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首批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城市,深圳充分利用市場經濟較為成熟、高新技術發達、產業資本活躍等優勢,在全國較早提出把文化產業打造成為支柱性產業的目標,採取多方面舉措,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產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總體發展水平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根據深圳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2018年末,深圳全市有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10.23萬個,比2013年末增長272.1%;從業人員102.94萬人,比2013年末增長13.3%;資產總計1.38萬億元,比2013年末增長148%;全市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為1996.11億元,比2013年增長144.9%,佔GDP的比重為7.90%。按行業分,2018年文化製造業增加值為505.81億元,佔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5.3%;文化服務業增加值為1337.51億元,佔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7.0%;文化批發零售業增加值為152.79億元,佔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7.7%。
創新體制機制,成功探索文化產業發展的「深圳經驗」
改革促發展,創新添活力。深圳大膽探索,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發展理念,多措並舉,成功探索文化產業發展的「深圳經驗」。
大力構建產業發展支持保障體系。在發展文化產業過程中,深圳十分注重產業發展支持體系的構建,經過多年的發展,深圳目前已構建了涵蓋組織保障、政策支持、資金扶持等較為完備的產業支持保障體系。目前,既有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出臺的全市性文化產業政策,也有各區(新區)根據自身特點制定的適合本地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既有具有專屬文化產業的行業性政策,也有文化產業和其他重點產業通用,為產業發展提供財稅金融、用地、人才等外圍支持的政策,共同構建了較為完備的深圳文化產業發展政策體系。
2011年,深圳又明確把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出臺了文化創意產業振興規劃、振興發展政策及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系列政策,確定每年市財政安排5億元用於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截至2019年底,深圳市級已下達專項資金近30億元,資助項目近4000個。各區財政每年也約安排有近5億元用於扶持文化產業發展。此外,深圳政府部門積極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協調合作,與多家銀行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努力推動構建金融支撐體系,大力推動金融機構支持文化產業發展。2020年1月,在原有政策基礎上,市委市政府又出臺了《關於加快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深圳市文化產業專項資金資助辦法》,助力文化產業發展高質量發展。
努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深圳在發展文化產業中,充分尊重和發揮市場在產業資源配置上的決定性作用,注重創意引領和科技支撐,逐步培育起創意設計、動漫遊戲、文化旅遊、高端印刷、黃金珠寶、文化會展等多個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行業,初步構建了較為完備的現代產業體系。其中,作為國內第一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設計之都」,深圳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建築設計、室內裝飾設計、服裝設計等行業在國內具有較大的競爭優秀,佔全國較大市場份額。動漫和遊戲業起步早,發展快,湧現騰訊、華強動漫、環球數碼、創夢天地等多家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文化旅遊業引領國內潮流,華僑城、華強方特連續多年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其主題公園入園人數分別位居全球第三和第五。深圳印刷行業產值穩居全國首位,裕同、勁嘉、雅昌等多家企業入選「全國印刷企業百強」,其中裕同科技先後獲得了2016年、2017年中國印刷包裝企業100強第一名。黃金珠寶業集聚效用強,深圳目前是國內最大的黃金珠寶生產基地,佔據了國內60%以上的市場份額。
此外,近些年深圳還積極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結合深圳作為高科技城市、金融中心城市和濱海旅遊城市的城市特質,深度挖掘、整合、聯動相關產業資源,推動發展「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金融」、「文化+旅遊」等「文化+」產業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成為深圳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也推動了現代產業體系的進一步完善。
大力培育文化市場主體。深圳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營造有利於包括民營文化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發展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大力培育與發展了一大批充滿活力的文化產業市場主體。據不完全統計,深圳目前文化企業法人單位數超過10萬個,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人。
同時,深圳十分注重引導和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培育與推動全市骨幹文化企業發展,骨幹文化企業總體規模實力和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不斷增強。據《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統計年鑑2019》披露數據,2018年深圳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法人單位數達2775個(佔全省30.59%),年末從業人員數為53萬人(佔全省29.28%),資產總計1.09萬億元(佔全省53.69%),營業收入7984億元(佔全省43.13%),以上4項主要指標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均排名第一。
大力推動產業集聚發展。深圳大力推進行業集聚,培育建設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能起到示範效應和產業拉動作用的文化產業園區,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截止目前,全市經認定公布市級以上(含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共有61家,其中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1家(也是目前廣東省內唯一的1家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省級文化產業園區4家,省文化和旅遊融合示範區1家,另有4家園區入選省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創建名錄。園區業態門類包括創意設計、影視傳媒、動漫遊戲、珠寶首飾、工藝美術、出版印刷、新媒體及文化信息服務、文化軟體、文化旅遊等,基本涵蓋了我市重點發展的文化產業門類。據不完全統計,61家市級以上文化產業園區入駐企業超過8000家,就業人數近20萬人,合計營業收入超過1500億元,實現稅收超過150億元。此外,深圳還與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美國加州帝國郡和澳大利亞布裡斯班市等地成功互建國際創意產業孵化中心,深化與國際發達城市創意產業交流合作。
積極打造國家級產業發展平臺。近年來,深圳抓住機會,打造了多個國家級產業發展平臺,有力地促進和帶動深圳文化產業發展。其中,深圳文博會作為全國唯一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文化產業展會,既為文化產業發展搭建起展示、交易、信息平臺,而且使大量資金、項目、技術、人才在深圳匯聚,有力推動了區域文化產業的發展。目前已成功舉辦了15屆,展會規模、觀眾數量、國際化程度、交易成果連年攀升。深圳還在國內較早組建了文化產權交易所,參與發起設立了首支國家級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不斷創新對文化企業的金融支持方式,構建了文化產權交易、文化產業投融資、文化企業孵化的重要平臺。2013年,深圳還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積極助力對外文化貿易。此外,國家版權交易中心、數字出版基地等也落戶深圳。近期,還將積極推動南山區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發展示範基地建設和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創建等工作。
勇於先行示範 ,加快推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深圳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認為,下一步深圳將圍繞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國際創新創意先鋒城市的目標,大膽先行示範,加快推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政策創新,完善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文化經濟政策。圍繞發展更具競爭力文化產業目標要求,加快完善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的文化經濟政策。以《關於加快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出臺為契機,結合制定「十四五」文化產業規劃和落實綜合配套改革事項,制定出臺有關藝術品經營、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和金融融合、文化消費促進等方面的政策。及時評估產業政策實施成效,根據產業發展變化及時對政策進行修訂調整,指導各區根據產業發展實際,出臺有關影視、電競等單項產業政策,形成政策合力。
強化科技支撐,加快推動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要發揮深圳高新技術發展優勢,加強文化共性關鍵技術研究,支持大數據、雲計算、增強現實、虛擬實境、人工智慧、物聯網和5G、4K/8K等先進技術研發和在文化產業中的應用,加快發展數字文化產業,鞏固提升深圳在文化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積極推動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建設,支持文化創客創業創新,打造文化科技產業集聚高地。推動現代科技對文化裝備製造、傳統工藝品等傳統文化產業領域改造升級,加快將高新技術最新成果轉化到文化領域,提高文化企業的裝備水平和文化產品的科技含量。
堅持創意引領,提升創意文化產業的競爭力。堅持以創意設計引領文化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改善現有創意設計產業園區和基地硬體環境和運營管理水平,聚集一批國際國內知名設計機構和品牌設計企業,形成示範和帶動效應。加快建設一批設計產業公共服務和技術平臺,為文化企業提供信息、技術、貿易、投融資服務和專項資金資助。加快籌辦深圳創意設計學院,支持高等院校、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加強與國內外著名設計專業院校的合作,將深圳打造成為國際設計人才培訓基地。辦好深圳設計周、深圳環球設計大獎、創意十二月、國際工業設計大展、深圳時裝周等重大文創活動,加大深圳設計的宣傳推廣力度,打造一批國際性文化品牌,提升「設計之都」影響。
深化大灣區文化產業合作,提升大灣區文化產業綜合實力。進一步加強與香港、澳門以及與省內其他城市在創意設計、影視動漫、文化旅遊、文化會展、文化產業園區建設等領域的合作,推動粵港澳時尚文化創意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辦好「深港設計雙城展」 「深澳創意周」等活動,鼓勵港澳地區文創產品和文化企業參展文博會,推動深圳文化企業和行業組織聯合港澳企業共同參展或者聯合辦展,充分利用港澳地區會展資源以及海外宣傳平臺和銷售渠道,擴大文化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
加強園區建設,促進文化產業集聚發展。加強文化產業園區規劃指導,鼓勵企業積極參與舊工業區、舊村、舊城區改造,建設創意設計、動漫遊戲、影視製作、數位音樂等主題文化產業園。推動園區公共服務平臺和公共技術平臺的建設,整合與文化產業上下遊資源,強化園區的集聚效應和孵化功能。加快推進前海深港設計創意產業園、華僑城甘坑新鎮、華強創意公園、萬科雲設計公社等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推進園區運營模式創新,提高園區集約化、專業化水平。
堅持融合發展,實現文化創意與相關產業融合。開展文化旅遊融合示範區創建,加快推進十大特色文化街區和特色文化小鎮建設,完善文化和旅遊設施設備,提升特色街區和特色小鎮的文化氛圍和知名度。積極開發公共文化設施、文物單位和文化產業園區基地的旅遊功能,實現以旅彰文,促進文化和旅遊消費。同時,推動文化創意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加快「文化+」發展,培育新型文化業態。
強化對外貿易,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充分發揮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窗口的作用,建設好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支持深圳文化企業舉辦文化會展,參加重要國際文化節慶和展會,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參與國際文化合作和競爭。探索設立文博會海外分會場,著力提升文博會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水平。支持企業在海外建設分支機構、產業園區,鼓勵引導企業擴大對外文化貿易。引進國際知名文創展覽落戶深圳或在深圳設立分會場。加快建設國際創意產業孵化中心,進一步提升孵化功能,積極引進國際高端文化產業資源。
完善和優化產業公共平臺。通過政府扶持、企業主體、市場運營的方式,加快搭建和完善一批文化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和公共技術平臺,為產業主體提供必要的信息、技術、貿易和投融資服務,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給予資助。著力提升文博會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水平,更好發揮促進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作用。建設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深圳)公共服務平臺和「一帶一路」專業服務平臺,支持文化企業和行業組織舉辦文化產業細分領域專業會展。支持文化企業參加重要國際文化節展,與國外有實力的文化機構、文化企業開展合作,利用其品牌和渠道優勢推廣文化產品,擴大對外文化貿易。支持文化產業行業協會發展,促進行業交流和創新發展。
內容來源:中國改革報
作者:葉仕春 趙立東 劉雪芳
如需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
發布廳推薦
發布廳邀請您關注「i深圳」
「i深圳」app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