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的詩詞,你記得哪個?
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會在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戰國時期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端午節是中國第1個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午即事
文天祥著
文天祥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軍被扣,在鎮江逃脫後,又一度被謠言所誣陷。為了表明心志,他寫下了這首詩。在詩中端午節歡愉的背後暗含著作者的一絲無奈,但是即使在這種境況中,他在內心深處仍然滿懷著「丹心照夙昔」的壯志。這首詩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樣為國難奔波卻壯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屈原塔
蘇軾著
寫作此詩的嘉祐四年(1059),蘇軾還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士,兩年前剛以21歲的年齡成為進士。此年冬蘇軾侍父入京,途經忠州南賓縣,看到這個與屈原毫無關係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驚異之餘便寫下了上面這首五言古詩。詩分三段:前八句寫端午節投粽子、賽龍舟習俗與屈原的關係,次八句推測屈原塔的來歷,末八句讚美屈原不苟求富貴而追求理想的節操。
浣溪沙·端午
宋哲宗紹聖二年(1095年)端午,是時,東坡被貶惠州已是第二個年頭了,在端午節這個團聚的日子裡,想到自己的侍妾朝雲,於是作此詞送給她。上片,預示端午節日,將開展浴蘭活動,氣氛十分濃鬱。端午,處於初夏季節。穿著自然華麗,以襯託參與者的身份。下片,寫詞人偕朝雲參與具體的端午節俗活動。全詞是篇民俗詩,充滿了濃鬱的古老民俗氣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貴的資料。
乙卯重五詩
陸遊著
這首閒適細膩的生活詩確實讓我們倍感慰藉。這首詩具體描寫了當時人們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平淡的閒言瑣事在詩人的筆下變得瑰奇純粹。詩人把生活的真味都寄托在端午生活的描寫中,仔細閱讀,方有所悟。
南歌子·遊賞
公元1090年(元祐五年),詞人到杭州擔任知州。在此期間詞人遊山玩水。端午節時詞人與他的友人遊覽了杭州名勝十三樓,為了記錄自己的遊玩過程以及感受,於是寫下了這首詞。上片描繪了湖光山色的美麗可人,繼而用對比手法自身所處的十三樓加以讚美;下片寫宴飲對酌的遊賞樂事,其後則用一曲聲滿湖山的輕歌曼曲作結。有情、有景、有聲、有色,給人一種飄然欲仙的愉悅之感。
和端午
張耒著
北宋詩人張耒這首《和端午》詩悽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詩從端午競渡寫起,看似簡單,實則意蘊深遠,因為龍舟競渡是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忠魂一去詎能還」又是無限的悲哀與無奈。此句有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悲壯雖然「國亡身殞」,灰飛煙滅,但那光照後人的愛國精神和彪炳千古的《離騷》絕唱卻永遠不會消亡。
端午三首
趙蕃著
第一首詩是寫端午節人們對屈原的祭念,表現了人們對屈原的同情。第二首詩是端午時候詩人對於屈原忠不見用陳江而死,但是詩文傳千古的感概和惺惺相惜之感。第三首詩是詩人端午時候讀歷史有所感觸,卻找不到人傾訴。這裡有一種可能是這個詩人也受到冤屈,跟屈原的處境相似。
作者:rbjfv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