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裡特——尼可拉大峽谷的明珠
離開利頓,我們驅車往東行。漸漸遠離了弗雷澤河河谷,我們的車子沿著山路向梅裡特插去。這一帶除了山就是山,沒有河,高速公路沿著山與山之間的谷地穿插而去。儘管如此,路仍是那麼平而直,絲毫沒有穿山越嶺之感,我讚嘆那些公路設計師及築路工人們的高超技能。也不知穿了多少山,行了多少路,我們在一個較為開闊的地方停了車。這兒有不少商店,與其他地方一樣,行人卻不多,不像我們國內那樣行人如織。帕特夫婦的車子已在這兒等著我們,陪同兼司機的瑪莉小姐告訴我們:這兒就是梅裡特市,請大家下車。
加拿大BC省梅裡特市
此時正是10月3日中午12時左右。
前來迎接我們的部落酋長莫克倫·安東尼把我們引進附近一家餐館就餐。館子不大。但十分整潔,菜餚品種多,服務熱情周到,座無虛席。
中飯之後,莫克倫先生開車把我們帶到位於該市市中心的辦公大樓。這座大樓外觀別致,淺黃色的牆,茶色玻璃,整座建築稜角分明。進入室內,窗明几淨,辦公室設備現代化。我們進入了一件較寬敞的會議室,市長要在這裡接見我們。
坐定之後,市長進來了。這是一位身材高大、帶有黑人血統的女市長,深色的花外衣,襯著淺色襯衫,梳高髻,戴項鍊,顯得華貴而端莊。領隊若哲先生把我們一一作了介紹之後,莫克倫先生把對方的人作了介紹,大家握手互致問候,洋溢著一片熱情親切的氣氛。
座談開始了,首先由莫克倫先生做全面的介紹。他是當地有影響的酋長之一,個頭高,留著小鬍鬚,額頭上深陷的皺紋及染霜的雙鬢,隨時深鎖的眉頭,向人們展示著他的歲月與深沉。他告訴我們:住在梅裡特一帶的印第安部落成為溪流人,自稱赤瓦堪姆克,約2500—3000人,操兩種語言,一種與利頓相似,一種則不同。在白人進入這一地區之前,他們都住在這裡,叫小溪和河流匯集的地方。1910—1920年白人來到這裡之後,95%的人死於他們帶進來的疾病,剩下的5%的人,移居城外,1920年以後才慢慢得到發展。這時,他一臉嚴肅的表情,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是不平靜的。呷了一口咖啡之後,他又繼續介紹道:「我們這個民族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只有口傳的歷史,傳說我們最早的祖先住在月球,俯視地面時,見到地面非常美麗,就讓蜘蛛吐絲,我們的祖先就順著絲線下來,著陸在斯坦因大峽谷的源頭,至今尚有腳印在那裡。我們的民族就這樣繁衍下來了。」神話畢竟是神話,可現實是怎樣呢?他繼續介紹道:
50年代以前,我們基本處於封閉之中,不與外界交往,50年代中期大約在1956年左右,這一地區各部落之間才慢慢開始交往。1960—1970年後,年輕一代人「開始睜開眼睛」,從重負中醒來,開始考慮自己民族的未來。1968年以前,我們沒有一個大學生,我自己連高中都沒有讀完。1971年,尼可拉大峽谷5個部落聯合起來,成立了尼可拉峽谷管理委員會,當時連一個秘書也找不到。當時的政府對印第安人實行了種種限制,孩子們被迫送到白人學校進行同化教育,丟失了印第安語言和傳統,,上了大學就可能失去印第安身份,印第安女子與白人結婚,也就失去了印第安身份。自己生產的產品,未經批准不許出售;還規定不準印第安人直接到銀行貸款等等,限制可多。至今許多限制還依然存在。
成立管理委員會時,我們把地址選在梅裡特。昔日我們印第安人進城,走路都抬不起頭來。我們覺得應有自己的城市,我們要昂首挺胸地行走在我們自己的城市裡,成為城市的主人。市長的丈夫是建築商,他熱情地幫我們蓋起了這座大樓。這是我們5個部落共同建造的,共同在這裡辦公,常在這裡商量我們共同的事業,如商討憲法,商討捕魚所有權等。我們成立共同的管理委員會,目標是為了5個部落培養優秀人才,最終實現各個部落自己管理自己。這個目標1988年實現了。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做了許多工作,如成立了峽谷商業計算服務中心,培養了各部落的會計人才。為了克服財政困難,克服法律規定不準印第安人直接到銀行貸款所帶來的重重困難,我們成立了尼可拉大峽谷印第安人發展公司。給印第安人提供貸款共計150萬加元,讓他們發展各種事業。另外,針對缺乏技術人才的狀況,還成立了印第安人建築公司,培訓管道工、電工等技術人才。1988年,尼可拉大峽谷管理委員會解散後,我們用董事會的方式來管理印第安事物。
談到人才的培養問題時,莫克倫先生告訴我們:據統計,在加拿大受過基礎教育(相當於高中)以上的人佔人口的36%,但在印第安人中只佔5%。為此,我們成立了尼可拉峽谷技術學院,培養高層次的專門人才。現在我們已有自己的各級學校,從幼兒園到大學都有,教育質量高,入學率也高。到1992年,印第安人中受過基礎教育以上的人,已由1988年時的5%,提高到7.5%,以後情況會越來越好。
當我們問及印第安人家庭辦了那些事業時,莫克倫先生告訴我們,有的開辦牧場,有的搞家庭手工業,他的父親就辦了一個養牛場。
加拿大一個印第安部落的圖騰柱
莫克倫先生的一番介紹,在我們心中掀起了層層波浪,在百廢待興的情況下,這些印第安兒女們並沒有被困難所嚇倒,相反,他們以極大的勇氣和毅力,為振興印第安做出了巨大的努力,短短幾年間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績,令人由衷敬佩。由此,我領會到了印第安民族的精神:自強不息。這不正是斯坦因大峽谷那種博大、深邃的精神的升華麼。
「現在,請我們的女市長克拉倫·納嘎德女士講話。」莫克倫先生把話鋒一轉。話音剛落,女市長即爽快地做了自我介紹:「先談談我的民族背景。我的家世有非洲黑人、美洲印第安人及歐洲白人的血統。我和丈夫1960年從丹麥搬來,長期當建築公司經理。我們有3個孩子,大的已成家,我和小女兒開有成衣店。我關心政治,5次當選梅裡特市商業協會主席,1990年當選為市長。」直率,明快 ,這是我她給我的印象。停頓了一下,她繼續介紹道:
「梅裡特市1300人,除印第安人外,還有中國人、日本人、印度人及北美人,是個多文化社區。」說著,她送給我們每人一枚市徽:圓形黑底,中心是一輪金色的太陽,周圍一個呈半個橢圓形的綠色圖案,女市長解釋市徽的含義是:在陽光下得以發展,得以繁榮。談到教育問題,她說:「有關教育的項目,我都參與了,特別是尼可拉教育學院,很多項目都在成為現實。」她強調:「過去5年中,加拿大正在進行一場政治變革,過去決策是由上而下,現在是人民由下而上提出自己的意願,政府按此來決定政策和辦些事情。我自己施政的原則是重視發展教育,重視發展經濟,重視各部落、各種族的團結。」好一個精明能幹的女市長,對於她的魄力和才幹,我們都由衷敬佩!
現在輪到印第安人發展公司的女經理洛瑞介紹了。她個頭不算高,短髮,身著加克,棕色的面龐嵌上一對大眼睛,給人精幹的感覺。她說:
「我是冷水部落來的,離過婚。我們公司要求知識很廣,土地管理、市場管理、金融業務,什麼都要懂。我在哥倫比亞大學、尼可拉技術學院等選讀過一些課程。我的民族處於向上時期,80年代初我當總會計師時是唯一的女性,現在女性高級管理人員越來越多,有的幾近男女各半。」作為一名女性中的佼佼者,看來她很關心女性的成長,我有一種說不出的高興。談到這裡,酋長插話說:「我和洛瑞是兄妹,我們之所以幹得起來,與婦女們的支持分不開。剛開始時,我們困難很多,家務事她們承擔起來了,還有經濟方面,我們得到了她們的支持,這樣,我們才撐起自己的活動來。」酋長的評價是公正客觀的,這在我們的考察中有所體會,傳統手工藝品出自婦女之手,日常生活安排由主婦主持,她們用自己的雙肩,挑起了生活的一半或大半。就以印第安人發展公司來講,這是此地印第安人發展經濟的後盾,也是唯一經濟來源,這樣一項事關印第安人切身和根本利益的項目,其主持者是位女性,不能不令人驚嘆和佩服。
面對眼前這兩位不凡的女性,我從心底敬佩她們,並為她們感到驕傲和自豪。
梅裡特啊,這顆尼可拉大峽谷的明珠,閃耀著新一代印第安人的智慧之光,是他們力量和勇氣的展示。這其中,又包含著莫克倫·安東尼酋長、克拉勞·納嘎德女市長、洛瑞女經理這樣的開拓者們的多少心血啊!是他們和他們的朋友們的無私和無畏,才使多少代印第安人的理想正在變為現實,才使這荒涼的土地上出現了這樣一個印第安人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會見結束了,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走出辦公大樓。望著一排排入時的商店,望著來來往往的小車,我在默默地為尼可拉大峽谷的印第安弟兄們祝福,我想憑著他們的智慧和勤勞,他們將擁有一個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