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對立統一,相輔相成,相互轉化。 質能(一)是客觀存在,表現為物質和能量(二)。正反物質湮滅就會完全轉化為能量。 光是物質(粒子)也是能量(波),光速就是能量傳播的速度。引力波的速度和光速一樣,因為傳播的是能量。
我現在還不知道光是粒子,還是純粹的波。如果光是粒子,它就一定有靜止質量,只是現在人們還測量不到;如果光只是純粹的波,那麼它就沒有質量,靠著基本粒子在傳播。你說的光一直是以光速飛行是錯誤的,因為光在其它媒介傳播速度都是慢於真空中光速的。這就說明光速不是一成不變的,遇見外力光速是有變化的,有些變化只是現在的人類還不能測量到。
為什麼光子誕生時的速度會是30萬公裡每秒?而不是其它速度?是什麼原因限制了它的速度不會是大於30萬公裡每秒?難道超過30萬公裡每秒的速度,就是宇宙間的飛行速度?30萬公裡每秒的速度就是同宇宙的極限速度?
光子的速度是相對的還是絕對的?比如,假設在一個以光速運行的星球上,你拿著一個手電,在運動相反的方向上打開手電,這時的光速是多少,相對於這個星球的速度是多少?如果觀察者站在另一個「靜止」的星球上看,是不是光就是「靜止」的?
不過有個問題還不能確定,那就是空間膨脹,空間真的在膨脹嗎?根據現在對星系之間紅移現象,發現各個天體都在離我們遠去,空間似乎在膨脹,但是,空間這個東西到現在還無法確定,是否有空間,空間是怎麼形成的,空間到底有多大,空間是不是有很多維度,這一切都是迷,我舉個例子,我們放煙花,當煙花彈珠在天空爆炸開來,各個亮光都相對遠去,從一個點膨脹到很大的範圍,膨脹的遠去的只有亮點(好比看到紅移的恆星等天體),但是天空真的變了嗎?
我認為光是物質與純能量的交接處,低於光速運動就呈現有形的粒子形態,高於光速運動,就呈現純能量的無形波狀態,等於光速時呈現波和粒子雙重狀態。有人根據廣義相對論推導出一個結論,就是有兩個宇宙空間,一個是低於光速運動的慢宇宙,就是我們所處的物質宇宙。還有一個是高於光速運動的無形純能量宇宙,那裡的一切都是大於光速的存在,並且沒有時間概念。電子相對原子震蕩引發真空漣漪,即光!
能量和物質就是一回事,大量的能量收斂在一個很小的四維空間內(接近於奇點),物質也就出現了!同理,如果這個接近於奇點的四維空間被戳破,能量就會向四周洩露開來,發生質能轉化! 真空是個三維空間,物質是承載著固定能量的四維空間!
任何的解釋目前只是一種猜想,只是合理的猜想能解釋更多的物理現象而已。但目前尚沒有任何一種理論能解釋所有的物理現象,因此任何的理論將來也都有推翻的可能吧。
光只是電磁波中的一部分。只有當頻率處於可見光譜範圍時,我們才能看見光。即電磁振蕩無處不在,而光只有一小部分。不論光怎麼傳播,都是電磁波的運動所表現的一種形式。乃至各種色光的頻率波長等等。光速是一個合成概念,也是一個相對概念。
宇宙,是個熵增的過程,能量越來越稀釋,空間越來越大,所有物質,都會變成電磁波形式,電磁波還會波長越來越長,0赫茲時,宇宙所有能量變成空間,此時時間停滯,宇宙空間也變成0,又一次宇宙能量的轉換,成為熵無窮小狀態,能量生成電磁波,電磁波構成物質,物質發射電磁波,各頻率電磁波波長不斷增加,空間增大,時間流逝,宇宙開始又一次熵增過程。
很顯然,光子必須是有質量的,如果沒有質量或者說質量無限小,那麼光子的速度應該是無限大,但實際上它的速度卻是30萬km每秒 ! 現在人們對於光的本質的認知應該說還是比較模糊,就算是為什麼光速為30萬km每秒這個問題科學家都解釋不清楚 ; 並且為什麼除了光以外,其他物體的速度就是達不到光速 ?光之傳播軌跡並非歐氏直線。作為一個動點之軌跡,就必然出現速度之非0改變量。也就是加速度。 振幅之四倍會不會超過波長?平均速率可大於光速嗎?
波動,由波形曲線之運動表達出來。波形曲線是一個幾何圖形,它不同時刻,佔用不同位置,這些位置點,構成之集合,不可能是一條一維曲線。過去,認為是波形曲線之視運動為慣性運動。各點速度相同。都等於「最遠點」之速度,把這點稱為光子。因此,光子速度等於光波速度。只此而已。並不能說「光子軌跡等於光波軌跡!」當證明光波軌跡非直線之後,前述之說不可能再成立了。
光就是能量的傳遞。但是這個能量不是無中生有的,而是需要消耗其他物質的能量。比如火炬燃燒發光,電燈發光,都是其它能量的轉換。但是最終人們會發現,能量本身也是一種物質。所謂真空,也有不為人知的介質存在。而這種介質的形態,並不像人類發現的原子、電子、粒子的獨立個體形態。我們知道水是水分子(氫原子、氧原子)組成的,但這些分子丶原子的間隙是什麼?空氣中,所有已知的構成空氣的分子原子之間的間隙是什麼物質在填充?電子與原子核之間的空間是什麼物質?時至今日人類的研究並非窮極所有。而光很可能就是能量在這一未知介質中傳遞的現象。
任何物體在時空中運動,光速在我們認知的宇宙中達到最大,所以時間就不再流逝,普通物體速度很小,所以時間流逝很快。物體在時間和空間裡總的運動是恆定的。
光的產生一定有一個能量提供源頭,我們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而且我們知道任何一個運動的物質,他必須有力在背後推動,那麼這個推動光自誕生之始就無限向前運行的動力究竟是什麼呢? 對於光,我們人類依靠的視覺感知,到我們知道人類的一切感知都是相對的,對光的感知也是如此,究竟光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其實還沒有真正的搞明白,對於盲人來說,他們感知不到光的存在,但這並不代表光就不存在。我們來做一個反思,假設所有生物都無法感受到光,光是不是就不會存在於人們的認知中呢?
所以究竟是什麼提供了光可以無限運行這樣一個事實,依然還沒發解答,因為我們無法了解光究竟會運行多遠才會失去動力消失不見。但我們起碼知道這世界不存在沒有動力就能夠運動的物質。光之所以能以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運行,並非是光子的速度達到每秒30萬公裡,這個認識極端錯誤,光也是一種電磁波,光場一旦建立,在30萬公裡的區間內,受光場的控制激發,在其通道內,瞬間布滿充滿能量的光子,當然這光場的能量得足夠大,激發通道內光子的能量,能克服通道內其它物質的吸收,這樣,才談得上光速是每秒30萬公裡,否則,光是跑不了多遠的,這就是探照燈,為什麼照向深空時,為何光柱慢慢就不見了?其實這就是光場不足以克服,通道內其它物質的阻力吸收。因而光柱慢慢就看不見了。
光子很小,只是大於零。那咱們設想一下,空氣中分子的質量也很小,假如我們做一個很大功率的吹風機,給空氣分子施加一個等價於光子和光源之間同等比例的力,那空氣的分子也會按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傳播嗎?我雖沒做過實驗,但顯然是不可能的!從這一點來說光子每秒30萬公裡的速度並不是因為其質量太小的緣故!這裡面一定還有我們不得而知的原因存在!
光子存在活躍性,方向性,有可見光也有不可見的,還有我們知道的暗物質,還有我們人類不知道的,在某種特定情況下才反映出來它的存在,其實在宇宙中無處不存在著光子,只是沒有激活你看不透而已,它們互相碰撞,激發,相互產生的能量,在宇宙的各個角落,有不同的反射碰撞,有些無限大的能量,但它也有強弱。
我們這個宇宙基於光速時間的形式,任何平行宇宙形式都必須具備恆定基本物質粒子運動速度條件時間和空間才能成立。宇宙並非大爆炸,而是以光速由奇點向外永不停息的生長高密高能光速能量粒子,光速能量子由上帝粒子意識元糾纏態凝結而成。 宇宙構成的基本粒子意識元正元與反元糾纏邏輯進而形成意識元團——光速能量子,最初的宇宙時間建立。
能量子糾纏成光量子團——電子建立。電子糾纏成電子團——質子形成。電子與質子糾纏構成中子,這三種粒子糾纏規律形成了原子物質宇宙空間隨之建立。由微觀到宏觀的運動規律從起初的無限運動不確定性的意識元到光速能量子直至整個宇宙星系逐級降速。引力其本質是意識元糾纏表達形式。電磁力是能量子糾纏表達形式。化學元素的構成是粒子作用力平衡原因。