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書記載「嶺南之地,暑溼所居,粵人篤信湯有清熱去火之功效,故飲食中不可無湯」。
意思是說「廣東地處嶺南,氣候潮溼炎熱,廣東人相信飲湯能起到清熱去火的效果,所以他們的飲食中不可缺少湯」。
在還沒有空調的年代,每到夏天,人們常常沒有什麼胃口。湯是營養與水的結合,飯前喝得一口湯,既補充水分又打開胃口,還利於消化和吸收。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今天,他們愛喝湯,也愛煲湯,幾乎一年四季都離不開湯。
廣東人吃飯前有個習慣,飯前必飲湯,一大鍋煲湯是必不可少的。先飲湯再吃飯,飯後再來一碗,俗稱「有頭有尾」,這頓飯就算完成。是不是覺得很有儀式感呢?
他們根據時節的變化來調整湯飲的結構。春夏天氣熱,適宜做一些清熱祛溼的湯飲,到了秋冬,天氣漸寒,食材也就趨於溫補養身。但是不管怎麼調整,他們煲湯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煲湯的食材是葷素搭配。
到了夏天,各種應季食材就出來了,特別是一些瓜果類適合做湯,像冬瓜,黃瓜,南瓜,苦瓜等,將它們和肉類一起搭配做湯,夏天喝既滋補又解暑。比如我今天要介紹的這道【冬瓜薏米排骨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夏天吃冬瓜,清熱解毒,特別是冬瓜皮還能祛溼利尿。薏米有很好的藥理作用,最常見的吃法就是煲湯祛溼。如果將它們和排骨一起做湯,祛溼解暑還溫補。做這道湯,不需要繁瑣的步驟,排骨簡單焯水去腥後,放入瓦罐或電飯煲中,加入薏米和冬瓜同煮。在中小火的催化作用下,湯水保持在微沸狀態,能最大限度激發出食材的味道和營養。煲出來的湯汁清澈少油,清甜溫補。尤其是炎熱的夏季,更適宜喝。
---【冬瓜薏米排骨湯】---
材料:冬瓜500克,薏米1把,排骨600克;生薑1塊,食鹽和料酒適量
---開始製作---
①做這道湯,薏米要提前準備。薏米下鍋,開小火炒,不停翻炒10-15分鐘,有香味出來後即可關火,盛出放涼。放涼水中浸泡一個小時左右。由於薏米吸水慢,我一般都是浸泡90分鐘,讓其充分脹泡。
②在浸泡薏米的時間裡,把冬瓜處理好。冬瓜不用削皮,分兩半,切成大小均等的冬瓜丁。不要切得太小,以免煲湯久煮不成形,我一般切成一個手指節長的寬度。
溫馨提示:冬瓜皮不要去掉,一般祛溼成分都在冬瓜皮裡面,比冬瓜肉更好。
③排骨下鍋,加沒過排骨的清水,幾片姜,適量料酒。大火燒開,煮2-3分鐘,直到煮出很多浮沫和油脂。用鍋鏟撇清乾淨,再攪拌兩次,直至浮沫都清理乾淨。撈出排骨,趁熱過涼水浸泡,搓洗兩遍,清洗掉表層油脂和雜質。
④薏米也泡好了,和排骨,薑片一起放入電飯鍋。加入足量的開水,有電飯煲容量的八成水即可。蓋上蓋子,按下「煲湯」鍵。水開後,如有浮沫和油脂要清理掉,攪動幾次。敞開煮三十分鐘分鐘,接著下入冬瓜,繼續煮一個小時左右。
溫馨提示:冬瓜不要提前放,因為冬瓜容易煮熟,久煮容易爛糊。敞開煮,可以適當降溫,減緩沸騰的力度,湯汁煮出來比較清澈。
⑤時間到,加時間食鹽調味,嘗下味道,鹹淡根據自己口味控制。再小煮一分鐘,關掉電源。湯汁清甜,趁熱喝最好。剩下的湯渣可要可不要,如果覺得浪費,可以加點調料調和下味道再食用。
---小貼士---
①薏米的硬度很大,跟綠豆差不多,直接煮湯很難開花,需要提前浸泡。建議大家先炒再煮,炒過後的薏米不僅祛溼效果好,而且熟的薏米更容易吸水脹發。
②冬瓜拿來炒食,去皮是為了保證口感,但是如果用來煲湯一定不要去皮。冬瓜皮雖然厚而且還有點苦澀味,但是祛溼,減脂效果極好,煲湯的價值比冬瓜肉高很多。
③做這道冬瓜薏米排骨湯,冬瓜一定要焯水,去腥去異味,而且焯水後還得清洗乾淨,保證湯汁清澈清甜不油膩,夏天喝湯就要保證清爽清淡,解暑效果才好,清清爽爽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