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重?煲湯時加入這『兩種』食材,一星期喝兩次,輕鬆祛溼

2020-12-15 換換美食

南方地區溼氣比較重的季節一般是春夏這兩個季節,特別是3-4月份,綿綿的春雨下個不停,到處都是溼漉漉的加上溼氣比較重,總感覺頭重腳輕,身體睏倦心浮氣躁提不起精神,讓人渾身不舒服,這樣的情況多半是體內溼氣所引起,可以多喝祛溼湯水調理,在煲湯時加入這『兩種』藥材,一星期喝兩次,可以輕鬆祛溼,這對我們的身體健康起到很好的幫助。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下這兩種藥材:1-牛大力 2-土茯苓

牛大力和土茯苓是一種很普通的藥材,在農村的朋友都知道,它們是農村山裡常見的野生藥材,這土茯苓與牛大力長得像樹根,對於比較懂煲湯的人一眼便可看出,這是野生新鮮的土茯苓,比平時喝的祛溼茶效果要好很多,具有清熱解毒、除溼祛溼通關節的功效。而牛大力長得像樹根也像人參,我們這裡把它稱之為『小人參』,可以補虛潤肺,強筋活絡等功效。

這兩種普通藥材一般市場經常有的買,市場擺地攤的比藥店買的幹藥材便宜又新鮮。

煲湯食材步驟請繼續往下看↓

土茯苓牛大力湯

【材料】:土茯苓200克、牛大力 一根200克、豬骨頭一斤、姜 3片、鹽 適量

【做法】:

第一步、土茯苓和牛大力去皮洗乾淨。土茯苓切2-3毫米厚的薄片、(越薄越好,這樣容易出味) ,牛大力切段或切片。

第二步、豬骨頭砍塊焯水撈出洗淨。

第三步、其實到這一步不用說也知道啦!將準備好的所有食材放進湯鍋裡,加適量的水蓋好鍋蓋。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煲2小時。

認識土茯苓與牛大力的人都知道,其食材比較堅實,切的時候很費力,所以煲湯的時間也要相對久一點,這樣才能熬出食材的本身味道。

用這兩種藥材熬的湯非常好喝,煲好的湯呈黃褐色,不會帶有藥材的味道,卻有一股濃濃清香的味,對於溼氣重的人群,常喝這湯可以祛溼利尿,湯汁鮮甜味甘。是這個季節最好的選擇。

你喜歡喝湯嗎?喜歡的可以用這兩種藥材煲湯試試哦!

相關焦點

  • 薏米煮湯時,最忌直接下鍋,多加這一步,祛溼排黑宿便,腰變細了
    說到祛溼很多人都會想到兩樣食材,那就是薏米和赤小豆。這兩樣食材有不錯的祛溼功效,但很多人經常會用錯這兩種食材,不但沒有起到很好的祛溼作用,溼氣反而更重了。赤小豆跟紅豆,有一部分人是傻傻分不清楚的,單從外觀上看,這兩種食材是很像的,只不過一個顆粒大一些,另一個顆粒小一些,顆粒小的才是赤小豆,還是很容易區分的。
  • 小滿溼氣重只能吃紅豆薏米?錯,營養師教你喝兩種祛溼茶遠離溼氣
    進入小滿節氣後,溼氣重是很多人都面臨的一個問題,在中醫上把溼氣分為兩種,一種是內溼,還有一種是外溼。一旦溼氣入侵,容易損害陽氣,甚至有一溼難去的說法。那我們應該如何判斷是否有溼氣呢?大家可以在每天早上起床的時候,觀察身體健康情況。
  • 春夏換季,這湯要常吃,健脾祛溼,清熱解暑,去除體內溼氣一身輕
    每到春夏換季的時候,也是溼氣最重的時候,這個季節我們當地人在飲食上就會特別講究,「健脾祛溼,清熱解暑」的食療吃法。體內溼氣是我們用肉眼不能直觀的看見的,但是人體體內溼氣重的話,會給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不好的影響,因此每到夏季除了要注意防暑以外,祛溼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當地人祛溼的方法也有不少,但煲湯喝是最為家常的做法,也是食療法。
  • 山藥的最佳搭檔不是薏米,而是它,一星期吃上兩次,健脾又祛溼
    我家喜歡用它來煲粥、煲湯,尤其是煲粥,與不同的食材搭配,味道不一樣,營養效果也不一樣。不管是用山藥煲的哪種粥,味道都是香濃營養,早上用來佐餐是還是挺好的。很多人先想到的是薏米,其實還有一樣,那就是茯苓,我認為山藥的最佳搭檔不是薏米,而是它,一星期吃上兩次,健脾又祛溼。有山藥就離不開茯苓,兩種顏色都為白色,味道都比較粉糯,而且茯苓有一股獨特的味道,口感也很不錯,用它和山藥一塊熬粥,分量適當的話,又香又濃。茯苓也有健脾祛溼的功效,與山藥搭配也挺合適。
  • 六月,最好的「祛溼湯」,一周喝一次,趕跑溼氣,氣色好人更精神
    六月,最好的「祛溼湯」,一周喝一次,趕跑溼氣,氣色好人更精神。今天是芒種節氣,這個時節的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溼度大,熱天還特別容易出汗,這個時候就容易體內溼氣重。因此平時多吃一些清熱祛溼的食材,還是很有必要的。
  • 體內溼氣重怎樣祛除 輕鬆五招逼走溼氣
    體內溼氣重怎樣祛除(一)兩款湯喝走溼氣1、薏仁紅豆湯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發生體內溼氣重的時候,那麼人們第一想到的應該就是紅豆和薏米了,我們都知道紅豆和薏米的搭配是很好的祛溼良藥,紅豆在中藥裡稱為「赤小豆」,除上述作用,還能補心,適合夏季食用。
  • 溼氣重常喝這一水,每天堅持喝利尿祛溼身體一天比一天輕盈
    如何正確區分溼熱與寒溼,請看這5處1、看舌頭一般體內溼氣重的人往往會表現為舌苔厚膩,舌苔發白等等,這是體內有溼寒的表現,往往是因為脾虛導致的。4、看臉色體內溼氣重的人往往會出現面部出油嚴重,臉上會有痤瘡等等。這是因為體內溼寒的人,溼氣不能夠正常的排出,因而從臉上排出來。5、聞體味狐臭,腳臭,口臭等現象的出現,往往是出現在體內溼氣重的人的身上。
  • 喝紅豆薏米粥粉祛溼嗎?谷飄飄教您一招輕鬆祛溼!
    喝紅豆薏米粥和紅豆薏米粉那個祛溼效果好?谷飄飄會告訴你紅豆薏米粥粉的區別以及什麼是溼氣,怎麼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溼氣重,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消除溼氣對健康的危害。只有掌握了這些祛溼技巧就能輕鬆祛除體內溼氣。
  • 體內溼氣重導致虛胖怎麼調理?老中醫教你吃吃喝喝輕鬆祛溼!
    別急,查悅生活請教了資深老中醫,並將所有祛溼方式全部打包準備好,幫你輕鬆祛除溼氣!【消腫祛溼——佩蘭茶】 佩蘭有化溼的作用,可以解除溼熱困脾引起的腹脹、胸悶、食欲不振、大便粘膩等問題,還能預防天氣引漸熱起的頭暈頭痛等症狀。
  • 溼氣重看臉色就知道,每天喝這茶,祛溼健脾,潤養皮膚,臉色光亮
    我們都知道身上溼氣重,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也比較嚴重,雖然也有詳細的一些解說來對症溼氣的表現,但我們可以通過身體上的兩種情況能簡單地做出判別,一個是脾胃虛弱身體虛胖,另一個是很明顯地覺得自己懶洋洋的不想動,至於臉上長痘痘、肘關節、手背出水泡那就不用說,肯定是溼氣重,溼氣重的人身體會出現各種異常
  • 溼氣重怎麼辦 如何有效祛溼
    所以在夏季女人們除了要防曬美白之外,為身體祛溼也是很重要的事情。那麼應該怎麼檢測自身溼氣多重以及如何祛溼呢?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判斷是否溼氣重 洗漱時看舌苔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舌頭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們身體狀況的。刷牙前不妨抽出幾秒鐘,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舌頭。
  • 溼氣重的人,把五種食材煮一煮,健脾胃袪溼氣,隔三差五喝一回
    春季溼氣重,尤其是南方,近日更是陰雨綿綿,大家又開始關注祛溼的話題了。如果您也有溼氣重的困擾,不妨花5分鐘學習一道祛溼名方。溼氣重的人,把五種食材煮一煮,健脾胃袪溼氣,隔三差五喝一回。皮膚變差、起疹子或斑點、全身無力,腰腹部的贅肉越來越多,黏膩的大便並且粘馬桶,抵抗力越來越差……溼氣重著實令人痛苦。
  • 這葉子渾身是寶,煲湯喝清香鮮甜,趕走溼氣,精神飽滿、順利度夏
    這葉子,在農村被當成草,三伏天煲湯喝特香,祛溼解暑,對腸胃好。現在是7月下旬,正值炎熱的三伏天,七月也是荷花盛開、荷葉飄香的季節,賞荷花吃蓮藕,荷葉則成了其中的點綴,碧綠寬大的荷葉,在農村常被當成草,很不起眼。
  • 春天喝一口這湯,祛溼潤膚,一家男女老少都適用
    這幾天南方開始潮溼天氣,溼氣有時候重得讓人透不上氣,而且天空時不時還下起一點小雨,在這種溼噠噠的天氣呆久了,人體的溼氣也會增多,這樣對患有風溼病的患者,亦或者是我們都會因為溼氣重而導致食欲不振、整個人昏昏欲睡,更有的出現關節風溼病,所以越是這個時候就越應該喝祛溼的湯水。
  • 明日穀雨,記得喝這湯,春夏交替溼氣重,祛溼健脾孩子吃飯香!
    明日穀雨,記得喝這湯,春夏交替溼氣重,祛溼健脾孩子吃飯香!今天小面姨給大家推薦一道「薏米冬瓜肉片湯」的做法,大家可以在明日穀雨之際做給自己和家人喝。穀雨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二十四個節氣中的一個節氣,所謂穀雨指的是谷中之語,也就是每年這個時節,雨水開始充沛起來,這個時候就要移苗插秧、種瓜點豆,開始忙碌起來了。
  • 溼氣重的人,身體會提醒你!常喝祛溼茶,排出溼氣,一身輕鬆
    體內溼氣重的人,因為不疼不癢的,所以平時自己不留心也沒辦法發現,溼氣雖然說不疼不癢,也是有一些明顯的表現得,如果你能夠及時發現,或許能夠儘早採取措施將體內的溼氣排出以外,避免一些身體問題出現。溼氣重的人,身體會有哪些表現?
  • 溼氣重?這幾款祛溼茶再合適不過了
    你溼氣重嗎?早上起床時感覺沒睡夠?刷牙時總覺得噁心?舌頭的舌苔厚、甚至有裙邊舌?口乾口苦?身體沉重覺得沒力氣?小肚子突出怎麼也瘦不下來?沒事,溼氣重,祛溼就行了嘛! 溼氣 溼氣是萬惡之邪。
  • 溼氣重怎麼辦?吃什麼食物最好?這3種不妨試一試,幫你排出溼氣
    雖說夏天出油是正常的,但溼氣重時,痘痘一般長在臉部的鼻翼和額頭,有些人的後背或者胸前也會長痘痘,嚴重時則引起溼疹!2、「小肚子」越來越大這裡說的「小肚子」其實是指我們的腹部,如果某段時間內,作息和飲食一切正常,既沒有暴飲暴食,又沒有熬夜蹦迪,甚至食物攝入都少了,可這腹部的肉卻越來越多,「小肚子」越來越大,那就是溼氣重!因為溼氣重時會使多餘的水分滯留在體內,從而引起「溼肥」。
  • 三伏天,廣東人喜歡用冬瓜煲湯,多加這2樣,補充營養還祛溼
    湯是營養與水的結合,飯前喝得一口湯,既補充水分又打開胃口,還利於消化和吸收。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今天,他們愛喝湯,也愛煲湯,幾乎一年四季都離不開湯。廣東人吃飯前有個習慣,飯前必飲湯,一大鍋煲湯是必不可少的。先飲湯再吃飯,飯後再來一碗,俗稱「有頭有尾」,這頓飯就算完成。是不是覺得很有儀式感呢?
  • 溼氣重,怎麼辦?健脾燥溼是關鍵,常喝一杯水輕鬆排溼
    這其實可能不是長胖了,大都是體內溼氣重而引起的!水分無法及時的排出。從而會引發下肢虛胖,浮腫等。一、溼氣是什麼?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三、溼氣太重了會怎樣1、發胖飲食作息和原來一樣,但體重明顯增加;關節僵硬,起床時渾身酸痛;下肢水腫。溼氣重的人,還可能在短期內體重明顯增加,而且表現為虛胖的體徵,更嚴重的人會出現下肢水腫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