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豆乾最有名者,非桃園大溪豆乾莫屬,香嫩可口,有口皆碑,「大房豆乾」是其中傑出代表,歷經四代,有近百年的歷史。圖為「大房豆乾」本鋪每天顧客絡繹不不絕,擠滿店堂。 中新社發 鄒輝 攝
十月十五日,臺中市長胡志強(右二)率臺中企業「十傑」首度赴上海推介,來自臺中的食品製造商在現場展示了用上百公斤臺中特色小吃豆乾、肉乾以及各種乾果堆建而成的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勝景,因為食材噴香襲人,傾倒了眾多上海美食愛好者。 中新社發 許曉青 攝
中新社臺北七月一日電 題:百年豆乾老店的「大陸夢」
中新社記者 鄒輝 陳立宇
臺灣豆乾最有名者,非桃園大溪豆乾莫屬,香嫩可口,有口皆碑。在大溪豆乾店眾多,百家爭寵,「大房豆乾」是其中傑出代表。近日,記者應臺灣「中華兩岸文經觀光協會」之邀,走訪了這家有近百年歷史的豆乾老店。
「大房豆乾」第四代傳人黃建嘉是位三十二歲的年輕人,與先輩不同的是,他除了誓將「大房豆乾」的傳統工藝和口味發揚光大外,還有著市場拓展的「大陸夢想」。他期待有朝一日,能將「大房豆乾」店開遍大陸。
「大房豆乾」本鋪位於桃園縣大溪鎮中正路。記者踏進店中,數十位遊客已擠滿了並不寬敞的店面,他們大都衝著「大房豆乾」的名氣和特有的口味而來。據說,只要來大溪的人,都會到這家傳統豆乾店裡買幾包、帶幾袋回去。
「大房豆乾」以烏豆乾最有名,名氣源於烏豆乾近百年來的「四大堅持」:堅持手包裝製作;堅持原味呈現,烏豆乾都要經過四次以上滷製過程才送至店面銷售;堅持新鮮味覺,保證消費者吃到的都是當日製作的新鮮豆乾;堅持絕對天然,絕不添加任何化學添加劑、防腐劑。據說「大房豆乾」本鋪一天能售出至少一萬塊的烏豆乾。
黃建嘉與自己的僱員一起忙碌著,見到記者後,他連忙放下手中的活,盛情邀請記者到樓上的會客廳,以原汁原味的烏豆乾相款待。說起「大房豆乾」的歷史黃建嘉很自豪,「創始人是先祖黃屋老先生。一九二三年左右,先祖利用大溪當地優質的水資源,開始做豆腐、豆乾,並以此謀生。」
「由於較早的豆乾不能久放,先祖發明用鹽水去煮豆乾,然後加上天然焦糖染色,使豆乾能防腐。為了增加豆乾柔軟度,先祖使用棉質的紗布包覆豆乾,經數道的手工包紮與獨特配方的浸滷,就形成了烏豆乾。因先祖眼睛大,故取名『黃大目』。」
至於「黃大目豆乾」如何演變成了「大房豆乾」,黃建嘉解釋說,「一九七八年,『黃大目』三字商標經營權經親屬轉賣他人,先祖長子黃伯輝不得已改用「大房豆乾」,『大房』意即『大兒子』,旨在表明『大房』為『黃大目』之正宗嫡傳!」
黃建嘉如今在臺灣已有了四十六家「大房豆乾」店,在發揚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大房豆乾」已新創了一百多個豆乾品種。
黃建嘉隨即將記者帶到他的「花花世界」豆花店去品嘗豆花。白嫩豆花加上綠豆、紅豆、花生、蓮子等佐料,再蓋上一層碎冰,既可口,又解暑。
去年,大陸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帶領大陸旅行業者訪問臺灣,也到「大房豆乾」本鋪來品嘗豆乾,大陸旅行業者對大房豆乾的獨特口味大加讚賞。
「在大陸如今已有少量『大房豆乾』銷售。待時機成熟時,我會把越來越多的『大房豆乾』銷往大陸,或者在大陸合資建廠!現正做著各準備和調查工作。」黃建嘉深諳大陸市場的魅力。
據說,早期的大溪豆乾只見於少數富有人家的餐桌,或是過年過節時期才有的。一直到石門水庫與慈湖的開放參觀,大溪豆乾才有了大量生產的機會,在觀光人潮的帶領下,大溪豆乾才得以聲明遠播。
黃建嘉相信,隨著海峽兩岸越來越頻繁的交往,大陸觀光客的增多,他的「大房豆乾」亦能享譽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