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
「沉睡」的孝感逐漸「甦醒」。
街上的人多了起來、
市場也「活」了起來。
堂食放開後,餐飲店情況如何?
快遞復工後,有哪些新變化?
商場開門後,逛的人多嗎……
你所關心的,就是我們關注的。
記者將對市民關心的衣、食、
住、行、就醫、
就業等問題逐一進行探訪,
敬請關注。
結合我市疫情防控形勢,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下發《關於調整我市企業復工復產有關事項的通知》,從3月31日24時後,調整低風險地區限制清單範圍,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有序開放堂食類餐飲、書店、美容店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經營場所。
4月1日,
即堂食開放首日,
我市餐飲店營業情況怎麼樣?
營業期間如何保障顧客用餐安全?
為此,
記者探訪了
一家餐飲集中的商場和一家酒店。
萬達廣場
4月1日
半數餐飲店恢復營業
店內顧客並不多
「請保持一米以上距離,並出示健康碼!」在萬達廣場一側的入口處,小喇叭循環播放提示音,不斷有佩戴口罩的顧客按照劃定好的路線排隊,逐一測溫、出示健康碼後有序進入。
顧客進店前接受體溫檢測。見習記者 孟暢 攝
在萬達廣場 3 樓某家餐飲店的櫥窗前,臨窗的幾張桌子坐有顧客,店內燈光璀璨,鐵板鍋上熱氣繚繚,眼見一家三口正在堂食。路過的一名顧客見狀感嘆道:「這才感覺像是恢復了些煙火氣。」
在 4 月 1 日中午和晚上兩個時間段,記者分別來到孝感萬達廣場 3 樓餐飲區,看到近半數餐飲店已恢復正常營業,店內座椅擺放整齊,其中部分門店仍以外賣業務為主,個別門店上座率接近三分之一,以年輕消費群體為主。
食客向服務員出示健康綠碼。記者 孟暢 攝
採訪中,各家店主和服務員均表示可以堂食,不過顧客進店必須戴口罩、測量體溫和出示健康「綠碼」。記者走進一家韓式烤肉店,服務員測溫並查看綠碼後,指引記者和已經就餐的一桌顧客隔桌就坐。「今天剛開放堂食,就餐的顧客相比年前還是少了很多,看這個周末生意會不會好一點。」該店店長表示,年前儲備的過期及不新鮮的食材已全部處理掉了,這點請顧客放心。
雖然各家店都已開放堂食,但記者仍注意到,中午用餐時間,店內顧客並不算多。
在萬達廣場附近一家企業工作的王先生表示,復工以後基本都是點外賣,當天是第一次跟朋友一起出來吃飯,「出來換個口味,感覺挺舒服的。但還是有一點擔心,因為疫情並沒有完全結束,謹慎起見還要多注意些。」
鴻博大酒店
4月1日
為每一道菜
配備「公筷」
1日下午,記者來到交通大道的鴻博大酒店。記者看到,門口依然擺放著測溫登記的桌子,桌上整齊地擺放著消毒檢測用品,工作人員在桌前值守。餐飲區內,兩位食客就餐離開後,服務員對收拾好的桌椅噴灑酒精進行消毒。
酒店員工查看就餐顧客的健康綠碼。見習記者 孟暢 攝
「為了給予顧客安全的就餐環境,酒店首先從員工方面著手,追溯員工返崗前14 天的活動動向、了解員工自身及其家人的健康狀況、檢查員工健康綠碼,並對員工 每 日 進 行 2 次 體 溫 檢測。」酒店經理楊建華介紹,「客人進店需要佩戴口罩、接受檢測體溫、出示健康綠碼,就餐距離需保持 1 米以上,並且我們為每一道菜配備『公筷』,在客人就餐離開後,我們會對公共區域進行消毒。」
餐飲防控技術指南來了,
這些方面要注意!
4月1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印發《餐飲服務企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技術指南》),就我市堂食類餐飲企業有序開放提出技術指導。《技術指南》就餐飲服務企業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做好場所管理、從業人員管理、就餐顧客管理、應急期間處置管理等五個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根據《技術指南》的內容,堂食類餐飲企業必須做好環境衛生清潔,日常消毒消殺、電梯管理、食品儲存管理等工作。
根據要求,每桌客人就餐完畢離開後,需對桌椅進行清洗消毒。給予每桌客人提供雙筷位勺或公筷公勺餐具,防止交叉汙染。
嚴禁採購、銷售不符合動物檢疫規定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畜禽肉與畜禽自加工食品;嚴禁活禽銷售、宰殺;嚴禁採購、出售野生動物及製品;嚴禁在餐飲服務單位內飼養和宰殺畜禽等動物。
疫情防控解除前,禁止接待大規模聚餐活動,控制顧客數量,保持顧客適當間距;要做好顧客的健康宣傳工作,所有顧客進入餐館前須佩戴口罩、出示綠碼、接受測溫。
來源:見習記者 孟暢 記者 黃麗瑾
編輯:李滿麗
審核:伍洪濤
出品:孝感晚報·槐蔭論壇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