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初玄散文之-----周亞夫的細柳營(初玄)

2022-01-30 愛長安


古城西安之西南約莫二三十公裡處,有個叫細柳的地方。

我回老家常常坐車要過此處,每次經過時,我總要向窗外凝望,當年周亞夫駐紮的那座兵營---細柳營,會在哪裡?

我眼裡從來沒有看見過一點關於它的痕跡,可確切知道它就在這塊我目所能及的地方。

如果沒有司馬遷《史記—絳侯周勃世家>中關於周亞夫細柳治軍和漢文帝勞軍的故事記載,後人怎會知道有細柳營這個地方呢?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鵰處,千裡暮雲平。

大詩人王維借描寫唐朝一位將軍外出狩獵回歸軍營的情景,喚起了人們對八百年前周亞夫細柳營的回顧。

細柳營之所以為後人知曉,和這位叫周亞夫的將軍不可分開。周亞夫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周勃是西漢的開國元勳,周亞夫是周勃的次子。起初只是個郡守,他的哥哥周勝因殺人被剝奪了侯爵之位,漢文帝念周勃對漢朝建國的貢獻,加之王公大臣的推舉,周亞夫繼承了父親的爵位。

楚漢相爭時,漢高祖劉邦就忽略或者無暇顧及北方匈奴的發展壯大。當漢政權剛剛建立時,匈奴就屢次進犯。劉邦率大軍親徵,由於輕敵被圍白登,七十萬大軍被圍了七天七夜,陳平獻計解了圍。後來採用綏靖政策和親,雖然獲得了一定的安寧,但是匈奴窺覷中原的野心一直未減。漢文帝時,匈奴又犯北方,文帝急調三路兵馬前線禦敵,又派三路兵馬拱衛長安。將軍劉禮駐紮長安城東霸上,徐厲駐紮鹹陽東北棘門,周亞夫駐紮在長安城西南細柳。這只是周亞夫受到重用的開始,也是周亞夫揚名青史開始的地方。

文帝為鼓舞士氣,親自去犒勞三軍。先到霸上又到了棘門,兩地都是一看皇帝駕到,不用通報主動方形,主帥慌慌張張前來迎接,走時又帥全軍去送行。

可到了周亞夫營寨,前面開道的被擋在了營門外,守門兵卒說,軍中只聽將軍之令,不聽天子詔令。等文帝到了派使者拿著符節去通報,周亞夫才命令打開寨門迎接,守營士兵還嚴告文帝隨從,軍營中不許軍馬急馳,到了大帳,周亞夫一身軍裝出來迎接,以軍禮拱手拜見。勞軍完畢,出了營門,文帝感慨地說,這才是真將軍啊,霸上和棘門的軍隊如同兒戲一般,如果敵人來襲,恐怕都成了俘虜,周將軍這裡怎麼可能被偷襲呢!對周亞夫大加讚賞。一個月後,匈奴退,文帝升周亞夫當了守衛京城的腦系。文帝在彌留之際,又推薦周亞夫給太子劉啟。文帝的確是一位深明大義的明君,周亞夫也是一位真英雄,這樣慢待皇帝,而皇帝不惱,還誇讚他的做法,這則故事讓後來人為之讚嘆,紀律嚴明也讓細柳營從此威名大振,以致七十年後史學家司馬遷將此事記載史冊,讓周亞夫從此和細柳營成為佳話。

景帝劉啟也遵照父囑,用周亞夫為驃騎將軍。周亞夫也不負帝望,幫助景帝平定了七國之亂,可以說功勳卓著,一直做到了宰相。然而一生為戎的他對政治根本是個外行,加之宰相之位對於他其實是不稱職的,文職之事確實難為了他這個武夫。他做事往往不能按照景帝的意思來,並且他參與了立太子一事,自古參與皇帝家事的大多沒有好下場。景帝也常常故意讓他出醜,他也看出皇帝不喜歡他,就告老還鄉,景帝也不挽留。

一次景帝在宮裡召見周亞夫,席上只有一塊大肉,沒有碎肉,也沒有筷子,周亞夫很不高興,轉頭叫管酒席的官員取筷子,景帝譏諷周亞夫說,這難道不夠你滿意嗎?周亞夫很生氣想發火,知道這頓飯不對頭就下跪謝退,景帝剛說起,他就已經起身離去。景帝望著他的背影說,照這憤憤不平的人,還能侍奉少主嗎。

歷史上大家都知道嶽飛是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在風波亭,而其實早在此一千多年前周亞夫就以相同類似的罪名下獄。

起因是他的兒子為他準備後事,買了五百件皇家殉葬用的鎧甲盾牌,被人告發,審訊他的人詢問他為何蓄謀造反,他說,他所買的都是殉葬品,怎麼可以說造反呢?官員說,即使你不在地上造反,也要到地下造反吧。這是什麼狗屁理論,比嶽飛莫須有還莫須有,周亞夫一生光明磊落,怎能受了如此屈辱和折磨,絕食五天吐血而死。具有卓越軍事才能而不懂做人玩政治的周亞夫就這樣含冤而去,留下了千古遺恨。埋在了河北衡水他的墓塋至今依然高聳保持完好,似乎是兩千多年來人們對他命運不公的憐惜和愛護。然而關於細柳營的故事就從來沒有中斷過,似乎一提到兵營,就想起了那個紀律嚴明著稱的細柳營,就想起了周亞夫將軍。

唐代詩人胡曾寫了一首《細柳營》道:文帝鑾輿勞北徵,條侯此地整嚴兵。轅門不峻將軍令,今日爭知細柳營。是呀,如果沒有周亞夫的嚴明治軍,沒有漢文帝的勞軍,哪裡還有人知道這個曾經叫做細柳倉的地方。細柳倉被細柳營所湮沒,細柳營如今也沒了蹤影,只留在人們的記憶中。撫今追昔,每每過這個地方時,都會記起這位叫周亞夫的將軍。

難怪唐朝人總愛賦詩寫它,有一位大臣叫權德輿的陪同皇帝駕臨細柳驛,作短暫休息,見到軍營軍風如昨,倍感欣慰,於是寫下了:細柳肅軍令,條侯信殊倫。棘門乃兒戲,從古多其人。神武今不殺,介夫如搢紳。息駕幸茲地,懷哉悚精神。

張軍峰,號初玄,用過灃西人、鳳棲主人筆名。長安作家協會執行主席、大長安文化藝術沙龍會長、陝西散文學會青年文學委員會主任。有數百篇作品散見於報刊雜誌。《娘》獲《散文選刊》首屆全國情感類散文大賽三等獎;獲辛卯年全球華人黃帝陵祭文徵文二等獎;《啞姑》獲第二屆《小說選刊》全國筆會二等獎,《紅月亮》獲首屆林非散文獎單篇獎。出版過長篇小說《方子渡紀事》、散文集《掬水向月》。策劃出版過多種文集以及策划過大型文化採風活動以及詩歌朗誦會等。

愛好書畫,閒來抹幾筆,逸興而已。

文觀:我為我歌、我歌我心。不是詩人,但有詩夢。


相關焦點

  • 周亞夫:從「細柳營」到「莫須有」
    話說匈奴六萬騎兵兵分兩路,分別侵入上郡(在今陝西和內蒙)和雲中(在今內蒙境內),烽火蔓延到長安。 漢文帝任命多名將軍分駐飛狐、句注、北地、霸上、棘門等地進行防禦,當時的河內太守周亞夫作為將軍屯駐的地方叫做「細柳」。這個名字就此與周亞夫永遠聯繫在一起。
  • 陝西故事 | 周亞夫的細柳營如今在哪?
    正如陝西故事前倆期講述的「周亞夫軍細柳」和「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的歷史,一代名將周亞夫留給我們的,不僅有再造大漢王朝而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還有重大的、具有現實意義的精神財富:恪盡職守、不畏強敵、治軍嚴明的工作作風和剛正不阿的人格魅力。
  • 統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24課 《周亞夫細柳營》微課視頻|知識點|圖文解讀
    第24課 《周亞夫細柳營》一、作者簡介司馬遷,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和文學家。主要著作有《史記》《悲士不遇賦》《報任安書》等。二、故事背景《細柳營》選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寫的是漢文帝後元六年(前158)的事。
  • 周亞夫的細柳營故事真的值得宣傳嗎?
    一般來說,西漢名將周亞夫是因為在漢文帝去細柳營檢查工作,沒有以君臣之禮,而是以軍禮在大營中接見了漢文帝,這樣的行為被解讀為不畏權貴,堅持原則,歷來才作為正面典型的案例而宣傳的
  • 一代名將周亞夫的細柳營,連皇帝都不能隨便進!
    而在漢朝文景年間,在一代名將周亞夫的細柳營前,皇帝卻要等候通行指令,驅車慢行——公元前158年的寒冬,匈奴侵犯北部邊境,上郡、雲中各殺入三萬鐵騎,一路肆殺,烽火直通甘泉、長安。漢文帝劉恆急調邊將鎮守防禦,任命各路將軍,其中河內太守周亞夫負責守衛細柳營。漢文帝為鼓舞士氣,親自慰問各路軍隊。
  • 八上第二十四課《周亞夫軍細柳營》教案
    明確:介冑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   (5)第二段重點寫的是文帝在細柳營勞軍的情形,為什麼要交代文帝在霸上及棘門勞軍的情形?這種寫法給你什麼啟示?  明確:①在細柳營勞軍,文帝親身感受到周亞夫治軍嚴整,忠於職守,軍紀嚴明,將士恪盡職守,常備不懈,與在霸、棘門所遇情形形成鮮明對比,更加突出周亞夫治軍有方、剛正不阿的特點。②運用對比,讓人事碰撞,能形成反差,使人物性格、事情的性質得到更鮮明的展示。(6)你怎樣評價周亞夫的軍士?
  • 八年級上冊第24課 《周亞夫細柳營》教學視頻+知識點+圖文解讀
    二、故事背景《細柳營》選自《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寫的是漢文帝後元六年(前158)的事。這年冬天,居住在北方的匈奴六萬多人進攻西漢的上郡和雲中,燒殺搶掠得很厲害。漢文帝急忙調兵遣將,防守關隘。過了一個多月,匈奴離去,漢兵又撤退了。當時守衛長安附近的有劉禮、徐厲和周亞夫率領的三支部隊,分別駐紮在霸上、棘門和細柳。
  • 《周亞夫軍細柳》:司馬遷如何用句式展現文章情蘊與人物情貌?
    文章記述的是漢文帝後元六年,匈奴大舉入侵邊境,周亞夫駐紮在細柳營,漢文帝劉恆去慰問軍隊的事。從結構上講,文章以文帝布兵防備匈奴始,以文帝稱讚周亞夫為「真將軍」終。以文帝始,以文帝終,前後呼應,結構完整。
  • 細柳營上林苑今何在
    西安曾是西漢的都城,《漢武大帝》裡的故事大多在這片土地上上演,不少讀者詢問細柳營、上林苑這些地方到底在我市的什麼地方。細柳營上林苑今何在  《漢武大帝》的宮廷戲拍攝於浙江橫店影視基地,這多少讓西安市民感到有些遺憾,因為真正的未央宮其實就在未央區的漢長安城遺址內。漢時在長安設有南北兩營,負責都城的防衛,其一在灞上,其二為細柳,即周亞夫帶兵駐守之地。
  • 細柳營:看似普通的領導視察基層活動,實則是一出官場權謀盛宴
    到了周亞夫的細柳營,一切都變得耐人尋味。第一處細節,漢文帝的先行部隊先來通報,但沒讓進,守門的都尉說,軍中只聽將軍的號令,不聽天子的詔令。第二處細節,皇帝來了也不讓進,無奈之下,漢文帝只好叫人拿著象徵皇帝的符節去通報周亞夫,周亞夫才傳令打開營門。
  • 細柳營治軍嚴明,平七國三月功成,應預言身死獄中
    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鵰處,千裡暮雲平。這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觀獵》一詩,其中提到的細柳營這個歷史典故,這就要說到西漢時期的軍事家、治軍嚴明的著名將軍周亞夫了。在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三個月平定了叛軍。在滅七國之亂時景帝最親的弟弟,竇太后最寵愛的小兒子梁王都城睢陽受到吳楚聯軍的猛烈攻擊幾乎陷落,梁王數求周亞夫施救,周亞夫從全局考慮不曾救援,這導致梁王對周亞夫有怨憤,每次到京城來,梁王都在太后面前說周亞夫的壞話。在漢景帝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有病退職,景帝任命周亞夫為丞相。
  • 趙振清:散文的魅力
    可敘事,可描寫,可議論,可抒情,寫散文比較隨意,材料的安排只要達到「形散而神不散」的要求就行了。但是,散文雖然好寫,要想寫好一篇散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精品難出。關於散文,我提出以下一些看法以供商榷。散文是文體的一個系列,種類多種多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散文所指太多,顧名思義,就是用散句寫成的文章。
  • 御前欽點真將軍:漢文帝臨終前,為何告誡景帝要重用周亞夫?
    周亞夫是漢朝名將,也是周勃的兒子。他雖然身為將官後代,但是卻名副其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年輕時的周亞夫一被任命駐守細柳營抵禦匈奴進犯,而非進入朝堂上的權力中央,這也是其父周勃在文帝面前失勢的直接反映。
  • 張怡微《散文課》:在散文中理解自己的有限,成為更好的人
    「散文」作為一種文體,古已有之,在我國古代,文以載道,散文享有很高的聲譽。而現代散文,是五四以來與詩歌、戲劇、小說相併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在今年上海書展期間,作家、復旦大學創意寫作MFA專業碩士導師張怡微的新作《散文課》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重點推出。
  • 文如其人:楊絳散文的和諧淡然之美
    楊絳先生是文學理論家,是劇作家,是翻譯家,也是被譽為"大陸近幾十年來出色的女散文家"。雖留學英倫,終身從事外國文學的研究和翻譯工作,楊絳的散文卻表現出一種淡然的和諧之美,在中國現代散文中獨樹一幟,真誠而從容地打動著讀者。從其散文中,我們可以看到有苦不輕言的堅韌,看到命運顛覆時的從容,看到一位令人讚嘆欽佩的女性作家。
  • 《根河之戀》:葉梅散文的新境界
    時代品格和歷史擔當,是葉梅散文的一個重要特質。葉梅散文貼近時代,即使是歷史題材的作品,也灌注著強烈的時代精神。她新近出版的散文集《根河之戀》的開篇《公主海渡》,寫的是元朝闊闊真公主從福建泉州渡海遠嫁波斯伊爾汗國的故事。作者對這一題材十分珍惜,為了寫好這個故事,她重新通讀了中華書局出版的整套《元史》,有許多新的發現和感慨。
  • 2020年中國散文年會唐山作家秦勤散文榮獲二等獎
    2020年中國散文年會唐山作家秦勤散文榮獲二等獎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曹豔菊)近日,由《海外文摘》雜誌社、《散文選刊·下半月》雜誌社主辦的2020年度中國散文年會在北京召開,我市作家秦勤散文《疫情下的中國留學生》榮獲2020年中國散文年會二等獎,並成為最年輕的籤約作家。  散文《疫情下的中國留學生》以作者為原型,真實記錄了在全球新冠疫情大背景下,中國留學生如何以堅定的信心、樂觀的態度積極面對,歷經萬難歸國的真實故事。
  • 名將周亞夫是如何死於一雙筷子之下的?
    周亞夫是開國大將、初漢名臣周勃的兒子,其生於將相之家,精通韜略,長於治軍,頗有其父周勃之風。公元前174年,周亞夫駐軍細柳(今鹹陽西南、渭河北岸)抵禦匈奴入侵,漢文帝劉恆親自視察細柳營並勞軍。由於「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軍士不許皇帝隨意入營,不許皇帝馬車在軍中急馳,漢文帝也必須遵守軍中之令。一身戎裝的將軍周亞夫以軍禮參見文帝,而不行君臣之禮,文帝大受震動。出了軍門,眾臣皆驚。文帝卻說:「嗟乎!此真將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