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衛戰:英國「絕不放棄」背後的真相

2020-12-15 中國軍網

赤柱軍營的炮臺。曲延濤 攝

戰爭與和平,絕美與血腥

「悠悠五千載,風流孰與倫。淺人輕棄擲,何處立本根。要當承偉業,舍陳焉出新。我需寧作我,不羨域外民。」這是詩人外交家周南所作《江南行》中的詩句。

作為當年中英關於香港問題談判和香港回歸的主要參與和執行者,新華社香港分社原社長周南在6月1日出版的香港《紫荊》雜誌刊文——《一點感想——寫在香港回歸二十周年之際》。

文中說: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是件值得全體炎黃子孫熱烈慶祝的大事,是中國近代史、也是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邁向祖國全面統一的重要步驟,又是用「一國兩制」的新思維以和平方式圓滿解決領土問題的一個範例。

在讀罷周南文章的兩天後,6月3日,我們乘車來到了位於香港最南端的赤柱軍營。站在赤柱軍營的高坡上放眼望去,綠樹環抱、三面臨海、霧氣嫋嫋,一幅如詩如畫的景象。這裡似乎從來就是一處安寧的樂土。然而,回頭望去,殘破的炮臺遺址卻觸目驚心,隆隆的槍炮聲仿佛在耳畔迴響。

站在赤柱軍營高處遠眺海面,隆隆槍炮聲仿佛在耳畔迴響。VR攝影 曲延濤

儘管火炮已然不在,但仍可看出,臨海而建的赤柱炮臺,直面遼闊的南中國海,地勢險要、氣勢磅礴,確是一處軍事要地。登上一號炮床,規模宏大的戰備工事可容納上百餘名官兵作戰。遠望二、三號炮床,曾經的防衛工事已經改為衛星通訊站,建有成群的衛星通訊天線,是今日港島對外聯絡的通信樞紐。

聽駐守島上的官兵說,這裡以前是英軍的通訊基地,駐紮著英軍的本土軍隊,叫黑色守備團。赤柱營區是二戰時期香港保衛戰的最後戰場,赤柱炮臺,見證了駐港英軍最後的抵抗。

史載,在18天的香港保衛戰中,有4000多名軍人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來自香港、英國、加拿大、印度等地,他們就靜靜地躺在離此不遠處的赤柱軍人墳場,而時任港督楊慕琦卻在聖誕節這一天舉起白旗投降了。

香港赤柱軍人墳場。

戰爭與和平,腥風血雨同風光如畫,就這樣並存。真實的歷史總是這樣殘忍。恰如義大利學者克羅齊所說:「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

邱吉爾:香港這個殖民地唯一的任務……

2015年7月3日,93歲的加拿大老兵麥克唐奈在多倫多的住所內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講述了香港保衛戰18天的一幕幕情景。

「沒有人認為日本人會愚蠢到真的發動襲擊。」麥克唐奈回憶:1941年12月8日日本開始進攻香港,與偷襲珍珠港幾乎同時。戰爭打響第一天,日軍就摧毀了我們的海軍艦艇,炸毀了我們在啟德機場的軍機。隨後一周,香港保衛戰進入巷戰肉搏階段,士兵們收到溫斯頓·邱吉爾的命令,「不能投降,全力摧毀日軍,拖住他們,爭取時間,絕不妥協,不放棄香港島,和中國人民一起戰鬥到最後。」

與力量懸殊的日軍頑強抗擊18天後,麥克唐奈所在的C軍團傷亡慘重,1975名士兵中有500多人戰死,餘者被迫投降淪為戰俘。「我們被逼到赤柱半島,但沒有舉起雙手投降,只是得到命令放下武器。」12月25日,香港淪陷。

麥克唐奈與他的戰友們被關在香港深水埗戰俘營。麥克唐奈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江遊擊隊曾策劃營救行動,在美軍轟炸襲擊日軍時潛入香港,希望救出他們逃到中國內地,可惜功虧一簣。「幾乎就要成功了,但最後一刻被日軍發現。你看,中國人也絕不放棄,他們一直堅持抗戰。」

關押麥克唐奈的深水埗戰俘營。(資料圖)

然而,麥克唐奈至今可能也不知道:英國其實早有戰爭預感,時任英國首相的邱吉爾對香港的態度,更非他對守軍下令的「絕不放棄」。

從1939年起,香港開始徵召男丁入伍,組成義勇軍;1940年起,超過55歲的男丁也被徵召,組成休斯兵團。隨著戰事臨近,香港英籍男丁紛紛入伍備戰。從1935年起,香港便開始展開預算高達500萬鎊的防禦計劃。

英國政府對於香港防務的態度始終是前後矛盾的。戰前,英軍陸軍司令向邱吉爾首相報告說:「我們一共討論過3套香港防務標準,將香港防務分為A、B、C三級,作為一個海軍基地的防務標準,我們逐漸下降,最後採取的是最低標準。也就是說,僅僅向香港提供支持拖延行動所需的最低限度的兵力。」

對此,邱吉爾首相說:「香港這個殖民地目前唯一的任務是儘可能長久地拖住日本人,以便使新加坡得到有力增援。不但不應增加守軍,還應把兵力減少到象徵性的規模,我們應避免在難以守住的據點消耗我們的實力……」

戰事之前,香港共駐守英軍和印度籍士兵1萬多人。包括剛剛加盟的加拿大部隊,一共有6個步兵營,還有成年英籍市民組成的義勇軍幾千人,少量的海軍和更少的空軍。

18天香港淪陷誰之過?

在二戰之前,英軍從未與日軍交戰。儘管兵力不足,但駐港英軍司令仍傲慢地認為,雖然中國軍隊抵抗不了日軍,但精銳的英軍不是那麼好惹的。

當時,中國共產黨在華南的抗日武裝——東江縱隊港九大隊曾表示希望能與英軍共同抵抗日軍來犯,並提出由港府提供武器彈藥。但是,他們被港英政府視為散兵遊勇,談判不歡而散。國民黨政府也曾經提出派兵共同防禦香港,但是英國政府擔心在香港的統治權受到威脅,也予以拒絕。

就這樣,當年的香港憑著臨時湊成的三支雜牌部隊,意圖抵擋如狼似虎的日本精銳師團。戰前,英軍方面樂觀地認為:九龍半島的防線至少可以守半年,整個港島可以守一年。而日軍最初的估計是:最多半年可以拿下整個香港。事實上,日軍不到3天便佔領九龍半島,香港戰役只進行了18天。

在開戰時駐紮在香港的英國皇家海軍蟬號炮艦。(資料圖)

1941年12月25日,隨著時任港督楊慕琦宣布向日軍投降,絕大部分英軍舉起了白旗、放棄了抵抗。

駐守赤柱的英軍東旅指揮官華裡士準將雖然接到了投降命令,但是他卻不敢相信,因為此前,他對港英高官反覆宣稱的「英軍會戰鬥到最後一個人、最後一顆子彈」深信不疑。他要求進一步確認消息,但是通訊已經中斷,英軍指揮部杳無音訊。華裡士準將便繼續指揮赤柱炮臺的3座9.2英寸口徑大炮猛烈轟擊日軍,造成了日軍較大傷亡。直到26日凌晨,華裡士的副官將投降手令帶回,東旅才宣布投降,並交出了所有武器。

在香港保衛戰中,英軍共有數千人傷亡、失蹤,上萬人被俘;日軍數百人死亡,一千餘人受傷。駐港英軍司令莫德庇,受到了日軍指揮官酒井隆中將的鄙夷和嘲諷,因為日軍認為,近八成的部隊放棄抵抗、向敵軍投降,是一個軍隊指揮官的恥辱。而英勇抵抗的加軍羅遜準將,則得到了日軍的尊重,其遺體被日軍安葬於犧牲地,並立碑紀念。

1941年12月25日,這一天在香港被稱為「黑色聖誕節」。這一天起,香港徹底淪陷了,昔日美麗的校園變成了集中營,拘禁了近千名英軍和加拿大士兵。

當天,日軍攻下香港最大中學——聖士提反中學。當時這裡被當作傷兵醫院。日本喪心病狂地展開大屠殺,據史料記載,有近200人被殘殺,其中有170名是傷兵和手無寸鐵的被俘軍士。

在日本侵略者統治香港的3年零8個月裡,華人陷入了水深火熱的苦難之中。兇殘的日本兵白天當街搜掠市民,夜間則三五成群挨家挨戶破門而入,發現女人就破門追逐輪姦。許多女人嚇得跑上樓頂,甚至失足墜樓而亡。養和醫院當年的院長李樹芬醫生曾在著作中表示,他那時估計至少治療了一萬名強姦受害者,其中許多人是被刺刀捅倒在大街上。

日本人對香港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就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投降後,日軍還在香港的大嶼山犯下了另一樁血案——銀礦灣屠村事件,燒殺、搶掠,殺害數十名無辜村民……

20年,最令中國人自豪的上崗

顯而易見,在英國殖民統治者的心中,本土的利益高於一切,至於殖民地香港的死活,那就聽天由命吧!如此,香港淪陷也就成了必然。

二戰結束後,發生在香港的這些血案,鮮有人提。箇中原因,卻不能不深思。這終究是一段不能忘記的歷史。它讓我們更深刻地懂得一個道理:在危急關頭,祖國,唯有祖國與同胞,才是最大的憑藉與靠山。那種把希望寄托在洋主子身上的念頭,其結局只能是徒傷悲。

1997年6月30日,被稱為「日落儀式」的英方告別儀式在香港添馬艦東面舉行。

英軍離港,最後降旗。資料圖片

「博浪方知滄海闊,攀峰又見碧山雄。」

1997年7月1日,歷經百年滄桑的香港,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在滂沱大雨中,第一次踏上了香港這片神聖的國土,擔負起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防務。

1997年6月30日,23時58分,一名英軍中校向我軍中校譚善愛敬禮報告:「譚善愛中校,威爾斯軍營現在準備完畢,請你接收,祝你和你的同事們好運,順利上崗。長官,請允許我讓威爾斯親王軍營衛隊下崗。」

視頻截圖

譚善愛聲若洪鐘:「我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接管軍營,你們可以下崗,我們上崗。祝你們一路平安。」英方指揮官隨即下令撤離,23時59分55秒,最後一名英軍士兵走出營門。7月1日零時零分,威爾斯親王軍營升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再過數日,就是7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香港將滿20周年。仍然記得「你們下崗,我們上崗」振聾發聵的這句話。

這無疑是20年來最令國人欣喜的「下崗」,最令國人振奮的「上崗」。

赤柱炮臺上空的海風徐徐吹拂,飽經滄桑的古老工事仿佛在講述一個道理:

「保家衛國、守土有責」是軍人能夠戰勝強敵的力量之源;

「有血性、敢亮劍」是奪取戰爭勝利的精神密碼。

相關焦點

  • 英國願意歸還香港,為何卻堅決不放棄馬島呢?欺軟怕硬
    1997年7月1日,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英國),將佔領了將近100年的香港島,正式歸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97年7月1日零點,當鮮豔的五星紅旗和紫荊花區旗共同升起時,那一刻,中國正式向國際社會表明了中國對於領土問題的決心和態度——絕不容忍,絕不退讓。
  • 英國寧願放棄印度,為何不惜一戰也不放棄香港?
    從17世紀中葉開始,英國殖民者逐漸殖民印度。經過200多年的層層滲透,到19世紀中後期,英國基本控制了印度70%以上的領土,「日不落帝國」因印度這個殖民地的存在而正式實現。鼎盛時期,印度經濟總量佔英國的40%,每年向英國繳納的稅收超過2000萬英鎊,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但是,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
  • 為什麼英國當初願意歸還香港,不願意放棄馬島呢?你知道原因嗎
    曾經的英國極其強大,它的版圖涵蓋世界各個角落,在全球24個時區都有殖民地。英國進行殖民活動的時候,中國因為國力衰弱,被迫籤署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連我們的香港都落到了英國人的手裡。
  • 英國人堅決不放棄馬島,為什麼卻願意歸還香港?
    在1898年,清政府和英國籤訂了條約將整個香港島以及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土地,加上英國之前管制的九龍半島,一租借的形式交給了英國。其實關於香港回歸的問題,我們在1982年就和英國人談判過,我們承認香港是屬於英國管理,但是不屬於英國的土地。而且我們也不承認不平等條約,並且要求在1997年英國人管理租期結束之後吧,香港、九龍、新界還給中國。而中國人也是態度非常的強硬,那種強硬的態度,令我們今天都印象深刻。不過。
  • 「香港現象」,背後的真相
    香港在1842年籤訂的《南京條約》中,香港作為全島的名稱被正式確定下來。1856年籤訂《中英北京條約》和1898年籤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之後,香港又進而成為整個地區的稱謂。香港確實小,只有1068平方公裡,人口586萬,但它所散發的能量,卻比內地的一個省要大得多,所以我們才給香港了一個響亮的名字叫「亞洲四小龍」。香港,集國際金融、貿易、輕工業、航運、旅遊、信息中心於一身,成為全球的第三商業港。香港創造的「奇蹟」,曾被學者們稱為「香港現象」,它不僅鼓舞了許多小國、窮國,也引起了一些大國、富國的效仿。
  • 外交部:英國應放棄在香港延續殖民影響的幻想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記者董雪、朱超)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7日就英國外交大臣拉布發表涉港不當言論答問時表示,英國應放棄在香港延續殖民影響的幻想。針對拉布有關言論,中方已向英方提出嚴正交涉。  當日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英國外交大臣拉布6日稱,近日香港警方逮捕政治活動人士是對香港受《中英聯合聲明》保護的權利和自由的嚴重攻擊。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華春瑩表示,香港中聯辦、駐港國家安全公署等部門已就香港警方依法實施拘捕行動發表聲明。被拘捕人員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第22條規定的顛覆國家政權罪。中國是法治國家,香港是法治社會。
  • 為何英國願意歸還香港,卻堅決不放棄馬島呢?
    因為他面對的對手不一樣,不放棄馬島,是因為英國不害怕阿根廷,但是對於香港,英國非常忌憚崛起後的中國。馬島,全稱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為了紀念海軍司庫福克蘭將軍,將群島稱作福克蘭群島,位於大西洋南部,距離阿根廷510公裡。
  • 香港作家喊話梁振英放棄英國籍,稱「香港本來很好玩,因英國人曾經...
    原標題:梁振英再次否認家人持英籍,他隔空喊話陶傑:如有外國國籍或居留權,請全部放棄來源:環球網2020-09-01 13:19【環球時網報導 記者趙友平】針對香港專欄作家陶傑讓梁振英等高官放棄外國國籍或居留權
  • 電影《八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究竟在保衛什麼?是演戲還是博弈?
    ,但是四行倉庫保衛戰究竟在保衛什麼?電影中沒有呈現,也無法呈現歷史真相。 蔣介石希望通過這次會議要求美國、英國等國出面幹預戰爭,迫使日本重新回到談判桌上。
  • 香港金融保衛戰:「魔鬼」索羅斯橫掃亞洲,決戰香港
    後來他幾經漂泊,去了倫敦上學打工,打工時被人打斷了腿,居然都還琢磨著哎,我可以先從英國政府領一筆殘疾補助,然後我欺騙當地的猶太人協會,就說我沒從英國政府領到錢,我太可憐了。這樣當地的猶太人協會,看在大家都是手足同胞的份上,也會給我一份補助,我被打斷一次腿,可以領兩回錢。
  • MH370"終結"在南印度洋:不放棄真相,給生命更多尊重
    25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會議上強調,我們對中國乘客親屬的艱難處境和悲痛心情感同身受,指出當前搜救工作仍是第一要務,有關部門要求馬方提供更加詳細準確的信息,嚴格遵守國際公約,繼續協調國際社會力量全力搜救,吸收中方專家組深度介入事故調查工作,中國在前方一線海域的全部搜救力量要繼續傾力投入搜救,絕不放棄努力。
  • 英國視印度為明珠竟讓其獨立,為何不惜發動戰爭也不肯放棄香港
    縱使是這樣一個殖民地,英國最後也還是在二戰結束不久將其捨棄,放棄獨立,而同為殖民地的香港卻始終被統治,而且英國對於香港的態度十分強硬,寧願和中國幹一架都不肯歸還香港,一直到1997年,英國才在萬般無奈之下同意歸還香港,如此鮮明的對比,是為什麼?
  • 英國把香港還給中國,卻不願意放棄馬島,這究竟是什麼緣故?
    眾所周知中國在過去曾有過一段積貧積弱的歷史,並且西方列強通過各種不平等的條約,強行割佔了中國大部分領土,隨著新中國建立以後,國家逐漸的強大,這些地方也逐漸的被收回來,比如香港,香港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英國與清政府籤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強行割佔的,此後又通過各種條約加固,使得香港脫離中國達99年。
  • 為什麼英國堅決不放棄馬島,卻肯願意歸還香港呢?原因很簡單
    引言英國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通過海外擴張佔領了不少的地區,但是在二戰之後地位一落千丈,很多原來屬於英國的殖民地,開始脫離英國的掌控。而當時的香港和馬島,則依然留在香港的手中。其中馬島的問題更為複雜,英國堅決不願意放棄馬島,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1982年,阿根廷佔領馬島,而英國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收回馬島。為什麼阿根廷和英國會出現這樣的爭端呢?馬島的位置距離阿根廷比較近,獨立之後的阿根廷想要直接佔領馬島。但是這下英國人卻不幹了,他們認為是他們發現了馬島。為了這件事,雙方爭議了很長的時間。
  • 英國馬島不惜一戰,為何卻同意歸還香港?
    因為他面對的對手不一樣,不放棄馬島,是因為英國不害怕阿根廷,而對於香港,英國非常忌憚崛起後的中國。英國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一度佔據廣大的海外殖民地,然而因為二戰的消耗,導致了英國的實力一落千丈,尤其是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獨立浪潮中,英國的海外殖民地紛紛獨立,這讓英國更是應接不暇。正因為如此,碩果僅存的幾個殖民地,對於英國來說越發的重要,其中就包括香港和馬島這兩塊殖民地。
  • 釜山行:為什麼首爾被放棄?飛機上扔喪屍,背後真相讓人細思極恐
    而這個畫面給大家的反應就是,首爾已經被放棄了,為什麼會放在首爾呢?畢竟首爾可是首都呢,但是飛機上扔喪屍的這個畫面,其實還是有背後的真相的,其實這樣的真相,大家想一想也是能夠想明白的。其實像這樣的飛機大多都出現在軍隊裡,而能夠讓上師排到飛機上就不難發現,首爾地區的傷勢已經非常蔓延了,所以這個時候即使沒有喪屍的出現之後,也並不會保存多久。
  • 英國寧可捨棄皇冠明珠印度,為何不惜一戰也不放棄香港?香港多好
    英國寧可捨棄皇冠明珠印度,為何不惜一戰也不放棄香港?香港多好。現在國土面積僅24.41萬平方公裡的英國,在近現代幾百年內,曾稱雄世界,是一個殖民大國。人們只所以稱之為"日不落帝國",皆因他當時海外的殖民領地遍布全球,是本土面積一千倍還多。
  • 為什麼英國堅決不放棄馬島,卻肯願意歸還香港呢?你知道原因嗎?
    >馬島,他們兩個某些方面很相似,但是也有個很大的不同:香港回到了我國,但馬島至今仍被英國緊緊握住,這是為什麼呢?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不斷崛起與實力,讓我們拿回了曾經失去的領土主權,這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香港。英國佔領的土地裡還有一塊與香港的經濟與政治環境都比較相似的島嶼叫做馬島,它是屬於阿根廷的土地,但是這兩個島嶼的命運截然不同,香港回來了,而馬島英國卻一直沒有放棄。總結一下,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 鴉片戰爭的秘密:英國想佔領的是這裡,而不是香港
    眾所周知,通過這個條約,英國佔領了香港島,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英國人最初想要的香港並不是位於中國南方,而是中國東部的一個地方。那麼是哪個地方呢?這背後是怎麼回事?。這個地方就是浙江舟山地區。早在1689年,清朝就在舟山定海開設了"紅髮館",英國對舟山非常重視,但後來舟山的"紅髮館"關閉了,清朝只留廣州對外通商。
  • 四平保衛戰的過程怎樣?解放軍後來為何要放棄四平?為你詳細解讀
    導讀:四平保衛戰,是東北解放軍於1946年春,實施戰略退卻中進行的一場重要的城市防禦戰,它對配合後來的東北停戰談判,以及阻止國民黨軍向北滿解放區大舉進攻,起了重要作用。東北解放軍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在四平以南開原以北地區阻擊敵人,揭開了四平保衛戰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