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禮論》: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古人崇尚「事死如事生」,認為人死之後在陰間仍然過著和陽間一樣的生活,所以對身後之事十分重視,修建的陵墓和隨葬用品都儘量仿照死者生前的模樣。比如秦始皇為自己修建的皇陵,根據《史記》中的記載,其內就「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並且用金銀珍寶雕刻成鳥獸樹木的形狀,完全就是一幅人間世界的模樣。
古代的帝王身份尊貴,為了讓自己死後也能享受生前的榮華富貴,歷朝歷代的帝王陵寢,除了魏晉時期崇尚薄葬之外,其餘朝代大多都崇尚厚葬。比如離現代最近的清朝,其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各個帝王的皇陵基本上都是厚葬,。特別是清朝國力最鼎盛時期的乾隆皇帝,他的裕陵裡更是陪葬了數不清的奇珍異寶。
古代有句話叫「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古代帝王皇陵裡埋藏著數不清的珍貴財寶,自然也就引來了有心人的覬覦。比如乾隆皇帝的裕陵,他的一生所藏幾乎都被陪葬進了裕陵。在清朝尚存的時候,自然無人敢打裕陵的注意。可是等到清朝滅亡之後,隨著護陵大臣和守衛的逐漸撤離,裕陵自然也就成了盜墓賊的目標。
盜墓之風古已有之,到了清末民初時期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因為連年戰亂愈加猖獗,導致了大量文物流失海外。而這一時期最大的盜墓賊,無疑就是有官家身份的孫殿英。他打著為祖先報仇的旗號,先後盜掘了慈禧太后的定東陵和乾隆皇帝的裕陵。僅僅是在裕陵中就盜出了無數珍寶,珍珠、翡翠、玉石、象牙、雕刻、字畫等文物裝滿了四五十個大箱子。
其實,在孫殿英盜掘清東陵之前,還有一伙人也在打清朝皇陵的注意。這夥人以悍匪馬福田為首,聚集了數百名土匪準備趁亂盜取清東陵。可是在他們剛剛打算動手時,就遇到了有著同樣目的的孫殿英,最後被孫殿英以剿匪的名義給打跑了。不過,在馬福田這幫人被孫殿英趕跑時,有一個叫王紹義的偷偷留了下來,他留在河北成為了一個普通農民,後來以彈棉花為掩護,隱藏清東陵附近長達17年,幾乎搬空了整個皇陵。
王紹義原本是馬福田的手下,馬福田被趕走時,他偷偷的留了下來。也許他原本的想法是就此脫離土匪,從此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然而等到孫殿英盜掘清東陵,從其中挖掘出數不清的珍貴財寶時,王紹義那顆原本已經安分的心又開始變得蠢蠢欲動起來。他在清東陵周邊住了下來,還學了一手彈棉花的手藝,無時無刻不在覬覦著清東陵裡的財寶。
王紹義獨自一人想要盜掘清東陵裡的皇陵,這中間的難度顯然不是一般的大,而且一個人想要進入皇陵地宮也是一件難事。為此,他將清東陵附近村子裡原先的守陵後人也拉來入夥,合夥盜掘清東陵裡的寶藏。這些守陵人的後代祖上都是領朝廷俸祿的,可是到了他們這一代,朝廷早就滅亡幾十年了,自然也沒有俸祿發給他們。於是在王紹義的誘惑下,他們背棄了祖先當年的誓言,加入了盜掘清東陵的行列。
清朝皇陵原本都是有護陵大臣的,每一座皇陵都對應著一個護陵大臣,歸東陵總管內務府大臣管轄。在這些護陵大臣之下除了護陵衛隊之外,還有員外郎、主事、執事等各級管理人員。除此之外,在皇陵周邊還有很多守陵人居住,這些人有些是被朝廷發配來給皇帝守陵的,也有些是自願來給皇帝守陵的。他們成為守陵人之後,不但不用賦稅,每年還可以從朝廷領取俸祿,就這樣世代相傳了下來。
守陵人祖祖輩輩守護著這些皇陵,自然對這些皇陵的構造十分熟悉,王紹義看中的也正是這一點。從1945年開始,王紹義和另一位東陵大盜黃金仲合夥,帶領盜墓賊先後盜掘了鹹豐皇帝的清定陵、同治皇帝的清惠陵等,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太后、嬪妃的陵墓也遭到了這夥盜墓賊的盜掘。因為當時時局混亂,再加上王紹義等人做得十分隱秘,他們盜掘清東陵的事情一直沒有被人們發覺。
隨著時間越過越久,王紹義等人也越發的膽大起來,瘋狂從清東陵挖掘財寶,行為也越來越張揚,最終引起了文物保護部門的注意。在盜掘清東陵的事情敗露之後,王紹義等人瘋狂逃竄,直到六年之後才在天津八仙山被抓獲,後於當年3月21日被槍決。
雖然王紹義最終伏法,但是他盜走的那些東陵文物有很多都再也找不回來了。除了少部分文物被追繳回來之外,還有大量文物已經被他賣給了文物販子,這些被賣掉的文物大多都流失海外,其中有很多都屬於國寶級文物。
文物是我們中華文明的見證,每一件文物都代表著一段歷史。對於每一個愛護文物的人來說,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都是令人十分心痛的。如今隨著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不斷提升,再加上文物保護工作者對這些古代皇陵的大力保護,再也不會出現盜掘皇陵的事情了。對於這些皇陵本身來說,在他們漫長的歲月中,現在應該是最安全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