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傳承千年的繞桑林,是非常值得體驗的白族民俗風流節

2021-01-10 無為廚子的雲遊生活
繞桑林的會徽,小小的圓紙片,太陽膏

每年農曆四月二十三到二十五日,是大理白族傳統的節日繞桑林;因為繞桑林的目的是野合,所以被俗稱為風流會;又非常含蓄的被稱之為祈雨節,需要說明的不是祈求天空下雨,而是祈求男女雲雨之事。

繞桑林起源於大理蒼山花甸壩萬花溪附近的桑林谷;在歷史由於人口發展越來越多,桑林谷已經無法容納,就把繞桑林會址遷到了山腳下的慶洞村。繞桑林會期是三天,分別是慶洞村、喜洲村、慶洞村和海舌上的金河村;慶洞村有兩座古廟,分別是神都和佛都(聖元寺);金河村有一座古廟仙都,因此繞桑林有被稱之為繞三靈;其實這種稱呼不確切,因為白族語喜洲的意思是玄武,加上神佛仙三都應該稱之為繞五靈;五在白族語中有懷孕、生育的意思,也正是繞桑林所要達到的目的。

花甸壩因桑林谷而得名;白族語花的意思不是花,而是生殖器;而桑林谷的形態就是可以容納百人的女性生殖器,被雅稱大水碗;在歷史上,洱海的水位很高,古大理人生活在花甸壩就是生活在洱海邊上;為了生育子孫就會到花甸壩旁邊的桑林谷野合;因此花甸壩的意思不能簡單片面的理解為漫山遍野都是花,而是「白族文化的發源地」。

萬花溪的名稱,與桑林谷有直接的關係;古籍記載自古大理無桑樹,也就不是一些人從文字上直接理解的「蒼山上的桑樹林」,而是與殷商時代國王舉行的國家級祭祀活動意思相同;萬花溪的源頭在花甸壩,從桑林谷旁邊流過;白族語萬字的意思與慶相同,意思都是「王」;所以萬花溪的意思是「孕育國王的溪」;這一點與歷史吻合,大理國段氏國王就是生於萬花溪邊上的村莊。

大理的名稱,直接來源於桑林谷;「桑林」一詞在古語中的同義詞就是「大」,也就是「天」;然而繞桑林貼在太陽穴上的的會徽就是「太陽圖案的太陽膏」,簡稱「日」;所以,大理的意思就是「繞桑林貼上太陽膏」;以前本人已經專門寫過一文解釋了「大理的意思是天上的太陽」,這裡就不再細說了。

萬花溪流經山腳下的山丘「紅龜山」,到沙村注入洱海;然而在歷史上萬花溪是在海舌旁邊的金河村注入洱海的,所以仙都不是在沙村而是在金河村;金字的意思是祭祀,洱海有個古稱就是洱河;所以金河村的金河是祭洱海;又因為海舌是由洱海裡的螺獅殼堆積而成,像是插入洱海裡的烏龜頭;而紅龜山又是因為形態像個烏龜背而得名。

蒼山腳下最矮的這個山丘就是紅龜山

海舌的龜頭形態與紅龜山的龜背形態,正好是「玄武」;玄武翻譯成白族語就是「喜洲」;也正是因為紅龜山的龜背形態,所以紅龜山被人們認為是好風水,就成了著名的墳山,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把人葬在烏龜的肚子裡,不就是變成了龜蛋了,希望再轉世成為千歲之人,也就是王!」還有,紅龜山之所以叫紅龜山,是因為古大理人理解的死亡是喜事,所以用了個「紅」字,是對轉世投胎變成好命美好的期待和祝願。

螺獅在白族語中,被稱之為「慶」,也就是漢語「王」;慶洞村這個名稱裡的「洞」,意思是「家」;然而慶洞村恰巧位於紅龜山的南側,那麼這個「王者之家的慶洞,表達的就是海舌這個龜頭就是從紅龜山伸出去的龜頭」;所以繞桑林的三天時間,安排的場所分別是龜背旁邊、龜脖子旁邊、龜頭旁邊,這才是「三靈」,真正所指的是「洛書」、又名叫「龜書」,是陰陽五行術數之源;而不是指人們理解的「神佛仙三都」,但是聖元寺這個名稱中的聖元,指的就是「烏龜」也可以說是「洛書寺」。在紅龜山上,歷史上還有一個研究文化的「察獅寺」;這個獅,就是指螺獅;這座研究王者之道的察獅寺,也早已變成了紅龜山上的塵埃。

古代白族人繞桑林,主要做三件事:一是祭天;二是野合;三是參悟洛書。

洛書包含著大千世界萬事萬物的脈絡,也是中華民族文化之源;大理的這座紅龜山,一直流傳著上古伏羲的故事。

古人根據洛書和性,衍生出了《八卦》、《易學》等等,承載著民族智慧的文化;所以說「正是繞桑林造就了白族,培育出了歷史上被譽為東方猶太人種的滇商,讓喜洲曾經成為了持續數百年的經濟和文化中心。

繞桑林的路邊攤

如今的繞桑林,山腳下綿延數裡都是小商販賣垃圾處理商品的;在整個會場逛了兩圈,只見到一個少婦的腦殼上貼著太陽膏,還在不停的擺著姿勢用手機玩自拍;估計她也是隨便亂貼的,可能並不知道貼太陽會徽的意思是「我是來借種的」!

繞桑林的對歌場,本來應該是青春少婦的舞臺;卻見到的只是一群老年人在那裡打情罵俏、無病呻吟!都已經蕭條成這樣的繞桑林,還有人在收對歌場的門票,這智商完全與猶太人不搭噶,正是在說明歷史上的大理猶太人已經消失了;與大理隨處可見的牌坊相吻合,牌坊就是向世人展示曾經的輝煌,今日的衰敗;與喜洲的社會地位變化相吻合,退出了我國西南四省和南亞幾國經濟中心的地位;究其原因,就是繞桑林的變遷所導致民族智商衰退的結果!

雖然現在已經與過去有了很大的變化,還是用本人多年以前寫的一首詩《繞桑林》來結尾,追憶文化的變遷:

蒼山騰霧接穹蒼,長袖拂雲舒捲長!

古老山村添詭秘,今時野景破天荒!

萬人齊聚雲祈雨,花曲高歌勾玉郎!

柳黛纖腰意在挑,桃腮媚韻情飛揚!

無為廚子朱飛龍

寫於繞桑林之日

相關焦點

  • 大理周城 白族民俗活化石
    原標題:大理周城 白族民俗活化石  大理喜洲鎮的周城村,是全中國最大的一個白族聚居自然村落,常年居住人口在10000人以上,99%都是白族。  周城村坐落於大理古城以北25公裡的蒼山雲弄峰下,東臨洱海桃源碼頭,北連著名的蝴蝶泉景區。
  • 相約大理白族火把節,感受不一樣白族味
    今年火把節,不如一起去周城狂歡,扎火把、祭火把、點火把、跳火把……地道白族味兒,傳統民族節,約起來?農曆六月二十五,是白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火把節。周城是雲南省級歷史文化名村,中國白族扎染之鄉,中國白族第一村,中國白族民俗文化活化石。到了周城,除了參與白族火把節狂歡活動,還可體驗多姿多彩的白族民俗文化。
  • 民俗美食特輯第二彈:白族是大理的白族,乳扇是白族的乳扇
    這些年民俗民風旅遊的風颳得很大,作為我國少數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雲南成為了很多旅行者的首選,而雲南的中國旅遊景點中,備受青睞的無疑就是大理和麗江了。 大理人的乳扇 ° 最不能忘懷的奶香味道 乳扇是一種主產於大理洱源的奶製品,乳制薄片,有點民俗自製奶酪的意思,洱源鄧川的牧場聞名雲南,而鄧川產出的乳扇質量也屬上乘。
  • 深入大理,感受白族人的四季民俗風情!
    美好的氛圍以及更好地保護和傳承白族文化,開辦了「天天三月街」。屆時附近的人們身著節日盛裝,趕著牲畜,手攜肩挑著山貨藥材和農副產品,聚集在街上,除進行物資交流外,還舉行對歌、跳舞、射箭、賽馬、球類比賽,以及演出白劇、花燈戲。
  • 大理有座千年白族古鎮,靜謐迷人,鮮有人知,比大理古城還值得去
    >,首先想到的是那洱海蒼山的風花雪月,和大理古城的古樸浪漫。沒錯,大理是一個多古鎮的地方,像大理古城、雙廊古鎮都藏著大理的文化和歷史,也湧動著無限的浪漫風情。不過,去大理,有一個古鎮,比大理古城更值得去,它隱藏千年,古老神秘,又似曾相識,這便是喜洲古鎮。
  • 期待盛夏裡最美的花火—2020大理民族火把節
    ,最讓人期待的就是一年一度的火把節,這是一個值得你不遠千裡,親臨現場參與的民俗火焰盛會。大理白族火把節,更是把對火的崇拜與追捧詮釋的真真切切。這種氛圍,這種感動,只有到了大理融入其中,你才會對其有所認識。
  • 桑植白族「三月街」民俗活動暨茅巖河水上體驗項目啟動
    紅網時刻張家界4月27日訊(記者 李森林 通訊員 謝德才 黎治國)4月27日,桑植縣在利福塔鎮九天玄女洞廣場熱烈舉行白族「三月街」民俗活動暨茅巖河水上體驗項目啟動儀式,來自省內外40多家媒體、市內外100家旅行商及上千名群眾和遠方遊客興致勃勃地參與了這一盛大活動,切身感受了張家界西線旅遊發展地的魅力文化旅遊大餐。副市長歐陽斌出席啟動儀式。
  • 大理白族端午節習俗
    大理是全國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白族節日眾多,活動豐富多彩,端午節就是其中一項具有濃鬱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重要節慶活動。  端午節白語稱「五望五」,與漢族端午節同日。白族人把端午節稱為「端午」,認為「端」即是開端,通常人們會把初一作為五月開始,但是在習俗上五月初五才是五月的開始。
  • 大理周城,中國「白族扎染之鄉」,藏著傳承1500年的古老技藝
    但在大理,它卻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雲南省最大的自然村、大理最大的白族村,最主要,它是中國的「白族扎染之鄉」。周城不僅至今保留著原始的扎染技藝,還保留了非常完整的白族特色建築,於是,我決定到周城去看看。跟著大姐走了十幾分鐘,記不清穿過了多少條巷子,總之七拐八拐的,差點把人繞蒙,才終於到了大姐的家。
  • "藍與白"之美,大理白族扎染的文化與傳承
    但那些即將失去的東西卻值得我們去保護與珍惜。所以我想要去寫那些已經岌岌可危的傳承,那些被列入&34;的東西。這些東西不止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件事物,更的華夏五千年來的文化與精神傳承。我出生在大理,說起大理首先會讓人聯想的美麗的風景以及適宜的氣候,再者就是熱情好客的白族阿妹。
  • 大理白族民俗知多少:掐新娘,三道茶
    在雲南大理的嚴家大院,看到了一個反映白族婚禮的節目,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幫人圍著新娘「那個掐喲」。這種沿襲多年的傳統風俗,並非是暴力的呈現,也沒有絲毫男尊女卑的味道,在純樸中透出的似乎是一種另類的「考驗」哦,不得而知白族的婚禮十分隆重而熱鬧,大理白族的婚禮是在結婚前一天開始的。
  • 大理最具白族風情的地方——劍川
    前面幾期,我基本都把大理梳理完了,但是還是沒有寫完,之後幾期,我會堅持把大理的12個縣市寫完,讓大家在我的文字裡感受大理的萬種風情、千般訴說、百種回味、一生難忘;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是大理最具白族風情的地方——劍川;我們知道,伴隨著民族雜居和城鎮化推進,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失去了太多本民族的語言
  • 雲南地區恬然自樂的民俗節日
    每一個民族的衣、食、住、行及婚戀、喪葬、生育、節典、禮儀、語言、文字、圖騰、宗教、禁忌、審美,莫不結撰為個性鮮明的文化鏈:納西族的東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貝頁文化、彝族的貝瑪文化。今天介紹一些地方的民俗節日,如潑水節、刀杆節、插花節、火把節、木鼓節等。01潑水節西雙版納潑水節上,青年們端水灑潑,猶似銀花怒放。
  • 探尋大理非遺瑰寶!親身體驗白族扎染,感受古城璀璨人文!
    ▲ 紀錄片《非遺大理行》  大理白族扎染,一項浸染了千年時光的技藝,據考古學者發現,扎染在漢代,就已經出現,古籍記載,「漢年間有染纈色法,不知何人所造。」  經過反覆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層,而縫扎時針腳不一、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使扎染帶有一定的隨意性,染出的成品很少一模一樣,因此這份美麗是獨一無二的,它是大理白族人傳承千百年的文化守護,更代表著大理最純正的藍與白。
  • 大理千年古鎮,是《五朵金花》的誕生地,被譽為「白族第一鎮」
    大理歷史悠久,山川秀麗,「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洱海月」,構成了大理「四絕」,故而有「東方瑞士」之稱。大理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漢、白、彝等26個民族匯聚於此,形成一個多民族風情文化城市。今天要介紹的便是大理的一個民族古鎮——喜洲。
  • 位於大理的千年白族古鎮——喜洲
    今天倉倉跟大家分享的這個古鎮,位於大理,但卻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理古城。而是是一個有著一千多年白族歷史的文化名鎮。勞動間歇時,村民常在樹蔭下的小憩;「繞三錄」的長蛇陣般的隊伍要繞著它狂著它狂歡;就是村上的人死了,送葬的人群也要朝著它繞一周,並把紙幡插在樹下燒毀,藉以寄託死者對村莊的依戀。大青樹下,幾隻雪白的鷺鷥在湖面上時而嬉戲親暱,時而競相遊動。遠方錯落有致的雪峰,映在碧綠的湖水裡,煞是好看。
  • 節日將至,關於大理白族火把節你了解多少呢?
    大理的火把節吧~火把節是中國西南許多少數民族(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都過的一個傳統民族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34;。時間一般為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以彝族和白族過得最隆重和認真。白族火把節於每年夏曆六月二十五日舉行。
  • 雲南唯一的千年白族古鎮,被老舍稱為東方劍橋,究竟是怎樣的?
    背面有著蒼山、蒼浪、雲弄三峰,東面是洱海的喜洲古鎮,穿插著滇藏、 大理 兩大公路。古鎮經歷了一千多年的歷史,在這裡可以看到最多的白族民居四合院。古鎮其實不算很大,中心點是四方街,並圍繞四方街拓建出了四條街道,只需要大半天時間就能逛遍整個四方街。
  • 大理地方民俗節日部分日程
    大理是一個有神仙居住的地方,有著精彩的民間文化與活動、節日。大理地方民俗節日素來是「一節多村,一曰多節」的,筆者從大量資料裡整理出以下節日,供大家參考。當然還有許多節日是小編沒有整理進入的,如果讀者有了解的,請在文後留言,謝謝!
  • 千年歌會頌祖國 大理沙溪民俗快閃驚豔亮相
    千年歌會頌祖國 大理沙溪民俗快閃驚豔亮相(供圖)千年歌會頌祖國 大理沙溪民俗快閃驚豔亮相(供圖)沙溪古鎮(供圖)近日,2019石寶山歌會節暨第八屆白族文化節在白族故裡大理劍川沙溪古鎮—石寶山景區盛大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