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婚姻觀大不同:中國看重車房 日女性重價值觀

2020-12-14 中國青年網

  日媒稱,在中國達到適婚年齡即20歲左右時,基本都會馬上結婚生子。中國人比日本人還要重視家庭,不過在結婚生子方面,中國人也飽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因為中國男性在結婚時要有房和車,這是「必須條件」,而日本女性更重視的是男性的衛生和價值觀。

  據日本research網站報導,中日男女在交往時所重視的東西大有不同。當下,日本社會過度追求物質享受的風氣已「偃旗息鼓」。由於經濟不景氣,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日本年輕人並不過分追求物質,買車的話則首選耗油量較小的小型車,買房也選擇貸款。一般來說,年輕人不會在車房方面向家裡提出購買要求。

  日媒稱,在中國,結婚時男方要有房車,這是「必須條件」。也就是說,經濟能力是女性結婚時非常看重的條件,時常比男性的性格或者雙方是否擁有共同價值觀等方面還要重要。

  但是日本女性重視的東西和中國女性大不相同。比起男性到底擁有多少財產,日本女性更重視的是男性的衛生和價值觀,比如男性應每天整理髮型和鬍鬚。雖然日本女性也認為穩定的收入很重要,但是對於一個日本職場的女性來說,「人生價值觀、性格和金錢觀念同自己比較契合才是最重要的。」兩人有共同語言,生活才能安定。

  據日本CCC網站的一個調查結果顯示,當日本女性動結婚想法時主要考慮三個因素。第1,時機成熟(33.6%);第2,年齡不饒人(10.2%);第3,非他莫屬(9.5%)。

  結婚條件前3名分別是:性格、價值觀、脾氣好。

  日媒稱,確實日本男性注重自身衛生的意識比中國男性高,但也並不是說中國男性不衛生。但是中國男性結婚時要確保擁有房和車,一般婚後還要還高額貸款,生活並不那麼輕鬆。

  數據來源:中國產業信息網站

  據此前數據調查顯示,2016年中國女性擇偶收入要求佔比為:67.06%的單身女性要求男性收入在5000-10000元,25.02%的單身女性要求男性收入過萬元。相比之下,男性對於女性的收入要求普遍較低,80%的單身男性表示對方收入低於5000元也可以接受。

  據此前報導,某知名婚戀網站發布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這份收集了7萬餘份樣本的調查報告顯示,獨處時間太長以及圈子太小,是單身主要原因。報告顯示,71.8%的女性認為男性有房才適合結婚,需要有車的比例為17.8%。男性關心前三位的是外在相貌、身體健康、情感經歷,女性則更看重對方的經濟條件、身體健康和職業。

相關焦點

  • 日本年輕女性不婚人數20年增1.5倍,傳統婚姻觀已退出歷史舞臺?
    大昏,萬世之嗣也,君何謂已重焉?」(《禮記》)天地不合,萬物就不能生長。婚禮是為了繁衍後代萬世子孫的,君主再怎麼重視都不為過。2、 西方婚姻觀如果說中國的婚姻更看重後代的繁衍,西方的婚姻則更看重結婚的主體,即夫妻兩人。
  • 日本年輕女性不婚人數20年增1.5倍,傳統婚姻觀已退出歷史舞臺?
    傳統婚姻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禮記》)傳統的婚姻是兩個家庭的結合,上以祭祀祖先,下以繁衍後代,所以君子看重它。說白了,在當時的人看來,婚姻就是用來傳宗接代的。
  • 中國的婚姻觀一點看法
    婚姻觀是對待婚姻問題的基本認識和態度。是人生觀的組成部分之一。正確的婚姻觀強調婚姻必須以愛情為基礎,堅持當事人雙方自願的原則。婚姻觀在當下的中國已經不同往昔,人們的觀念和眼界都在變化,與古代的中國的擇偶的選擇餘地不可同日而語,想想如果在現在父母不經自己同意已經拍板了結婚對象,並商談了結婚細節,而自己還一無所知的話,你會如何想法? 離家出走,拉黑微信、企鵝和電話?
  • 從《燦爛千陽》看女性婚姻觀的變遷
    02傳統女性的婚姻女性的婚姻觀從古到今在不斷的變化發展中,而女性的自我意識的發展也在這個過程中有所體現。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女性婚姻觀的發展也有所不同,但是大概都可以分為傳統女性和當代女性的婚姻觀(由於原始社會生產力極端低下,兩性的結合是出自於人類自然性的支配,所以不討論這種情況)。傳統女性在父權制的社會條件下,多是聘娶制。女性對自己的婚姻沒有支配權,全憑父母長輩為其做決定。
  • 日媒解析中國女性"不婚"現象:獨立意識提高
    男女到了適婚年齡就應該結婚生子的傳統觀念在中國根深蒂固,但如今卻面臨結婚人數減少的問題。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4月5日報導,出現此現象的原因之一是女性獨立意識逐漸提高。中國雖在2015年取消了自1979年開始實施的「獨生子女政策」,但現在結婚都成了難題,想要改變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似乎並不容易。  「父母深信結婚是正確的。
  • 戴秉國:中日永遠友好重於一切
    賈文婷 攝 人民網北京5月12日電(王曉霞 賈文婷 劉曉琰)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論壇——「全球變局下的中日關係:務實合作與前景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12日在北京民族飯店召開。
  • 中國基督教新教的婚姻觀初探
    本文想要討論的是中國教會的婚姻觀,主要研究對象是基督教新教,這在中國是基督教主流教會形態。但是教會婚姻觀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他繼承了教會傳統,也結合了中國當下環境。所以本文向上追述到保羅時代,一探今日中國教會婚姻觀和婚姻制度形成之緣由。一、初期教會婚姻觀初期教會的婚姻觀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就是保羅的婚姻觀。
  • 「偽名媛群」的背後,是女性錯誤的婚姻觀與價值觀
    文|鑫光10月12日,我們常說美好的生活是要靠個人的奮鬥與拼搏而來,但至少來自「上海名媛群」的這群「拜金女」已經用實際行動向我們證明,對於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女性而言,個人奮鬥從來都不是美好生活的註腳,有錢的男人才是她們認為的一生中最好的依靠。
  • 不同國度,不同花種,同樣精彩:知道中日櫻花文化有什麼不同嗎?
    今天我們要聊一聊中國和日本的花文化,在浩如煙海的兩國花朵中,選取最具有代表性的花——中國的桃花和日本的櫻花,讓我們來看看這兩個一衣帶水的國家有著怎樣不同的花文化?在各種不同的花文化中,又隱藏著何種美學價值和民族風格。
  • 古人婚禮,三書六禮;今人成婚,車房存款,你喜歡哪種?
    在大婚前一個月至兩周,男家會請兩位或四位女性親戚(須是全福之人)約同媒人,帶備聘金、禮金及聘禮到女方家中;此時,女家需回禮。(全福之人指上有父母、下有兒女,夫妻恩愛,兄弟姐妹和睦相處的有福氣的人。)5、請期又稱乞日,男方家選好良辰吉日,告知女方家,並徵求其同意。
  • 多名在日中國女性參與料理活動 交流中日烹飪文化
    多名在日中國女性參與料理活動 交流中日烹飪文化   中新網9月3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近日,日本長野縣須坂市內的須坂溫泉古城莊裡,一場以女性為主角的「日本料理教室」熱鬧開場。
  • 港媒:中日跨國婚姻4成離婚 東北縣城靠嫁女致富
    但仍然有媒體調查後發現,中日之間的跨國離婚率偏高,每三對夫妻中會有超過一對離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仍然存在來自中國的新娘因為經濟等現實因素「下嫁」給日本農村漢子的地方風氣。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27日援引《錢江晚報》的報導稱,中國人與日本人的國際婚姻,自從1996年以來一直穩居日跨國婚姻的第一位。
  • 《梭哈人生》:淺論中國女性價值觀的傳統與現代
    女性價值觀,很大程度上存在著傳統與現代的兩面。它們,主要是指傳承久遠與現代都市的女性價值觀這兩面。不同的價值觀,存在著它們自身的差別。更多時候,它們又集中體現於愛情與婚姻的角度上。今天,我們來淺談下中國女性價值觀的傳統與現代。
  • 中國基督教新教的婚姻觀初探
    本文想要討論的是中國教會的婚姻觀,主要研究對象是基督教新教,這在中國是基督教主流教會形態。但是教會婚姻觀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他繼承了教會傳統,也結合了中國當下環境。所以本文向上追述到保羅時代,一探今日中國教會婚姻觀和婚姻制度形成之緣由。一、初期教會婚姻觀初期教會的婚姻觀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就是保羅的婚姻觀。
  • 《傲慢與偏見》:小視角下的大文化,看看18世紀英國女性的婚姻觀
    《傲慢與偏見》:小視角下的大文化,看看18世紀英國女性的婚姻觀《傲慢與偏見》是英國作家簡.奧斯汀的代表作之一,《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曾這樣評價簡·奧斯汀:奧斯汀的視角過於狹隘。不過夏洛蒂本人的作品也沒有很大的視角,她是站在簡·奧斯汀所奠定的女性文學基礎上進行的創作,回頭看過去的作品自然會覺得狹隘。但是簡·奧斯汀的作品並非只是在寫男女情愛和家長裡短,而是透過這些折射時代的變化。視角雖小,卻傳遞著18世紀後期英國女性地位和思想的改變。通過筆下人物的婚戀觀,讓讀者看到了女性自我意識覺醒過程中的不同表現。
  • 日本女性與中國女性的8個不同之處
    提到日本女性,很多國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溫柔體貼,聽話。其實是這樣的嗎?也不盡然。很多國人男性將對完美女性的想像都添加到日本女性身上,而日本女性也成為了很多國人男性的心目中的「嚮往」。那麼日本女性與中國女性有哪些不同,會讓如此多的國人男性有如此幻想?這篇文章就總結一下日本女性與中國女性的10點不同。
  • 日媒:中日跨國婚姻反轉——中國高富帥走俏
    日本鑽石在線12月21日文章,原題:中日跨國婚姻的變化:中國高富帥男性成為目標以前談到中日兩國跨國婚姻的時候,人們腦海中總會浮現出日本略有資產的中年男性與中國年輕女性的夫婦形象,但這早已過時。在當今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這種現象已然發生變化——中國男性和日本女性的夫婦組合如今正不斷增加。東京銀座每晚都會舉行相親派對,只允許管理層的男性參與。相比參加派對的日本男性,那些年薪超過1000萬日元、品味高的東亞型男,更受日本女性的歡迎。而這種無可挑剔型參與者的典型代表就是中國的職業精英男性。
  • 從貴州拒絕迎親事件,看當代婚姻觀,「尊重」難道不是相互的嗎?
    從這件事也反映了當今社會婚姻觀和價值觀的巨大改變,這也從越來越高的離婚率可以看出,「相濡以沫、白頭偕老、相敬如賓」的傳統婚姻觀已經在被新生代逐漸淡化和拋棄,取而代之的是對「自我」的更加重視和保護,忽視對伴侶的「付出和體諒」。
  • 在日華人主婦婚戀觀:中日婚姻豈止相愛那麼簡單
    其中,娶中國女子為妻的比例最高,佔到7成以上。  不少人對這種中日跨國婚姻充滿了羨慕,但他們在驚嘆一段段浪漫愛情的同時,卻忽視了故事背後的酸甜苦辣。由於文化和婚姻觀念的差異,以及成家目的各有不同,在日華人主婦在婚姻中演繹了一幕幕悲喜劇,中日跨國婚姻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浪漫,那麼甜蜜。很多在日華人主婦的經歷告誡我們,跨國婚姻,不僅僅是相愛。
  • 女性價值觀是社會的導向,正確的價值觀是社會的財富
    我想談談這個話題,我不知道女性開始主宰社會多久了,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普遍現象,我國婦女地位很高,性別平等已不再是一種社會追求,甚至可以說,女性的地位高於男性,在兩性關係中,女性的地位相當高,而男孩總是應該向女性屈服,否則她就應該忽視你,這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陷入慢慢地並走上舔狗的道路,女朋友似乎已經成為社會認同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