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
原標題:德國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歐盟中最有權勢的德國人有哪些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德國正式接任歐盟輪值主席國,開啟為期半年的任期。擺在德國總理默克爾面前的,有新冠肺炎疫情危機、美歐貿易爭端、歐盟預算、英國脫歐等一系列難題。
疫情下的許多特殊情況又增加了完成這些任務的難度。不過,自歐債危機以來,德國在歐盟的影響力加深,德國籍官員也已經在歐盟機構中佔據了核心位置,德國人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當選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主席的前後經過,就被視為是德國在歐盟政治中巨大影響力的最好證明。
那麼,除了馮德萊恩,歐盟機構中還有哪些最有影響力的德國人?他們和默克爾政府之間又有何種千絲萬縷的關係?
馮德萊恩和她的「德國頂級團隊」
40多歲涉足政壇、50多歲成為德國首位女防長,60歲成為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的個人政治生涯不斷抵達新巔峰。不過,質疑之聲也跟隨她一同抵達布魯塞爾:在默克爾政府任職期間,馮德萊恩在政府成員滿意度調查中的打分長年墊底。但出於歐盟成員之間的博弈,默克爾仍將馮德萊恩推上了歐委會主席之位。
馮德萊恩還將兩位「愛將」從德國國防部帶到了布魯塞爾,也就是她的幕僚長塞柏特(Bjrn Seibert)和媒體部門主任弗洛斯多夫( Jens Flosdorff)。
在不少布魯塞爾資深政客看來,馮德萊恩的這隻「頂級團隊」德國風格過於強烈,不過在談到塞柏特的德式組織能力時卻紛紛加以讚賞。而在新冠肺炎疫情中,馮德萊恩團隊所展現的務實作風,也為她迎來了肯定之聲。
新冠肺炎疫情一度打斷了馮德萊恩的「綠色新政」施政綱領,但目前藉助最新推出的7500億歐元疫後經濟「振興計劃」,馮德萊恩巧妙地做到了將「歐盟2050年成為全球第一個淨零碳區域」的目標同疫後的投資計劃相結合。
能源產業進行大規模綠色轉型也是德國未來的產業發展思路。以氫能為例,德國政府6月10日發布的《國家氫能戰略》稱,在2040年前,德國將在國內建成10吉瓦(GW)的電解綠氫產能,其中一半計劃在2030年以前建成。6月24日,歐盟氫能發展路線圖發布。而在今年7月出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後,德國還計劃繼續在歐盟層面推動氫能市場和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值得注意的是,在掌管歐委會內部市場發展的位置上,德國也在同法國的「拼搶」中勝出,先行布局了不少德籍官員。
兩位貿易重臣
貿易也是德國最看重的領域之一,歐盟機構貿易領域中也有兩位德籍「重臣」。
在英國脫歐談判期間,扮演歐盟方面「壞警察」角色的歐委會副首席談判代表韋恩德(Sabine Weyand)已榮升為歐盟貿易總司司長,直接負責監督歐盟與美國、中國、澳大利亞和英國的貿易談判。
韋恩德以直率、時而和善、時而對抗的風格聞名,她是歐委會中最直言不諱的官員之一。據與她打過交道的外交官說,她在公開辯論中口才出眾,在閉門談判中機智而強硬。
在近期的一次公開演講中,韋恩德談到了她對於歐盟貿易的看法。她表示,貿易對歐盟至關重要,3600萬個工作崗位由出口貿易直接支持,而且未來85%的增長會在歐盟外的國家和地區發生,歐盟必須通過貿易利用這一增長空間。
另一位身居歐盟貿易要職的德國籍官員是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朗耶(Bernd Lange)。
自2014年以來,這位來自德國北部的社會民主黨人一直擔任著這一職位,伴隨歐盟內部對貿易協定的批評日益增多,朗耶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原因在於,歐盟同其他國家籤訂的貿易協定要得到歐洲議會的批准後才能生效。
朗耶曾在2018年首次率領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代表團訪問中國,當時他肩負推動中歐投資協定和地理標誌(GIs)等方面談判的任務。在訪華期間,他曾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當時他談到美歐因鋼鐵產生的貿易摩擦時態度強硬,批評了美國川普政府藉助關稅手段來處理貿易失衡問題的方式,稱這種做法正在破壞全球貿易體系,而歐盟立場明確,不會就鋼鋁關稅這樣的非法行為與美國進行談判。
默克爾在布魯塞爾的同盟
在布魯塞爾,默克爾還擁有歐洲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麥卡利斯特(David McAllister)、歐洲人民黨主席韋伯等諸多同盟。
和馮德萊恩一樣,麥卡利斯特也是從下薩克森州開始步入德國政壇的。他是基民盟資深黨員,在任下薩克森州州長時就和默克爾交情深厚。現在作為歐洲議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他是未來歐英關係談判協調小組的主要負責人,也為默克爾提供有關英歐談判的最新訊息。
韋伯則是幫助默克爾理解整個歐洲議會風向的不二人選。他是德國基社盟(CSU)副主席,在去年底的歐委會主席競選中落敗後,他在歐盟機構內部的影響力一度有所下降。之後因健康原因離開了近兩個月。韋伯在今年5月初強勢回歸,在推動歐洲議會監督歐盟新冠肺炎疫情復甦基金的過程中,韋伯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也讓布魯塞爾的官員認識到,韋伯仍是一個強有力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