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探索-京西門頭溝王平老煤礦

2021-02-26 志存

作為北京城重要的煤炭供應地,京西門頭溝自古產煤,著名的京西古道也是因運煤而興旺起來的。時至今日,在京西古道景區的多處關口處,在巖石材質的地面上,還可以看到過去拉煤的騾馬踩下的蹄窩。

 

解放之後,門頭溝的煤礦依然欣欣向榮。多家國有大煤礦都設在門頭溝和房山,其中包括城子礦,王平礦,木城澗礦,千軍臺礦等等。這些大煤礦大多屬於以前的京西礦務局,後改為「京煤集團」。當然除了大煤礦之外還有無數的小礦。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能源需求結構的變化,人們開始越來越多的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近幾十年來京西的煤礦紛紛關停。據說目前只剩下門頭溝的大臺煤礦還在正常生產中,預計到2020年也將最終停產。

 

這裡為了突出鐵路,沒有採用衛星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看

其實最初注意到門頭溝的煤礦,是因為神秘的大臺鐵路。我沒事喜歡瀏覽衛星地圖,從衛星圖上可以看到,千軍臺和大臺的方向有一條單向的鐵路。我一直在猜測這條鐵路是做什麼用的,是不是有什麼神秘的軍事目的?自己雖然騎行走過這附近,但是很少有機會沿著鐵路深入探索。後來隨著調查的不斷深入,才慢慢了解到這條鐵路是貫穿京西多家煤礦的運煤專線。

 

今天自駕,行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去看看這條鐵路線上著名的王平煤礦遺址。

 

王平煤礦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王平鎮王平村。經常騎行109國道的騎友應該不會陌生。109向西如果不走東方紅隧道,就得走王平大坡。而另一條著名的潭王路,也是從潭柘寺到王平鎮的。雖然就在路邊,但王平煤礦的地理位置還是比較隱蔽,如果不是特意留心,一般人絕對不會想到在王平大坡之下,潭王路的盡頭,視線不可及的山坡上藏有一座神秘廢棄煤礦。歷史上王平煤礦曾經是一座年出產百萬噸級優質無煙煤和煙煤的大礦。根據資料,王平的煤田地理範圍東到永定河邊,從西一直到木城澗礦,南到十字道村,北可以超過平安溝。這個地域範圍就非常的廣闊了,設想一下京西的八大煤礦還有無數的小礦,每所礦都有這麼大的煤田。難怪說門頭溝的山區基本上都是採空區,存在潛在的地質災害風險。

 

王平煤礦是1994年停產的,20多年以來這裡的設備早就被清空,但是建築依然保存下來,除了礦場之外,職工宿舍,運輸軌道仍然保留著。現在經常能夠看到探險者或者是攝影師進進出出。

 

值得指出的是,王平煤礦的生活區遺址是完全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隨意參觀。但生產區是被圍起來的,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只有一些不守規矩的探險者會冒險進入。甚至還有人會爬到最高的裝車樓頂部,去拍上面的大五星。雖然刺激,但這裡的設施畢竟20多年沒有人維護了,建築的牆體老化也比較嚴重,盲目探險可能會導致危險,因此不建議驢友進入生產區域。我們是來找時代感而已,過分冒失的嘗試,除了給自己帶上一個所謂「勇敢者」的頭銜之外,沒什麼實際意義。一旦出了事故,即使自己沒有受傷,也可能會誤傷隊友,或者被困,牽扯大量的救援力量,影響別人的生活。

 

王平煤礦有很多大門,但大部分是鎖死的,或者是用樹幹等物體擋住,禁止車輛進入。開車可以進入到裝車樓區域,從潭王路口向右後方轉彎,上坡,向鐵路方向開即可看到這個入口。

 

不過這段路的路況並不好,對於非越野車來講,還是建議停在潭王路路南村裡的停車場,然後步行進入煤礦比較保險,畢竟也沒幾步路。個人感覺這樣比較有儀式感。

 

由於剛下完雨,進入裝車樓附近的路被水淹了,步行不好走,所以選擇繼續往前,走到鐵路附近。根據之前網上的資料來看,只要找到了鐵路,沿著鐵路走,即可以到達以前的王平煤礦火車站。

 

果然沒走幾步就看到了一排平房,門窗皆被封死,這就是以前的王平煤礦火車站了。站臺非常短,也比較簡陋,主要以滿足煤礦和周圍村民的出行需求為主。

 

在站臺上看到了那扇著名的大門,多次出現在各類驢友的筆記中。兩根厚重的門柱,上面的標語清晰可見,門柱頂端的五星是那個時代的產物,象徵著工人們的團結拼搏,象徵著國有大礦的根正苗紅,象徵著一切美好的含義。

 

而這而這扇大門最有特點的是進門就要直接上天橋,從天橋上跨過裝車區的鐵軌,直接進入生活區。站在天橋上可以看到裝車樓就在你的左側,鐵軌在自己腳下,周圍錯落有致的建築,立體交錯的通道會讓你產生一種錯覺,似乎這是孩子拼出來的樂高城市。

 

原先從天橋是可以直接進入生產區的,但目前入口已經被封閉。只能向右上臺階進入辦公和生活區。

 

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個小平臺,有低矮的花壇,有兩棵高大的樹木,背後的建築上還有街頭藝術家的塗鴉。這裡似乎被許多人當做了野餐區,從地上的垃圾數量來看,低素質的驢友雖是少數,但的確讓人反感。

 

從這裡開始所有的建築就都可以進入了,如果想要拍照,這裡的氣氛還是非常神秘的。

我並沒有攜帶照明工具,而且也不大喜歡一個人進入到這樣的環境中,因此簡單照了幾張相就出去,繼續看其他地方。

 

這裡應該是以前的休閒區和辦公區的通道,有著長長的一串宣傳欄。

而對面的一條小路,被兩側的建築夾著,顯得很是神秘。本來打算沿著這條路往前走的,但是聽到右側的樓裡似乎有很厲害的大狗,於是就沒有輕舉妄動。

繼續往山坡上走,可以看到以前的宿舍樓和浴室。對於煤礦工人來說,浴室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從礦中出來之後,所有的人都會和黑人一樣,不洗澡根本沒法見人。

由於是依山而建,所以生活區修的也比較侷促,並沒有太多開闊的活動空間。繼續上山似乎就出了廠區來到了村裡的住戶家。

 

其實如果不進入室內的話,生活區可看的也只有這幾處了。由於已經有20多年沒有人居住,野生植物重新佔領了所有的空間。

 

調頭回到車站,遠遠的聽到有火車駛來,於是激動地跑到鐵路邊上。幾分鐘後一輛拉煤的火車果然緩緩從眼前駛過。估計這輛火車的煤是從大臺煤礦拉來的,那是這條鐵路線上唯一還在正常生產的煤礦了。

 

沿著裝車樓向北,還有一大片區域,可以看到大量的廢棄房屋。這一片的房屋裡可能曾安裝有大型設備,設備拆掉之後,房屋的牆體損毀的就比較嚴重,部分房屋甚至已經倒塌。在這一區域行走一定要注意安全。

繞到了有狗宿舍樓的另一側。聽聲音,狗似乎被養在2樓的屋子裡。這才想起其他遊記中曾經提到過,在宿舍樓內似乎有人養狗。至於是為了防止有人進入宿舍樓,還是愛心人士照顧的野狗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從爪印的大小來看,應該是惹不起的大壯漢狗。

 

繼續前進即可以走出廠區。這裡似乎是煤礦的北門,通道被一棵樹幹擋住,汽車無法入內。

 

煤礦的北門出來就是王平村了。在煤礦的繁榮期,王平地區周邊交通不便利,經濟還不發達,再加上當時工廠辦社會的思想,因此煤礦實際上是和王平村相伴相生的。煤礦為該地區帶來了大量的外來人口,人多了自然就需要各種各樣的基礎設施。於是房子蓋起來了,商店蓋起來了,路也修起來了。工廠的大禮堂火車站等等資源可以為村子所用。而大量的工人在娶了當地的姑娘之後,就留在了王平村,成了村裡的人。

 

王平村裡有一座宏源商店。可能是北京地區唯一一所原封不動保留了30年前像樣子的商店。整個商店是1棟2層小樓,門框上寫著為人民服務5個大字,進去之後一個個櫃檯分別為百貨,副食,菸酒,鞋帽等等。裡面可以買到過去的運動服,甚至是膠捲兒等等老物件兒。據店主說,許多貨物並不是他們有意識去進貨的,而是很久以前進來之後一直賣不出去,積壓到今天。

 

直到90年代,由於周邊煤礦很多,王平村常住人口還有幾萬人。到了晚上,村子裡幾乎像城市一樣熱鬧,地攤兒小吃夜市應有盡有。礦工們下班之後,和家屬們一起來村子裡街上逛一逛,休閒一下。而如今,基本只在宏源商店門口,經常會聚集著一些老人,在他們的意識裡,這裡仍然是整個地區的核心區。

 

從和當地的村民交流了解到,二十多年前,王平煤礦關停的時候,許多工人都被就近安置到了京煤集團的其他煤礦。但由於可能煤礦改組和關停在即,許多工人都只拿到了臨時合同。這樣其實和直接下崗的差距並不大。而由於煤礦工人的特殊工作性質,在歲數大了之後,許多人都患上了塵肺。治療費用高昂,醫保關係因為種種原因接續並不順暢,導致許多老礦工的家庭因病致貧。了解了這些故事之後,再來欣賞這座工業廢墟,心裡頭又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相關焦點

  • 別樣的人工廢墟探索旅行,被時代遺忘,「以煤為懷」的王平煤礦
    王平煤礦王平煤礦沒有車諾比這麼恐怖,是一家因為北京市的環保需求,所以停產十多年的煤礦企業。以前是「京西八大礦」之一,24 小時不停的礦井年產煤炭達百萬噸以上。在封建帝王時代也曾是西山大路上的官方驛站,稱為「京師通衢之所」。地理位置不算偏僻,位於 109 國道上的王平鎮。首先找到「王平村」公交車站,順著馬路南邊的譚王路進去 200 米左右,就到煤礦門口了。找到鐵路以後,就會看到這幅說起王平煤礦出鏡率最高的畫面了。推薦從正前方的橋進入礦區,這是最有歷史感的路線。
  • 徒步京西古道:感受美麗秋景,尋訪門頭溝昔日煤礦的遺蹟
    這片如今被劃為門頭溝區的山地,曾經遍布煤礦。開採活動自遼、金始。到元代,大都對煤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山中煤礦數量也隨之劇增。跟隨煤礦同時興起的,還有京西的村落和交通線,這些翻山越嶺的道路,在明清時達到繁華的巔峰,為帝國的都城供應著源源不斷的燃料,同時也支撐著從山西等地來的商貿隊伍。而隨著上世紀京西煤業的衰落和近現代交通方式的改變,這些山道逐漸廢弛,如今被統稱為「京西古道」。
  • 北京探秘5處不為人知的城市廢墟
    然而,廢墟也不只是殘破的那些由廢墟改造的建築延續了過去的時光故事呈現出別樣的美感也成為攝影師們爭相前往的大片拍攝地5處廢墟景觀但幾十年之後,老廠技術落後,加上北京城區的快速擴張,焦化廠的環保功能削弱,於2006年正式停產。2018年,焦化廠入選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單。細碎的陽光從破碎的窗戶照入,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讓廢棄的廠房更有年代感和故事感。
  • 一線串四礦,沉寂5年的京西老礦區將變工業遺存文旅區
    隨著最後一座煤礦大臺煤礦退出,今年北京告別千年採煤史,但老礦區的轉型之路還在探索中。記者6日獲悉,京能集團下屬京煤集團聯合華北科技學院,利用礦區建築和井下巷道,正在打造國家級安全生產事故預控與應急處置技術實驗實訓和科普基地。目前基地正進行基礎設施改造,預計9月中旬亮相。
  • 塵封的輝煌,被遺忘的歷史——探險工業廢墟!
    廠區中,數十座低矮老倉庫至今仍保存得完好。青磚,紅瓦,灰牆,這些舊時代建築特徵的元素,在鏡頭下顯現出了別致的時尚。 王平煤礦 王平煤礦隱藏在北京門頭溝的群山之中,於1958年建設投產,1994年停止開採,它曾是京西礦務局所屬的八大煤礦之一
  • 京西老礦區已啟動全面生態修復,這裡將變國家森林公園
    曾經聚集了千軍臺、木城澗、大臺等煤礦的京西老礦區,已經啟動全面生態修復。位於這片礦區的京西林場,3年來已種下2.5萬畝新林,為大山療愈「傷疤」。未來,礦區將變身國家級森林公園,實現從採煤到覆綠的歷史轉身。
  • 於是順著蓮石西路一直往門頭溝開,過了王平
    於是順著蓮石西路一直往門頭溝開,過了王平,車子到京西古道,離這不遠就有馬致遠故居。藏在深深的巷子裡。 門頭溝區的旅遊文化搞得非常好,走在通往馬致遠故居的石板路上,看到兩邊的民宿民居修繕得很有特色,道路兩旁乾淨,環境優美。 由於疫情,這座故居還沒有開放,只是走到門前細細的品味一番,也沒有遺憾,畢竟就想在這條街上走一走,看一看就滿足了。
  • 廢墟探險,讓我們挖掘被冷卻的歷史
    王平煤礦 王平煤礦於1958年建設投產,1994年停止開採。它曾是京西礦務局(現京煤集團)所屬的八大煤礦之一。總面積達13.5平方公裡,年產百萬噸原煤。 該礦區隱藏在北京門頭溝的群山之中,一路開車需要走20多公裡的蜿蜒山道,風景非常棒,會讓人誤以為自己是來郊遊的。
  • 直擊| 廢墟探險:尋找城市的「時間膠囊」
    11月22日上午,「刺頭王子」和小田步入門頭溝的淺山區,他們要在這裡尋找一座廢棄的煤礦。這座煤礦建於60年前,曾是興盛的京西八大礦之一,辦公樓、家屬樓、澡堂、商店、食堂一應俱全,曾有5000多戶居民工作生活在這個小社會。隨著生產設備拆除、人員撤離,如今只剩下累累廢墟,在它的積塵深處,掩埋著曾經的重工業輝煌。
  • 直擊|廢墟探險:尋找城市的「時間膠囊」
    11月22日上午,門頭溝的一處廢棄煤礦,「刺頭王子」站在鍋爐基座上拍攝。「新手村」快成旅遊點了11月22日早晨,初雪過後的北京迎來了一個大晴天。家住在德勝門附近的「刺頭王子(網名)」睜開眼就掀開窗簾,確信無疑,這是一個讓所有居住在這座城市的人都心情愉悅的好天氣。越過無邊無際的樓群向西遠望,甚至能看到燕山披著前一日降下的白雪。
  • 2020年京西古道軌跡圖回顧
    京西古道景區,古道眾多!其中以下最為有名!玉河大道西山大道新潭古道王平古道龐潭古道蘆潭古道玉河古道     京西多古道,歷史悠久,這源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物產資源。京西群山之中,遍藏烏金,多名人。
  • 北京這10處值得一踩的「廢墟」,你敢去嗎?
    △ 高聳入雲的建築地址:於八達嶺高速兩側王平煤礦廠昔日的塵土飛揚王平煤礦位於門頭溝王平村,交通還算便利,可以從城區直接開車到。坐公交車的話,從蘋果園地鐵出來乘坐公交車892/929到王平村下即可,然後看到鐵路,沿著鐵路走就可以走進王平煤礦。
  • 北京這10處值得一踩的「廢墟」,你準備好探險了嗎?
    這些城市裡的廢墟曾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 現如今是很多攝影師的秘密基地 好奇如你,你是不是也想踏上這些廢墟 去體會一下曾經鮮活的時光 與現實的蒼涼的交織感
  • 京西古道:山上原始靜謐山下川流不息,它究竟有何特別?
    前些日子,京西古道馬蹄窩被六輛越野車碾壓的消息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京西古道是中國十大古道之一,也是京郊保存最完好的文物級古道。它詮釋了門頭溝歷史的滄桑變遷,也是西山文化的展示。保護好馬蹄窩,保護好這條古道,人們才能沿著古道領略歷史的厚重。攝影:白繼開對於北京的朋友們來說,門頭溝地區的山總是充滿了看不夠的魅力,京西古道就是其中的魅力之一。
  • 門頭溝大臺煤礦退出歷史舞臺 北京近千年採煤史宣告結束
    煤礦一關閉,大部分設備就沒用武之地,只能賣掉。不遠處,一臺臺開關櫃正被吊裝到大貨車上,看著昔日熟悉的「老夥計」離開,一旁的老礦工,心中頗為不舍。礦工分流 熱鬧的礦區歸於平靜大臺煤礦礦區早已成為社區。隨著礦工們的離去,這裡也安靜下來。大臺煤礦相關負責人說,停產之前,大臺煤礦有1800多名職工,經過人員分流安置,目前僅有600多人。
  • 一文讀懂京西古道:山上原始靜謐山下川流不息,它究竟有何特別?
    古道蜿蜒盤旋,年深日久,與沿線的關隘、村落、廟宇、碑刻一起,構成了無與倫比的京西人文景觀。圈門過街樓是門頭溝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本就是京西門頭溝運煤古道,所跨的那條溝就是門頭溝(即橫嶺至大峪的洩水溝),門頭溝的區名由此得來。圈門過街樓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是當地惟一的三孔過街樓(其他過街樓都是單孔)。
  • 北京京西觀光專列明年開通,全線將設12站
    京西的青山綠水間馬上要有觀光專列啦!記者今天從2020北京精品民宿發展論壇上獲悉,門頭溝區將依託閒置礦區和門大線鐵路工業遺址資源,打造民俗文化和礦產遺址兩條線路,形成依託「一線四礦」的觀光、通勤列車。2020年,隨著大臺煤礦關停,門頭溝徹底告別了上千年的採煤史,閒置礦區與鐵路也因此成為工業遺址。為活用門大線,根據初期規劃,門頭溝將首發雙主題列車線,綠水青山號與京西碳險號。綠水青山號為京西自然民俗及古道文化主題列車,特設自然劇場車廂,伴隨景觀變化,車廂響起自然聲效,為乘客開啟全感官的自然觀賞體驗。
  • 北京京西觀光專列明年開通,全線將設12站
    京西的青山綠水間馬上要有觀光專列啦!記者今天從2020北京精品民宿發展論壇上獲悉,門頭溝區將依託閒置礦區和門大線鐵路工業遺址資源,打造民俗文化和礦產遺址兩條線路,形成依託「一線四礦」的觀光、通勤列車。根據初期規劃,將首發雙主題列車線——綠水青山號與京西碳險號,預計2021年內通車。
  • 五一自駕門頭溝,偶遇京西「舉人村」
    五一期間,我與一老友,在京西門頭溝轉了一天,東起妙峰山,西至北京最高之處的靈山,一路都是峰迴路轉,繞來繞去,所見之處,既非窮山惡水,也不是靈秀山川,非要給個評價的話,只能說是一般,客觀來講,作為京城的西屏,門頭溝公路修的,顯然要比山水更加出色。
  • 北京的京西古道,專為京城送煤而得名,今成別具特色的旅遊景點
    今年計劃將所有煤礦關閉,這意味著北京800年的採煤史將走向終結。一說到北京的採煤史,就不得不說這運煤進京的專用道路了。這古道不是一條道路,而是多條道路匯集而成,統稱為「京西古道」。京西古道距今有數千年的歷史,它所蘊涵的厚重文化底蘊和燦爛的永定河流域文化疊聚成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