命,也有人淡如清風。

茶有濃淡,有冷暖,亦有悲歡。用一顆俗世的心品茶,難免執著於色、香、味,則少了一份清淡與質樸。茶有了萬千滋味,甚至融入了世事與情感。用一顆出離的心品茶,便可以從容地享受飛雲過天、綠水無波的靜美。

茶,源於自然,汲日月精華,沐春秋洗禮,從而有了如此山魂水魄的靈性。茶可以洗去浮塵,過濾心情,廣結善緣。所以懂得品茶的人,也是一個願意讓自己活得簡潔的人。始終相信,禪是一種意境,有些人用一生都不能放下執念,悟出菩提。而有些人只用了一盞茶的時光,就從萬象紛紜中走出,綻放如蓮。

人生有七苦,眾生流落在人間,是為了將諸苦嘗盡,換來一味甘甜。繁華三千,但最後終歸塵埃落定,如同夜幕卸下了白日的粉黛裝飾,沉靜而安寧。光陰彈指而過,當年在意的得失、計較的成敗,都成了雲煙過眼。任何時候,彼岸都只有一步之遙,迷途知返,天地皆寬。

《心經》云:「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一切隨緣,一生隨緣,方得自在。」一個過於執著於此生的人,不適合修行。一個痴迷於因果的人,亦不適合修行。茶有佛性,尤如碧雲淨水,幾盞下腹,心頭便了無閒事。所以修行之人總喜歡將日子浸泡在茶中,拋棄雜念,證悟菩提心。

天地沙鷗,我們微如芥子。不讓自己驚擾世界,也不讓世界驚擾自己。人出生的時候,原本沒有行囊,走得路多了,便多了一個包袱。而我們如何讓世俗的包袱,轉變成禪的行囊。只有用一顆清淨依止的心,看世態萬千,方能消除偏見,在平和中獲得快樂。

茶有四德,慈悲喜舍。所謂雲水禪心,就是在一盞清茶中,品出生者必死,聚者必散,榮者必枯的真意。須知任何悲傷都是喜悅,任何失去都是得到。一個人對自己慈悲,才是對萬物慈悲。

時光若水,無言即大美。日子如蓮,平凡即至雅。品茶亦是修禪,無論在喧囂紅塵,還是處寂靜山林,都可以成為修行道場。克制欲望,摒除紛擾,不是悲觀,不是逃避,只為了一種簡單的活法。安住當下,哪怕是一顆狹小的心,亦可以承載萬物起滅。

世間一切情緣,皆有定數。有情者未必有緣,有緣者未必有情。隨緣即安,方可悟道。茶水洗心,心如明鏡,一個人只要看清楚自己,即可辨別無常世界。意亂情迷時,大可不必慌亂。靜心坐禪,明天會如約而至。春花依舊那樣美,秋月還是那麼圓。

《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們無須為了註定的悲劇,選擇感傷。但也不能為了將來的圓滿,停止修行。品茶,是為了修心,在無塵的淨水中徹悟禪意。讓我們不為表象迷惑,免去那些無謂的漂泊,及早抵達清靜的彼岸。

品茶可以讓人寬恕過錯,從而在杯盞中得到平和。真正完美的人生當留白,留白,即是佛家所說的空明。人間是最能表現自我的劇場,如果有一天故事劇終,選擇出離,一定要真的放下,而不是走投無路的放逐。要相信,別無選擇的時候,會有最好的選擇。

萬法無常,緣起性空。萬物既是因緣和合而生,亦會因緣而滅。晚雲收,即是倦鳥歸巢時。佛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每一次歸返都是回頭,每一次渡河都有舟楫。無論前方的路有多遠,消除我執,此後風餐露飲,海天雲闊,都是歸屬。

靜水深流,簡單的人其內心清和,越容易參透禪理。修佛亦如品茶,將一杯苦茶喝到無味,這就是禪的境界。人生應該刪繁留簡,任世事搖曳,心始終如蓮,安靜綻放。就如同萬千溪澗,終究要匯入一條河流,潺潺清明,簡靜安寧。

喝茶,要一顆清淡的心、悲憫的心。哪怕處車水馬龍的鬧市,都可以感受春風過耳、秋水拂塵的清雅。雲在窗外踱步,鳥在簷下穿飛。嫋嫋的香霧,似有若無地詮釋虛實相生的人生。桌臺上有一方閒置的木魚、幾卷經書,還有散落的菩提,在淺淡的月光下,疏淡清絕。

世間風雲,變幻莫測。佛家講究因果輪迴,無論物轉星移、飛沙走石,有一天都會煙消雲散、俱靜歸塵。如茶,融匯了萬物的精魂,倒入杯盞中,鍾情一色,澄澈醒透。

出離需要的不是勇氣和決心,而是善意和清醒。我們每日所看到川流熙攘,凡塵榮辱,其實都只是一場戲。一個修行者要有足夠的禪定,才可以走出人生逼仄的路徑,看雲林綠野,落雁平沙。

佛說,割捨就是得到,殘缺就是圓滿。我們曾經用無數時光都無法記住的經文,待了悟之時,卻可以過目不忘。許多人認為精深淵博的禪,其實在一念之間,在每一個途經的日子裡,在一滴水中,在一朵花間,在婆娑的世界裡。

品茶,可以用陶具、瓷杯、玉盞,亦可以用竹盅、木碗。眾生品茶,多是為了打發閒寂的光陰。茶的味道,涼暖,似乎不那麼重要。而僧者飲的禪茶,亦無需禮節,只是隨性而飲,品出的只有一種般若味。

時光流轉,雲水千年。茶成了生活中的習慣,成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只是多少人,可以將洶湧不安的歲月,喝到水靜無波。多少人可以將渾濁紛紜的世象,喝到純淨清朗。也許我們可以選擇一個無意的日子,無論晴雨,不管春秋,飲下一壺人生的禪茶,回歸本真,找到最初的自己。

也許有那麼一天,我會飲盡紅塵最後一盞茶湯,出離三千世界,換一世平寧。是迷途知返,是禪定了悟,已不重要。此後寒山石徑,乘白駒而行,飲下千江之水,將禪茶品到雲淡風輕。

點擊「閱讀原文」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怎麼樣的茶才算好茶?一杯好茶的五個條件
    這樣的美景,讓我想到了它的歷史,茶帶著神農氏的悲憫,化成救世的良方,變成一位神醫走遍全世界。茶從盛唐走來,帶著陸羽的驕傲,沏上一泡甘醇的香茗;茶從大宋走來,帶著文人的優雅,調成一碗茶的情思;茶從明清走來,帶著文人墨客的風流,釀成一杯仙茗。茶經歷千年走到了今天,品茶愈發精益求精,天時地利人和,才能飲得一杯好茶。
  • 一杯好茶,怎麼講?
    一杯好茶茶人慎獨人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喝茶也一樣。千人千味好多朋友讓我推薦一款「好茶」我實在沒法做到,不是我不熱心,也不是不願意推薦,一杯好茶在每個人心中的標準不同,因為每個人的味蕾不同、關注點不同、價值觀不同,不可能一款茶適合所有的人、也不是一款茶所有人都能喝好。
  • 一杯好茶是對時光最大的敬意
    無論如何忙碌,手邊總可以有一盞茶,除了解渴,還可以養心——在某一瞬間,如坐草木之間,如歸遠古山林,感受到清風浩蕩。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時光。---於丹沏一杯茶,靜靜坐下,思緒在茶香中慢慢沉澱……輕抿杯中的香茶,看茶葉在杯中舒展、輕盈與曼舞。
  • 茶農:一杯好茶的造化者
    一泡3克茶需要這雙手在枝頭上採摘336次,一斤茶需要採摘56000次。採茶人踏著露珠結伴而行,腰挎茶簍分布在青綠的茶山間,熟練的手勢在綠葉間上下舞動,一個個茶芽送入茶簍。只有緊張的忙碌,大小老少的雙手,沒有詩情沒有畫意,這一雙雙採茶的雙手,緊攥歲月的步履,只為留住芽尖的香氣,年復一年。當我們衝上一杯香茗,茶香嫋嫋,細飲慢呷,茶香裡不只有怡人的香氣,更包含了茶人的執著與渴望。
  • 泡好每一杯茶 推廣好茶文化
    農民身份的張揚娣是英德本地人,自2005年加入茶藝師行列以來,通過自身努力不斷豐富茶文化知識和茶藝技能,成為國家雙一級茶藝師和評茶師,並屢屢在省市茶行業技能比賽中斬獲佳績。近年來,她還致力於培養英德茶產業的茶藝技能人才,為當地茶文化推廣和茶產業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 人生就像一杯茶,一杯香氣四溢的茶,一杯耐人尋味的茶
    那日,獨坐桌前,品一杯大紅袍,頓時,感慨萬千。在很多人眼裡,大紅袍是濃香型茶的代表。坐著,手捧一杯清茶,任其清香嫋嫋升起,帶來一種自然,一種閒適,像是完全放鬆了,沉浸在香的世界裡!看那茶的幽香,悠悠地綠,瀰漫在茶杯裡。有時是綠色的欲望流動,有時是綠色,有時也是綠色的光芒划過;其他還有茶色、紅楓色、淡紅色。看茶就像看茶的味道,知道如何去品,也讓人知道是香茶還是雅茶、黑茶。絕對有一種難以品味的味道,只有慢慢地喝,才能一點一滴地體味;淺色茶就像一道大眾菜,一看就知道味道。
  • 一杯好茶,需要靜心等待.
    土地需要時光將飄落的枝葉,經年累月變成黑色的腐殖質,讓原本貧瘠的土壤,累積一米厚的豐富營養。茶樹需要如山連綿的參天樹冠,為它過濾飄來的灰塵,讓您品嘗的每口茶,都收穫那嫩葉初生時的潔淨。山林更需要崎嶇難行的山道,阻擋人類的貪心,儘可能的避免農藥化肥的侵蝕,保持它本味的純粹。一杯好茶,需要靜靜等待。
  • 去易武天門山,探尋一杯好茶
    近幾年易武普洱茶各產區聲名鵲起,使易武茶區的茶農走上了富裕之路。也使一大批一大批的茶商慕名而來,跋山涉水,只為尋找一杯好茶。至此,易武天門山神秘的面紗也被尋茶人所揭露。一切,皆因探尋一杯好茶。與之相對應的,正如這裡特有的氣候、飲食與人文,將這些甘之如飴的制茶人逐步「同化」。這裡的茶樹,也因這片土地孕育生長出不同形態:在這裡,只有在這裡,當你有幸走入深山密林,你或才能窺見那些朝天而生,直立而長得高大古茶樹。而這些高大古茶樹被小馬哥賦予了新的含義,那就是高杆古樹。
  • 好一杯福建茶!
    福建,中國茶的半壁江山。福建之茶聞名全國!閃耀全球!今天!敬您一杯福建茶!  「融匯山海風,蘊藏巖韻香」  在福建大街小巷是茶店,家家戶戶備茶具,是客進門即泡茶,男女老少會品茶。  許是中國人骨子裡的茶文化源遠流長,福建是聞名遐邇的茶葉之鄉。
  • 清茶一杯,心情幾許,心是一杯茶
    清茶一杯,心情幾許,心是一杯茶喝茶品茗是不是為了去想像幽幽思古之情「一杯永日醒雙眼」喝上一杯好茶,領略茶中的綠色和香氣舉起茶杯時應該是一種期待新沏的茶,只有趁熱享用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絲絲縷縷沁心透肺的獨特芳香
  • 放下所有,靜心喝一杯好茶
    陸羽的《六羨歌》已經講明了個中意韻: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用網絡流行語來說就是,沒有什麼事情是一杯茶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杯茶吧。輕鬆享受一杯好茶罷,什麼也不用想,徹底放空自己的身心,讓這香甜醇口的茶湯從喉嚨緩慢湧入,滑過喉頭,順著食道流下,最終穿腸而過,洗滌你滿身的風塵與滄桑。轉眼間,又是一個輪迴,新開始。
  • 「嗜茶如命」的潮汕人,是怎樣泡出一杯好茶的?
    在潮汕,人們管茶葉叫「茶米」,他們對茶的執著,已經不局限於消遣,而是喝出了虔誠和智慧。他們能把茶當水喝,不僅是因為口中的芳香醇厚,還因為整個衝泡過程中的「細緻用心」。把茶湯均勻地倒在三個杯子裡,將杯口傾斜泡在茶水中,利用拇指與食指快速的旋轉茶杯。這是一場時間和速度的較量,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就是這個道理,一般人做不到這一步。關公巡城,將泡好的茶在三個茶杯之間「巡迴穿梭」,直到每個茶杯都剛好是七分滿。
  • 【爺茶】茶已經準備好了,峽山這位爺,來一杯不?
    被一杯茶打破了平靜!妹子們紛紛丟下工作跑過來!到底是一杯茶引得妹子們無心工作呢原來是爺茶駕到,一杯源於臺灣爺茶,創於1891年,至今已經126年,曾在1949年時蔣夫人指定飲用茶,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茶有這麼大來頭呢...
  • 鳴盞泡茶保溫杯 用一杯好茶來抵禦寒冬的疲憊
    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是當代年輕人的現狀,上班要快、下班更要快,吃飯要快、喝水要快、娛樂更要快;好像生活的一切都圍繞著周圍的快節奏磁場變得越來越快,這讓我們連喝一杯熱茶的功夫都沒有,尤其在這個寒冬臘月,精神上的勞累和身體上的疲憊讓我們疲於應對生活和工作,甚至泡好的熱茶因為忙碌的工作,還沒來得及喝便已經變涼,這時候,如果能夠隨時喝上一杯還未放涼的熱茶暖暖身子
  • 西湖龍井茶人物誌:「我在杭州喝過一杯好茶。」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雯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汪曾祺「我在杭州喝過一杯好茶。」1947年春天,27歲的汪曾祺和幾位同事一起到杭州遊玩。當時,他正在上海民辦致遠中學當教師。那一杯「好茶」是在虎跑喝的龍井。
  • 一杯好茶的背後,可不僅僅是原料那麼簡單
    你知道手中的那一杯茶是怎麼來的嗎?一杯好茶,靠的是茶農們從源頭把關,只有細心呵護每一顆茶樹、精心培育茶樹的生長,才能收穫肥碩的芽頭。從一片茶葉到一杯好茶,其中還包括很多道工序。他們都離不開茶農們的智慧和辛勤。在滿山遍野的茶園間,放眼望去的是茶農腰挎茶簍分布在青綠的茶山間,熟練的手勢在綠葉間上下舞動,將一個個茶芽送入茶簍。
  • 品一杯好茶,看福建茶文化
    毫不誇張地說,福建人對茶的熱愛,真的是將其作為日常食品食用。簡而言之,無論是什麼地位,性別,財富如何,福建喝茶都適合,是一種自然而延續的文化。也正是那句老話,福建人中十個人就會有一個人吃茶飯,不管做什麼,都要先喝一杯茶。
  • 九烏茶葉成就一杯好茶
    註冊資金為1000萬,經營範圍包括精製茶加工;酒、飲料及茶葉批發(不含國境口岸);酒、飲料及茶葉零售(不含國境口岸);其他預包裝食品零售(不含國境口岸);網際網路零售;果樹、茶樹、油茶樹、蔬菜、花卉、中藥材、穀物種植;內陸養殖;園林綠化、園林技術服務;農業觀光園開發、建設、管理;農業科技開發、服務、諮詢;農產品初加工。
  • 如何泡好一杯水仙茶
    漳平水仙屬於烏龍茶,茶性平和,是漳平茶農創製的傳統名茶。福建省漳平市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漳平水仙茶餅耐衝泡,細品有水仙花香,而且喉潤還好,且回甘優秀,擁有多種有點,那麼具體如何泡好一杯漳平水仙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準備工作:一隻110ml左右的蓋碗(白瓷蓋碗為佳)、公道杯、茶杯、茶巾、茶濾。
  • 品雲臺山好茶——雲臺山風景的那一杯野臻千兩茶
    多少小夥伴都希望能夠品到一杯好茶,然而世界上茶的種類本身就很多,一杯好茶確不是那麼容易的尋見。雲臺山風景區的妙境雲上野臻千兩茶,卻用自己的荒野風骨,跨越了千兩茶的前世今生,彰顯和詮釋著雲臺山風景區大葉茶的獨特魅力,在這個陰雨連綿的仲夏,雲臺山風景區雲上茶業限量推出此等珍品,自然是掀起了安化黑茶市場的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