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粵澳兩地逐步恢復正常通關後,關閘一帶水貨店死灰復燃,即使海關近日雷霆掃穴,持續打擊水客活動源頭,惟關閘與拱北口岸之間的水客帶貨未見收斂。特別在傍晚出境高峰期,眾多水客及外僱為水貨店帶貨,拖車仔「橫衝直撞」,頻繁進出,抗疫期間增通關壓力,存防疫隱患。
傍晚水貨店墟冚
珠澳兩地海關近期接二連三打擊水貨及反走私行動升級,本澳海關本月初開始已先後四查關閘一帶水貨店,帶走多人,但水客及外僱為水貨店帶貨似乎未見影響。尤其每日傍晚出境高峰期,關閘一帶水貨店依舊「門庭若市」,不少經常往返兩地的水客及相信是放工返回內地的外僱,聚集在各「商行」門外提貨及拆貨,再分包成大小不同包裝或用行李箱收藏,攜帶過境。
關閘一帶即場打包各種受內地消費者歡迎的港澳食品、用品較為普遍,攜帶利潤較高的日韓化妝品、紅酒及名牌產品則較為隱蔽,貨主一般以手機展示要帶的貨品,在場招攬帶貨者,議定價錢後再帶往提貨,相信為避免被海關查貨。
坊會倡加強抽查
臺山坊會理事長梁筠儀表示,自粵澳兩地人員逐步恢復正常往來,水貨店和水客利用兩地通關政策放寬,運水貨到珠海獲取不當利潤。海關早前更揭發有水貨店涉嫌偷運違禁藥品,反映運水貨已不只生活用品等物品。建議當局除要加強過境抽查,更要加強地區抽查,以及珠澳兩地情報交流,共同杜絕此類不法行為。
水貨店每天聚集大量水客取貨,拆包裝後再以「螞蟻搬家」方式由澳門帶到珠海賺取帶工費,但拆除的包裝隨意丟棄水貨店周邊,造成大量垃圾,影響環境衛生,容易滋生蚊蟲,影響周邊居民正常生活。水客不斷來回澳珠,對本澳抗疫工作也造成一定的影響。
水貨店涉聘外僱「走水」
海關持續針對水客活動源頭,進行重點打擊行動,繼日前與治安警察局查獲估值約380萬澳門元美妝產品後,於前日,再次在關閘附近一店鋪採取突擊行動,在店內查獲估值約455萬澳門元懷疑用作水貨的美妝產品逾1.94萬件,共有6人涉案,海關依法調查及起訴。
同時,有強烈跡象顯示上述店鋪負責人涉嫌非法聘用外地僱員,將大量貨物以「螞蟻搬家」形式分批運送出境,逃避兩地海關的監管。
涉案人士包括一名店鋪持牌人,二名店鋪職員及三名水客,海關已根據《對外貿易法》的相關規定作出起訴,一經判罰,最高可被罰款5萬澳門元,被查獲的貨物亦會宣告歸澳門特別行政區所有。
另外,由於有兩名水客為外地僱員,故有關人士連同上述店鋪持牌人和一名店鋪職員涉嫌違反《聘用外地僱員法》,海關已提起有關程序,並交由勞工事務局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