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大部分舊改項目都是往創意園形式發展」,在廣東省商業地產投資協會會長黃文杰看來,像燕匯廣場這樣,改造為盒子式Shopping Mall的案例,並不多見。
燕匯廣場前身為廣東省機械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倉庫,之後由廣州隆達投資有限公司接手投資改造,「變身」為廣州海珠區首家大型社區購物中心,於2009年開業。
燕匯廣場商業總建築面積約4.5萬㎡,共有5層。項目位於江燕路、南泰路、江泰路交匯處,毗鄰地鐵2號線江泰路站,與廣州萬科首個集中式社區商業項目——江燕路萬科裡隔街對望。
從2009年到2017年,燕匯廣場已深耕社區8年。10月28日,燕匯廣場舉辦「璀璨8周年,盛裝再啟航」慶典儀式。
在現場致辭中,廣州市燕匯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斐表示,過去8年,燕匯廣場一直持續積極進行調整升級,但「大眾化、接地氣、親民便民」的項目定位延續不變。
而這一定位與其所處市場環境密切關聯。燕匯廣場附近聚集了海富花園、珠江南景園、翠城花園、保利花園等10多個大型成熟居住小區。早在2015年,項目周邊常住人口就已達到80萬量級。
廣州市燕匯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斐
結合周邊日趨成熟的居住氛圍,過去8年,燕匯廣場先後進行了2輪「大手筆」調整,並最終形成如今「更加明晰的業態分布」——進駐品牌約100個,零售業態佔比壓縮至50%,餐飲、休閒娛樂業態佔比分別提升至25%、18%,另有約7%為服務配套。
據贏商網了解,燕匯廣場2輪調整在時間點把握上各有側重,而整體方向都集中於壓縮零售,提高餐飲、兒童、休閒娛樂等體驗業態的佔比,為周邊街坊提供「一站式消費體驗」的特徵逐漸清晰。
· 第一輪大調整
此輪調整於2014年啟動,調整期為2年,是江燕路萬科裡開業前,燕匯廣場進行的一次主動升級。
通過功能區域調整,燕匯廣場將鞋類皮具、男女服飾、兒童業態等進行集中歸類,重新明晰功能分區,形成獨立百貨區,一改以往的凌亂布局。
與此同時,品牌升級也同步進行——剔除部分不符合定位的品牌,引入一批特色熱門品牌,多集中於兒童零售、餐飲業態。
此輪調整完成後,燕匯廣場餐飲、兒童業態佔比分別達到30%和8%。
由於燕匯廣場原址為倉庫,空間設計上存在層高局限空間過於壓抑、天花吊頂裝飾欠佳、一樓中庭過於擁擠等不足。
針對這些問題,此輪調整對天花吊頂進行了重新裝修,在一樓中庭釋放出更多的公共活動空間,並在休憩區,特別是二樓兒童樂園區增設座椅。
· 第二輪大調整
隨著城市商業副中心規劃的逐步落地,具備「最後一公裡」優勢的社區型購物中心,也逐漸顯示出發展潛力。
看準這一行業風向,燕匯廣場於2016年7月,投資近800萬元進行開業以來最大規模調整,全面升級動線、業態、品牌。在今天的8周年慶典前,此輪調整正式收官。
據劉斐介紹,在此輪調整中,燕匯廣場全新引入了中國電信、吉樂國際兒童德育館、hen咖(手遊館)、美心西餅、老班長、初客牛排、快樂檸檬、咕嚕咕嚕、創茶輕飲、鳳小館順德菜、芋觀園、深海燉鍋等品牌,涉及餐飲、兒童早教、休閒娛樂、服務配套等業態。
據贏商網現場觀察,在開業周年優惠活動的帶動下,燕匯廣場全新進駐的餐飲品牌,吸引不少社區居民排隊嘗鮮。
伴隨周邊居住氛圍的成熟,二樓兒童區也已進入客流穩定期。剛剛開業的吉樂國際兒童德育館, 位於二樓兒童區的顯眼位置,儘管還是「新鮮面孔」,卻也吸引不少家庭客群停留諮詢。而引入hen咖(手遊館),則是燕匯廣場針對年輕客群的品牌布局。
除此之外,燕匯廣場外立面也進行了重新裝修,如更換高清LED屏,增加外立面燈光、廣告位等,調整面積約8000㎡。
據劉斐透露,接下來的2017-2018年,燕匯廣場還將對場內軟環境進行分片區升級改造,「希望在原來基礎上有更大的蛻變」。
而此輪調整的背景,或關乎燕匯廣場另一市場機遇。根據規劃,廣州地鐵第一條環線——11號線,在燕匯廣場東廣場旁邊設有站點。該線路途徑天河、越秀、荔灣、白雲和海珠五大中心城區,預計將在2022年通車。屆時,燕匯廣場將進入雙地鐵時代。
在劉斐看來,待11號線通車,燕匯廣場輻射範圍也將進一步擴大。從項目的調整計劃來看,燕匯廣場運營團隊顯然希望在新一輪機遇降臨前,搶先做好準備。
燕匯廣場運營團隊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