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節,詩詞相會,佳人相見一千年

2020-12-21 與書語

你想了解知曉千年以前的端午節嗎?

你想知道古代民眾如何度過端午嗎?

端午佳節,與詩詞相會,

在詩詞中尋覓千年之前的端午!#端午節#

萬歲爺的端午:高大上

這是唐玄宗李隆基在端午時節寫的一首詩,

我們一起來看看萬歲爺的端午: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知不替,貽厥後昆芳。

端午時節在初夏與仲夏之間,白晝一天比一天長。

端午這天,皇帝宴請群臣,青梅爽口,把酒言歡。

木槿花在這個時節綻放,淺水裡蘆葦散發著清香。

在詩的最後,說道:

衷心期盼,全國萬億百姓安居樂業、健康平安;

衷心期待,眾愛卿一同努力,讓大唐更加繁榮;

大家團結一致、精忠報國,讓我們的名字萬事流芳。

老百姓的端午:接地氣

乙卯重五詩

宋/陸遊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農曆五月初五,也叫「重五」,即端午節。

端午時節,在山村裡,火紅的石榴花已經掛滿枝頭。

粽子的絲線像是髮髻,高帽上還插戴著幾根艾草。

按照舊時習俗,這一天要喝雄黃酒和點硃砂丹。

一直吃喝到太陽西斜,杯盤已空,肆意暢然。

端午習俗:划龍舟

減字木蘭花·競渡

宋/黃裳

紅旗高舉, 飛出深深楊柳渚。

鼓擊春雷, 直破煙波遠遠回。

歡聲震地, 驚退萬人爭戰氣。

金碧樓西, 銜得錦標第一歸。

龍舟的起源,是為了紀念投水自盡的屈原。

這首詞可以說是宋朝期間賽龍舟的一則體育新聞。

各路賽艇從起點而出,船頭的紅旗高舉。

龍舟上鼓聲響徹河岸,岸邊觀眾為他們加油喝彩。

終點設在一座閣樓西邊,等待著第一名的到來。

文藝青年的端午:見佳人

浣溪沙·端午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薰香沐浴,穿上最好看的輕羅衫。浴後的香粉胭脂水,順著溝渠流入河川。

彩色的絲線繞在胳膊上,脖間掛著小香囊,期待著與心中阿郎相約而見。

端午佳節,祝您幸福安康!

相關焦點

  • 蘇軾的三首端午詩詞:佳節怎麼過?喝酒、唱歌,嗨起來
    一起來看看蘇軾為端午寫的三首詩詞吧:少年遊·端午贈黃守徐君猷宋代:蘇軾銀塘朱檻塵波,圓綠卷新荷。蘭條薦浴,菖花釀酒,天氣尚清和。好將沉醉酬佳節,十分酒、一分歌。獄草煙深,訟庭人悄,無吝宴遊過。詞中用「佳節」形容端午,可謂是佳節歡度了。人們紛紛用翠綠的蘭枝浸水沐浴,用雪白的菖蒲花釀酒。天氣正好晴朗,卻又不算十分燥熱。
  • 蘇軾端午節思念愛妾,寫下一首美豔千年的詞作,詞尾一句深情似海
    可是,與端午節的「熱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古典文學中,與端午節有關的詩詞非常冷門。相比於其他傳統節日,端午節詩詞很少有流傳千古的名作,能背出一兩首的人更是少有。事實上,與端午節有關的詩詞也有佳作,例如蘇軾的這首《浣溪沙 端午》。這是蘇軾端午節思念愛妾,寫下的一首美豔千年的詞作,詞尾一句深情似海。浣溪沙·端午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 端午節簡訊:端午祝福詩詞 願你被快樂感染一夏
    >端午節簡訊:端午祝福詩詞 願你被快樂感染一夏2016-05-25 17:49:55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端午祝福詩詞  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唐 杜甫《端午日賜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 「端午詩詞展」帶觀眾領略詩詞中的端午節俗與風物
    新華社瀋陽6月25日電(記者趙洪南)由瀋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組織的端午詩詞聯誦於近日在瀋陽玖伍文化城上演,帶觀眾回溫端午節的歷史;「五月榴花照眼明——端午詩詞特展」也於近日在遼寧省圖書館開展,帶觀眾領略詩詞中的端午節俗與風物……近年來,隨著以詩詞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不斷升溫
  • 20首端午詩詞,祝您端午安康!
    今天是端午節,在古時,端午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文人墨客也喜愛端午節,在他們筆下,端午節是怎樣的呢?我們通過20首詩詞來了解下吧!懷念屈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內容。《六么令·天中節》宋·蘇軾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粽葉香飄十裡,對酒攜樽俎。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弔祭江誦君賦。感嘆懷王昏聵,悲戚秦吞楚。
  • 那時端午——幾首端午詩詞中的端午民俗
    其中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我們都知道端午的這些習俗由來已久,但是到底有多久呢?隨手翻了翻古代詩詞,發現有些習俗原來就真詩裡面。下面我們就找幾首比較經典的端午詩詞,體會一下那時端午。
  • 兩首端午節詩詞一首是杜甫的一首是蘇軾的 你們喜歡哪一首
    然在杜甫與唐肅宗的端午情誼還未消散之際,杜甫因房琯事件觸怒了唐肅宗,被免去官職,淪為一介草民.雖然後來恢復了官職,但其抱負還是不得施展.   對比杜甫之後的情形,肅宗官授左拾遺的這個端午,或許是杜甫人生中最開心的一個端午節,追其後詩,再無一敘述自我與端午佳節間的詩句.
  • 端午—詩詞欣賞
    端午—詩詞欣賞 2020-06-27 0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千載詩詞,千年端午:這些華美的詩句,藏著古人怎樣的端午記憶?
    儘管目前關於這一節日的起源時間、原因等問題,還存在很多爭議。端午節的節日元素,也存在著時代、地域、民族的差異,但在長期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被眾多朝代、諸多地域、民族比較共同認可並遵奉的,包括悼念屈原、龍舟競渡、掛菖蒲或艾葉、喝雄黃酒、吃粽子、佩戴長命縷,等等。唐宋時期,詩人、詞人們滿懷激情,寫下了一首首膾炙人口、廣為傳誦的描述端午節日習俗的詩詞。
  • 詩詞| 端午節,邂逅最美的端午詩詞
    詩詞 | 端午節,邂逅最美的端午詩詞 2020-06-25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年生死兩茫茫,天公為下曼陀雨,佳人相見一千年
    詩人一時間看得呆了,雪花落在眉毛上,仿佛凝固了一般。忽然詩人一下子轉身,推開屋門衝進了屋裡,亡妻王弗受了一驚,微蹙秀眉,三分羞憤七分哀怨地定定地看著他,屋內的溫暖一下子融化了詩人眉頭的雪花,融化的雪水順著腮邊流了下來,竟是流個不停。不知過了多久,屋外的風驀然大了起來,吹斷了梧桐枝丫打在窗紙之上,詩人這才猛然驚醒,酒也醒了七分。
  • 端午詩詞裡的四川歷史名人丨元稹將薛濤比作菖蒲,蘇軾借端午撒狗糧
    菖蒲是代表端午節氣的花,民間一直有掛菖蒲、艾蒿的習俗。在這首元稹寫給薛濤的回信裡,為何提到了菖蒲花?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元稹授監察御史,出使東川。元稹和薛濤相遇,兩人情投意合。這一年元稹三十一歲,薛濤四十一歲(另說五十四歲)。當年七月,元稹調任洛陽,此後再也沒有回來。
  • 唐寧遠:端午詩詞裡的家國情懷
    端午詩詞裡的家國情懷文 | 唐寧遠端午歷來就是一個富有詩意和愛國傳統的節日,家國情懷是端午最美的文化底色,穿越雋永的古詩詞,赴一場千年之約,品一場文化盛宴,別有一番情趣。網圖屈原精神是一種愛國精神,永不過時。有國才有家,國是千萬家。
  • 端午節快樂!關於端午的詩詞欣賞!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浣溪沙【宋】蘇軾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 詩說端午
    端午也稱端五,端陽。作為一個傳統大節,中國歷代著名詩人幾乎都對它情有獨鍾,吟詩賦詞,從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詠端午的華章佳構。  粽子是端午的節令食品,不少文人墨客在品粽、賞粽之餘文思泉湧、欣然命筆。如鄭谷《詠端午》「渚鬧漁歌響,風和解粽香」,描寫了漁民在端午節這天吃粽子、唱漁歌的歡樂場面。
  • 端午節詩詞大全 最有名的端午節古詩 關於端午節的諺語俗語
    東南網記者林婕 攝  五月五日(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佳人相見一千年。  菩薩蠻(宋·陳與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漁家傲(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 這幾首關於端午節的詩詞你知道嗎
    當然,歷代文人墨客也有不少描述端午景象、緬懷古人的詩詞佳作,在此與大家分享幾首。佳人相見一千年。紈:綢緞。芳蘭:芳香的蘭花。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我國很多地方以蘭草湯沐浴為俗。所以端午節也叫「浴蘭節」。人們採集蒲、艾蒿、鳳仙、白玉蘭、車前草等香草作為藥草,浸泡後,擦拭皮膚或沐浴,用於治療皮膚病、去邪氣。
  • 古人如何過端午?蘇軾一首詞連寫7種習俗,看我們的端午少了什麼
    端午時節,粽香情長。蘇軾熱愛生活,端午節裡也不忘寫上一曲,謳歌這美好人生社會風景,夫婦兩個情深意長。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蘇軾的端午詞《浣溪沙·端午》,他描繪出了什麼樣的風景,情何深,意何長?《六么令·天中節》宋·蘇軾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 端午節即將到來,這10首關於端午節的詩詞送給你,看古人怎麼過節
    每日詩詞欣賞,關注安久文化!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幾千年來一直傳承下來,其中的賽龍舟、吃粽子,是最為重要的兩大習俗。端午節具有非常深邃的文化內涵,在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會一起慶賀端午。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今天安久就來和大家分享十首關於端午節的詩詞,一起來看看古人是怎麼過端午的!
  • 浣溪沙·端午
    宋代: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微微小汗溼透了碧色薄綢,明日端午節一定要浴蘭湯。參與者人山人海,梳洗後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布滿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