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俄羅斯即將擔任北極理事會輪值主席國,這是一個被稱為「北極政府」的國際組織。11月25日,俄羅斯官員介紹了俄擔任該組織主席國的工作重點。俄羅斯將專注於北極地區環境、社會和經濟問題,堅決主張該地區不應成為地緣政治衝突熱點。同時,圍繞北極的主要矛盾與其日益嚴重的軍事化密切相關。
新輪值主席國及其計劃
明年5月,俄羅斯將接任北極理事會輪值主席國,任期兩年。這一政府間組織成員國還包括丹麥、冰島、加拿大、挪威、美國、芬蘭和瑞典。11月25日,在「莫斯科北極和南極日」國際論壇上,俄主管部委代表介紹了俄羅斯擔任主席國的工作重點。俄方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解決北極地區環境、社會和經濟問題。
俄羅斯外交部無任所大使、北極理事會俄方高級官員尼古拉·科爾丘諾夫(Nikolay Korchunov)說,俄尚未最終擬定主席國工作方案,但他詳細介紹了一些計劃。俄羅斯將在環保議程的範圍內提出一些項目,消除環境事故後果,減少大氣有害排放,促進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和認識。科爾丘諾夫此前表示,俄羅斯對全球變暖造成的北極氣溫升高感到擔憂。他說,雅庫特夏季氣溫已達37°C-38°C,這對該地區來說極不正常。科爾丘諾夫說,過去十年格陵蘭冰川融化速度加快了3倍多,「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趨勢」。俄羅斯計劃未來兩到三年與其他北極國家聯合建設第一個北極國際科考站,研究氣候變化問題。
在社會議程的範圍內,俄羅斯計劃重點關注少數民族的生活質量問題,包括提高醫療覆蓋率(其中包括遠程醫療)、聯合教育項目、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經驗。俄羅斯遠東和北極發展部第一副部長亞歷山大·克魯季科夫(Aleksandr Krutikov)在論壇上闡述了這一問題。在經濟方面,科爾丘諾夫表示,俄羅斯希望北極成為「對投資者真正有吸引力的地區」。國際北極發展基金會將有助於實現該目標。克魯季科夫介紹了成立該基金會的計劃。新基金會可以支持區內各國聯合項目,如基礎設施項目。不過,俄羅斯官員目前未說明由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為基金會提供資金。
在擔任北極理事會輪值主席國期間,俄羅斯還將關注區域間邊境合作發展問題。克魯季科夫說,這樣做的目的是促進商品和服務貿易,「我們正制定相應方案,將在5月份接任主席國前完成」。他表示,俄羅斯在經濟領域的另一個工作重點是發展北方海路,該路線擁有「成為環保、安全通道的廣闊前景」。
成效不盡如人意
北極理事會在所有上述領域的工作成效尚不盡如人意。各成員國一般都力求自己解決本國境內出現的問題,很少吸引理事會夥伴國參與。儘管如此,該組織成立25年來,仍成功通過了3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泛北極文件,即《北極海空搜救合作協定》《北極海洋油汙預防與反應合作協定》和《加強北極國際科學合作協定》。這類文件本可以更多,但地區國家各懷心思。如美國不願對氣候變化作出任何承諾,去年芬蘭北極理事會外長會議首次未能達成共同宣言。
此外,北極理事會的工作還受其他領域,尤其是地緣政治領域分歧的影響。例如由於烏克蘭衝突,加拿大2015年擔任輪值主席期間,拒絕與俄羅斯籤署任何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由此導致當時討論的《預防油氣和航運活動造成石油汙染北極海域的合作框架計劃》僅獲得政治文件地位。
最不利於北極地區國際合作的因素,也許是北冰洋沿岸國家正加緊在該地區的軍事建設。俄羅斯和北極理事會西方成員國,尤其是美國、加拿大和挪威,都在加強本國在北極的軍事基礎設施,部署更多部隊,進行大規模演習。同時,各方都聲稱行動是純粹防禦性、迫不得已的。俄羅斯指責西方國家搞「北極軍事化」,這些國家則以「不斷增長的俄羅斯威脅」為藉口為自己的行為辯護。
到目前為止,北極理事會成員國尚未將軍事安全問題納入議程。他們公開堅稱北極是合作地區,不是武力對抗地區,但實際上只是害怕擴大議題會使理事會工作陷於癱瘓。這導致一種矛盾現象的出現:北極國家嘴上說「北極是和平合作的地區」,同時卻在準備將其變為戰場。俄羅斯是否會在擔任北極理事會主席國期間提出這一問題,目前尚不清楚。
本文刊載自《環球時報》「透視俄羅斯」專刊,內容由《俄羅斯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