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垃圾分類最新進展:分類施策帶動,廣深基本建成分類處理系統

2020-12-12 瀟湘晨報

垃圾分類是一件小事,人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參與;垃圾分類又是一件大事,關乎生態文明建設,也綜合體現文明程度、城市管理水平以及公眾素質高低。

一直以來,廣東將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當大事對待,2016年在全國率先實施《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條例》,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立法,此後全省循序推進,近年來再度加速,完善垃圾分類全鏈條設施,並通過示範城市帶動,全域因地制宜推進垃圾分類。

截至今年12月,全省已建成172座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其中「十三五」期間新建成99座,總處理能力達14.9萬噸/日。在垃圾分類的實踐中,廣州、深圳等地市也摸索出一套先行示範經驗。

統籌有序推進

全省分3梯度因地制宜實施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是一項繁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垃圾全生命周期,與公眾息息相關,事無巨細,更需要統一思想和科學合理謀劃、組織部署。

去年,廣東召開全省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向省、市、縣區、街鎮、村居五級黨政「一把手」作全面動員部署,全省3.8萬餘人參會。此後,全省21地市均召開市級層面推進會,建立市、區、街道、社區、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五級聯動機制,形成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的格局。如廣州市開發使用市、區、街鎮、村居、責任人五級垃圾分類信息化管理程序,實現垃圾分類「一網統管、一號通辦、一鍵督辦」。深圳市將垃圾分類納入對各區政府的績效考核以及民生實事、治汙保潔、生態文明建設考核。

「垃圾分類推進一定不能『一刀切』式鋪開,各地要根據定位、人口、經濟等,有針對性推進。」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廣東推進過程中強調「統籌和分類推進」。全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分為3個梯度分層推進垃圾分類。

其中,廣州、深圳市作為國家率先實施垃圾分類的重點城市,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對標世界一流灣區先進水平,到今年要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珠三角其他城市,對標國內先進水平,階段性目標高於國家要求,到今年要基本建成1個分類示範區,而到2022年至少要有2個區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粵東西北城市,對標國內平均水平,到今年要基本建成一個示範街道,而2022年至少有1個區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再到2025年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目前,廣東已制定垃圾分類工作評估辦法,對3個梯度城市設定不同指標評價體系,每季度分區域分層次開展第三方評估。同時,評估排名與省級垃圾分類專項資金分配掛鈎,以充分調動各地積極性。

為保障垃圾分類科學、持續推行,垃圾分類也從法規、制度層面得到規範。省人大常委會已審議通過新修訂的《廣東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從全程分類體系、城鄉統籌、源頭減量等方面進行剛性約束。而《廣東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則明確,強化垃圾分類資金保障,實行掛點聯繫指導,定期開展專項檢查等。多個地市,也已發布相關條例和方案,比如深圳實施《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東莞實施《東莞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方案》等。同時,全省還推行垃圾分類「五進」活動、「拾分美麗」志願服務等,部署塑料汙染治理、農村垃圾分類、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兩網融合」等。

另外,全省還設定督導評價機制推進。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實行掛點聯繫指導,全省每季度開展第三方評估,及時通報各地市垃圾分類實施情況,層層傳導壓力,逐級落實責任,並將評估排名與省級垃圾分類專項資金分配掛鈎,加大獎補支持力度。各地也將垃圾分類納入汙染防治攻堅戰、文明創建、城市精細化管理等重點任務中,嚴格、有序落地。

全鏈條穩提升

全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95%

完整的垃圾分類涵蓋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全鏈條,全省正聚焦關鍵環節,完善這一鏈條。

垃圾分類踐行至今,廣東更加強調源頭減量,目前已出臺並實施《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意見》,針對外賣、快遞包裝等大量出現的新情況,建立綠色治理任務臺帳,促進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垃圾減量,比如明確提出到今年底,全省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同時廣州和深圳的商場、超市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率先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等。並且,多個地市已建立源頭減量機制,重點推進快遞、旅遊、餐飲、製造業等行業源頭減量。還進一步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目前全省經商務部業務統一平臺備案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超過5100家,供銷系統建成再生資源城鄉回收站點4849個、分揀中心64個。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源頭減量的基礎上,垃圾分類推進的一個關鍵是居民參與分類投放,廣東目前正建設簡便易行的分類投放體系。針對各地反映集中的投放難點問題,廣東編制了《廣東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與收集設施設置指引》《主要場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指引》等,指導各地科學合理設置投放點和收集容器。

按國家相關標準,廣東將生活垃圾分類劃分為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全省物業小區內的垃圾投放點基本遵循這些標識和相應顏色,並且不少地市也已開展定點投放廚餘垃圾,並有督導員指引。另外,還完善垃圾投放點旁洗手池、雨棚、照明燈投放等配套措施,讓分類投放更便捷。

面對此前公眾質疑的混運、混雜處理問題,近年來各地也正完善相應硬體設施。一方面,建設和完善與垃圾分類投放相匹配的分類收運體系。根據前端分類收集和末端處理實際,逐步配置專用收運車輛,並推進壓縮站、轉運站等設施的布局和改造,提升機械化作業水平和分類收運能力。當前,廣州、深圳等市已經推行「專桶專用、專車專收、專線轉運」,同時21地市均已配置廚餘垃圾收運專用車輛,在示範區域內推行分類收運。

另一方面,不斷搶建後端分類處理設施,在硬體上保障分類處理。包括焚燒廠、廚餘垃圾處理站等,目前全省生活垃圾總處理能力達14.9萬噸/日,其中焚燒處理能力為9.4萬噸/日,廚餘垃圾處理能力近1萬噸/日,「十三五」期間全省新增處理能力9.4萬噸/日。並且建有16個3A級生活垃圾焚燒項目,佔全國總數的1/3。依託這些設施,全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95%。

全民共建共治

黨建引領社區公眾踐行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本質上也是社會治理,如何調動最廣泛的公眾、企業等參與,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命題,廣東通過黨建引領、示範帶動、城鄉統籌、宣傳培訓等方式,讓更多社會主體參與,正逐步營造共建共治的良好氛圍。

垃圾分類究竟怎麼做?這是很多地方的困惑。「廣東採用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的方式,建設示範片區,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模式,由此推開。」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各地在實踐中形成好的方式再推廣。比如廣州市首創「在家分好類、定時拎下樓、定點精準投」和社區垃圾分類「十二步工作法」,制定標準,在全市推進。東莞市則通過「行走東莞」活動,推進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定期向社會發布各鎮街垃圾分類情況。汕頭市在機關大院、居民小區、市場等具有代表性的區域打造「十個一」精品示範。

同時,全省還通過各類精準教育培訓,讓垃圾分類理念逐漸融入公眾。廣東舉辦全省垃圾分類培訓會,重點對各地主管部門和示範片區負責人培訓;組建省垃圾分類培訓學院,培訓基層垃圾分類管理者、環衛作業人員、物業人員、志願者等。同時,還開通垃圾分類技術諮詢熱線,各地可直接連線行業專家,並且創建省級校園垃圾分類教育基地,各市編制垃圾分類教育讀本。另外,多地還在各級媒體、網絡平臺開展立體式宣傳,各地通過聘請推廣大使、建立科普教育基地等多活動宣傳發動。

廣東推行垃圾分類也強調城鄉統籌,目前已印發《廣東省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試行)》。在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6市試點推行垃圾分類城鄉一體化制度,初步形成「戶投放、村收集、鎮轉運、市縣處理」的城鄉一體化垃圾分類模式。

當前,全省垃圾分類的氛圍愈來愈濃,分類意識和習慣正在形成。而具體到各地社區,不少都在探索建立「黨建+」垃圾分類模式,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以鎮街網格化管理體系為基礎,構建社區黨組織、居委會、物業、志願者、居民等廣泛參與的社區治理共同體。比如廣州、深圳、珠海、江門等地結合「雙報到、雙服務」、黨員承諾踐諾等活動,將垃圾分類納入黨員回社區報到服務事項,黨員、領導幹部和公職人員帶頭先行,開展入戶宣傳、站桶督導等工作。「垃圾分類正逐步從基層治理難點成為撬動社區治理的有力支點。」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而這樣的社區治理也在疫情防控中發揮出巨大作用。疫情發生後,廣東在全國率先發出生活垃圾管理、廢棄口罩管理指引,並對定點醫療機構、隔離場所等產生的生活垃圾實行專人、專車、專線轉運。同時,各地垃圾分類基層社區工作體系和垃圾分類社區宣傳員、監督員、志願者、黨員先鋒崗直接轉化為社區疫情防控的中堅力量。

廣東各地市垃圾分類亮點

廣深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廣州、深圳作為全國垃圾分類重點城市,先行先試,目前已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法規政策和標準規範體系,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目前,廣州市3653個物業管理小區、2907個非物業管理居住區全部完成樓道撤桶、定時定點投放。並改造提升1.8萬個分類投放點,統一配置雨棚、照明、洗手等設施。在收運環節,配置1.6萬座垃圾中轉站、3501輛分類收運車輛,1492條分類運輸線路。末端處理上,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形成「焚燒為主、生化為輔、填埋兜底」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格局。

此外,廣州著力建設垃圾分類示範點。去年進一步加大示範帶動力度,至今創建600個生活垃圾精準分類樣板居住小區(社區)、50條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行政村和20個餐廚垃圾分類收集專收專運處理農貿市場。

深圳則建立細緻的分流分類體系,以「可回收物、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為基礎,再具體分流出餐廚垃圾、果蔬垃圾、綠化垃圾,以及家庭廚餘垃圾、玻金塑紙、廢舊家具、廢舊織物、有害垃圾和年花年桔等。

而在住宅區全面推廣「集中分類投放+定時定點督導」模式,目前全市已實現生活垃圾分流分類全覆蓋。全市配套1074臺分類收運車輛,建成100餘處分類處理設施,分流分類全鏈條管理體系基本建成。

同時創新開展蒲公英計劃,全市建成17個科普教育場館,並邀請社會知名人士擔任垃圾分類推廣大使,組建近400人的志願講師團,招募2000多名社會監督員,開展各類宣講活動。同時,發布全國首份《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編制垃圾分類知識讀本並納入學校德育課程。

多地市建成示範片區布局全域推進

全省多地市已按照省垃圾分類示範創建指引,大力推進示範片區建設。比如東莞出臺《東莞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方案》進行指導,物業小區推行樓層撤桶、定時定點投放、引導員現場引導,而村(社區)推行定時公交化收集模式,並建立松山湖垃圾分類示範片等。佛山打造一批垃圾分類示範單位,全市2619家公共機構今年10月底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珠海則建立機關單位、社區、學校、農村、海島5類垃圾分類樣板,同時建立橫琴新區、金灣區、高新區等多個垃圾分類示範帶動區。江門在市區478個小區全面開展垃圾分類,汕頭正推進3個以上示範片創建,梅州在8個縣同步創建垃圾分類示範點,湛江在全市112個物業小區開展垃圾分類。

同時,各地抓緊補齊垃圾分類全鏈條的硬體設施。比如東莞針對產生量大的廚餘垃圾,採用集中與分散處理結合模式,配置70餘輛廚餘垃圾垃圾清運車,建成2座廚餘垃圾處理廠,同步建設41座就地處理設備。佛山廚餘垃圾採取「直收直運」模式,分類配備運輸車,其中有害垃圾運輸車10輛,廚餘垃圾運輸車200多輛,其他垃圾運輸車1900多輛。汕頭按分類投放簡便易行、收運規範完善、處置能力充足為目標完善設施,目前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達到7220噸/日,同時4座廚餘垃圾處理設施正加緊建設。

垃圾分類需要全民觀念、習慣轉變,並參與其中,多地在宣傳、教育上下功夫。比如東莞成立市級垃圾分類志願者團隊,並開展「爭當垃圾分類小能手」活動進課堂。江門率先成立地級市分類培訓學院,實施「星火計劃」公眾教育,開展近千場培訓活動。而梅州則利用「客家山歌」「五句板」等接地氣的特色宣傳形式。

南方日報記者 張子俊 通訊員 嶽建軒

【來源:東莞日報社i東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廣東分類施策示範帶動垃圾分類
    一直以來,廣東將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當大事對待,2016年在全國率先實施《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條例》,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立法,此後全省循序推進,近年來再度加速,完善垃圾分類全鏈條設施,並通過示範城市帶動,全域因地制宜推進垃圾分類。截至今年12月,全省已建成172座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其中「十三五」期間新建成99座,總處理能力達14.9萬噸/日。
  • 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系統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1日訊(記者亢舒)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46個重點城市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系統,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基本全覆蓋,分類運輸體系基本建成,分類處理能力明顯增強,垃圾回收利用率不斷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習慣加快養成
  • 垃圾分類成為上海社交新話題 住建部推46城試點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人民網北京6月28日電 (記者 喬雪峰)垃圾分類成為上海人的社交新話題,這一改善環境節約資源的新舉措未來如何向全國推廣,記者28日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獲悉,到2020年底,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 生活垃圾分類進展如何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生活垃圾分類列出了時間表:上海、廈門、寧波等46個重點城市到2020年年底力爭實現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基本全覆蓋,分類運輸體系基本建成,分類處理能力明顯增強。
  • 廣東建成生活垃圾處理設施167座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在會上表示,目前廣東省已建成生活垃圾處理設施167座,總處理能力為每日14.32萬噸。廣東省住建廳稱,廣東加快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全省焚燒和生化實際處理佔比達67.8%,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5%;全省建成25座規模化集中式廚餘垃圾處理設施和一批小型處理項目,處理能力達每日0.8萬噸。
  • 混著放是垃圾,分類就成了資源!垃圾分類的好處你知道嗎?
    近年來,我國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46個重點城市先行先試,推進垃圾分類取得積極進展。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 中國官方:繼續加快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建設
    中國官方:繼續加快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建設 2019-06-28,滿足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需求。  張樂群在當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截至目前,中國134家中央單位、27家駐京部隊和各省直機關已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46個重點城市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生活垃圾處理系統正在逐步建立。  目前,46個重點城市已配備廚餘垃圾分類運輸車近5000輛,有害垃圾分類運輸車近1000輛,2019年將繼續加大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投入,滿足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需求。
  • 垃圾分類有望開展區域協同立法,統一垃圾分類標準|垃圾分類|北京市...
    2020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一周年,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孫煜華在調研時發現,上海生活垃圾分類「三增一減」效果顯著,四分類垃圾在當年6月已達到年度目標值。近年來,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地對垃圾分類進行立法,推動人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推行多年的垃圾分類制度,因為有了法律法規的推動,得以真正落地。
  • 楚雄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實施方案
    至2025年底,全州10縣市全部實現主城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每個縣市至少一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全州城市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基本全覆蓋,楚雄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80%,其他縣城全面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城鎮生活垃圾收轉運體系穩定運行。 (一)楚雄市。
  • 從今起西安強制垃圾分類 小學生創作垃圾分類歌曲
    張女士說,她會賣酸奶,將賺的錢捐給需要幫助的孩子們,「她也會將做公益和垃圾分類的動態發在朋友圈裡,身邊很多人都被帶動一起做公益和環保,我們有一個做公益的微信群,已經有70多名家長和孩子加入。」記者 李婧「咱們工人有力量 垃圾分類我先行」倡議書全省各行各業的職工朋友們:今天,《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到2025年,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楊凌示範區、韓城市將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垃圾分一分,生活美十分。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共建共享生態環保生活,是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
  • 回民區「四大亮點」助推垃圾分類
    呼和浩特日報訊 為助推垃圾分類工作,積極倡導綠色生態、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切實改善城區人居環境,回民區在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的基礎上,從模式選擇、智能服務、宣傳引導、收運處置各環節關鍵點著手,完善垃圾治理體系,提升垃圾分類意識,著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深入開展,進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感
  • 分類分類!建築垃圾、園林垃圾、破舊衣物、生活垃圾,往哪個桶裝?
    暨昨天我市開始在惠城區啟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之後,《惠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也在昨天獲得通過。接下來,我市將加強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各環節的有機銜接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各相關部門也將紮實推進垃圾分類處理體系建設,以垃圾分類推動形成文明健康、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領生活新時尚。
  • 七大資源類垃圾分流分類處理體系初步建成
    去年以來,在深圳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中,對七大資源類垃圾開展分流分類處理可謂是一大亮點和重要突破。 2015年起,針對市場上尚未自發形成回收處理體系、但具有資源利用屬性的七類垃圾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廢棄織物、年花年桔、綠化垃圾、果蔬垃圾、餐廚垃圾,市城管局陸續推動新建了前端分流分類回收處理體系。
  • 2020上海垃圾分類處理展
    2020上海垃圾分類展ECE 2020上海國際城市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及設備展覽會時間:2020年11月25-27日地點: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盈港東路168號運用固廢處理與資源綜合利用、節能減排、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再生能源與新能源利用等「四新」技術。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2020 年46 個重點城市要實現基本建成生活垃圾類處理系統的目標。
  • 垃圾分類風口浪尖,企業如何注入靈魂——嘉道博文垃圾分類項目
    2019年7月1日,上海頒布垃圾分類法。緊隨其後,住建部文件再發相關文件表示:當前成都已被列為垃圾分類先行先試的46個重點城市之一,2020年底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並通過相關研究明確,典型餐廚垃圾中食物垃圾含量為89.28%,剩餘為其他雜質。因此如何解決餐廚垃圾分類回收,才是一家環農一體化企業在「垃圾分類時代」要解決的問題。自2013四川嘉道博文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建成運營以來,始終秉承著不斷創新,追求卓越,保護環境的理念。
  • 垃圾分類換積分 積分可換日用品——臨沂市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
    用手機掃描回收箱上的二維碼,門就會自動打開,把垃圾扔到裡面,系統自動稱重,手機上就會顯示本次投放重量,獲取相應的積分。積分可以兌換學習用品、油鹽醬醋茶等。垃圾分類不僅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還可以兌換禮品。
  • 虹口·歐陽 「螺螄殼」裡做道場 分類施策來「融冰」
    這一地段的特點就是沿街路段風貌完整,但建築內和弄內小區空間狹窄,根本沒法設置垃圾箱房,甚至連擱置垃圾桶的地方都沒有,居民們只好每天外出時順便將垃圾扔進馬路垃圾桶,或其他小區垃圾箱房,既不可能做到完全垃圾分類,又沒有垃圾傾倒固定時間。這對垃圾分類工作推廣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針對這一問題,歐陽路街道和建設居民區通過對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宣傳,充分動員社區居民「共治自治」。
  • 「廣東造」分類垃圾桶成爆款
    在廣東垃圾分類產品也十分走俏。通過2019年6月21日-6月30日與去年同時段對比發現「分類垃圾桶」等相關搜索基本都以雙位數的倍數增長其中「分類垃圾桶家用」同比增加31.2倍同比銷售量最高的是分類垃圾袋是去年的20.8倍●記者發現分類垃圾桶產品價格比普通垃圾桶偏高價格帶分布在80元-600元其中150元-300
  • 佛山也將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到底分成哪幾類?
    《徵求意見稿》指出,2019年起,全省地級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廣州市、深圳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珠三角其他地級城市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 垃圾分類如何帶動產業鏈變革?這些公司這樣做!
    不僅是在南京,在中國多個地方,垃圾分類正在成為新風尚,扔垃圾從一件「隨手的事兒」變成「需要好好琢磨一下的事兒」。在各地推進垃圾分類的過程中,不少企業意識到垃圾分類產業既是保護綠水青山的公益事業,其中也蘊含著發展機遇。在它們的努力研發下,智能回收機、垃圾分類小程序、厭氧微生物降解系統……一眾「黑科技」產品應運而生,讓更多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成為再生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