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師市產業集聚區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

2020-12-16 縣區頻道

  偃師市產業集聚區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三輪摩託車產業「四個方向」的轉型成效明顯,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完成全產業鏈布局,兩大產業集群在加速建設富裕活力人文秀美幸福新偃師進程中活力競相迸發。

  2016年,偃師市產業集聚區預計全年完成營業收入495.5億元,同比增長8.5%;固定資產投資153.7億元,同比增長51.3%;工業增加值95.3億元,同比增長15.5%;從業人員42853人,同比增長3.2%。在洛陽市上半年重點項目暨產業集聚區觀摩活動中,偃師市取得洛陽市「六組團」第一名的好成績。

  「雙集群」夯實產業根基

  在偃師市產業集聚區內,道路寬闊平坦,廠房鱗次櫛比,車間機器轟鳴。這裡以「三輪摩託車製造」馳名全國,是全省產業鏈最完善、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產業集群,擁有三輪車整車及零部件企業232家,大陽、珠峰、長江、五羊、建設、輕騎、宗申比亞喬、萬虎、勁隆、銀鋼、大河、華鷹等國內知名品牌都在這裡設有生產基地,年產量超過100萬輛,佔全國總產量的40%。

  產業鏈條完備。偃師市產業集聚區形成了快捷高效的「半小時供應圈」:即生產一輛三輪摩託車,所有零部件30分鐘內可送達生產線。在「智」造三輪摩託車的基礎上,該集聚區還實現了從三輪到四輪的跨越,擁有電動汽車生產的衝壓、塗裝、焊接、裝配四大工藝,讓「偃師造」高品質低速電動四輪車從這裡走向全國。

  市場輻射強大。偃師市產業集聚區的三輪摩託車銷售網絡覆蓋國內外,全國各省都設有經銷網點,國外網點基本集中在亞非拉等地區,現有銷售網點3000多個,銷售人員1.3萬餘人;整個產業從業人員4萬多人,僅三輪摩託車企業就轉移當地勞動力2萬餘人。

  支撐體系完善。偃師市產業集聚區建設了包含金融服務中心、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培訓中心、技術研發中心等13項服務功能的配套設施,與河南省質監局合作建設的河南省摩託車質量檢測中心部分設備已到位,與天津內燃機研究所、西安摩託車檢測所等國家級摩託車檢測機構合作的檢測、研發、培訓等平臺建設實施方案已通過,近期將在檢測平臺搭建、研發團隊組建、培訓隊伍建設方面展開合作。

  完整的產業鏈條、強大的輻射能力、完善的支撐體系,三大特點奠定了偃師市產業集聚區三輪摩託車產業集群在全省的領先地位。

  與此同時,經過數年耕耘,偃師市產業集聚區著力培育的第二個產業集群——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完成全產業鏈布局,現有企業100家,其中主導產業企業31家。以萬年矽業、東方日升、建龍分子篩、辰閏複合材料、龍海玻璃、鑫隆鋁業等企業為依託,偃師市初步形成了以矽光伏材料、分子篩吸附材料、金屬複合材料、超薄玻璃、鋁精深加工為主導的產業集群。尤其是矽光伏新能源產業形成了矽砂—單多晶矽—鑄錠—拉棒—切片—電池組件—太陽能電站—LED新光源模塊生產的完整產業鏈,並利用25家摩託車企業40萬平方米的廠房屋頂,建成了河南省最大的30兆瓦屋頂太陽能電站,已累計併網1195天、發電5900萬度,成為全省典型例子。另外,20兆瓦屋頂電站正在建設。

  「六平臺」集聚產業高地

  完整的產業鏈離不開高效快捷的配套服務。偃師市產業集聚區以「六大平臺」建設為抓手,積極營造承接產業轉移、推動產業轉型的良好環境,使產業集聚區成為吸引外商投資的強磁窪地。

  公共服務平臺。建成佔地30畝、總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的產業集聚區公共服務中心,成立摩託車行業商會,實現了信息共享。

  質量檢測平臺。建成河南省首個省級摩託車質量檢測中心,目前已具備整車檢測條件。

  人力資源平臺。以產業集聚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中心為依託,加強與天津好習慣集團等科研培訓機構的合作,開展職工從業和技能培訓。

  行業展會平臺。自2013年開始連續成功舉辦四屆中國(偃師)三輪摩託車新能源車展覽會暨行業發展高峰論壇,該展會成為中國「摩幫人」自己的節日和盛會,叫響了「偃師造」品牌。

  科技創新平臺。與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和洛陽理工學院共同組建的偃師市智能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掛牌成立,正在籌建東風新能源汽車動力套件研發中心;市財政設立5000萬元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基金,推動產業創新發展。

  倉儲物流平臺。依託林安(洛陽)國際商貿物流城項目,重點打造的以「基地+網絡、商貿+物流」為運行模式的物流信息交易中心已建成並運營,設置物流交易席位160個,為偃師市製造企業與物流企業、配貨司機搭建起了溝通合作的橋梁;引進投資6億元的集運輸、配送、物流信息於一體的洛陽交運集團物流中心項目,不久後將為「偃師造」插上騰飛的翅膀。

  這六大平臺,涵蓋公共服務、質量檢測、人力資源、行業會展、科技創新、倉儲物流等六大服務系統。未來,進駐園區的企業,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全方位跟蹤服務,使該集聚區成為最佳投資平臺。

  「創新產品」引領市場走向

  偃師市產業集聚區在產業轉型上走在全國前列,制勝的法寶是「四個方向」。

  為了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偃師市編制了《偃師市產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偃師市「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前在產業發展上進行準確定位和長遠謀劃,尤其是對三輪摩託車產業發展進行了更為詳細的規劃,凸顯了轉型升級的目標和方向;市財政每年安排5000萬元的產業扶持基金,用於扶持企業發展和鼓勵轉型升級。

  圍繞偃師市委、市政府制定的燃油車向電動車、三輪車向四輪車、普通車向特種車、摩配向汽配轉型的「四個方向」,偃師市產業集聚區不斷加快三輪摩託車向新能源車的轉型升級,區內大河、珠峰、極諾等龍頭企業率先實現了低速電動四輪車的布局。其中,大河公司建成了以衝壓、焊接、塗裝、總裝四大工藝為基礎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平臺,並建設了新能源汽車研發中心、檢測中心,先後向市場推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DH3100、DH3210、DH330等三款低速電動四輪車產品。

  不斷創新的產業集聚區,不斷歸零、刷新的發展模式,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進駐。2016年前三季度,偃師市共籤約項目4個,總投資13億元,分別為:投資3億元的吉利電動三輪車項目、投資2億元的萬虎汽油三輪車項目、投資2億元的博智太陽能電站項目和投資6億元的交運集團物流園項目。偃師市謀劃招商引資項目10餘個,分別為:五羊本田異形車、深圳陸地方舟電動車、川渝精工電動搬運工具、重慶建設摩託電動輪椅生產、淮海宗申新能源車輛項目…… (王雷 楊育飛)

相關焦點

  • 信陽「上天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河南省信陽市上天梯非金屬礦管理區傾力打造「研發、認證、質檢」三位一體的升級版,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積極克服環保整治、經濟下行等多重困難和挑戰,全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多管齊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信陽市上天梯非金屬礦管理區成立於1998年12月,2007年被認定為首批河南省重點產業集群;2008年,被認定為首批河南省重點產業集聚區。管理區總面積33.5平方公裡,境內蘊藏特大型礦床,素有「亞洲第一礦」、「世界礦都」美譽。
  • 以「時尚柯橋」建設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同時,我區將以此為契機,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加快紡織行業向時尚產業轉變,全力推進輕紡城「三次創業」,持續深化與專業機構的戰略合作,以「時尚柯橋」建設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  「十二五」期間,柯橋全區上下勵精圖治、奮發圖強,推動了轉型升級,實現了提質增效。
  • 偃師集聚區:奏響轉型發展變奏曲
    初冬時節,走進偃師產業集聚區,一股加速產業轉型、推動企業提質增效的氣息撲面而來。今年以來,偃師產業集聚區按照洛陽市「565」現代產業體系要求,圍繞偃師構建「222」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部署,以建設先進產業集聚區為核心,做大新經濟,增強新動能,1-11月,偃師產業集聚區完成增加值105.1億元,同比增長10.5%,營業收入完成538.9億元,同比增長11.6%,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 大力推進轉型升級 加快產業強市步伐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把產業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同時,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努力培育和催生發展新動能
  • 上海金山:打造「上海灣區」城市品牌 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打造濱海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建設上海灣區健康醫學城,打造新材料、智能裝備、生命健康、信息技術等500億級產業集群……上海市金山區正在推出新一輪高質量發展舉措,力圖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全面優化核心功能、全力打造經濟發展新增長極。
  • 加快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新知新覺)
    從供需角度看,居民消費需求個性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對企業生產服務、產業轉型升級提出了新要求。可見,市場是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的決定性力量,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中的資源優化配置作用和積極導向作用。一是激發「新消費」與產業結構升級的相互促進作用。
  • 龍斌到木瓜鎮督導檢查產業結構調整
    3月12日,縣長龍斌率隊到木瓜鎮督導檢查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他強調,要緊扣「八要素」,持續踐行「五步工作法」,堅決防止簡單粗暴的方式方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大產業結構調整規模,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
  • 南豐縣積極推進柑橘產業轉型升級
    大江網/撫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彭 琛報導:近年來,南豐縣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圍繞南豐蜜橘主導產業,科學謀劃柑橘產業發展方向,通過優選、改良、淘汰等多維度調整全縣柑橘產業結構,著力打破產業發展瓶頸,促進全縣柑橘產業提質增效,實現橘農增收致富。
  • 山東勾畫船舶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路線圖
    近日,記者從山東省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發布的《關於山東省船舶工業深化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中獲悉,山東省將堅持「穩增長、去產能、補短板、降成本、調結構、提質量、強品牌」的總體思路,到2020年建成規模實力雄厚、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好、結構優化的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工業體系,經濟效益保持國內前列。
  • 天津北辰區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郭海濤)近年來,天津北辰區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著力調結構、轉方式、換動能,緊緊扭住實體經濟這個牛鼻子,把重點放在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上。瞄準區內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四大主導產業,持續推進強鏈、補鏈、延鏈、串鏈,努力推動「北辰製造」向「北辰智造」轉變。
  • 漯河:產業轉型升級 助推高質發展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郭海方  新時代漯河之產業轉型  產業轉型升級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經濟競爭力全面提升的基礎和關鍵,也是為中原更加出彩增添濃彩的「重頭戲」。
  • 安徽太和經開區打造現代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近年來,安徽太和經濟開發區創新發展理念,優化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初步形成了以現代醫藥產業為龍頭、發藝文化及篩網濾布等競相發展的產業體系。立足「生態、智慧、綠色」,推進產城融合聚焦創新發展、產城融合,實施一批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重點項目,努力擴大有效投資,大力推進產業升級、品質提升、功能完善、環境整治、生態優先、特色構建「六項行動」;加快建設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創新平臺等承載體系,推動城市空間合理布局、產業結構優化提升、要素資源集約集聚
  • 信陽上天梯產業集聚區 產業轉型打造「世界礦都」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記者 王姝 通訊員 張星)從「無路可走」到「世界礦都」,信陽上天梯憑藉產業轉型走上高效發展道路,也為百姓帶來巨大利益。    信陽市上天梯產業集聚區位於信陽市城區東南10公裡,規劃面積9.6平方公裡,主導產業為非金屬礦產品深加工和保溫建材業。
  • 文化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核心區集聚相關企業...
    當天,瀟湘晨報記者獲悉,湖南展館集中展示了全省文化產業改革發展成果。2019年,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環境下,全省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增長企穩回升,產業轉型升級和融合發展速度加快,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發展質量穩步提升,文化產業拉動國民經濟增長作用不斷擴大。
  • 集聚提升推動廚具產業轉型升級
    □李文明 江玉寶 陳彬 報導  本報博興訊 博興縣興福鎮20多年建設發展的廚具產業品牌聲譽越來越高,影響越來越大。  「在一個鎮上舉辦全國性的產業博覽會在全國少有,參會人數逾16萬人更是創了紀錄。」山東爐旺達廚業有限公司參展負責人王家春評價說,興福廚具產業的不斷升級發展,有力地帶動了企業的轉型升級。他們這次推出的自動滾筒炒菜機採用流量計,可自動投射調味料,自動調節火力和翻炒速度,炒菜結束自動出料,一人可同時操作5臺炒菜機,實現了中餐標準化炒制。  興福廚具產業何以做出這麼大的影響力?
  • 嘉興秀洲打造長三角智能廚電產業集聚區
    這場「高手雲集」的智能廚電產業發展論壇,既為推動新塍鎮智能廚電的轉型升級搭建一個多層次、多效應的平臺,又將引領新塍鎮智能廚電產業煥發新動能,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智能廚電領域的科創型企業鳴犀科技、艾斯蒙科技、敏源科技分別帶來了智能街頭食品製售機器人、物聯網在行業應用中的價值體現及高精度數字傳感器在廚電的新應用等項目路演,向大家展現了更多智能廚電產業的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
  • 加快轉型 陶瓷產業迎來發展「豔陽天」
    神飛特陶的跨越式發展,僅是這些地區加快陶瓷產業轉型發展的「縮影」。從江西景德鎮、福建德化,到山東淄博、河北唐山和浙江龍泉等地,無論是管理體制機制創新還是科技創新,我們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這些地區在推動陶瓷產業提速轉型中強烈的創新發展氣息。近年來,這些地區的陶瓷產業發展「風生水起」,創新創造成為產業提速轉型的一大亮點。
  • 主官訪談|度假區:依託「三大產業」促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掌上春城訊12月19日上午,度假區黨工委書記武斌參加訪談時表示,度假區將緊抓「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康養產業創新基地」的發展定位,加快構建結構優化、功能完善、附加值高、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主持人:請您談一談您參加了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的感受和體會。
  • 第九屆河南產業集聚區發展研討會成功舉辦
    張峰:集聚區「二次創業」必須要創新思維,以系統創新思維引智賦能;以搭建平臺、構建生態、場景應用和孿生空間為路徑;發現新需求,創造新價值,打造新空間,謀劃新業態,構建產業新生態,賦能集聚區轉型升級。    胡美林:集聚區未來將實現分化。
  • 河南舉行產業集聚區「百園增效」行動新聞發布會
    開展「百園增效」行動,有助於推進與主導產業不符的落後產能、低效產能出清,為先進產能騰出空間和容量,有助於轉變過去粗放的資源利用方式,走內涵式、集約化、質量型發展的路子,向存量要效益,以畝均論英雄,不斷提高畝均投資和產出強度,以用地提質增效,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