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金庸的小說《倚天屠龍記》中,要說對那個門派影響最深,那麼當屬於西域的明教。那麼這個明教真實存在嗎?其實按照史料記載,金庸先生筆下的明教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它不僅是一個武學門派,而是一個多維度發展的宗教。
並且這個宗教所繼承的是西域波斯人的教條,也就是說明教其實是西域波斯宗教,只不過一些波斯人為了擴大影響力,就把這個宗教延展到中原,到了中原總得起個類似中原的名字,所以明教的稱呼就是隨之而來,但是這個宗教真正的名字卻叫摩尼教。大家不要小看這個西域傳來的宗教,它的影響力也是很深遠的,不僅影響著整個西域宗教格局,更是在中原得到了許多擁護者;而許多皇帝為了扶持本土的佛教、道家,經常對這個宗教進行打壓,但打壓的結果卻是越打壓越強盛。那麼這個明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流浪波斯,綜合基督教、佛教、襖教創造摩尼教
咱們先講講這個摩尼教的前塵往事,據說摩尼教的創始人是波斯薩珊王朝的一個普通教士,一家人都是這個國家宗教的教士,後來因為摩尼在修教時忽然一天醒悟,自己為什麼不能創造一個新的宗教呢?
摩尼這個人很聰明,要知道能夠成為宗教頭子的腦子都不差,所以他在鑽研基督教、襖教和佛教有感而發,通過把幾個大型宗教的一些哲理理論融合在一起,於是摩尼教就產生了,簡單但來講摩尼教是吸取眾家之所長而建立的宗教,它嚴格意義上並不算一個自我創造的宗教,更像是一種投機取巧而成的教派。
但是為啥摩尼教發展的快呢?這也是因為摩尼教靈活,他的教條和學問是照搬幾個大型宗教的優勢理論而來,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摩尼教只抄有用的、吸引人的,而那些迂腐、落後的理論,摩尼就自然而然地把它給排除了,所以摩尼教就這樣發展起來,不過你既然敢抄,其他宗教也敢動你,摩尼最初和波斯薩珊王朝的皇帝關係不錯,於是皇帝就允許他進行傳教,並且還給予保護,這就苦了基督教和襖教,這倆宗教一門心思想弄死這個新宗教。
流浪到中原的摩尼教,成為明教雛形
後來,老皇帝去世了,新帝繼位,於是襖教就出手了,通過各方壓迫,最終摩尼教無奈出亡,而一些人流浪到了羅馬帝國,有的人流浪到了南亞,還有的人流浪到中東,還有一部分人流浪到了中原西域,而這部分人就是明教的雛形。
那麼明教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我們後面再談。流浪到羅馬帝國方向的一部分人,就地開始傳教紮根,但人家羅馬的老派宗教不樂意,就給羅馬皇帝舉報,摩尼教沒有背景勢力,於是就被羅馬帝國皇帝給無情鎮壓了,甚至摩尼教在羅馬被稱為邪惡教派,很多信徒被燒死,許多典故也被焚燒。
摩尼教將宗教思想總結為光明和黑暗,善的部分就稱之為光明,而惡的部分就是黑暗,但是光明遲早來臨,黑暗籠罩也遲早完蛋,基於這種理念,在中原傳教就傳成了陰陽類的太陽和月亮,也就是俗稱的明,不過這並不是明教名稱的真正由來。摩尼教在中東、南亞地區沒有紮根下來
歐洲部分的信徒傳教失敗後,雖然後面歷經千辛萬苦總算紮根了,但是很顯然外來派是對抗不了本土的基督教,於是摩尼教就這樣漸漸淪落了;那些中東部分地區走的信徒怎樣了呢?其實遭遇差不多,阿拉伯穆·斯·林也是極力反對這個外來教派,摩尼派在中東地區其實並沒有生存的空間。
而往南亞地區的信徒倒是扎了根,信徒也不少,據說還成為了幾個南亞國家的國教,當然了,南亞地區形勢複雜,各種政權你來我往,宗教在這裡傳播其實並不吃香,摩尼教最終也漸漸消失在歷史長河。而摩尼教傳播到西域地區反而發展起來了,特別是在回紇地區,這裡人沒有信奉什麼宗教,而摩尼教一來,其先進的思想迅速的讓回紇國家貴族們開始信奉起來,於是摩尼教算是在西域扎了根,並且發展的越來越好。
摩尼教在唐朝成為「明教」
不過摩尼教還想著傳教到中原去,於是就往東邊走,最開始傳到了西域都護府方向,在這裡,人們對佛教的信仰更多一點,而摩尼教中佛教的成分太少,在這個地區摩尼教遭受了第一次打擊,許多西域人開始排斥摩尼教。
後來在武則天時期,一個傳教徒非常聰明,並且還鑽研了很多真理和真經,被人們稱之為明神,也因此,他所在的摩尼教在中原就有了一個名字明教,明教在唐朝開始發展,而一些帝王會排斥明教的發展,而一些皇帝反而會支持明教的發展,為什麼這麼說呢?
明教在唐朝經歷冰火兩重天
不同時期,明教有不同的待遇,如果是和平鼎盛的年代,並且王朝下面的各種宗教老實的情況下,那麼明教就受到皇帝的壓制;如果是下面宗教勢力過大,佛教和道教、白蓮教勢力呈現一種失衡的狀態,或者呈現出一種聯合的狀態,那麼皇帝就會扶持外來宗教進行對抗,這就是明教和中原本土宗教之間的糾葛。
特別是在唐玄宗時期,李隆基對於西域的這個宗教總感覺哪都不對,於是就打擊明教,明教的勢力甚至退到了回紇,並且還不再敢出來傳教;後來安史之亂之後,大唐陷入危機,而回紇伸出援手幫助大唐拯救了江山,事後,回紇要求明教能夠在大唐國內傳教,於是大唐皇帝就答應了這個要求,這才有了明教的高光時刻,通過回紇的幫助,明教也將各種分舵設立在唐朝境內。
不過後來唐朝會昌時期,皇帝下令滅佛運動,這事本來牽連不到明教,可是一些明教教徒覺得佛教的六根清淨是很好的修煉方式,於是就學佛教進行剃度,於是大唐政府直接認為明教也是佛教的一種形式,明教就這樣受到了牽連,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明教基業,就因為個別信徒的突發奇想而毀於一旦,明教在唐朝的遭遇,真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明朝活躍於民間,並組成白蓮教
但俗話說得好:「磨難遭受的越厲害,那麼成長的也越快。」明教開始民間發展,而不再依附於朝廷發展,並且大量的招收其他一些教派的人士,並將他們有用的理論引入其中,漸漸的明教也成為了中原一大宗教組織,他們在西域的影響力甚至有蓋過佛教的風頭。
後來唐朝滅亡,五代時期出現,中原各個國家信奉的宗教也是不同,而這時候的明教也並未把目光放在這些國家的國教爭取上,反而是在民間抓緊時間的傳教,明教在唐末其實教徒甚至達到了近百萬人,並且明教的態度越來越囂張,甚至開始組建了自己的武裝。
明教後面有回紇和波斯的撐腰,為啥波斯還為明教撐腰?只是因為摩尼教已經在波斯本土成功紮根了,那麼為了讓宗教影響力發展起來,本土宗教就聯合國家帝王一起給明教撐腰,有這兩個大國的支撐,明教當然有底氣造反。
而明教的武裝力量也不容小覷,而政府多次鎮壓卻總是鎮壓不住,因為人數太多了,宗教的力量和清洗智商有一拼,洗個腦,一大堆兵員就補上了,所以,這就是五代十國最頭痛的地方,明教一個外來的宗教卻錯綜複雜的紮根在中原腹地,你怎麼扯都扯不開,與其扯不開,還不如放任他發展吧,所以從五代開始到元朝結束,明教就一直活躍在中原腹地,並且還和彌勒教、白蓮社在明朝末期組成了白蓮教。
明教與明朝的關係
而明教和明朝究竟有關係沒有,史料並未記載,不過明朝開國皇帝對明教的鎮壓倒是不留手段,武力鎮壓一些反叛的明教之徒,甚至明朝一直把明教壓制的死死的,為了生存,明教就誠服於彌勒教、白蓮社,這才有了後來的白蓮教。
其實大明王朝的「明」字和明教沒有任何關係,朱元璋也沒在明教幹過活,他最多就是在皇覺寺出家過,並且朱元璋骨子裡並不喜歡外來的宗教和勢力,就比如蒙古。在這種意識下,朱元璋怎麼可能和明教扯上關係。
結尾
明教的由來是「日月星辰,國朝永在」的意義,日月星辰就組成了「明」,這才是明朝的由來;而朱元璋原本最初懶得整治這些宗教,後來李善長直接給他說一些宗教的危害,甚至可以毀掉一個國家。
朱元璋一聽後就聽從了李善長的意見,開始利用法律的形式整治一些宗教,於是明教就被這樣抹除,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融合成為白蓮教,所以後來的白蓮教其實就是明教的延續,只不過白蓮教是三派合一的產物。
其實放開偏見,明教的思想直接把佛教、道教和西方一些宗教複雜的理論給融合起來,並且總結出一套更優秀的理論,明教對於普通老百姓們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在思想上得到洗禮,因此,我們可以把明教看作是入門級別的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