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市產業集聚區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三輪摩託車產業「四個方向」的轉型成效明顯,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完成全產業鏈布局,兩大產業集群在加速建設富裕活力人文秀美幸福新偃師進程中活力競相迸發。
2016年,偃師市產業集聚區預計全年完成營業收入495.5億元,同比增長8.5%;固定資產投資153.7億元,同比增長51.3%;工業增加值95.3億元,同比增長15.5%;從業人員42853人,同比增長3.2%。在洛陽市上半年重點項目暨產業集聚區觀摩活動中,偃師市取得洛陽市「六組團」第一名的好成績。
「雙集群」夯實產業根基
在偃師市產業集聚區內,道路寬闊平坦,廠房鱗次櫛比,車間機器轟鳴。這裡以「三輪摩託車製造」馳名全國,是全省產業鏈最完善、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產業集群,擁有三輪車整車及零部件企業232家,大陽、珠峰、長江、五羊、建設、輕騎、宗申比亞喬、萬虎、勁隆、銀鋼、大河、華鷹等國內知名品牌都在這裡設有生產基地,年產量超過100萬輛,佔全國總產量的40%。
產業鏈條完備。偃師市產業集聚區形成了快捷高效的「半小時供應圈」:即生產一輛三輪摩託車,所有零部件30分鐘內可送達生產線。在「智」造三輪摩託車的基礎上,該集聚區還實現了從三輪到四輪的跨越,擁有電動汽車生產的衝壓、塗裝、焊接、裝配四大工藝,讓「偃師造」高品質低速電動四輪車從這裡走向全國。
市場輻射強大。偃師市產業集聚區的三輪摩託車銷售網絡覆蓋國內外,全國各省都設有經銷網點,國外網點基本集中在亞非拉等地區,現有銷售網點3000多個,銷售人員1.3萬餘人;整個產業從業人員4萬多人,僅三輪摩託車企業就轉移當地勞動力2萬餘人。
支撐體系完善。偃師市產業集聚區建設了包含金融服務中心、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培訓中心、技術研發中心等13項服務功能的配套設施,與河南省質監局合作建設的河南省摩託車質量檢測中心部分設備已到位,與天津內燃機研究所、西安摩託車檢測所等國家級摩託車檢測機構合作的檢測、研發、培訓等平臺建設實施方案已通過,近期將在檢測平臺搭建、研發團隊組建、培訓隊伍建設方面展開合作。
完整的產業鏈條、強大的輻射能力、完善的支撐體系,三大特點奠定了偃師市產業集聚區三輪摩託車產業集群在全省的領先地位。
與此同時,經過數年耕耘,偃師市產業集聚區著力培育的第二個產業集群——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完成全產業鏈布局,現有企業100家,其中主導產業企業31家。以萬年矽業、東方日升、建龍分子篩、辰閏複合材料、龍海玻璃、鑫隆鋁業等企業為依託,偃師市初步形成了以矽光伏材料、分子篩吸附材料、金屬複合材料、超薄玻璃、鋁精深加工為主導的產業集群。尤其是矽光伏新能源產業形成了矽砂—單多晶矽—鑄錠—拉棒—切片—電池組件—太陽能電站—LED新光源模塊生產的完整產業鏈,並利用25家摩託車企業40萬平方米的廠房屋頂,建成了河南省最大的30兆瓦屋頂太陽能電站,已累計併網1195天、發電5900萬度,成為全省典型例子。另外,20兆瓦屋頂電站正在建設。
「六平臺」集聚產業高地
完整的產業鏈離不開高效快捷的配套服務。偃師市產業集聚區以「六大平臺」建設為抓手,積極營造承接產業轉移、推動產業轉型的良好環境,使產業集聚區成為吸引外商投資的強磁窪地。
公共服務平臺。建成佔地30畝、總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的產業集聚區公共服務中心,成立摩託車行業商會,實現了信息共享。
質量檢測平臺。建成河南省首個省級摩託車質量檢測中心,目前已具備整車檢測條件。
人力資源平臺。以產業集聚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中心為依託,加強與天津好習慣集團等科研培訓機構的合作,開展職工從業和技能培訓。
行業展會平臺。自2013年開始連續成功舉辦四屆中國(偃師)三輪摩託車新能源車展覽會暨行業發展高峰論壇,該展會成為中國「摩幫人」自己的節日和盛會,叫響了「偃師造」品牌。
科技創新平臺。與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洛陽理工學院共同組建的偃師市智能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掛牌成立,正在籌建東風新能源汽車動力套件研發中心;市財政設立5000萬元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基金,推動產業創新發展。
倉儲物流平臺。依託林安(洛陽)國際商貿物流城項目,重點打造的以「基地+網絡、商貿+物流」為運行模式的物流信息交易中心已建成並運營,設置物流交易席位160個,為偃師市製造企業與物流企業、配貨司機搭建起了溝通合作的橋梁;引進投資6億元的集運輸、配送、物流信息於一體的洛陽交運集團物流中心項目,不久後將為「偃師造」插上騰飛的翅膀。
這六大平臺,涵蓋公共服務、質量檢測、人力資源、行業會展、科技創新、倉儲物流等六大服務系統。未來,進駐園區的企業,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全方位跟蹤服務,使該集聚區成為最佳投資平臺。
「創新產品」引領市場走向
偃師市產業集聚區在產業轉型上走在全國前列,制勝的法寶是「四個方向」。
為了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偃師市編制了《偃師市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偃師市「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前在產業發展上進行準確定位和長遠謀劃,尤其是對三輪摩託車產業發展進行了更為詳細的規劃,凸顯了轉型升級的目標和方向;市財政每年安排5000萬元的產業扶持基金,用於扶持企業發展和鼓勵轉型升級。
圍繞偃師市委、市政府制定的燃油車向電動車、三輪車向四輪車、普通車向特種車、摩配向汽配轉型的「四個方向」,偃師市產業集聚區不斷加快三輪摩託車向新能源車的轉型升級,區內大河、珠峰、極諾等龍頭企業率先實現了低速電動四輪車的布局。其中,大河公司建成了以衝壓、焊接、塗裝、總裝四大工藝為基礎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平臺,並建設了新能源汽車研發中心、檢測中心,先後向市場推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DH3100、DH3210、DH330等三款低速電動四輪車產品。
不斷創新的產業集聚區,不斷歸零、刷新的發展模式,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進駐。2016年前三季度,偃師市共籤約項目4個,總投資13億元,分別為:投資3億元的吉利電動三輪車項目、投資2億元的萬虎汽油三輪車項目、投資2億元的博智太陽能電站項目和投資6億元的交運集團物流園項目。偃師市謀劃招商引資項目10餘個,分別為:五羊本田異形車、深圳陸地方舟電動車、川渝精工電動搬運工具、重慶建設摩託電動輪椅生產、淮海宗申新能源車輛項目…… (王雷 楊育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