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背後,北歐國家集體倒向美國!蘇聯得不償失

2020-12-06 世界史圖鑑

韓戰正義性和韓戰開打的問題糾結太多,沒有任何意義。很多人認為是我們贏了,也有一些人認為是美國人贏了,還有一些人認為是雙方互贏。生活在朝鮮半島的兩個國家輸,而且輸很慘。但是如果不把韓戰的影響局限在東亞或者是朝鮮半島地區,而是將其作為美蘇冷戰的一個棋子,作為當時的蘇聯和美國國際戰略的一個小部分來看的話,我覺得是美國贏得了這一場戰爭。

二戰剛剛結束以後,冷戰開始,雖然冷戰正式確立的時間是1955年,但是之前的十年裡,美國和蘇聯因為意識形態,國家利益和全球戰略的問題就已經劍拔弩張,只不過在當時都在尋求自己的盟友,構建自己的盟友戰略體系。對於美國而言,歐洲地區自然是它的範圍,而蘇聯也希望能夠在歐洲區稱王稱霸。

對於這個世界最為發達也是無關鍵的歐洲地區,蘇聯和美國不肯與對方有絲毫讓步。其實整個冷戰時期最主要的戰場一直是歐洲。其他地區只是這一戰場的附屬產品,所以兩者對於歐洲國家的爭奪也十分激烈。在戰爭結束以後,歐洲確實在聯合國框架下確定了東歐地區的民族自決原則,讓他們自主選擇是否獨立建立國家,還是加入某一個政治團體。蘇聯巧妙地使用了自己的觸手使得整個東歐地區為蘇聯所有,美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的十分驚恐。

這便是蘇聯想要進一步奪取整個歐陸霸權,進而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歐洲大部分國家都希望與美國達成相應的戰略協議,以保證自身的安全。

北歐有著十分悠久的中立傳統。在西歐倒向美國,東歐被蘇聯控制的時候,北歐一直堅持著自己相對中立的國策沒有太大變化。但是當作為冷戰的一個棋子和平臺的韓戰爆發以後,距離蘇聯地理位置最近的北歐國家產生了嚴重的對戰爭的恐懼,這些國家的綜合國防開支在韓戰爆發前後增長了一倍,最終全部倒向美國。

可以說,蘇聯在歐洲地區的戰略除了先前佔領的東歐地區以外,被歐美力量封鎖,也將整個北歐地區推向了美國的懷抱。北歐地區的國家並不多,丹麥,瑞典,芬蘭,冰島,挪威,這些國家在一開始並不想加入任何一個聯盟,但是最終蘇聯失去了他們。 韓戰爆發以後,丹麥深感自己受到了蘇聯的威脅的可能進一步加大於是迅速加入北約,改變了傳統的中立政策。

甚至展現出了一種堅決要加入西方陣營,抵抗蘇聯的決心。原先的丹麥與美國就有丹麥的殖民地格陵蘭島上美軍基地的問題。由於丹麥在二戰時被德國攻陷,所以當時的丹麥流亡政府與美國籤訂了格林蘭的美國軍事基地問題的協議。在二戰結束以後,美國希望持續在當地駐軍,但是丹麥則不予認可。

隨著韓戰的爆發以及蘇聯體現出的強勢,使得丹麥害怕,不僅同意了美國在格陵蘭島繼續駐軍,而且還主動要求加入美國的軍事同盟體系。美國順水推舟,促成了兩國的防衛協定,並稱願意在北約和聯合國的框架下保證丹麥的國家主權和利益。

同為北方地區的國家,挪威政府和美國進行了恰到好處的防禦計劃談判,時間點也是在韓戰爆發之後,挪威的中立政策變成了親美政策。甚至還向美國提出可否在挪威領土建立軍事基地,但是美國不好刺激蘇聯,引起不必要的冷戰激化,回答十分含糊,但是雙方之間的軍事協議制定的過程當中比丹麥更為親近。其實說到北歐國家,我們也不得不提到冰島這一個極具戰略意義的島國。二戰以前,冰島是丹麥的殖民地,在丹麥陷落以後,冰島就變得十分關鍵。

為了防止這一戰略性的島嶼落入德國人之手,英國佔領了該地區。在1940年,美國與冰島籤訂的協定,冰島宣布獨立,要求美國軍隊全部撤出冰島,美國協調無果最終只得撤出,但是五年以後,美國又被冰島請了回來,時間依然是韓戰爆發以後。但是與美國達成的軍事協議當中強調冰島的美國軍事設施只能用於防控,而不能用於進攻。美國不僅一一答應,而且給冰島很多戰略物資和國際支持。雙方之間的關係不僅十分熱絡,而且在國際上相互照應。

相比之下,中立國瑞典一直避免著世界大戰的戰火,在二戰期間也免受侵襲。戰後依然嚴守中立主義政策,並不與其他國家一樣加入或者是投靠任何一方勢力,而是保持自己的武裝獨立。但是在十分講究意識形態的上個世紀,挪威雖然是中立主義國家,但是也確實與美國之間的關係更近一些。而且沙俄,蘇聯在歷史上的所作所為瑞典一清二楚。

對蘇聯的防範心裡從來都沒有斷過。之所以瑞典一直保持中立,主要是因為避免冷戰戰場,使瑞典成為冷戰中的一個棋子,但是當韓戰爆發以後,瑞典深感自身無力應對蘇聯的強大軍事力量而尋求北約的幫助,雙方之間的防務談判也迅速召開。當然,在整個過程當中,瑞典的中立態度一直沒有改變,而美國也接受這一現實,並且提出只要瑞典提出的請求,美國將盡全力幫助。

瑞典也有自己則隨著美國對蘇聯和東歐國家進行出口管制,在貿易上偏向西方。雙方關係的持續進展,最終瑞典也建立了自己的現代化空軍,受到美國的大力幫助。同時,美國的國防部在1953年決定向瑞典供應航空汽油許可證,說白了就是美國國防部承認自己供養的瑞典空軍。

在北歐地區還有最後一個國家芬蘭,芬蘭在北歐地區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國家,在二戰的時候與德國一道對蘇聯作戰,成為了戰敗國。其中的問題有很多,尤其是蘇的壓迫,使得芬蘭在二戰時期與德國這一個盟友共同打擊蘇聯。從芬蘭當時和北歐地區的地緣政治來看,這麼做並沒有錯,但是戰爭失敗了,而且芬蘭也是距離是最近的國家,被迫實施中立外交政策,甚至拒絕參加了美國的馬歇爾計劃。

在1948年的時候芬蘭還和蘇聯籤訂了互助條約,但蘇聯並沒有將其納入自己的共產主義陣營當中。這也就意味著,雖然走得很近,但並不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成員,而美國也接受了芬蘭的這一特殊情況。沒有要求說地加入自己的陣營。不論是美國也好,蘇聯也好,都打算將法律的作為一個中立地帶。

韓戰爆發以後,美國發生了轉變。美國想要在一定的時候使芬蘭投靠自己,但是美國也並不會直接或者是間接地對芬蘭進行軍事和戰略物資的援助,因為這不合適,美國害怕招致蘇聯的反擊,芬蘭在貿易上和在國家條約籤訂層面於蘇聯都走得很近,如果美國對其進行援助的話,無法保證這些戰略物資是否會落入到蘇聯手中?所以美國對於芬蘭的援助主要放在經濟層面,加強芬蘭民與西歐國家和美國之間的經濟交往。

在二戰賠款結束以後,美國開始正式向芬蘭打開西方市場,這一點也被芬蘭政府所接受。並且在經濟層面逐步誘導獨立於蘇聯市場。美國之所以敢這麼做,確實敢和與蘇聯已經籤訂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國家開放市場,主要原因是芬蘭的共產黨在1948失去了在政府當中的席位,雖然籤訂同盟互助條約,但是芬蘭國政體系是西方的。所以美國可以通過暗度陳倉的方式影響芬蘭與蘇聯之間的關係,作為蘇聯陣容的緩衝地帶。

韓戰的影響遠遠不僅局限於朝鮮半島和東亞地區,對於美蘇兩國爭霸的全球性戰略都有著直接而深遠的影響,北歐地區因為韓戰爆發而對蘇聯的警惕性陡然間提高,不同程度的加強了與美國的合作。雖然北歐國家對於當時的國際而言是沒有強國的,但是作為中立國家,如果全部倒向了美國,那麼在國際上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

很多的搖擺國家,面對這一個事實都紛紛站在了聯合國,站在了美國一邊,冷戰局勢出現了一邊倒的新變化。確實在朝鮮戰場美國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在全球戰略上,美國卻因禍得福,戰爭對於美國來說應該是值得的。

相關焦點

  • 韓戰爆發後,為什麼美國親自上了戰場,而蘇聯卻躲到了背後?
    那麼既然西方世界的老大美國都出兵了,那麼社會主義陣營的蘇聯,為什麼躲到了背後,反而讓中國出兵呢?韓戰爆發的時候,冷戰早已經開始了,兩大陣營更是劍拔弩張。這裡面有個問題,美國出兵,並不以北約的稱號,而是打著聯合國的名義。
  • 到底是誰挑起了韓戰?朝鮮?韓國?還是它們背後的蘇聯與美國
    與此同時,根據1945年初的《雅爾達協議》,美英蘇在12月決定由美蘇英中四國對朝鮮進行為期五年的託管,但不論是朝鮮人民,還是以金日成為首的朝鮮共產黨和以李承晚為首的右翼勢力都反對託管。當然了,金日成後來在史達林的示意下又轉而支持託管。應該說,不論美國還是蘇聯,它們都只是想獨控朝鮮,並不想真正地把朝鮮分為南北兩個國家。但李承晚堅決反對託管,並積極準備單獨選舉和單獨建國。
  • 一巴掌打在美國臉上,喊痛的卻是蘇聯。這就是韓戰
    1948年,在美國的運作下,南朝鮮李承晚政權出臺,美國的軍隊給他撐腰,聯合國也接納南朝鮮。同年9月9日,北朝鮮也進行了選舉,金日成當選為朝鮮民族主義共和國的主席,蘇聯以及各社會主義國家都第一時間予以承認。朝鮮半島分裂局面正式開始。隨著蘇聯和美國的軍隊撤離朝鮮半島,朝鮮半島一下成了一種軍事力量不平衡狀態。
  • 韓戰,蘇聯空軍冒充志願軍參戰美國心知肚明,為何敢怒不敢言
    引言韓戰期間,在鴨綠江南岸廣沃平原的上方,有一條「米格走廊」,這裡是蘇聯米格-15戰鬥機攔截美國轟炸我軍補給線的空中戰場,不可一世的美國空軍多次在這裡折戟沉沙。戰爭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很多人都認為在「米格走廊」上和美軍作戰的,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部隊。
  • 二戰時美國向日本投了2顆原子彈,為何在韓戰中戰敗也不用?
    導語:美軍核武器部件都運抵關島了,為何韓戰沒有用?答案很簡單在二戰後期,美國處於反法西斯聯盟的一方,以正義的名義向日本投入了兩顆原子彈,這讓本就敗局已定的日本提前宣布了投降,從而宣告二戰戰爭結束。而在後來,二戰後,美國發起的多次局部戰爭中,基本上沒有使用到原子彈。
  • 韓戰,美國為何放棄將戰線推到我國?原因主要有兩個
    韓戰時因為美國的介入,朝鮮一時間陷入了困境,所以它選擇了向自己的老大蘇聯求助,希望蘇聯可以像美國一樣出兵朝鮮半島幫自己一把。可是蘇聯出於種種原因的考慮,沒有答應朝鮮的要求,反而是和中國商議,希望我國可以出兵,然後他們在背後提供援助,加上朝鮮也發出了請求,另一方面中國也是考慮到了自己的安全於是最終決定參戰。
  • 猜想:美國為何立韓戰紀念碑?欲蓋彌彰的背後說明了什麼?
    一座黑色花崗巖牆上刻滿了陣亡者的名字,這是為了紀念一場戰役,一場有關國際利益關係和民族存亡的血肉戰役——韓戰紀念碑。一座在國際上鮮有人關注的紀念碑,儘管它巍然屹立在美國華盛頓國家廣場上,那麼為何美國要立這樣一座韓戰紀念碑,是為了告訴世人什麼呢?
  • 韓戰爆發時,蘇聯為什麼缺席聯合國安理會?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就做出了武裝幹涉朝鮮的決定,陸續有數十萬美軍進入朝鮮戰場。7月7日,美國輕易地促使聯合國同意了組織「聯合國軍」的提議,之所以美國可以迅速出戰並操控聯合國,是因為蘇聯缺席了聯合國安理會,也就沒有使用寶貴的一票否決權。
  • 韓戰中,美國原子彈已經運到日本,為何最終沒投放?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的超級大國,無論是在軍事上,還是在經濟上,美國的綜合國力在目前的世界上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超越的了。但美國也是一個霸權主義國家。多年來,大的戰爭幾乎在國際上是停息了,但局部戰爭還是存在的。而這些局部戰爭當中,很多的戰爭中就有美國的身影。
  • 真相:打了3年韓戰,真是美國為了搶奪朝鮮萬噸鈾礦發起的?
    [老袁侃一侃]:在最近的文章評論之中,有讀者朋友留言,詢問韓戰的起因,提供了這麼一種說法:美國想和朝鮮一起開發鈾礦,但是朝鮮不同意,因此就爆發了戰爭。這種情形乍一看,和伊拉克戰爭相似,為了爭奪礦物資源,說的倒也合情合理。
  • 韓戰時,美國揚言要用原子彈,為何最後沒用?我國啥態度?
    韓戰時為什麼美國沒有使用原子彈?下面來聊一聊。01 中蘇結盟美國羅斯福親手啟動了曼哈頓計劃,1945年他去世後,杜魯門上臺。杜魯門曾得意洋洋地向史達林炫耀,他們研製出了一種新型炸彈。韓戰時,美國原子彈的數量並不多,高層們可能認為原子彈應當保留下來,作為同蘇聯交戰時的決勝王牌。同年12月,毛主席出訪蘇聯,主要是想廢除國民黨籤訂的不平等的中蘇舊約,籤訂新約,並尋求蘇聯的經濟與技術援助,歷經曲折最終毛主席與史達林正式籤署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收回東北主權。
  • 韓戰中,美國曾6次想使用核武器,為何最終都沒敢實施?
    二戰後期,美蘇將朝鮮半島一分為二,戰後,美蘇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冷戰局面,也導致了南北朝鮮政權處在對立面,矛盾日益激烈,並且雙方都想通過武力的方式完成朝鮮的統一,最終朝鮮北部在得到蘇聯的同意以後發起韓戰,隨後美軍公然越過"三八線",我軍為了維護國家安全,隨即出兵援助朝鮮。
  • 韓戰時,美國為何沒有擴大戰爭?歐洲的馬歇爾計劃到底是啥?
    韓戰的爆發,美國認為背後的主謀一定是史達林。當時美國一家很有影響力的主流媒體《紐約先驅論壇報》曾經在頭版頭條刊登一則標題為「蘇聯紅軍入侵韓國,坦克部隊直搗漢城」的新聞。到底是不是史達林,爭議很大。從當時情況來看很有可能,史達林支援朝鮮的態度反覆無常,支持新中國抗美援朝的承諾也同樣一變再變,曾引起毛澤東強烈不滿。
  • 日本為何讓朝鮮向蘇聯投降 讓韓國向美國投降?看完地圖你就懂了
    二戰期間,日本佔領了整個朝鮮半島。而在戰敗過後,他讓北朝鮮向蘇聯投降,南朝鮮向美國投降。那日本為何要這麼做呢?當時蘇聯跟美國雖然處於一個陣營,但是兩國的政治體制不同,加上又都是超級大國,戰後難免不會發生分歧。
  • 美為何沒對志願軍動用原子彈結束韓戰?這些忌憚足以掀翻美國
    當今社會因為核武器的誕生,世界格局進入了恐怖的平衡,大國之間對於戰爭都保持著克制,這個平衡的要素就是兩個國家都有核武器,然而在韓戰的時候,這種平衡是不存在的,美國的實力對於當時剛成立的新中國可以說是單方面壓倒性的實力,既沒有先進的飛機大炮,更沒有毀天滅的的原子彈,那麼為啥抗美援朝期間,美國為何沒有對入朝作戰的志願軍動用原子彈呢
  • 韓戰爆發後,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兩次寫信勸中國出兵內幕
    戰爭開始以後,朝鮮人民軍依靠著蘇聯提供給他們的武器裝備,打得南朝鮮軍隊一路潰敗。朝鮮人民軍主力部隊已經推進到了朝鮮半島南部,眼看著整個朝鮮半島就要被朝鮮人民軍全部解放了,美國政府卻突然插手了。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美軍直接介入了朝戰爭,並且命令美國海軍第7艦隊入侵中國的臺灣海峽。
  • 韓戰背後:史達林想借三八線佔領日本
    原標題:韓戰背後:史達林想借三八線佔領日本   金日成的試探   分裂的種子必然結出戰爭的苦果。蘇軍已經撤出,而美軍尚未撤離的形勢使北朝鮮政府所受到的壓力大增。1948年12月和1949年1月,金日成兩度向蘇聯尋求幫助。
  • 韓戰爆發的原因,是美國的霸權與李承晚的狂妄
    現在的韓國是美國的勢力範圍,但是二戰時期美國對朝鮮半島的態度也是有所變化的。 因為在太平洋戰場經受了重大的傷亡,所以為了減少傷亡美國之前是打算讓蘇聯獨自去佔領朝鮮。可是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不久之後丟在日本的兩顆原子彈讓戰爭形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本計劃還很長久的戰爭突然間就到了尾聲了!
  • 韓戰:為什麼美國寧願戰敗,也不使用原子彈?
    70周年,中國軍隊在韓戰中立下了不世之功,是中朝兩國之間友誼最好的證明。美國作為當時世界上軍事最強的國家,被中朝聯軍打的是節節敗退,最終被迫籤署了停戰協議,自此韓戰結束。中國志願軍撤回國內,不過有很多志願軍戰士卻永遠的留在了戰場上,至今值得我們銘記。美國在二戰中對日本使用了原子彈,加速了日本投降的步伐,為何在韓戰中即便認輸也不使用原子彈呢?
  • 韓戰爆發前夕,金日成尋求蘇聯軍事援助,史達林是什麼態度?
    儘管金日成不斷的反覆的向史達林表示,作為朝鮮的共產黨人,統一祖國,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是自己當前最重要的責任,尤其是在中國革命取得勝利以後,他受到了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的感染,這種統一國家的意願更加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