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京城重要的煤炭供應地,京西門頭溝自古產煤,著名的京西古道也是因運煤而興旺起來的。時至今日,在京西古道景區的多處關口處,在巖石材質的地面上,還可以看到過去拉煤的騾馬踩下的蹄窩。
解放之後,門頭溝的煤礦依然欣欣向榮。多家國有大煤礦都設在門頭溝和房山,其中包括城子礦,王平礦,木城澗礦,千軍臺礦等等。這些大煤礦大多屬於以前的京西礦務局,後改為「京煤集團」。當然除了大煤礦之外還有無數的小礦。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能源需求結構的變化,人們開始越來越多的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近幾十年來京西的煤礦紛紛關停。據說目前只剩下門頭溝的大臺煤礦還在正常生產中,預計到2020年也將最終停產。
這裡為了突出鐵路,沒有採用衛星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看
其實最初注意到門頭溝的煤礦,是因為神秘的大臺鐵路。我沒事喜歡瀏覽衛星地圖,從衛星圖上可以看到,千軍臺和大臺的方向有一條單向的鐵路。我一直在猜測這條鐵路是做什麼用的,是不是有什麼神秘的軍事目的?自己雖然騎行走過這附近,但是很少有機會沿著鐵路深入探索。後來隨著調查的不斷深入,才慢慢了解到這條鐵路是貫穿京西多家煤礦的運煤專線。
今天自駕,行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去看看這條鐵路線上著名的王平煤礦遺址。
王平煤礦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王平鎮王平村。經常騎行109國道的騎友應該不會陌生。109向西如果不走東方紅隧道,就得走王平大坡。而另一條著名的潭王路,也是從潭柘寺到王平鎮的。雖然就在路邊,但王平煤礦的地理位置還是比較隱蔽,如果不是特意留心,一般人絕對不會想到在王平大坡之下,潭王路的盡頭,視線不可及的山坡上藏有一座神秘廢棄煤礦。歷史上王平煤礦曾經是一座年出產百萬噸級優質無煙煤和煙煤的大礦。根據資料,王平的煤田地理範圍東到永定河邊,從西一直到木城澗礦,南到十字道村,北可以超過平安溝。這個地域範圍就非常的廣闊了,設想一下京西的八大煤礦還有無數的小礦,每所礦都有這麼大的煤田。難怪說門頭溝的山區基本上都是採空區,存在潛在的地質災害風險。
王平煤礦是1994年停產的,20多年以來這裡的設備早就被清空,但是建築依然保存下來,除了礦場之外,職工宿舍,運輸軌道仍然保留著。現在經常能夠看到探險者或者是攝影師進進出出。
值得指出的是,王平煤礦的生活區遺址是完全開放的,任何人都可以隨意參觀。但生產區是被圍起來的,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只有一些不守規矩的探險者會冒險進入。甚至還有人會爬到最高的裝車樓頂部,去拍上面的大五星。雖然刺激,但這裡的設施畢竟20多年沒有人維護了,建築的牆體老化也比較嚴重,盲目探險可能會導致危險,因此不建議驢友進入生產區域。我們是來找時代感而已,過分冒失的嘗試,除了給自己帶上一個所謂「勇敢者」的頭銜之外,沒什麼實際意義。一旦出了事故,即使自己沒有受傷,也可能會誤傷隊友,或者被困,牽扯大量的救援力量,影響別人的生活。
王平煤礦有很多大門,但大部分是鎖死的,或者是用樹幹等物體擋住,禁止車輛進入。開車可以進入到裝車樓區域,從潭王路口向右後方轉彎,上坡,向鐵路方向開即可看到這個入口。
不過這段路的路況並不好,對於非越野車來講,還是建議停在潭王路路南村裡的停車場,然後步行進入煤礦比較保險,畢竟也沒幾步路。個人感覺這樣比較有儀式感。
由於剛下完雨,進入裝車樓附近的路被水淹了,步行不好走,所以選擇繼續往前,走到鐵路附近。根據之前網上的資料來看,只要找到了鐵路,沿著鐵路走,即可以到達以前的王平煤礦火車站。
果然沒走幾步就看到了一排平房,門窗皆被封死,這就是以前的王平煤礦火車站了。站臺非常短,也比較簡陋,主要以滿足煤礦和周圍村民的出行需求為主。
在站臺上看到了那扇著名的大門,多次出現在各類驢友的筆記中。兩根厚重的門柱,上面的標語清晰可見,門柱頂端的五星是那個時代的產物,象徵著工人們的團結拼搏,象徵著國有大礦的根正苗紅,象徵著一切美好的含義。
而這而這扇大門最有特點的是進門就要直接上天橋,從天橋上跨過裝車區的鐵軌,直接進入生活區。站在天橋上可以看到裝車樓就在你的左側,鐵軌在自己腳下,周圍錯落有致的建築,立體交錯的通道會讓你產生一種錯覺,似乎這是孩子拼出來的樂高城市。
原先從天橋是可以直接進入生產區的,但目前入口已經被封閉。只能向右上臺階進入辦公和生活區。
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個小平臺,有低矮的花壇,有兩棵高大的樹木,背後的建築上還有街頭藝術家的塗鴉。這裡似乎被許多人當做了野餐區,從地上的垃圾數量來看,低素質的驢友雖是少數,但的確讓人反感。
從這裡開始所有的建築就都可以進入了,如果想要拍照,這裡的氣氛還是非常神秘的。
我並沒有攜帶照明工具,而且也不大喜歡一個人進入到這樣的環境中,因此簡單照了幾張相就出去,繼續看其他地方。
這裡應該是以前的休閒區和辦公區的通道,有著長長的一串宣傳欄。
而對面的一條小路,被兩側的建築夾著,顯得很是神秘。本來打算沿著這條路往前走的,但是聽到右側的樓裡似乎有很厲害的大狗,於是就沒有輕舉妄動。
繼續往山坡上走,可以看到以前的宿舍樓和浴室。對於煤礦工人來說,浴室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從礦中出來之後,所有的人都會和黑人一樣,不洗澡根本沒法見人。
由於是依山而建,所以生活區修的也比較侷促,並沒有太多開闊的活動空間。繼續上山似乎就出了廠區來到了村裡的住戶家。
其實如果不進入室內的話,生活區可看的也只有這幾處了。由於已經有20多年沒有人居住,野生植物重新佔領了所有的空間。
調頭回到車站,遠遠的聽到有火車駛來,於是激動地跑到鐵路邊上。幾分鐘後一輛拉煤的火車果然緩緩從眼前駛過。估計這輛火車的煤是從大臺煤礦拉來的,那是這條鐵路線上唯一還在正常生產的煤礦了。
沿著裝車樓向北,還有一大片區域,可以看到大量的廢棄房屋。這一片的房屋裡可能曾安裝有大型設備,設備拆掉之後,房屋的牆體損毀的就比較嚴重,部分房屋甚至已經倒塌。在這一區域行走一定要注意安全。
繞到了有狗宿舍樓的另一側。聽聲音,狗似乎被養在2樓的屋子裡。這才想起其他遊記中曾經提到過,在宿舍樓內似乎有人養狗。至於是為了防止有人進入宿舍樓,還是愛心人士照顧的野狗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從爪印的大小來看,應該是惹不起的大壯漢狗。
繼續前進即可以走出廠區。這裡似乎是煤礦的北門,通道被一棵樹幹擋住,汽車無法入內。
煤礦的北門出來就是王平村了。在煤礦的繁榮期,王平地區周邊交通不便利,經濟還不發達,再加上當時工廠辦社會的思想,因此煤礦實際上是和王平村相伴相生的。煤礦為該地區帶來了大量的外來人口,人多了自然就需要各種各樣的基礎設施。於是房子蓋起來了,商店蓋起來了,路也修起來了。工廠的大禮堂火車站等等資源可以為村子所用。而大量的工人在娶了當地的姑娘之後,就留在了王平村,成了村裡的人。
王平村裡有一座宏源商店。可能是北京地區唯一一所原封不動保留了30年前像樣子的商店。整個商店是1棟2層小樓,門框上寫著為人民服務5個大字,進去之後一個個櫃檯分別為百貨,副食,菸酒,鞋帽等等。裡面可以買到過去的運動服,甚至是膠捲兒等等老物件兒。據店主說,許多貨物並不是他們有意識去進貨的,而是很久以前進來之後一直賣不出去,積壓到今天。
直到90年代,由於周邊煤礦很多,王平村常住人口還有幾萬人。到了晚上,村子裡幾乎像城市一樣熱鬧,地攤兒小吃夜市應有盡有。礦工們下班之後,和家屬們一起來村子裡街上逛一逛,休閒一下。而如今,基本只在宏源商店門口,經常會聚集著一些老人,在他們的意識裡,這裡仍然是整個地區的核心區。
從和當地的村民交流了解到,二十多年前,王平煤礦關停的時候,許多工人都被就近安置到了京煤集團的其他煤礦。但由於可能煤礦改組和關停在即,許多工人都只拿到了臨時合同。這樣其實和直接下崗的差距並不大。而由於煤礦工人的特殊工作性質,在歲數大了之後,許多人都患上了塵肺。治療費用高昂,醫保關係因為種種原因接續並不順暢,導致許多老礦工的家庭因病致貧。了解了這些故事之後,再來欣賞這座工業廢墟,心裡頭又會有不一樣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