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八章——獨家揭秘安徽「一號工程」背後的故事

2021-01-12 騰訊網

自古以來

淮河流域水旱頻發

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

引江濟淮問題逐步引起更多關注

經過半個世紀的數番論證

和歷年多輪嚴苛的專家審核

引江濟淮世紀工程

終於在2016年歲末正式開工

這是安徽人期盼了半個世紀的

重大工程

這是安徽省基礎設施建設的

「一號工程」

引江濟準工程是跨流城、跨省重大戰略性水資源配置和綜合利用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標誌性工程,2019年,引江濟淮作為我省基礎設施建設「一號工程」,進入全面建設關鍵階段。

為了近距離感受這一項「世紀工程」

江淮晨報記者沿著運河江水北上的路線

歷時大半年、長途奔襲上千公裡

探訪引江濟淮中的八大關鍵樞紐

通過

《追夢》《牽手》《解碼》《擔當》

《文脈》《福祉》《移民》《豐碑》

八大篇章

多角度、多層次、立體化

深度剖析引江濟淮工程

追夢

幾代安徽水利人矢志不渝

運河往事——曹操夢斷將軍嶺

提起江淮運河情結,一位年過耄耋的國內知名老水利專家至今感慨萬端。他就是81歲的郝朝德,一位常年在自家客廳中掛著一幅標明江淮水系的安徽地圖,時不時臨圖沉思的他曾任安徽省水利廳廳長。

江淮運河的開鑿,是歷史的選擇也是時勢的必然!你們看,流入巢湖的南淝河與流入淮河的東淝河,正好位於合肥西北的江淮分水嶺兩側;在肥西將軍嶺一帶,兩河只是一嶺之隔。這很容易使人想到:如果在這裡開鑿一條水道,把兩條淝水連接起來,從而溝通江淮水系……

而這個構想,1000多年前的三國梟雄曹孟德就曾付諸實施。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曹操親率大軍南徵,在故鄉「譙」(今亳州)「作輕舟,治水軍。秋七月,自渦入淮,出肥水,軍合肥。」為了西控巴蜀,南擊孫吳,合肥作為淮右襟喉的戰略要地,是曹魏在兵敗赤壁後的新戰略。然而江淮丘陵縱橫,如何跨越長江和淮河天塹,將中原大後方的兵員和物資迅速調往合肥前線,成為曹操的心中牽掛。直到大軍越過壽春,抵進合肥西北的將軍嶺時,一個大膽的計劃開始步入史冊——劈開將軍嶺聯通巢湖,如此曹魏大軍和物資便可乘便捷水運長驅直逼長江天險,直搗東吳心臟。

然而,歷史在這裡和一代梟雄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大軍開挖將軍嶺時,白天順利掘進,然一夜過後便流沙盈丈,如此周而復始運河工程只得半途而廢。

千年困局——誰擎巨筆潤中原

孟德一夢成黃粱,誰擎利劍伏「江淮」?時光荏苒中,千年已成雲煙,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為了既完成古人貫通江淮的夢想,又解決水旱災害頻發的現狀,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家和安徽省有關部門就開始大量前期研究工作,並且在1957年開始的淮北河網化嘗試中,開挖多條新運河,提出穿過江淮分水嶺,引用長江的水資源,實現北煤南運、南水北調,以滿足改種水稻,消除水旱災害及開發航運水電等需要。同時,還能夠把淮河洪水通過水道轉移長江。

溝通江淮的設想成為引江濟淮工程的一個基本思路,吸引了數代安徽水利人為之奮鬥,開啟引江濟淮工程的追夢之路。

跋山涉水——一片初心付江淮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1970年,當時在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工作的郝朝德出任引江濟淮規劃組組長,與老專家尤家煌、徐昭國、周中才、沈洪生、朱昌熊等成為引江濟淮工程的第一代設計者。

1971年2月,治淮規劃小組正式向國務院上報了《關於貫徹執行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指示的情況報告》及其附件《治淮戰略性骨幹工程說明》、《關於治淮工程若干問題的討論情況》。

在郝朝德看來,這個報告意義十分重大,「在此之前,『引江濟淮』都是自己的調研結果和想法,而這次報告則是向毛主席匯報,代表著正式提出『引江濟淮』規劃設想。」

幾度爭論——山重水複疑無路

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副院長朱青,作為引江濟淮第二代設計者。

朱青稱,因為歷史原因,以及安徽省的經濟實力,引江濟淮工程的前期論證工作在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曾幾經波折。

儘管當時引江濟淮沒有列入建設日程,但圍繞引江濟淮工程布局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卻沒有停下腳步,在經濟特別困難情況下,安徽省相繼實施了鳳凰頸排灌站、西河兆河斷面擴大、派河河道疏浚等一批防洪、排澇、供水等配套措施,為引江濟淮建設奠定了基礎。

照進現實——「提頭來見」競風流

2009年國家啟動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朱青說:「那時候我們就覺得,隨著相關設施不斷完善,安徽經濟水平不斷發展,引江濟淮工程應該到時候了。」

2014年,為了加快引江濟淮工程前期論證進程,水利部明確由安徽省牽頭組織引江濟淮工程項目建議書、可研報告及支撐性專題等前期論證工作。「當時安徽省省長王學軍,深知這項艱巨任務短期很難完成,他要求各個部門拿著『提頭來見』的決心,壓茬推進各項前期工作。」朱青告訴記者。

2016年12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引江濟淮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批覆意見》;

2017年9月28日,國家水利部、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關於引江濟淮工程安徽段初步設計報告的批覆》,標誌著引江濟淮工程進入全面開工建設階段。

破繭成蝶——盛世中國譜華章

一步一個腳印,歷經半個多世紀的論證和研究,引江濟淮工程終於趕上中國跨越發展的時代大潮,2016年12月29日上午,在天時、地利、人和中,引江濟淮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標誌著長達六年的建設序幕徐徐拉開,新一代的建設者們踏上了新的圓夢之路,把引江濟淮從紙上規劃的藍圖變為貫通江淮的現實。

以上內容為節選

牽手

探秘引江濟淮「八大樞紐」

規劃明確:引江濟淮工程由引江濟巢、江淮溝通、江水北送三部分組成。其中新建和改建八大樞紐工程、總計長達700多公裡的輸水線路、數萬名建設者同步進行施工,如何對這一宏大工程進行管理呢?為此,安徽省引江濟淮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引江濟淮集團)下設安慶、廬江、肥西、合肥、淮南、江水北送六大建管處,駐紮現場高效管理,既各負其責亦受安徽省指揮部統一調度。

引水長江邊——安慶:樅陽引江樞紐

分水巢湖畔——廬江:鳳凰頸引江樞紐、廬江節制樞紐、兆河節制樞紐、白山節制樞紐

提水派河口——肥西:派河口泵站樞紐

跨越分水嶺——合肥:蜀山泵站樞紐

奔騰入淮——淮南:東淝閘樞紐

七級提水——皖北城市供水新時代:西淝河輸水線路

以上內容為節選

解碼

引江濟準的「工程之最」

作為安徽版之「南水北調」,滾滾江水由南向北,經歷的不僅僅是數百公裡的旅途,更要克服無數艱難險隘。

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舉世矚目的引江濟淮工程在技術環節已與傳統水利工程不可同日而語,來自各標段的統計數據顯示,整個工程不僅許多技術、工藝是世界級的,期間運用、實驗的不少項目甚至是水利學科與多個邊緣學科聯合研究的前沿領域,在報告中不乏「之最」、「空白」等字眼;整個將引江濟淮建設現場已演變成一個科技攻關的大舞臺,各路高手競風流,你追我趕出新招。

淠河總乾渠渡槽——世界最大跨徑鋼結構通航渡槽

淠河總乾渠需要跨越整個引江濟淮的河道,所以渡槽主跨跨度達到110米,總用鋼量高達2.04萬噸。淠河總乾渠渡槽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跨徑鋼結構通航渡槽。因此對於渡槽的結構設計、材料製作等方面提出了十分嚴格的要求。

G312公路橋——中國內河最大跨徑變截面連續鋼箱梁橋

除了淠河總乾渠,引江濟淮工程還將穿過312國道,滾滾江水從公路下方穿過,所以通過修建一座大跨徑的連續鋼箱梁橋,以保障合六葉公路通行。這座橋的主跨度設計為180米,而該跨度是安徽省第一、全國第二、全球第二。

蜀山泵站樞紐——亞洲最大的混流泵站

引江濟淮把江水從南往北輸送,它面臨最大的難點是地勢問題,如何翻越江淮分水嶺,實現水往高處流,將考驗建設者的智慧和決心。而江水抬高最多的地方就是位於合肥的蜀山泵站樞紐,建設者正在建造一個龐大的泵站群,在這裡,滾滾江水將被抬高12.7米,相當於四層樓高。

此外,在江淮溝通段還要滿足2000噸貨船的通航。因此,船隻到達蜀山泵站樞紐的船閘時,如何平穩地翻過「四層樓」,也成為了該工程的設計亮點之一。

以上內容為節選

相關焦點

  • 《檔案》今晚22:07獨家揭秘《獵狐狙殺——山本五十六斃命背後的...
    《檔案》今晚22:07獨家揭秘《獵狐狙殺——山本五十六斃命背後的暗戰》他被稱為日本聲名顯赫的「海軍之花」,他也被視為珍珠港事件的罪魁禍首。嗜賭成性的山本五十六,如何踏上自己鋪就的死亡之路?絕密電報成功破譯的背後,山本五十六怎麼會死在日本人手上?空中截殺,太平洋上空,致命3分鐘,山本五十六斃命背後,還有哪些鮮為人知的謎團?77年前的多份獨家檔案首次曝光,彩色珍貴影像全呈現,今日22:07《檔案》為您揭秘《獵狐狙殺——山本五十六斃命背後的暗戰》,敬請期待!
  • 文物"醫生"揭秘背後故事
    第一次站在兵馬俑一號坑前,人們總會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一排排列隊整齊的陶俑,仿佛又把人們帶回了秦帝國。如今,距離兵馬俑被發現已經過去了40多年時間,但它們依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最近,一本《國寶修復師》出版了,其中記錄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護部修復師劉江衛修復兵馬俑的經歷。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揭秘了當年背後的修復故事。
  • 文物「醫生」揭秘背後故事
    第一次站在兵馬俑一號坑前,人們總會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一排排列隊整齊的陶俑,仿佛又把人們帶回了秦帝國。如今,距離兵馬俑被發現已經過去了40多年時間,但它們依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最近,一本《國寶修復師》出版了,其中記錄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護部修復師劉江衛修復兵馬俑的經歷。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揭秘了當年背後的修復故事。劉江衛。
  • 高校教授開展科普講座 揭秘嫦娥五號故事
    高校教授開展科普講座 揭秘嫦娥五號故事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8日電 (徐燕 葛文靚)北京時間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圓滿完成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
  • 何建明《大橋》:揭秘港珠澳大橋背後的上海故事
    整個工程的核心與難點在於中間一段6.7公裡長的海底隧道,以及深海之中連通海底隧道的兩個人工島。港珠澳大橋的建成,歷經艱辛,被譽為「新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在《大橋》中,中國作協副主席、報告文學作家何建明通過多次實地採訪,揭秘了這座「海上之城」如何建成的。5月26日下午,何建明攜新書《大橋》來到上海鍾書閣大融城店,與讀者分享港珠澳大橋背後的故事。
  • 江淮運河,一曲曠世「水調歌」 ——寫在引江濟淮工程開工三周年之際
    引江濟淮工程施工現場2019年,安徽遭遇近40年最嚴重的伏秋旱,此時,我們自會想起一條河。它就是正在建設的南北向水運大通道——江淮運河。這暢想中的「皖版」南水北調啊,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讓安徽魂牽夢繞——一「水調歌頭」·追夢東漢末年,曹操曾在江淮分水嶺開挖運河,但河道「日挖一丈,夜長八尺」,因膨脹土而折戟沉沙。而今,引江濟淮工程江淮分水嶺河道開挖深度已達39米。
  • 韓國SBS電視臺來樂拍攝 揭秘「都教授」背後的故事
    1日、2日,韓國SBS電視臺一行6人來到樂山採訪拍攝,本報對此進行了獨家採訪,報導之外,還獨家揭秘了《星你》背後的故事。    揭秘《星你》背後的「都教授」    據該節目的主持人金成敏介紹,韓國人也很愛看中國的電視劇,尤其偏愛古裝武俠片和後宮爭鬥劇,現在在韓國最火的一部中國電視劇就是《甄嬛傳》,只是引進後被改名為《雍正皇帝的女人們》。    那麼,「都教授」在韓國有多火?現實生活中的他又是什麼樣子?拍攝《星你》時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嗎?
  • 尼加拉瓜運河開工半年現狀如何
    新華網北京6月18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去年12月,尼加拉瓜大運河工程舉行了開工儀式。半年來,圍繞大運河的話題不斷。繼本月初提交環評報告後,當地時間13日,尼加拉瓜惠加爾帕地區(運河規劃途徑地)又發生一起針對大運河工程的示威活動。
  • 合肥打造建築工業化「安徽一號站」
    11月29日,記者從市城鄉建設局獲悉,安徽建工北城工業公司在吳山正式開業投產,這標誌著全省建築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該項目對標雄安新區設計理念,在合肥打造建築工業化和智能建造「安徽一號站」,綠色環保和智能化等水平超出目前市場5年以上。
  • 安徽的「南水北調」:探訪引江濟淮工程重要節點工程
    位於淮河下遊的淮安,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幹線的重要節點,滾滾東去的長江水分流後沿京杭大運河一路北上。 站在治淮70年的歷史節點,被稱為安徽的「南水北調」——引江濟淮工程正在全線推進,這是我國繼三峽、南水北調之後的標誌性重大工程。
  • 千年運河成功申遺 安徽泗縣保護開發「還河於民」
    人民網泗縣7月24日電(記者 李闊 楊坤) 距離安徽泗縣縣城以東10多公裡處,有一個名叫「十裡井」的小村莊,它寧靜、古樸,這裡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中國其他村莊無異。其中,穿越「十裡井」的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泗縣段,就是其中一處至今保持最為完好的重要遺產點。 「活態運河」風韻猶存 站在1600多年前開鑿的大運河通濟渠邊,感受著它的滄桑巨變:蜿蜒曲折的狹窄河道穿越村莊,28.1公裡的運河古道風韻猶存,基本保持著隋唐大運河的原始風貌,被考古學家稱為中國現存最完整的「活態運河」。
  • 項目技術總工揭秘背後的故事
    項目技術總工揭秘背後的故事 2020-01-02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共舞長三角 魅力新蜀山」|世界級江淮運河催生「運河新城」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2月3日下午,「共舞長三角 魅力新蜀山」長三角主流媒體採訪團來到位於合肥小廟鎮的運河新城,作為蜀山區推進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六大片區」之一,運河新城定位為世界級生態運河、G60科創走廊策源地、合肥創新引領核、綠色轉型發展新高地。
  • 尼加拉瓜運河工程,可行!
    尼加拉瓜當地時間6月1日晚,一個英國顧問集團向尼加拉瓜運河開發項目委員會遞交評估報告,整體意見是工程項目「可行」。這個顧問集團先前受委託對運河項目進行實地評估,分析運河工程對環境、社會等方面的潛在影響。
  • 美媒質疑中國人投建尼加拉瓜運河工程
    (法新社)參考消息網12月25日報導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2月23日以《為何中國人支持的尼加拉瓜運河可能成為災難?》為題報導稱,22日,尼加拉瓜政要和來自香港某集團的高管們,為西半球最雄心勃勃的基建工程揭幕。計劃中的尼加拉瓜大運河將橫穿這個中美洲國家,全長172英裡(約合275公裡),途經中美洲最大的湖泊——尼加拉瓜湖。
  • 揭秘:「12345市長熱線」背後的故事
    成立十一年來,她們先後獲得過「安徽省優秀質量管理小組」、「合肥市青年文明號」、「安徽移動滿意100服務明星班組」、「合肥移動公司工人先鋒號」等諸多榮譽。3月12日,合肥移動邀請合肥日報、合肥晚報、合肥電視臺、萬家熱線、合肥論壇、合肥在線、安徽生活網七家媒體,走進12345市長熱線受理中心,現場傾聽接線員們講述熱線背後的故事。
  • 第九所蝸居下的航天夢 揭秘火箭院背後的故事
    作為中國航天第一個研製基地,火箭院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成功完成了以載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為代表的國家重大工程的運載火箭發射任務。此前專家們在會上商議,確定將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取名為「東方紅一號」,並且要在衛星上播送《東方紅》音樂。會上指出,衛星成功發射的標誌是要「上得去、抓得住、聽得到、看得見」。前三個目標通過科研人員們的集智攻關都順利實現了。可是,「看得見」卻仍然是一個很大的難題。經測算,「東方紅一號」在太空中的反光亮度只相當於六等星,在地球上難以被直接看見。
  • 「哈利·波特」中文花絮 眾主演揭秘幕後故事
    「哈利·波特」中文花絮 眾主演揭秘幕後故事   日前,電影網獨家編譯《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幕後花絮,視頻直擊拍攝現場,帶你領略魔幻奇景,聽各位主演解說影片看點。
  • 26年後《新白娘子傳奇》重聚,獨家揭秘背後的故事
    7月14日, 聲優劇「《白蛇傳》暨《新白》劇組26年首次大聚首」在北京首演,新京報獨家專訪《新白》導演夏祖輝、主演趙雅芝、陳美琪等追憶當年,揭秘經典劇製作的背後故事。ps.大批獨家秘聞和經典回憶來襲~白娘子/胡媚娘(趙雅芝 飾演)
  • 規劃《建議》起草背後的故事 你可能沒想到
    11月4日新華社播髮長篇通訊《歷史交匯點上的宏偉藍圖——誕生記》,萬字長文獨家揭秘規劃《建議》誕生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