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串四礦,沉寂5年的京西老礦區將變工業遺存文旅區

2020-12-15 北京日報客戶端

隨著最後一座煤礦大臺煤礦退出,今年北京告別千年採煤史,但老礦區的轉型之路還在探索中。記者6日獲悉,京能集團下屬京煤集團聯合華北科技學院,利用礦區建築和井下巷道,正在打造國家級安全生產事故預控與應急處置技術實驗實訓和科普基地。目前基地正進行基礎設施改造,預計9月中旬亮相。

昔日門大運煤專線未來也將被激活,並將沿線四個礦區連線成網,在清山綠水間打造集文旅、康養與戶外運動於一體的生態文旅區。

牽手高校,煤礦遺存變身科研基地

京煤集團千軍臺礦區位於門頭溝區大臺街道,距北京城區60公裡,礦區總佔地面積超10萬平方米,井下保留有9千米巷道。2015年煤礦關停後,一直在摸索轉型。

機緣巧合的是,京煤集團與位於河北燕郊的華北科技學院一直保持技術交流往來,高校師生常常到礦上做科研課題。京西煤礦離華北科技學院比較近,高校希望能保留一部分巷道進行井下實訓。

於是,經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批准,依託中央安全生產預防及應急專項資金,由京煤集團和華北科技學院聯合共建的項目——「國家級安全生產事故預控與應急處置技術實驗實訓和科普基地」最終落戶京西。基地總投資3億元,包括京西科研基地和京東實訓基地兩部分,其中京西科研基地選址就在千軍臺礦區。

「落實減量發展,基地不新建建築,總體上不改變礦區原有結構和環境。」京煤集團華科項目部負責人周彥軍介紹,將利用礦區關停後的1.9萬平方米地面建築和3000多米井下巷道,建成國家級礦山、城市地下空間和地鐵交通等防災減災救災科研實驗室和救災演練培訓、科普基地。地面上,將建調度展示中心、檢測檢驗中心、事故分析評鑑中心等17個實驗室;在井下,將搭建包括無人掘進、無人回採、礦山地質、通風測定等10個實驗模塊。

盤活存量,老礦區沉寂5年恢復新活力

相比這條山溝的其他煤礦,千軍臺煤礦最靠裡。2015年停產後,除保衛科留守看攤外,礦區幾乎再沒有外人進入。如今,200多名工人正在現場進行基礎設施改造。沉寂多年的礦區,正逐步恢復生機。

走近礦口,一股強勁的涼風迎面襲來,過去礦工就從這裡下井。往裡走一百多米,巷道內的小火車軌道、排水溝,牆上的管線、指示牌等清晰可見。工人們正在進行巷道加固、地面鋪磚。過段時間,一批採煤老設備將「回到」崗位,形成一個真實的採掘面,還原逼真的採煤場景。

周彥軍是一位老礦工,從1988年大學畢業後就來到礦上。在他眼裡,熟悉的老礦區正在巨變:過去礦區建築都是奔著安全生產建的,經過一番改造,漸漸有了文旅味兒。

礦區原來的小商店與二層食堂,加裝樓梯上下打通,將改為帶有茶吧的圖書室,還設有賞景露臺;辦公樓加裝保暖層後,將改為上下鋪床位的青年旅社,方便學生到此實習學習;一批實驗室、主題教室改造也即將收尾,過段時間實驗設備就將入駐;礦區一景——當年礦工們修建的「龍牆」,經過維修粉刷,光彩重現……

過去封閉管理的礦區,如今開始盼著人來。為此,礦工宿舍通過二間合一間,已改造成140間帶有獨立衛浴的客房;礦工食堂變身為滿足150至200人就餐的自助餐廳。部分礦區特色將被保留下來,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礦工文化廳、禮堂,將修舊如舊,打造「懷舊俱樂部」,未來遊人到此,將可直觀感受到昔日的礦區生活場景。

一線四礦,京西煤礦轉型生態文旅新業態

預計9月中旬,科研基地就將亮相。基地將主要面向全國安全監察幹部、在京地礦院校大學生等客群,在滿足科研實訓需求的基礎上,還將承接社會企業及單位各種會議、培訓、團建、拓展等活動。

周彥軍表示,未來基地將打造成集科普、培訓、體驗、親子互動、文化展示、遊玩、住宿、餐飲等功能於一體的文旅項目,形成「應急培訓+企業團建+研學旅行+親子教育+大眾休閒」5大服務。

煤礦退出後的轉型難題,並非千軍臺獨有。據了解,結合市裡要求,京煤集團將打造「一線四礦」京西煤礦工業遺存文旅區。「一線」就是門大線,是門頭溝到大臺的運煤鐵路。這條鐵路歷史悠久,是詹天佑京張鐵路的輔助鐵路。隨著煤礦退出,這條鐵路已閒置下來。「四礦」是指王平、木城澗、大臺和千軍臺煤礦。

一條鐵路線,串起四座煤礦遺存,這是盤活京西煤礦遺存的總體思路。在開發「一線四礦」,加快盤活京西煤礦遺存的同時,這也將帶動門頭溝農村的經濟發展,讓周邊老百姓能從中受益。

相關焦點

  • 京西老礦區已啟動全面生態修復,這裡將變國家森林公園
    同時,林場位於京西重要的生態涵養區,大面積處於永定河流域,具有很好的生態區優勢。另外,林場內還有大量挖煤採礦的工業遺址,各種旅遊資源都非常豐富。結合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這片曾經的老礦區經過未來一段時間的經營,將實現華麗轉身,成為北京市民又一個休閒地。相關閱讀開發「一線四礦」被激活!
  • 京西老礦區將變國家森林公園
    京西千年採煤史將在今年畫上完整的句號。曾經聚集了千軍臺、木城澗、大臺等煤礦的京西老礦區,已經啟動全面生態修復。未來,礦區將變身國家級森林公園,實現從採煤到覆綠的歷史轉身。走進門頭溝區大臺街道,這裡是礦企集中所在地。
  • 北京京西觀光專列明年開通,全線將設12站
    京西的青山綠水間馬上要有觀光專列啦!記者今天從2020北京精品民宿發展論壇上獲悉,門頭溝區將依託閒置礦區和門大線鐵路工業遺址資源,打造民俗文化和礦產遺址兩條線路,形成依託「一線四礦」的觀光、通勤列車。根據初期規劃,將首發雙主題列車線——綠水青山號與京西碳險號,預計2021年內通車。京西「一線四礦」是指「門大線」鐵路,和其沿線經過的王平村礦區、大臺礦區、木城澗礦區、千軍臺礦區。門大線,又稱京門支線、京門鐵路,是京張鐵路的輔助鐵路,位於北京市西片區,線路全長33.4公裡,全線共設12座車站。
  • 北京京西觀光專列明年開通,全線將設12站
    京西的青山綠水間馬上要有觀光專列啦!記者今天從2020北京精品民宿發展論壇上獲悉,門頭溝區將依託閒置礦區和門大線鐵路工業遺址資源,打造民俗文化和礦產遺址兩條線路,形成依託「一線四礦」的觀光、通勤列車。根據初期規劃,將首發雙主題列車線——綠水青山號與京西碳險號,預計2021年內通車。
  • 門頭溝將依託閒置礦區、工業遺址打造「流動民宿」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活動現場獲悉,門頭溝區將依託閒置礦區和門大線鐵路工業遺址等資源,借力城市籃網生態修復契機,打造「一礦四線」青山綠水間的「流動民宿」。據了解,京西「一線四礦」是指「門大線」鐵路,和其沿線經過的王平村礦區、大臺礦區、木城澗礦區、千軍臺礦區。門大線,又稱京門支線、京門鐵路,是京張鐵路的輔助鐵路,1906年由詹天佑主持建造。
  • 門頭溝區依託「一線四礦」 打造青山綠水間的「流動民宿」
    記者從活動現場獲悉,門頭溝區將依託閒置礦區和門大線鐵路工業遺址等資源,借力城市藍網生態修復契機,打造「一線四礦」青山綠水間的「流動民宿」。據了解,京西「一線四礦」是指「門大線」鐵路,和其沿線經過的王平村礦區、大臺礦區、木城澗礦區、千軍臺礦區。門大線,又稱京門支線、京門鐵路,是京張鐵路的輔助鐵路,1906年由詹天佑主持建造。
  • 工業旅遊撲面而來 井陘礦區「長出」新風景
    2011年,井陘礦區被國家確定為第三批國家資源枯竭型城市。面對資源枯竭、經濟衰退等壓力,這座因煤而生、因礦而興的小城如何轉型突圍,實現華麗轉身?近日,人民網走進井陘礦區,近距離感受百年老礦煥發出的新生機,觸摸其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強勁脈動,推出《轉型突圍綠色崛起的井陘礦區》系列報導。
  • 老工業廠區變景觀 北京京西八大廠尋轉型 實現整體復興
    記者昨日(5日)獲悉,北京石景山區將在「十四五」時期繼續探索傳統工業廠區開發利用和產業轉型,借鑑首鋼老工業區搬遷改造試點經驗,推動北重廠、石景山熱電廠發展文創、科技、文化產業園,實現京西八大廠整體復興。
  • 2列鐵路觀光車 盡覽京西「小院+」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活動現場獲悉,門頭溝區將依託閒置礦區和門大線鐵路工業遺址等資源,借力城市藍網生態修復契機,打造「一線四礦」青山綠水間的「流動民宿」。與民宿相結合的旅遊產品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據門頭溝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京西「一線四礦」是指門大線鐵路,和其沿線經過的王平村礦區、大臺礦區、木城澗礦區、千軍臺礦區。
  • 井陘礦區正豐礦,工業建築群,河北近代民族工業歷史文化遺產
    井陘礦區正豐礦,工業建築群,河北近代民族工業歷史文化遺產[2020年10月3日(周六)石家莊市井陘礦區鳳山鎮]圖文/玉文葉子雙行記段家樓正豐礦(正豐礦工業建築群)是國家級文保單位、河北省工業旅遊示範景區,2018年加入中國工業旅遊產業聯合體,並被列入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名錄。
  • 2列鐵路觀光車盡覽京西「小院+」50家星級民宿點體味延慶冬奧情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活動現場獲悉,門頭溝區將依託閒置礦區和門大線鐵路工業遺址等資源,借力城市藍網生態修復契機,打造「一線四礦」青山綠水間的「流動民宿」。據門頭溝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京西「一線四礦」是指門大線鐵路,和其沿線經過的王平村礦區、大臺礦區、木城澗礦區、千軍臺礦區。
  • 拒絕一拆了之、粗暴開發:老工業遺存變形記
    然而,隨著經濟的轉型、城市的發展,大片、大面積的工礦廠區亟待完成華麗轉身,應對時代之變。老工礦的嬗變,不僅呼應經濟轉型、產業創新,更關乎城市發展路徑、發展方式。走內涵式發展之路,要求城市不應將其一棄了之,而是重新考量工業遺存對接城市新功能的種種可能性。
  • 榆林第一個工業遺存文創園誕生了!
    這將成為榆林下一個「網紅」打卡點。其實在陝西老煤礦區,做工業遺存的改造是有先例的。陝北作家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博得大名,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熱播,很多人就猜測,這個煤礦的原型在哪裡?其實路遙在他的創作隨筆《早晨從中午開始》中提到,這個煤礦的原型並不在我們榆林,而是在銅川老礦區。到了小說裡,名字幻化成了「大牙灣煤礦」。
  • 河南焦作:老礦井變身文旅園區
    11月29日,在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王封礦「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的王封礦,1919年開鑿建設,至今已有百年歷史。近年來,中站區充分利用礦區百年工業遺蹟,通過「工業+旅遊+文創」的發展模式,將工業遺存保護開發與文創旅遊產業有機融合,利用煤礦井架、坑口遺址、鐵路專線等工業元素,將百年老礦改造成集文化、休閒、旅遊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文旅園區。
  • 環境整治助推工業遊 新疆可可託海老礦區打造「新名片」
    新華社烏魯木齊7月8日電(記者孫哲)俯瞰200多米深的三號礦坑、穿越阿依果孜礦洞、探訪地質陳列館……依託近年來推動的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工作,聞名遐邇的新疆可可託海老礦區通過環境治理逐漸完成轉型,火熱的工業遊招徠了不少各地遊客。
  • 銅仁萬山:昔日礦區變景區 火了旅遊富了民
    【決勝2020】銅仁萬山:昔日礦區變景區 火了旅遊富了民記者 楊婧 程曦11月27日,正值星期五,貴陽市民高先生一家來到銅仁市萬山區硃砂古鎮遊玩,儘管天氣不佳,但卻讓高先生對景區印象深刻。沉寂一段時間之後,萬山區開始尋求轉型之路,並於2009年被列入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獲得重點扶持。2015年7月,萬山區引進江西吉陽集團,以獨有的丹砂文化為核心,投資20億元,按照5A級景區標準,對現有遺址和文物進行修繕性開發利用,建造硃砂古鎮。這次轉型開發讓這個老礦區走上了變身景區、激活資源的發展之路。
  • 銅仁萬山:昔日礦區變景區 火了旅遊富了民
    【決勝2020】銅仁萬山:昔日礦區變景區 火了旅遊富了民記者 楊婧 程曦11月27日,正值星期五,貴陽市民高先生一家來到銅仁市萬山區硃砂古鎮遊玩,儘管天氣不佳,但卻讓高先生對景區印象深刻。2001年10月,萬山汞礦因資源枯竭政策性關閉,從此陷入了發展困境。沉寂一段時間之後,萬山區開始尋求轉型之路,並於2009年被列入全國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獲得重點扶持。2015年7月,萬山區引進江西吉陽集團,以獨有的丹砂文化為核心,投資20億元,按照5A級景區標準,對現有遺址和文物進行修繕性開發利用,建造硃砂古鎮。
  • PLSTONE普琳絲:「三輪骨幹」——7A老礦彩超七
    超七水晶,源自世上最老久的巴西礦區巴西擁有世界上最老久的超七原石礦區,沉寂在礦區最底層的原石礦料,成色豐富濃鬱,包體飽滿,其髮絲、草莓點、雲母片三種包體充滿了整個晶體,是世界上超七原石礦料最優質、最老礦的礦區。
  • 讓工業遺存光彩重生
    然而,在推進全域旅遊的進程中,大力保護利用原有的工業遺存,將之改造成為旅遊景點,也應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課題。向工業遺存傾注文化情感和藝術匠心,將沉寂的歷史活化再生,「工業鏽帶」可以化身「生活秀帶」,成為景觀地帶,打造成多元包容的文化空間和城市地標。
  • 礦區再見!
    位於阿勒泰地區富蘊縣可可託海景區內的神鐘山(2018年10月5日攝)。新華社發(徐玟攝)  多樣化經營並不成功,礦區被迫對職工進行分流,許多去了其他礦區工作。可可託海人口從最多時的五六萬人,一度減少到僅1萬餘人。  2007年,一家山東企業在可可託海一帶找礦時,無意間發現了當地的峽谷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